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崖革命是党践行群众路线的光辉典范
2014-12-10温小平杨娜
□温小平 杨娜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革命是依靠群众的革命,不是依靠大山,更不是依靠船坚炮利,就像冯白驹指出的那样“建立民主政权要靠群众的抗日热情与党的基础,单靠大山是靠不住的”。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亦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琼崖革命取胜的法宝亦在于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纵观琼崖党组织成立、建设、发展历程,能在孤岛上创造23年红旗不倒的革命奇迹,就在于充分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坚持发动琼崖妇女参加革命,在革命中突出琼崖妇女吃苦耐劳的特点,塑造了琼崖妇女“红色娘子军”的光辉形象
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受近代以来外国侵略及洋货输入冲击导致男子被迫下南洋的影响,琼崖传统女性长年承担繁重的体力劳动。高强度、高消耗的户外劳动,不仅锻造了她们能够承受繁重革命的身体素质,而且培养了她们顽强不屈、坚韧不拔的革命心理素质,更磨炼出了英勇不屈的革命拼搏精神。琼崖党组织在成立之初,就对琼崖妇女的特征有准确的认识,就注重唤醒妇女参加革命,点燃这座革命的火山。
在早期琼崖共产党员组织的革命下乡演出时,就特意编排《灭种婚姻》《破除旧礼教》等剧目,号召妇女行动起来,为争取自身的解放而斗争。在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的11名代表中,就有1名女代表陈三华。同时在海南成立了琼崖妇女解放协会,城乡普遍建立了基层妇女解放协会。据估计,在当时的琼崖妇女运动中“女团员就有1万多人,女党员也有2000余人,而在各级的党政领导机关里都会有女干部百人以上,各种武装组织的妇女有四、五千人”,“全琼妇女在妇会领导下不下六七万”。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共琼崖特委还于1931年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第三团女子军特务连,即“红色娘子军”。在战斗中,琼崖妇女也充分表现出顽强不屈、坚韧不拔、英勇不屈的革命素质和革命精神,在部队,上千名女战士,出色地做好战地救护、炊事、护理以及通讯联络、地下交通工作,甚至许多重机枪手都由妇女来担任。1941年,日军1000多人进攻黑眉岭,黑眉村的黎族女民兵就配合部队同日军激战七天七夜,击毙日军200多名。在扩军运动中,琼崖各县妇女不仅动员男青年上前线,不少女青年也带头参军,仅琼崖西区就发展了女武装人员233名。在准备迎接野战军渡海作战中,琼崖妇筹会动员妇女协助临时人民政府做好各项工作,先后征集170多艘木帆船送到雷州半岛,收集5万市担粮食,筹借40万个银元现款,并组织6万多人参加担架队和运输队。许多妇女还献出存款和珍宝用以购买解放公债,仅东区妇筹会就动员妇女购公债卷2206张。
经过长期的艰苦斗争,琼崖妇女英勇奋战,前赴后继,用生命和鲜血迎来了革命的胜利和海南的解放。据统计,在历次革命斗争中,海南就有女烈士1903人,占当时广东省女烈士的64.14%,被授予“人民功臣”称号的有16人,立过各种大小战功的不计其数。可以说,海南妇女在琼崖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它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上的一个创举。
高度重视“黎运”等少数民族工作,在革命中尊重少数民族习俗,尊重少数民族首领,上演了黎族同胞主动寻找共产党的鲜活案例
海南岛虽小,但却住着汉、黎、苗、回等30多个民族。由于黎族人口多、居住历史长、分布广等缘故,黎族在其他少数民族中威信较高,是其他少数民族的“领头羊”。从少数民族居住的区域来看,主要居住在五指山、白沙、保亭、琼中、昌江、陵水等地区,都是海南最贫穷、最落后的山区。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黎族、苗族人民长期进行反对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艰苦斗争。纵观整个琼崖革命历程,琼崖党组织一直紧紧地依靠琼崖广大少数民族。
早在大革命时期,就发展了像黄振士等优秀的黎族人民入党。土地革命时期,为在全琼各地掀起暴动高潮,任命黄振士为中共陵水县委书记,回陵水组织武装暴动,先后建立乡、区苏维埃政府,开展生产,发展经济,组织消费合作社、鞋厂、打铁厂等,成为东路工农革命军和中共万宁县委的活动中心。1928年,东路工农革命军占领了陵水县城,成立了陵水县苏维埃政府,成为继海陆丰苏维埃政府之后,中国共产党在华南地区建立起来的又一个县级苏维埃政府。之后又相继在万宁、定安、琼山、澄迈、崖县等县的黎苗族地区建立了党的基层组织和苏维埃政权。
