从儿童开始,改变世界
2014-12-10本溪
本溪
一个12岁女孩的抗争
“明天就要放寒假了,但校长没有说哪一天开学。女同学们对于放假也不是很兴奋,因为她们知道,如果塔利班颁布法律,她们就再也无法上学。当我离开学校时,满怀不舍,就好像我再也来不了这里一样。”
说这句话的是马拉拉·优素福·扎伊,巴基斯坦西北部的一名女学生,1997年7月12日,她出生于巴基斯坦西北边境省一个普什图穆斯林教育工作者的家庭。
马拉拉的故事要从2009年说起,当时极端组织塔利班控制着马拉拉的家乡斯瓦特地区,他们发布了一系列禁令,包括禁止民众看电视、听音乐,以及禁止女性购物等,并严格限制女孩去学校上学接受教育。当时马拉拉年仅12岁,她勇敢地为英国广播公司乌尔都语网站撰写博客,向全世界展示塔利班控制的斯瓦特地区的生活,特别是当地女孩接受教育的情况。塔利班禁止女孩接受教育,但她却想尽一切办法坚持读书。
由于在争取妇女接受教育权益方面的杰出贡献,2011年12月,马拉拉被巴基斯坦政府授予“国家青年和平奖”。这个奖项带来荣誉的同时,也给她带来了危险。2012年10月9日,在乘校车回家途中,马拉拉遭到塔利班枪手的暗杀袭击,头部和颈部中枪,一度有生命危险,却奇迹生还、康复。为表彰马拉拉不畏塔利班威胁、积极为巴基斯坦女童争取受教育权利所做出的杰出贡献,联合国在2012年将每年的7月12日(马拉拉生日)定为“马拉拉日”,以显示世人不分宗教、性别、背景和国家,都支持为女童争取受教育权利。
在马拉拉事迹的影响下,联合国官员与巴基斯坦政府合作,在巴基斯坦开展让女童享有平等受教育的事宜,巴基斯坦政府也宣布为每名在学儿童提供每日两美元助学金。甚至有一所巴基斯坦大学更名为马拉拉大学,以向勇敢争取受教育权的马拉拉致敬,也借此表达对塔利班的唾弃。
马拉拉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说:“我有玩乐的权利,我有唱歌的权利,我有说话的权利,我有逛商场的权利,我有大声说话的权利。”记者问她:“为什么宁愿生命受威胁也要宣扬自己的想法?”她说:“我将继续发出声音,如果我不这样做,谁会做?”她还呼吁感到害怕的女孩们战胜自己的恐惧,“不要只是坐在你的卧室里”,而是站出来为争取自己的权利斗争。
她还曾经呼吁:“让我们拿起书和笔,它们是我们最有力的武器。一名儿童和一名教师,一支笔和一本书,就能够改变这个世界。教育是唯一的解决办法。”
这是从一个青少年口中发出的呼吁,发出的宣言。
拯救儿童运动的先驱
“雇用儿童是违法的、不道德的”。
“全世界必须认识到,童工和受教育权的丧失是可持续经济增长和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凯拉什·萨蒂亚尔希如是说。
1954年1月11日萨蒂亚尔希在印度中央邦毗底沙出生。早在1980年,萨蒂亚尔希就发起了“拯救儿童运动”,致力于取缔儿童奴工的事业。在运动初期,萨蒂亚尔希将印度北部地区的采石场和砖窑里的工人组织起来,以基层活动作为这场运动的核心。这是因为这些工厂普遍存在一些“合约童工”,童工因为家人欠下债务,不得不在工厂工作,但因为收入微薄难以偿还债务,往往被再次转卖和奴役。
萨蒂亚尔希同巴基斯坦、尼泊尔、孟加拉国和斯里兰卡的维权组织建立联系,并于1989年成立了“南亚童奴问题联盟”。至今为止,这个组织已经帮助75000多名债役工和童工重获自由。1998年,萨蒂亚尔希组织的“全球取缔童工大游行”吸引了103个国家720万人参加,致力于解救全球上百个国家数百万遭到奴役的儿童。第二年,又发起“全球推广教育活动”,联合各国的非政府组织与国际性非政府组织共同在全球普及教育。
通过萨蒂亚尔希的积极努力,今天“拯救儿童运动”已经发展成一场拥有千百万名支援者的运动,并使国际劳工组织出台了消除最恶劣形式的童工劳动的《第182号公约》,而且该公约现已成为对世界各国政府的主要指导原则。
萨蒂亚尔希对遭到贩运并被强迫劳动的儿童日益增多深感忧虑,因此在2007年3月组织了“南亚反儿童贩运大游行”,这次游行历时一个月,途经印度、尼泊尔和孟加拉国的边境地区,以提高人们的警觉,并敦促该地区致力于取缔贩运儿童的行为。
萨蒂亚尔希还创建了“地毯标志”,作为第一个承诺并且监控不使用童工的地毯认证体系,率先在商业领域提高社会觉悟。同时这也是一个非盈利组织,致力于消除地毯行业的童工现象。该组织向自愿参加的地毯生产商发放“未使用童工”证书,并开设帮助获救童工康复的设施,不让他们再当童工,该标志目前已在国际上得到承认,很多高档零售商店代销有该标志的产品。
萨蒂亚尔希继承了印度先贤甘地“非暴力不合作”的精神,多次组织和参与和平示威活动,其主要目标是抗争严重剥削儿童经济利益的现象,以及呼吁国际社会重视儿童正当权利,为儿童发声。在三十多年拯救儿童运动中,萨蒂亚尔希也曾被捕入狱,但是他从未屈服,并把这项运动作为自己一生的事业。
印巴共享和平奖
2014年10月10日, 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了巴基斯坦女孩马拉拉·优素福·扎伊和印度儿童权益活动家凯拉什·萨蒂亚尔希,以表彰他们为少年儿童的受教育权而进行的斗争。为儿童和青少年受压迫而斗争,并争取所有儿童能够获得教育,这是本次获奖者所涉及领域的共性。和平的基础是社会的稳定,而社会稳定最重要的一点是取决于人类受教育和文明化的程度。而妇女和儿童往往又是这个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的权利和主张往往得不到重视。所以,本次选择保护妇女儿童权益这个领域,更多的是看重维护和平的根基。
诺贝尔评委会在颁奖词中说:“一个是印度人,一个是巴基斯坦人。他们能够在争取受教育权,反对极端主义的领域共同奋斗,这一点非常关键。今天,世界上大约有1.68亿名童工。在2000年,这个数字还要高出7800万。这世界距离取缔童工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这次诺贝尔和平奖的得主一老一少,一男一女,一印一巴,这正是反映了南亚地区存在的特殊社会背景。在此次诺贝尔和平奖颁奖之际,印巴两国之间也发生了十年以来最严重的边界冲突,此次由分别来自印度和巴基斯坦的两人分享诺贝尔和平奖,其用意很明显,是为了缓和南亚地区特别是印巴边界冲突矛盾,对世界的和平也有重要的示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