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正在为恶意炒作付出代价
2014-12-08文显堂
文显堂
近日,交通运输部主管、中国交通报社主办的中国交通新闻网,刊发一篇题为《恶意炒作“7·23”动车事故,中国高铁发展付出沉重代价》的文章,让笔者感慨良多。
记得三年前发生的温州“7·23”动车事故,引发了国内媒体对中国高铁技术的质疑,有人甚至放言中国的高铁技术是“烂”技术,是抄袭别人的落后技术。一时间,中国高铁技术被贬得一无是处。笔者当时撰文呼吁不要抹黑中国的高铁,结果却引来一片骂声。国外媒体也纷纷进行恶意炒作,尤其是日本的媒体更是如此,疯狂炒作中国的高铁技术低劣。后来,中国高铁虽然有了自信和从容,但却令某些在高铁方面与中国存在竞争关系的国家“醋意”大发,至今仍揪着温州“7·23”动车事故不放,尤其是在中国高铁每一次进军海外时,总是“不忘”将其拿出来贬损一番,大大增加了中国高铁出口的阻力。
在这种情况下,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不得不担当起中国高铁“超级推销员”的角色,向世界推销中国的高铁。据不完全统计,从2013年10月第一次向泰国“推销”高铁开始,截至目前,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李克强总理已向泰国、澳大利亚、罗马尼亚、英国、埃塞俄比亚、美国、津巴布韦表达了合作建设高铁的意愿。
直到现在,中国的高铁技术才被世界认可。今年7月份,世界银行在《中国高速铁路:建设成本分析》的报告中赞扬中国高铁领先世界,从铁路铺设到高铁列车制造再到建设成本,都具有明显的国际竞争优势。重估中国高铁的呼声因此而起。在这个大背景下,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步伐才不断加快。据中国交通新闻网不完全统计,中国北车、中国南车两家企业今年上半年的出口签约额总计已达45亿美元(约合276.3亿元人民币)以上。假如中国的高铁提前三年进军国际市场,按照今年上半年的签约总额的平均数,将提前为国民创造财富达828亿元人民币,由此带动相关产业创造的财富则更多。遗憾的是,本该早已获得的财富却因为恶意炒作而推迟了几年,其代价之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料。
眼下,有不少人在恶意炒作中国房价暴跌,国外媒体也在炒作中国房价即将崩盘,如果有人站出来说中国房价不会暴跌,同样会引来一片骂声。殊不知,如此恶意炒作的结果,只会让中国人付出更大的代价。
或许,有人会说,2008年美国房价暴跌也没有让美国人怎么样。殊不知,美国的房地产业没像中国房地产业那样愚蠢,而是玩了大聪明,大智慧。
为了让低收入人群买得起房,美国房地产业与银行合作实现“零首付”购房。这样,银行对购房人的收入审核非常宽松,有些时候根本无需提供收入证明。在这种情下,大量不具备足够还款能力的人纷纷申请次级按揭贷款购房,这在客观上保障了民生,改善了低收入公民的生活。
但美国的银行非常清醒,次级贷款的风险巨大。为了转移风险,并尽快回笼资金,以住房抵押为基础对次级贷款进行证券化,即次级债,此类债券利率远远高于普通的债券。也正是由于利率高,对国际投资机构和银行产生了强大的诱惑力,并纷纷购买次级贷款债券。一些投资银行也经不住诱惑,以其强大的创新能力,将次级贷款再次证券化,设计出次级抵押证券,卖给了全球的保险公司和对冲基金,而这些保险公司和对冲基金再次转卖抵押证券。
这一连串的证券化和转让行为,其目的不是向美国公民圈钱,而是向境外的投资者圈钱,其中也包括中国的金融机构。当次贷危机爆发后,由于是以房屋作为抵押,美国普通的购房者并没有什么损失,几乎不用支付额外的赔偿,只是重新回到无自有住房的状态而已,更何况美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优越,不会因此而影响其生活水平。那么,真正的受害者是谁?是那些遍布全球的金融机构和投资机构,其中也包括中国的金融机构。
我曾经在联合国与一位官员探讨过次贷危机问题。他认为,次贷危机根本没有给美国造成什么大的损失,更没有伤筋动骨,只是为银行注资了几千亿美元,其他的后果就是倒下了一个雷曼兄弟,可它的倒下只是美国为了逃债而不得已的选择。他说,次贷危机之后的唯一变化是一位靠次级贷款购房的新邻居,拎着包又回到公租房里去了。
但中国的情况完全不是这样。中国的房地产全部是由中国公民的财富支撑起来的,花的是本国公民的钱财,没有通过发债和其他金融手段将风险转移到国外投资者身上,因而中国房地产崩盘的后果只能由中国人自己来承担,谁也跑不了,谁也好不了,世界上谁也分担不了。也正因为如此,防止中国房地产大起大落才有利于保护国民的根本利益。
当然,中国的恶意炒作并非只发生在高铁和房地产领域,各种恶意炒作比比皆是,这里不再一一列举。每一位中国公民应当学会理性思考,不可恶意炒作,任何恶意炒作,付出代价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