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的新闻编辑工作开展研究

2014-12-10

科技传播 2014年22期
关键词:创新性时代工作

方 瑛

吉林人民广播电台,吉林长春 130051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不断推进和发展,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于新闻编辑工作无疑是一项新的挑战。越来越多的网络平台的出现,一方面提升了新闻编辑工作的难度,提高了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另一方面,为新闻编辑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新闻资料,对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优势。面对新媒体时代的要求,了解新媒体时代的特点,适应发展环境,提高个人能力尤为重要。

1 新媒体时代的特点

1.1 强大的数据库

新媒体时代的主要特点就是拥有强大的数据库,储存有大量的信息。传统的新闻数据来源一般是通过报纸、广播等渠道来获得的,而且报道的只是有限的时事新闻,新闻数量和类型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如今,在新媒体的时代下,利用大量的网络平台和强大的数据库,了解全球咨询,掌握第一手新闻资料,可以对信息进行分类阅读,新闻、娱乐、时尚、军事等各种资讯一应俱全。使阅读变得简洁、方便,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模块进行浏览,寻找信息资源越来越方便,通过强大的网络搜索引擎,搜寻世间百态,是电子版的百科全书。我国最大的搜索引擎是百度,它拥有着强大的数据库,输入一个关键词,会出现和关键词相关的很多结果供用户参考。利用新媒体时代下网络的强大数据库,获取新闻和资讯易如反掌。

1.2 网络的快捷化

网络媒体的快捷化是当今新媒体时代的重要特点[1]。传统的新闻资讯的获得要通过报纸的宣传,报纸的制作、排版、印刷等都需要花费人力、时间和金钱。而现在,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媒体的快捷化的特点,在短短几分钟内将掌握的新闻资料发布到网上,瞬间会有大量的人群进行阅读和评论,信息的传播如此迅速,有利于新闻资讯的有力传播,简化新闻的传播途径。例如,手机的出现,摆脱了传统的通过写信的方式进行联系和交流,方便快捷,及时了解对方的近况。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不用手机打电话而是通过软件进行语音通话,不仅方便快捷,而且费用低廉。现在使用最为火爆的交流软件微信,我们可以通过微信进行在线沟通,可以以文字的形式、语音形式等快速的交流方式了解彼此的状况,达到了新媒体时代下的快捷化。

1.3 加速人们的互动和交流

新媒体时代下,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实时互动是当今最为流行的网络交流方式之一,如今最为流行的QQ、微信、微博、网站论坛、贴吧等都是现在最为常见的信息交流平台,有利于人们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将思维和想法进行互换,是针对问题的探索更加深入,有利于观点的创新,了解更加全面的资讯和热点现象,形成强大的信息交流圈。例如当前最为关注的明星偶像和粉丝之间的互动,明星通过微博发布一项动态,上千上万的粉丝进行评论转发,明星针对有些粉丝的评论会给予回复,这就形成了一种交流与互动行为。当在生活中友情或爱情出现危机时,我们可以通过QQ、微信等平台进行交流与沟通,化解彼此之间的误会,有利于增进感情。

1.4 信息的不良传播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网络信息的传播和推广也变得越来越广泛。新媒体下的网络包含大量的信息资源,但是其中不乏不良信息的传播和蔓延,使得很多新闻的质量问题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例如早前网上谣传《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龄童去世的消息,在网上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这个谣言直到六小龄童老师再次出现在媒体面前之后才不攻自破。一些不良信息的传播会对当事人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严重的伤害,也会对公众的意识和认知形成一定的模糊,形成不良的风气。

2 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工作的现状分析

如今,在新媒体下新闻编辑工作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第一,对新闻编辑的观念落后。虽然现在处于新媒体时代,但是新闻编辑对于新媒体的利用率却不是很高。在新闻编辑的工作中始终摆脱不了对传统新闻版式的束缚,依旧保存对传统的版式设计方式,陈旧的新闻编辑观念已经不能够迎合新媒体时代下人们对新闻产业的要求。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达,人们对于新闻的内容、试点、图片和版式都有了新的要求,规格也在不断的提高。第二,新闻缺乏创新性[2]。目前,新闻编辑工作缺乏一定的创新性,没有吸引读者眼球的具有一定创新性的内容和版图。新闻编辑应当根据新媒体时代下读者的需求,充分了解读者的兴趣点和当前的热门话题,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会提高读者对文章的关注度。提高对图文、内容的创造性,增强文章的创新点,达到吸引人的目的,会促进新闻编辑工作的开展和进行。

3 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工作开展的策略

3.1 充分利用网络媒体资源

由于在新媒体时代下,网络主导着人们的生活,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作为新闻编辑工作者应当利用当前丰富的网络资源搜集热门的信息资源、热门话题,丰富自己的知识宝库。所谓的新闻就是网罗全球各类资讯,包括经济、文化、政治、军事、娱乐等各个方面的新闻资料。在新媒体形势下,新闻编辑可以通过强大的网络信息库,将各类资料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分类,对当前最新的最热门的话题进行创新性的报道,实现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对于新闻工作者而言,信息资源是第一手资料,没有充足的信息资源,新闻内容的报道就没有足够的保障,对新闻编辑工作的开展存在很大的阻碍。在进行新闻编辑时,在进行文字编辑的同时,应当辅助一些图片或视频进行说明,以至于提高文章的受关注度。新闻编辑人员应当利用网络媒体中充足的网络资源来更加详细的诠释新闻内容,拓展新闻视角,有利于新闻编辑工作的顺利展开。