抗日战争爆发后,琼崖党组织更加重视加强“黎运”,团结黎、苗等少数民族,发展壮大抗日力量,建立巩固的抗日根据地。相继在黎、汉杂居的美合、儋县、白沙县交界地区的南桥、雷丰坡,万宁县的牛漏、兴隆等乡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在昌江建立昌江县少数民族特别区抗日民主政府。这些工作进一步获取了黎族等少数民族的支持与认可,也为之后黎族发动白沙起义之后主动寻找共产党奠定基础。1943年,为反抗国民党琼崖当局的压迫,王国兴等黎族首领率领黎苗同胞发动了白沙起义,当起义面临困境和绝境之时,主动寻找共产党,开创了少数民族主动寻找共产党的先例。
此后,五指山山区的黎苗同胞,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五指山革命根据地,翻开了自觉争取民族解放斗争的新的一页。五指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使得琼崖革命有了稳固的后方。解放战争中,仅黎族同胞就为部队征集了军粮100多万斤,光洋2万多元,1948年就有4000多名黎族苗族青年参加了琼崖纵队。“到海南解放时,琼崖纵队里的成员,五个人当中就有一个少数民族战士。”五指山中心根据地的重大历史意义,正如冯白驹所说:“五指山根据地的建立,在支持和发展后来海南革命战争是有重大的作用的。”
坚持在琼籍华侨中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激发广大海外华侨、港澳同胞的爱国、爱乡热情,谱写了琼籍华侨组团漂洋过海归乡参战的壮丽史诗
海南岛是我国著名的侨乡。据统计,抗日战争爆发前“在东南亚的琼崖华侨人数达50-60万人”。受中华传统“根”文化和海南岛特殊文化的熏陶和影响,琼侨具有根深蒂固的故国情感,有着强烈的爱国爱乡感情。在海南华侨的居住国,就组织以乡籍为纽带的团体,以强化其自身的团结,维护自身利益,例如新加坡的琼州会馆、马来西亚的槟城琼州会馆等。他们高度关注着家乡社会的变化,把自己的命运同家乡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琼崖党组织也高度重视在琼崖华侨中开展工作,直接派琼籍华侨党员到东南亚等华侨集中的地方开展工作,组建并指导“琼崖难民救济会”工作。各属琼侨积极响应“琼崖难民救济会”的号召,纷纷成立琼崖难民救济分会,例如“麻坡救济琼崖难民委员会”“新加坡琼侨救济琼崖难民会”“森美兰琼崖难民救济委员会”“槟琼州会馆救济琼崖难民会”“越南琼侨救乡总会”等等。在琼崖各属侨领的组织领导下,海外广大琼侨不论男女老少都投入了募捐救国救乡的洪流,南洋各地琼侨救国救乡募捐运动如火如荼。
此外,鉴于广大华侨青年归国参战的热情和从东南亚等地漂洋过海归乡参战,中途不但要克服海上乘船的风险,更要克服日军的层层封锁,单靠个人的力量远远无法顺利完成,只有组成各种各样的团体,通过团体的力量才能顺利回乡参战的现实考虑。1939年春,中共琼崖特委在广州湾设立联络站,指定中共党员曾鲁负责指导服务团,将琼侨联合总会回乡服务团200余人分5批偷渡海峡。服务团团员偷渡成功之后,为加强对琼侨回乡服务团工作的领导,琼侨联合总会整编了服务团的组织机构,团名统称“琼侨联合总会回乡服务团”,符克为团长,陈琴、梁文墀为副团长。符克和陈琴相继牺牲之后,中共党员符思之为团长,梁文墀继任副团长。据统计,琼侨回乡服务团中有20名党员,中共琼崖特委在服务团里组建了特别支部。在中共琼崖特委领导下的琼侨回乡服务团,按照琼侨联合总会所规定的原则和工作任务,积极配合和开展抗日斗争,维持3年。应当说,琼籍华侨联合总会回乡服务团的组建及其回国参加抗日救国斗争,它把分散在东南亚各地的琼侨集合起来,形成救国救乡的群体,是琼崖华侨历史上的首次。
妥善处理好本地干部与外来干部的关系,干部群众团结一心,是中国共产党和谐干群关系的真实写照
海南自古以来就是移民社会,是移民岛,不断有大陆居民为避战乱持续流入,也不断有本岛居民从海外南洋各国流出和返回。根据抗战期间日本人对海南移民来源的调查亦显示“海南人口235.1万,其中闽人150万,中原人40万,临高、客家人20万、黎人20万,苗人5万,回民0.1万”。以广东客家人为例,清代随着客家人口激增和朝廷发布《敕开垦琼州荒地》命令,大批客家人为谋出路,移民海南儋州、崖州、定安、澄迈、临高、万宁、陵水、琼中等地,开发山区。
进入民国,为避战祸,客家人的民族资本家和华侨实业家把海南当作投资的“海外桃源”,大批客家人移居儋州、琼中等地,兴办公司,种植橡胶、创办胶园和开发矿业。人口的迁徙与移动,涌进流出,不但使得海南岛成为中原文化与东南亚文化的交汇地带,更使得海南人具有宽阔的包容心,不管你是中原人,还是闽人,或是客家人,只要你踏上了海南岛,就是海南人,不会用异样的眼光对待你,更不会歧视你,而是尊重你,相信你。
整个琼崖革命时期,虽然参加琼崖革命的成员比较复杂,既有土生土长的本土干部,又有外地迁入的外来干部,既有少数民族干部,也有华侨干部,更有党中央派来的长征干部。一般来说,不同生活和文化发展下的人,工作起来难免会因为工作方式等不同而造成或多或少的矛盾,但由于海南人具有宽厚的胸怀,加上思变性强,纵观琼崖革命历程,尽管在琼崖地方党组织或是琼崖纵队,本地干部与外来干部和谐相处,干部群众团结一心。例如抗日战争爆发后,党中央派经过长征考验的庄田、李振亚、覃威等一批红军干部赴琼工作,及时充实和加强了琼崖抗日斗争的领导力量。他们来琼后,分别担任中共琼崖特委、琼崖纵队的领导职务,凭着长征和延安时期锻炼出来的经验和才干,不畏强敌,驰骋疆场,对琼崖革命武装斗争“23年红旗不倒”并最后取得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