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莲湖打造“半小时法律服务圈”

2014-12-09文图张国宁

当代陕西 2014年12期
关键词:服务中心纠纷法律

文图/张国宁(本刊记者)

莲湖打造“半小时法律服务圈”

文图/张国宁(本刊记者)

三级服务体系的建立,使得越来越多的群众享受到公共法律服务的红利。

11月23日,西安莲湖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推出十项公益便民措施,其中涉及为弱势群体减免费用等多项“硬货”。今年11月是莲湖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成立一年的日子,一年来中心共受理和办结各类法律服务事务37934件,接待群众23.63万人次,为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避免或挽回经济损失达2.75亿元。

一年来,莲湖区创新社会治理,探索政府购买法律服务,整合区内法律资源,以三级法律服务网络为依托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打造“半小时法律服务圈”,为政府职能转变、基层矛盾化解等作出有益的探索。

分享公共法律服务红利

10月12日,西安市一中巴车队的33位售票员满脸怒气来到莲湖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他们围住人民调解员老米七嘴八舌地诉说着与其车队的利益纠纷。原本肃静的2000平方米大厅充满了火药味。

事情的原委还得追溯到两周前。该中巴车队已经全部更换成刷卡公交,并决定将不再聘用售票人员,这一举动引起员工的不满。同时,该公司与员工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也没有为他们办理社会保险。双方一时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在调解过程中,老米详细询问售票人员诉求。经过多次调解与协商,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车队与售票人员解除劳动关系;并对售票人员进行经济补偿并一次性支付。三天后,这些售票人员再次来到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现场领取了将近10万元的经济补偿金。这样解决劳动纠纷,大大节约了当事人的维权成本,也提高了群众对莲湖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信任度。

去年11月,莲湖区采取政府引导,相关部门参与,区国资部门具体实施的模式,积极争取中央、省政法专项资金支持,建成了莲湖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一年来,莲湖以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平台,通过辐射带动和实践探索,不断健全公共法律服务网络, 有效整合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在全区基本建立了以中心为龙头、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为支柱、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为触角、六大服务板块为核心的互联互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普惠性的公共法律服务。

走进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在宽敞明亮的大厅里,“预防纠纷找公正,化解纠纷找调解,法律服务找律师,弱势维权找法援”的宣传标语温馨而醒目。“只要是法律问题,在这个中心总能找到解决的办法。”莲湖区司法局局长李波说,中心实行“一厅式受理、一站式服务”,原本过程复杂、多头办理的事项,现在仅在一个大厅就能完成所有办理环节。比如,在调解案件中,一方当事人需申请法律援助,可由人民调解窗口直接转交法律援助窗口;原来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会职工调解、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分属不同部门,在不同地方,群众时常无所适从,而现在进一个门就能寻求到合适的法律帮助。

“服务要便捷,还要高效”,法律服务中心引入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实行标准化作业,还推出预约、上门、延时、心理咨询等特色服务。中心设置采取“窗口化”和“综合性”相结合,三楼设置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国内公证、涉外公证、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法律咨询等8大服务窗口,群众可采取网上预约或电话约见等方式在窗口进行初步受理,达到第一时间解决群众需求的目的。

去年底,西安全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现场会在莲湖召开。在会上有专家指出,莲湖以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媒介,是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有益尝试,通过无数个基层法律服务站、室的“毛细血管”源源不断地输送法律服务,使得越来越多的群众享受到了法律服务的红利。

把法律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在实践中,莲湖区总结工作实践,首创了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衔接联动化解矛盾纠纷的“三调联动”工作机制,引导群众依法有序维权,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方便了当事人,减少了法院、交警队等行政部门的运行成本。

据李波介绍,“三调联动”有几个支撑,一是就交警来说,有道路交通调解员,跟交警合作是人民调解和行政调解的结合。二是在公安,对应治安联防,调解社区发生治安问题。三是跟检察院合作的刑事和解,在刑事过程中达到双方的谅解;四是跟法院的合作,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诉前调解,打官司之前人民调解介入看能不能解决。另一种是司法确认,防止人民调解后的反悔,法院给以确认书的形式,相当于一个法院的简易判决,生成法律效应,不能反悔,如遇反悔,可申请强制执行。

除了在区政府、区级部门建立法律服务机构,莲湖区把力量下沉,在街道一级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在社区一级建立了“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30分钟法律服务圈逐步形成。

如今,莲湖“三级法律服务网络”覆盖全区的法律服务组织体系已经建成。在土门坊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记者在墙上看到组成人员如下:组长、副组长、司法专干、调解员、公证员助理,法官、检察官、社区民警、律师,每人配有照片、职务、电话等。社区书记兼主任马凤莲对记者说,“每个工作室,必配三官一律”。她同时兼任工作室组长、莲湖区首席人民调解员。