3.2 加强新闻版面设计的创新性

对于新闻而言,具有创新性的版头和版式设计是吸引读者阅读的重要基础。往往人们都会关注一些具有创新性的新闻稿件,具有创新性的模式会触动读者的敏感度,对读者的心理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例如很多新闻编辑都喜欢在新闻的版头设计上明星头像或封面,这就是利用了“明星效应”。一般娱乐明星都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论点,对于明星的关注度比较高,利用“明星效应”有利于吸引读者眼球,引发热点话题。例如,现在毒品已成为一项热门话题,如果针对“毒品”来编辑一篇文章的话,我们也可以列举2014 年已有多个明星因吸毒而被捉,其中不乏当红偶像柯震东。一部《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成就了柯震东,使其一夜成名,之后又接连拍了《小时代》系列,在台湾和大陆积聚了超高的人气,但是由于吸毒使得他现在几乎是身败名裂,在他身上的广告损失达到数十亿元。我们可以以此为创新点,肯定会吸引大批量的读者,再加以配图,效果会更加明显。这就是对新闻的版式进行了设计创新,有利于提高新闻的阅读量和浏览率,促进新闻的广泛传播。作为新闻编辑工作者,要积极培养新闻创新能力,寻找日常人们所关注的热点,关注人们感兴趣的话题,有利用于新闻编辑工作的开展。

3.3 加大在媒体互动上的力度

加大在媒体平台上的互动力度[3],有利于新闻编辑工作着对于新闻视点的掌控,了解大众的意愿,捕捉热点话题,引领热点新闻。作为新闻工作者了解大众的阅读兴趣是进行新闻工作的基础。为了有利于新闻编辑工作的开展,可以经常在网络论坛上进行浏览,浏览一下当下大众对一些热点话题的看法和思维方式。通过微博、微信、贴吧等话题交流平台为基础进行交流互动,使新闻信息更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另外也可以在论坛或博客上发起一些话题讨论,针对大家的讨论结果,与每个人沟通、互动,了解与刺探人们对热点新闻的品位和观点,以此为落脚点,寻找大众感兴趣的话题,实现满足大众口味的新闻报道。

3.4 提高新闻编辑的个人能力

开展新闻编辑工作,关键也在于新闻编辑工作人员的个人能力。个人能力包括知识能力和独特的思维能力。知识能力方面,作为新闻工作者,不能说必须做到百科全书的级别,那也应该对任何方面都要有一些涉猎,像政治、经济、医学、文化等方面都要存在基本的认知和了解。独特的思维能力就是在寻找具有独特性的新闻视角,以独特的思维方式对新闻版图、内容等进行创新型设计。在新媒体时代下,新闻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网络渠道对各方面的知识都做一下普及,有利于个人能力的提高,为以后开展新闻编辑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网络媒体对各类新闻进行了解和丰富,为新闻编辑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提高新闻编辑的个人能力,是对新闻编辑的重要要求,只有丰富的个人知识储备,培养自身独特的思维能力,对于新闻编辑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3.5 培养新闻编辑的新闻敏感度

新闻敏感度是一个新闻工作者的必要素质。新闻敏感又称为新闻鼻[4],对当前的新闻话题进行捕捉,通过一定的衡量和讨论,对该项新闻的价值进行评估,是否能够引起强烈的重视,是否具有一定的影响等各个方面都要考虑在内。作为一名新闻编辑,应当对各类新闻保持一定的新闻敏感度,对任何新闻都要急于发现,善于观察事态提出相应的新闻视点,捕捉新闻视点、热点,有利于新闻工作的开展。因此,培养新闻编辑的新闻敏感度尤为重要,能够使新闻事件得以发现、报道,有利于新闻的传播,为新闻编辑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4 结论

在新媒体时代下,对于新闻媒体的要求不断提高,对于新闻编辑工作者的要求更为严格。这就要求新闻编辑要勇于接受新媒体时代带来的挑战,不断的优化自家的新闻资源,提高新闻编辑的个人能力,提高新闻质量和新闻竞争力,促进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

[1]王晓华.新媒体时代,编辑须过好“四关”[J].青年记者,2012,8(22):121-122.

[2]谌利.新媒体时代如何做好新闻编辑[J].青年文学家,2013,11(19):112-113.

[3]周岩森.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的再定位[J].新闻爱好者,2012,10(6):98-99.

[4]王小华.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和编辑能力分析[J].新闻天地(下半月刊),2012,4(5):67-68.

猜你喜欢

创新性时代工作
流动几何的创新性
不工作,爽飞了?
论媒介文化的混杂性与创新性
忠实性与创新性——当代莎士比亚演出和改编批评的转向
成公绥赋作的模式化与创新性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