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媒体时代广播舆论监督探讨
2014-12-09刘洪佳
刘洪佳
一、广播舆论监督有效实施的条件
现阶段,社会中存在的许多难点以及大部分的热点问题都可以通过广播舆论监督机制来解决,这种做法在处理一些社会矛盾中十分关键。所以,广播舆论监督的实施需要一定的条件作为支撑,才能顺利地进行下去,具体主要有以下三点,即正确的导向、依法进行和坚持建设性监督。
1.坚持正确的导向
在广播媒体进行舆论监督工作的过程中,最终目标就是为广大老百姓解决困难,同时也为政府服务。广播这种媒体首先要根据眼下的前沿问题,进行跟踪报道,客观地叙述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旨在沟通问题促使职能部门积极解决问题,坚决杜绝在解决难题的同时夸大事实,增加记者主观因素和感受,改变事实的真相使沟通的问题脱离事实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从而带来负面影响。
2.坚持监督依法进行
所谓监督依法进行,就是要在实际的新闻报道中,都要以事实为依据,严格按照法律所规定的条款进行。媒体中记者掌握了事件的第一手采访资料,在此时应该准确地记录事实过程,不能妄加揣测,不越过媒体职责,不利用自己言论误导广大民众的判断,仅仅做好揭露工作即可。
3.坚持建设性监督
从本质上而言,广播舆论监督与其他舆论监督方式一样,都具有促进问题解决的功能,在这样一个促进的过程中,经历了问题的揭露提醒、问题的公开化以及问题的舆论性议题设置,从一开始就将问题提供给相关职能部门着手解决,同时将问题的解决过程实施透明化,让更多人去监督和审查,此外还将汇集广大民众的优秀思想和办法,共同提高问题解决的速率。以贴近民生的新闻报道为例,广播舆论监督的议题可以选择深入到社区、街道等等,将得到的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广播传送给大家,提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利用群众的力量解决生活中实实在在的问题。
二、影响广播舆论监督进展的因素分析
1.认识上的缺陷
政府职能部门在广播舆论监督体系中时常会扮演被监督者的身份,此时的政府职能部门在认识上十分缺乏,不能正确地看待舆论监督的本质,并且将舆论监督置于维护稳定对立方的位置,这对于广播舆论监督来说极为不利。政府职能部门面对广播媒体的采访和监督,“踢皮球”成为了主要方式,有时还会拒绝监督,严重阻碍了舆论监督的实质性进展,不利于问题、难题的公开化和解决的透明化。
2.新媒体与自媒体的冲击
现如今,新媒体以及自媒体的快速发展,为广播媒体舆论监督带来的不仅仅是挑战还有很大的冲击,众多媒体传播软件的使用,人们开始走向网络化传播,不管是新闻、生活时事等都将以更快的传播速度传递给大家,新媒体与自媒体逐渐成为舆论监督主体系。
3.地域人情的约束
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社会人情,对于部分地方广播媒体来说,“打招呼”、“说人情”等经常会影响到实际舆论监督工作的进行。很多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花费了大量气力,但是由于地域人情的限制,舆论监督力度大大减低,同时也不利于广播媒体在广大民众中形象的树立。
三、促进广播舆论监督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建立快速反应机制
在广播舆论监督工作中,要想保证其舆论监督的发展,就必须要抢占舆论监督的领导地位,即占据舆论监督的制高点,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广播媒体做到其他新媒体对信息感知的灵敏性,快速反应和跟进,引导舆论监督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改变被动接受的状态。
2.加强与新媒体的合作
各新媒体与广播媒体,都有着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因此广播媒体的舆论监督可以与新媒体进行合作,加强联合监督能力。例如广播媒体可以结合多种先进的新媒体技术,对现有的资源和环境因素进行整合,更加全面地展示出信息传播的真实内容。此外,广播媒体还可以与相关网络进行合作,如开设官方微博、微信平台等等,加强与人民群众的互动,积极对民众的观点、意见和疑问进行解答。
3.提高跨地域联动能力
广播舆论监督采用以媒体的权威优势进行影响力范围的扩大,利用所有可以有效利用的资源和平台,形成强大的舆论监督体系,从而深层次提高跨地域联动能力。例如不同地域发生的社会热点问题,可以通过多地广播媒体的舆论进行联合监督,增加投诉受理的时间和次数。
4.建立完善的舆论监督机制
完善的广播舆论监督机制,应该包括引导、纠错和反馈三方面的内容,舆论监督重在判断,首先要进行用人制度的整顿,其次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节目审查程序,把好监督质量关,最后要建立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对于舆论监督工作中出现的不良事件给予制约和惩治,对于想事干事成事之人以及谋事有贡献的人员和机构也要做好激励嘉奖工作。■
(作者单位:锦州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