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台湾,两种年轻人
2014-12-09文丨邱毅台湾时政评论员编辑丨安东邮箱丨EmailAnthon83122gmailcom
文丨邱毅 台湾时政评论员 编辑丨安东 邮箱丨E-mail:Anthon83122@gmail.com
最近台湾岛内有两份民调出炉,第一份是“台湾竞争力论坛”自2013年以来持续进行的季度调查,显示岛内民众具中华民族认同的比例达87%,认同自己属“泛中国人”的比例虽然较低,但也有60%,与岛内某些政治人物言及“台独”是主流的论述大相径庭。第二份是《联合报》所做的调查,显示岛内年轻人超过半数有意愿赴大陆工作,这又与一般人认为台湾年轻人多排斥、贬抑大陆的成见南辕北辙。
先深入审视第一份民调,认为自己是“泛中国人”的比例有60%,其中20%属“积极认同”(即台湾人就是中国人),另有40%属“消极认同”(即是台湾人也可以是中国人或不必否认是中国人)。这一比例在今年三四月“太阳花学运”之后曾出现大幅滑落,显示学运造成的“反中仇中”氛围确实影响了岛内民众的判断与选择。但经过这几个月的冷却与调整,认同中国人的比例又回升至年初水平,显示学运激情退烧后岛内民众回到了现实和平与经济效益双重考虑的常态。从这些民调数据可见,“台独”并非岛内民众的主流意见,但由于岛内媒体偏好负面报导,网络社交平台又被倾向“台独”的年轻人所盘踞,因此呈现“‘台独’为主流”的假象。
再来讨论《联合报》的民调。“太阳花学运”后,岛内网络社交平台上充斥着不少年轻人偏激言论,一些学运领袖的政治行情也节节升高。若只看表象,会认为岛内年轻人都已“独”化,加之岛内八年级生(意指1990年后出生一代)确实都在李、扁两人执政期间“去中国化”的教育环境之下成长。这样的担忧不无道理。但民调却显示超过半数的岛内年轻人想到大陆工作,远高于排斥到大陆工作的比例。正所谓“一个台湾,两种年轻人”,只是那些务实向上的年轻人常属“沉默的大多数”,他们无意愿在网络上发声或与不同意见者争吵,因而在公共媒体中呈现弱势,也造成了两岸各界对台湾年轻人的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