从交通肇事到房产买卖,从邻里纠纷到分家析产,平日里,无论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还是疑难复杂的大事,社区居民都少不了去社区调解委员会说道说道。像这种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在全区有148个,拥有调解员710名,当好“和事佬”的同时也将法律意识播撒到群众心里,如今,“有纠纷找法律”已成为辖区群众的普遍共识。

家住红庙坡的86岁张老太就是受益者之一。张老太儿子亡故,名下有两套房子,被两个孙女占去,老太太找到社区法律服务工作室。社区随即联系法律服务中心,最终指派律师为老太太争取到应有的份额。老太太抹着眼泪说:“两个孙女对我不好,感谢政府为我讨回公道。”

李波说:“我们法律体系建立的最大好处就是政府以购买服务的方式,把法律送到群众身边。过去群众遇到问题,可能也会去打官司,但他们就是满世界找,没有头绪,逮哪是哪,现在就是要捋顺老百姓的诉讼渠道。”

如何让群众足不出户便可享受到便捷法律服务是莲湖司法干部一直琢磨的事。为此,他们利用新媒体优势,建立了“网站能预约办理,微博能实时咨询,微信能定时推送”的服务“微平台”,向群众宣传涉及集资诈骗、民间借贷、物业纠纷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为群众提供细致入“微”的法律服务。

截至目前,已通过三大平台发布各类资讯5109篇,提供法律咨询453人次,使网络服务“微平台”真正成为“零距离”的服务窗口、“零障碍”的沟通桥梁、“零隔阂”的监督平台。

法律服务为社会治理保驾护航

莲湖区以整合公共法律资源破解社会管理难题,通过嵌入式司法服务,将法律服务有机嵌入政府决策,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社会治理法治化的“莲湖实践”正越走越生动。

“构筑法律服务体系是政府职能的转型。过去说到政府服务,是投资类、经济类的多,但现在则要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常态,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功能更加凸显,对政府服务应进行拓展和延伸。”莲湖区区长和文全说。

作为主城区,莲湖区流动摊贩、占道经营现象比较突出,但在城市治理中,莲湖区城管却有为有位,得心应手,从未发生一起摊贩城管发生冲突的重大事件,这就在于莲湖区发挥司法行政职能,助推社会治理法治化。

和文全说,今年以来,莲湖区政府法律顾问团、重点项目法律顾问团和信访案件法律顾问团35名法律专家强强联合,为政府依法决策,防范法律风险发挥了作用。法律顾问备案制度得到落实,政府购买法律服务的供给模式得到确立。通过竞争择优,选择优秀律师事务所和职业律师,开展面向群众的咨询服务和代理服务,由政府以事定费,购买服务,保证了法律服务的公益性、均等性、普惠性和便利性。

在全区推进重点项目时,莲湖各级法律顾问能有效保驾护航。“莲湖区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招投标、合同审签、具体法律事务解答,全部实行法律顾问负责制;免费为中小企业进行法律体检,组织专业律师研判法律风险、规范用工制度,逐步确立和规范企业法律制度,极大地发挥了法律顾问的作用。”李波说。

此外,区司法局指导律所以党支部为单元,与驻地社区开展“一对一”包抓机制,普遍建立了“社区律师工作站”。择优组建了百名律师服务团,围绕中心辐射服务9个街道网格和134个社区网格,为辖区驻地企业、居民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和专业法律服务,为社区“两委会”班子依法决策提供法律支持,为群众维权、化解矛盾纠纷做好“协理员”。律师服务站今年已开展法律宣讲42场,化解矛盾纠纷241件,提供法律咨询4500人次。

在今年的土门地区四村联拆中,实行“拆迁未动,法律先行”。律师、公证员组团进驻项目指挥部,律师向群众宣传国家政策和相关法律,释疑解惑,保证群众顺利搬迁;公证员跟进办理房产纠纷,从根源上防范了回迁分房中产权不明晰而引发的家庭矛盾冲突,保证了群众合法权益。

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院长、西北政法大学博导杨宗科说:“莲湖建立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在理念上契合建设法治国家的两个核心——建设法治政府和建设法治社会。莲湖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法律服务体系便民利民,有利于解决这些年来由于城市改造、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纠纷矛盾,有助于维护区域稳定;政府购买法律服务的供给模式是推进政府依法决策,为构建服务型政府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这种做法也为落实四中全会精神进行了有益探索。”

猜你喜欢

服务中心纠纷法律
队旗在党群服务中心飘扬
误帮倒忙引纠纷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中证法律服务中心调解程序知多少
法律讲堂之——管住自己的馋嘴巴
股东大会知多少
纠纷调解知多少
纠纷
我们在法国遇上借房纠纷
在芬兰遭遇遛狗“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