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交融,奏响历史课堂最美妙的乐章

2014-12-09刘升娥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郑和情境情感

刘升娥

2011年新修订的《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教育对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提高国民的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历史课程的实施,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一、创设情境,“触”景生情

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开元盛世》为例,我做了如下教学设计:

1.情感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玄宗时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经济超过任何一个时代,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

2.教学片段。

展示情境,请学生“找茬”。假设七年级某同学生活在唐朝盛世经济时期,他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景吗?他游玩长安城,看见各种肤色的外国人在长安城内游玩,有人正在坊内购买茶叶、唐三彩和冰裂纹瓷器,有几个外国人还向他咨询,如何到当时中国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泉州游玩。

3.思考。

学生对这样的“找茬”教学形式,平时上课不多见,所以兴趣浓厚。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对盛世经济已经有所了解。设置此处的情境,目的是帮助学生对之前的知识再确认,让他们再次深刻地感受到唐朝经济的繁荣,街头到处可见外国人,商品交易频繁等,从而让学生认识到玄宗时期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经济超过任何一个时代,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青少年中产生困难的最重要原因,在于教育行动以赤裸裸的方式出现在他们面前。”中学生的自主意识与思维批判性明显增强,认知过程和情感的变化也表现出明显的目的性和自觉性,他们反感纯粹的道德说教,因而教师要创设历史情境,通过具体、生动的情境使学生感知历史,教师要充分提供材料,使学生具体形象的感知过程内化为学生头脑中的智力活动。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相互激发,学生就能在教学中动起来,思考起来,思维得到碰撞,思想就会有更多的升华,自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达到情感目标。

二、咀“材”嚼本。品味情感

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外交往和冲突》为例,我做了如下教学设计:

1.情感目标。

通过对郑和下西洋的学习,对学生进行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

2.教学片段。

(1)首先展示本课要自学的问题:本课的交往和冲突分别指什么事件?航海家指谁?下西洋的目的、开始的时间、起点、终点、意义、特点分别是什么?戚继光抗倭的地点和军队名称是什么?澳门被哪个国家什么时间殖民?这些内容都是简单识记的内容。

(2)老师展示材料:“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这段话描绘了古代哪次著名的航海活动?学生通过自学书本,已经掌握基础知识,阅读材料后很容易知道这段材料描述的是郑和下西洋。

(3)列表比较郑和远航与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思考郑和下西洋有哪些值得我们自豪的方面?学生通过列表比较,从时间、次数、人数、船数、船只等方面得出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也能够深刻体会到民族自豪感、自尊心。

(4)接下来展示材料探究问题:郑和为什么要下西洋?为什么能下西洋?学生小组之间可以交流讨论,相互提示,共同回忆以前所学的知识,知识碰撞,获得新知;辅以《明史·郑和传》中“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帮助学生理解。学生经过探讨很容易得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宣扬明朝的国威、寻找失踪的建文帝。

3.思考。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自己。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潜力,放手让学生小组交流,但是这里的放手不是放任,那样的交流是低效的,目的要明确,要求要清晰,要有的放矢,信任学生,提供充足的机会让学生去交流探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相互启发,使学生认识到郑和是伟大的航海家,感受到明朝的经济实力的确雄厚,有足够的实力进行大规模的远航,从而既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也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新课程不仅强调情意因素的参与对于学习活动的意义,而且看到了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群体的合作能力、行为习惯以及交往意识与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立价值,自觉将这些品质的培养视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目标,在课堂教学的目标中全面体现培养目标,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三、认图激趣,认图唤情

以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为例,我做了如下教学设计:

1.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正是因为各国共同协作、相互联系,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才取得了重大胜利,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树立和平发展的全球意识。

2.教学片段。

展示二战的海报。

3.思考。

这张二战中的海报意思是“联合起来力量大,联合起来我们就会赢”。的确,在二战中,华盛顿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诺曼底登陆、雅尔塔会议加速了日本、德国法西斯国家的灭亡。因此,面对危机,我们需要合作。通过这样的图片,学生能感受到面对当今复杂的世界形势,应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树立和平发展的全球意识。

四、融情于“练”,加深体验

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昌盛的秦汉文化》为例,作业我做了如下教学设计:

1.情感目标。

通过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

2.作业布置。

如,讲造纸术的发明时,课前就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要求每一个学生准备一种书写材料,以备课堂演练。有人说可以把字写在布匹上,有人说把字刻在木块上,有人说石头上也能刻字……我让学生分别在自己准备的材料上写上几句话,几分钟以后,只有一些学生完成了任务。我让大家停下来分析一下原因,课堂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有人说石头太硬,没有办法流利地刻字,有的说木块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有的说在布匹上书写相对容易,但是价格太贵,还有人说如果把刻有字的石头和木块带走是很费力的事情。我问大家如何克服这些问题?大家异口同声地说,用纸来代替。接着我让学生写50字的心得体会。有学生写道:“纸是一种方便的书写材料,价格便宜,容易保存,又便于携带。如果没有纸的出现,人们就无法记录下如此丰富的历史知识。纸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我为祖国古代文明而自豪。当然造纸术的发明与古代科学家的勤于探索也分不开。”

五、认“情”促情,情感共鸣

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卢沟桥烽火》为例,我做了如下教学设计:

1.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2.教学片段。

首先播放视频导人,在中方的强烈反对之下,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一意孤行,上演一系列闹剧,不断挑衅我们的忍耐极限。我请学生谈谈对钓鱼岛问题的看法,并作出最后总结:“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领土主权不容侵犯!日本的右翼势力过于嚣张,他们的行径极为恶劣,不仅极端错误,而且十分危险。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所作所为,等同于公然否定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果,严重挑战战后的国际秩序。日本围绕钓鱼岛问题的一切行为及采取的任何措施,只要是依据‘钓鱼岛主权属于日本的强盗逻辑,都是要重演对华侵略的历史,均构成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侵犯,无异于对中国固有领土的侵略行为,必将遭到中国的坚定回击。中国现在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强大,共产党始终代表人民的利益,清政府的时代早已经过去,那些屈辱的历史再也不会回来。今天我们一起共同学习那段屈辱的历史……”

3.思考。

情感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态度与内心体验,当客观事物以一定的方式影响人的时候,人就会产生相应的态度和体验,满足人的需要就表现出明显的赞同,没有满足则会产生质怒、悲观的情绪,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激情、热情,要以详实的史料丰富学生的内心体验,上课要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与学生进行坦诚交流的同时,及时、准确地把握学生思维,通过丰富的语言燃起学生对知识的热情,及时、正面、积极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本节课我通过播放视频开场,学生观看视频,内心充满愤怒,我及时把握学生的情绪,用慷慨激昂的语言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并坚信党的领导。

一位教授曾说过:“我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是我可以改变我的课堂。”作为一名普通的历史教师,我想我能做的就是努力思考、改进,尝试改变自己的课堂,使我的历史课堂充满情感教育。

猜你喜欢

郑和情境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情感
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郑和异闻录
郑和异闻录
郑和异闻录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