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构建牧区党建工作新模式
2014-12-09高文升
高文升
新巴尔虎左旗位于呼伦贝尔大草原腹地,针对牧区地广人稀,牧民居住分散,党组织服务半径大的实际,我旗积极探索党建到户、服务到家、温暖到心的“党员中心户”工作模式,推进基层党组织服务重心下移、服务方式转变,有力破解了牧区党建工作难题,取得了明显成效。
扭住龙头,打好基础。按照基层党组织“打造稳固堡垒,发挥前沿辐射作用”的定位,完善旗县委书记抓党建责任制,探索开展了 “党员中心户”工作,形成旗委——苏木镇党委——嘎查——党员中心户的四级网络架构。一是强化苏木镇作用,发挥中坚力量。苏木镇是 “党员中心户”工作体系中的龙头,承上启下作用发挥到位。各苏木镇党委细化方案,因嘎查施策、按需求布局,增强 “党员中心户”的责任感、荣誉感和成就感,形成有效管用的工作框架。上下协调,统筹力量,以解难题、办实事为重点,确保取得实实在在效果。二是选拔培养并重,打牢工作基础。根据牧民居住现状、党员分布、牧户生产经营实际等情况,把个人自愿与组织把关相结合,以嘎查为单位,按照“集中连片、居住相邻、易于管理、便于活动”的原则,以地点合适、人员合适、硬件合适为标准,推选出思想政治素质好,带头致富能力强,责任服务意识好,协调办事能力强,群众工作基础好,干事创业能力强的“党员中心户”218户,辐射带动4528户11922人,实现“党员中心户”在牧区全覆盖。三是坚持多元投入,增强工作能力。市委组织部给部分“党员中心户”配备了专门设计的具有供暖功能的流动活动室,我们根据各户的不同需求,提供家庭播放设备、电源设备、视频音频设备,提供蒙汉文学习资料、蒙语译制电教片等,提升“党员中心户”服务牧民群众能力。结合畜牧业转型升级,在惠牧项目资金方面给予倾斜,每年为“党员中心户”一次发放交通、通讯补贴费3000元。
发挥优势,便民利民。充分发挥“党员中心户”贴近群众、熟悉群众的优势。一是突出“示范”和“引领”作用。“党员中心户”高其格苏荣率先创办牧民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带领牧民实施联户经营,定期邀请区内外专家、学者前来传授经验,实现生产、服务、销售一体化,年利润达到44万元。目前,全旗像高其格苏荣这样的“党员中心户”创办领办的合作社达26个,辐射带动牧户570户,实现牧民增收150万元。二是加强“代办”和“便民”服务。把嘎查“帮代服务站”的功能延伸到“党员中心户”,推行代办服务制,对户籍登记、户口迁移、生育审批、组织关系接转、社会保险、合作医疗、社会救助等群众需要办理的事项,提供零距离、全方位的贴心服务。三是发挥“宣传”和“传导”功能。“党员中心户”是传递组织声音的嘴巴,倾听群众呼声的耳朵,周边群众的冷暖他们最清楚。在牧民心中“党员中心户”就是为群众讲解各项惠农惠牧政策的“宣传员”;征求党员群众意见建议的“调查员”;为困难牧民联系扶贫帮困部门的“联络员”;发现火情灾情向上级部门报告的“情报员”。目前,“党员中心户”为牧民群众发放宣传学习材料1472份,征求群众意见建议480条,为群众办实事265件。
拓宽渠道,放大功效。“党员中心户”是使党的基层组织作用不断拓展的有效载体。一是助推了畜牧业转型升级。”党员中心户”按照全旗畜牧业转型升级工作要求,以“建设养畜、转型升级、稳定发展、持续增收”为目标,带头引导牧民群众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今年全旗“党员中心户”协助嘎查做好畜牧业转型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将实现退耕还草10万亩,建设优质牧草良种繁育基地3000亩,新建肉羊养殖示范基地5个,“呼伦贝尔种公羊”扩繁场3处,饲草储备库10座、棚圈500座,打水源井80眼、围栏130万亩、畜牧业动力机械400台套,有效破解依靠传统畜牧业牧民增收缓慢的难题。二是深化了扶贫帮困。“党员中心户”为联系范围内贫困牧户建立台账,反映情况,并亲自联系一户贫困户,帮助设计脱贫计划,明确脱贫目标任务。三是促进了边疆和谐稳定。“党员中心户”发挥与牧民群众相近的地缘、业缘、亲缘优势,调动周边牧民积极参与“巡防突击队”,协助边境一线民警巡逻,在辖区重点地段、重要场所和重要时段,帮助派出所查处各类案件52起,使盗赶牲畜、酒后滋事等辖区治安热点问题得到有效整治,群众安全感明显提高。建立“流动警务室”、“维权服务队”和“调解小分队”,维护辖区治安,就近、及时、高效地化解各类矛盾。罕达盖苏木“党员中心户”还将边境线附近40余户牧民纳入嘎查边境情报信息员队伍,发现问题及时上报,有效维护了边疆和谐稳定。
(作者系新巴尔虎左旗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
(本栏编辑/东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