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不正常
2014-12-08方柏林韩铭
方柏林+韩铭
什么样的家庭里,都可以长出杰出的人,不要把任何失败怪罪于父母。
这几个星期,我一直在参加一个关于亲子关系的班。班上成员来自各行各业,有经理、律师、地质师、警察、会计、教授、杂工等等。主讲老师让我们从各自童年愉快和不愉快的经历出发,寻找怎样去影响我们的下一代。听了大家七嘴八舌的分享,结合过去的观察,我不断听到一些同样的主题在重复,这里浓缩为十句话做一个分享:
我在乎
家庭成员之间说“我不在乎”可能是很危险的事。爱的对立面不是恨,而是冷漠和无所谓。父母和孩子之间,理应相互关心对方,看有什么事情让对方开心,尽量避免让对方难过。如果一切都不在乎,家庭成员之间就会各顾各,相互孤立,如水上浮萍。而“在乎”,如同纽带,让家庭成为一个紧密的集体。
你可以拥有自己的空间
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空间,孩子不需要你24小时环绕立体声包围。孩子会非常珍惜自己的生活空间,有时候要和父母保持适当距离。有些话,没有必要一再唠叨。给他人一点空间的同时,也给自己一点空间。有“安全的距离”,反而会让关系更亲密。就好比树一圈篱笆,反而能让邻里相处更和谐一样。
我们聊聊
孩子和父母发生矛盾,不如找个双方都很放松的场合,比如咖啡馆、茶楼,用“我们来谈谈”开始,推心置腹谈谈。误会了、委屈了,回避是不行的,话闷在心里,不如直面问题。真相会让你自由。
尽量忘记并原谅
家庭内部,相互之间有所得罪,要是计较下去,一环套一环,错误和冒犯相互纠结,永远理不清。快刀斩乱麻的办法,只能是忘却和原谅。
记仇可耻,原谅高贵——这种品质,违反我们的本能和人性,如逆水行舟,但也往往是我们摆脱关系困境的唯一办法。这是日后夫妻关系中常遇到的一个问题。但对大部分人来说,这胸怀是练出来的。得从小就让孩子练习,使得他们把忘却和原谅当成理所当然的事,这样他们以后人际关系更和谐。
你好像有“怒气问题”
很多家长忽略孩子的愤怒。当今社会戾气很重,人人都一肚子愤怒。有时候,表现出义愤,使得我们显得富有正义感,但是人被怒气控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也不一定说明我们内心正直。我们必须学会面对自己的愤怒,甚至将它管制住,不让其产生负面影响,这是孩子急需的功课,是他们童年时代所需培育的修养。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不正常”
在视野狭隘的时候,我们担心自己家庭和别人的不一样,并因此难为情。“跟人一样”是不少家长鼓励、鞭策自己和孩子的一个说法。问题是没有一个家庭是正常的,家家都有自己的问题。让孩子接纳家庭的不完美非常重要,这会让他们学着接纳以后势必也不完美的单位、婚姻和他们自己的孩子,在此基础上寻求改进。
人是可塑的,也是可以改变的。什么样的家庭里,都可以成长出杰出的、健康的、高效能的人。同样,也不要把任何失败,怪罪给自己的家庭,或自己的父母,形成一种走不出去的无助心理的泥沼。
对自己说的:我的孩子或许很普通
没有一个家长不希望自己孩子出色,但有时候我们需要放松一些,允许孩子普通,这样就更容易接受他们的方方面面,包括他们的挫折和失败,这反而能拉近我们和孩子的关系。不要做势利的爸爸妈妈,孩子有出息了才去关注他们。我们要能在孩子最脆弱的时候去接受、关心他们。
我们制造一些回忆吧
给孩子创造一些未来能回忆的事件。这包括打破生活的常规,但未必要花钱。一些蓄意制造的亲子机会,作用不比花钱度假小。比如我记得我孩子上学的时候,学校安排“和爸爸一起吃甜甜圈”、”和妈妈一起吃松饼”、 “妈妈和儿子亲子日”, “爸爸和女儿亲子日”这些活动。
有时候父母一方可能会和孩子疏远,比如青春期的女儿,有时候会跟爸爸疏远。刻意的安排,有助于让关系更亲密,也能创造留给未来的记忆。当然,记忆总是有好有坏,我们不能光当摄影师,也还要学会剪辑,把不好的地方给裁掉。带着垃圾往前走,生活是无法精彩的。
我会永远做你靠山
当小孩有所需要的时候,没有什么比父母亲都不在、不管更无助的事了。父母不必任何时候都得在孩子身边围着转,有时候他们只需要没油的时候,你像个加油站一样,等在他们的下一个出口。幼子在,不远游,能守护在孩子身边,非常有必要。
细节定成败
上述大道理可能大家都知道,你给孩子讲的大道理孩子也知道。可是你要告诉他们:魔鬼在细节中。任何一件可能会影响亲子关系的细节上,我们如果先别急着顺着自己的性子和本能,而停下来想一想再说,再做,可能会好很多。孩子们也一样,不要让他们赢在道理,输在实践的细节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