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强桥头堡 建设当先锋
2014-12-09杨茂臣
杨茂臣
二连边防检查站,依法行使口岸管理和出入境边防检查的职能。历经57年风雨历程,由最初的5人检查小组,发展到如今400人组建的队伍;由最初单一的孔道检查发展到今天集公路客货运、铁路客货运、国际空港为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化口岸;查验方式由过去原始的眼看手模到比较先进仪器设备的应用;边防检查由单纯的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出入境人数由90年代初的1万人次增至2013年的210万人次,交通运输工具由90年代初的不到6000辆(列)次增至2013年的50万辆(列)次。
进入新世纪,我站继承光荣传统,坚持与时俱进,在维护国家主权、保障口岸安全的同时,紧紧围绕服务发展这一主题,积极顺应口岸大通关、人员大出入、物资大流通、运力大提升的发展形势,创造性履行边防检查工作职能,主动服务口岸经济建设、促进自治区向北开放战略实施,赢得了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
忠诚奉献,建成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二连口岸作为我国对蒙开放的最大口岸,是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的第一道防线和首都的“护城河”。我站牢固树立“口岸平安就是首都平安,局部稳定就是全国稳定”的理念,严密口岸管控、积极打击跨境违法犯罪,创造了安定有序的口岸发展环境。
筑牢北疆屏障。在出入境查验把关上,建立起勤务组织科学系统、检查程序成熟规范、执法环节严密高效、执勤行为精准细致的有效防控机制;在口岸通道和限定区域管理上,投入600多万元,安装近200个监控探头,完善口岸执勤现场监控设备,实现了口岸和限定区域全天候、全方位防控,视频监控网络覆盖率达到了100%;在对内、对外协作联动上,建立了军警结合、联检协作、中蒙互动的联勤处突机制,实行联编、联训、联管、联建、联战,实现情报交流与资源共享,形成了维护边境口岸安全稳定的合力。同时,推出了一线正常执勤、二线堵截劝阻、三线防暴处置的三层防控机制,管控维稳能力经受住了一系列安保任务及应急处置突发事件的检验。特别是针对新世纪以来口岸偷渡案件高发的实际,我站完善了核查护照“五核对”工作机制,在重要节点,对行李物品开包率达50%、机动车辆监装监卸率达30%、无铅封或铅封破损车辆100%开启检查,有效遏制了走私偷渡活动的多发势头。2006年以来,我站共抓获偷渡人员100余人次,查获各种违法违规2000余人次,特别是重点人员查获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现役站前列,达到全区边检站查获量的70%以上。今年以来,我们先后查获“2·28”跨国走私武器弹药案4起,有力震慑了涉枪涉爆违法活动,维护了口岸通关的安全通畅。
锻造忠诚队伍。面对驻地恶劣的自然环境、繁重的执勤任务和境内外敌对分子“策反、渗透”的复杂局面,我站以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官兵的忠诚意识,先后开展了“践行核心价值观”、“做为民务实清廉忠诚卫士”等主题教育活动,积极开展国门宣誓,火线入党、立功,文明使者评选,授章授衔等仪式、活动,使广大官兵始终做到不为人情所困,不为金钱所动,不被非法利益所惑,保持了昂扬的精神、旺盛的斗志和国门卫士的浩然正气。通过营造红色的政治环境、多元的文化娱乐环境、健康的心理环境、和谐的外部环境来坚定官兵信仰,增强官兵戍边卫国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利用国门、界碑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强化爱国奉献意识,官兵们始终保持“国门似铁,宾至如归”的职业理想、“尊重旅客,公平公正”的职业操守和“和谐沟通世界,亲情不分国界”的职业境界,形成了“自信开放,亲和体恤”的职业文化。先后涌现出郭爱成、弓艳红、杜团等一批先进典型。10年来,我站官兵共拒贿3000余次,人民币100余万元,连续15年未发生重大违纪和等级事故案件。
改革创新,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口岸繁荣
作为我国对蒙开放的最大陆路口岸和连接欧亚大陆桥的重要通道,近年来,二连浩特口岸的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边检工作也面临着服务对象需求多样化、服务标准越来越高以及警力不足、检查员超负荷工作等多重压力。面对挑战,我们大胆创新、先行先试,在勤务组织模式、提高科技应用水平、加强警务联动等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初步构建起以综合指挥体系、情报搜集体系、专业检查体系、诚信通关体系、警务联动体系为支撑的边检勤务“二连模式”。
创新服务举措。紧紧围绕“以服务为中心,坚持顺畅通关、坚持严密管控”的新时期边检工作指导方针,以“缩短查验时间、简化通关程序、加快通关速度”为目标,积极探索边检管理创新。通过主动走访和开门纳谏,我们主动征求驻地党委政府、联检联运单位、进出口企业、出入境旅客的意见建议,以提高旅客满意率为首要工作目标,在公路货运口岸推行“担保预检”制度,初步改变了每车必检的边检管理惯例;在铁路货运口岸,采取人工查验与高科技监控设备相结合的查验模式,使查验效率提高了近30%;在公路客运现场,实行旅游团预检预录、开启绿色救助通道、组织“学雷锋服务小分队”等服务举措;在铁路客运现场,打破封闭检查模式,对从蒙古国始发至二连口岸的入境国际列车采取“通道式验证”新式勤务组织方法,通过一系列扎实工作,我站在各执勤现场整体通关速率提高25%的同时,服务对象满意率连续7年保持在99.8%以上。
提速口岸通关。为了进一步贯彻2012年全国边检工作会议关于深化边检管理创新,提升服务水平的要求,我站迅速掀起了深入实践调研、讨论的热潮。在依托口岸发展实际和总结前期勤务创新的基础上,推出了以“综合指挥体系、情报导侦体系、专业检查体系、诚信通关体系和警务联动体系”为主要构成要素的陆路口岸边防检查的“二连模式”。一是构建实时高效的综合指挥体系。自主研发综合查询系统和海量数据筛选软件,安装电子哨兵周界防控系统,实现了对重点人员、车辆信息的全面掌控,在提升管控能力的同时,最大限度释放了警力资源。二是构建灵敏广泛的情报信息体系。按照“情报信息服务边防现实斗争”的工作理念,在各现场建立情报信息采集点,积极与公安、国保、安全、海关缉私及口岸联检单位构建情报互通机制,形成覆盖口岸内外的大情报网络体系,有效降低了查验用警成本,实现了边检管控效能的整体提升。三是构建灵活精干的专业检查体系。抽调士官骨干成立专业检查队,装备移动警务车、车辆破拆工具、电子内窥镜等技术设备,并携警犬参与执勤,打造了一支精干的边检一线“救火队”。四是构建分级量化的诚信通关体系。主动放权,简化非必要、非关键的环节,通关诚信管理变普检为抽检,引导服务对象自觉自愿加强自我管理,推动边检预检工作良性发展。五是构建协作有力的警务联动体系。主动联合国际、国内的执法力量,创新建立“效益型、灵活型”的警务联动体系,创新推出“边检搭台、政府出资、地方受益”的新型协作模式,主动协调驻地政府为对应的蒙古国扎门乌德边检站援建了价值100余万元的口岸基础查验设施,帮助实现了查验模式从人工查验到人机结合的转变,实现了口岸通关的双向提速。
守望相助,打造民族团结文明和谐口岸
二连边检站始终发扬拥政爱民优良传统,立足少数民族地区实际,将维护民族团结贯穿于边检工作全过程,大力开展民族团结实践活动,积极参加和服务口岸经济发展,真情帮助草原牧民提高生活幸福指数,不断形成警政警民携手维护民族团结的新局面。
维护民族团结。坚持在部队内部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提高官兵开展民族工作的能力水平。立足出入境口岸优势,把执勤现场作为文明执勤、热情服务的窗口,积极组织周边少数民族群众开展警营那达慕,定期组织演艺小分队到牧区演出。把学习、应用蒙古语作为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抓手,我站90%的检查员都能用蒙古语工作交流,2012年,被自治区政府授予“全区使用蒙古语文先进集体”殊荣。
倾情帮困扶贫。坚持把驻地牧民致富、过上幸福生活作为帮扶工作重点,主动担负起辖区失学儿童的救助责任。在执勤现场,倾情打造“三声四快”、“快乐工作”、“微笑服务”等口岸窗口服务品牌。针对各类遇险、病重旅客,与蒙古国边检部门建立起24小时跨境紧急救助机制,与“绿色通关”、“爱心通道”、“帮扶档案”等服务举措一起,努力创建和谐文明口岸。几年来,我站联合蒙古国扎门乌德边检站先后为我国350个政府代表团、经贸考察团和国际大型活动提供了优先通关等服务,联合开展“边检服务调查”活动5次,举办中蒙企业座谈交流会7场,并启用跨境紧急救助协作机制为1200名蒙古籍受伤病重旅客提供了快速便捷的通关服务,有效提升了社会各界满意度。今年6月份,我们在口岸开通绿色救助通道救助受伤同胞的事迹被广为传颂,并收到蒙古国领事馆寄来的感谢信。2006年以来,我站启用绿色通道为各民族旅客解困500余次,启动中蒙跨境救助机制解救受困人员300余人。
近年来,我站先后获得全区拥政爱民模范单位、全区文明口岸共建先进单位、自治区青年文明号、自治区文明标兵单位和公安部边防局提高边检服务水平突出单位等殊荣,2014年5月,又被自治区党委政府授予“北疆模范边防检查站”荣誉称号。
二连边检站官兵将倍加珍惜荣誉,把党和人民群众的厚爱与支持转化为继续前进的不竭动力,深入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扎实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在当前自治区各族人民群众团结一致打造祖国北疆这道风景线的征程中,不断增强为国把关的光荣感和责任感,努力创造出无愧于党、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为维护口岸和谐稳定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鼓劲助力、添砖加瓦。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一心干事业,攻坚克难谋发展,推动二连边检站在更新起点、更高层次上实现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安全发展、有为发展。
(作者分别系内蒙古边防总队二连边防检查站站长、政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