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设施番茄细菌性髓部坏死病发生与防治
2014-12-08祝海燕
祝海燕
导读:寿光设施番茄栽培效益高,近年来栽培面积大幅度增长,但普遍存在连作障碍问题,设施番茄细菌性髓部坏死病发病面积大、蔓延迅速,给生产者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严重挫伤了菜农生产的积极性。通过大量走访、调查,分析原因,提出了有效的综合治理措施,有效地服务于设施番茄生产,受到了菜农的欢迎与肯定。
近年来,随着设施蔬菜栽培面积的迅猛发展及设施蔬菜栽培中出现的连作重茬,致使寿光设施番茄栽培中细菌性髓部坏死病的发生出现扩大及蔓延趋势,给菜农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笔者通过对寿光大量棚室的走访调查,对病害发生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了有效的综合治理措施,服务于生产。
1 病害症状
番茄细菌性髓部坏死病属于细菌性病害,由番茄髓部坏死病假单胞菌(皱纹假单胞菌)侵染所致,主要在番茄青果期发病。该病主要侵染番茄植株茎及分枝,致使茎髓部坏死,也可为害植株的叶片及果实。初发病时嫩叶褪绿,严重时,植株上部叶片萎蔫,下部病茎变硬,茎表面发生黑色或褐色坏死斑(图1),纵剖病茎,中空、髓部变褐坏死(图2),并且在茎部病变处长出很多不定根。
2 发病日趋严重的原因分析
2.1 连作种植
近年来,随着蔬菜设施栽培面积的扩大,设施土壤本身具有固定性,另外,区域化种植规模的形成及从事番茄栽培的菜农已熟练掌握了番茄栽培管理技能及市场供需情况,一般会进行番茄的连年种植,导致连作障碍日趋严重,从而也促进了番茄细菌性髓部坏死病的发生及蔓延。
2.2 氮肥的大量施用
番茄细菌性髓部坏死病发生的趋势为设施栽培多于露地栽培,这与设施栽培中施用大量化肥有着直接的关系。设施番茄栽培由于生长周期长、产量高,本身与露地栽培相比水肥需求量大幅度增加。再加上在设施栽培“高投入、高产出”的错误观念引导下,菜农盲目施肥现象严重,大量氮肥被施入土壤。据笔者跟踪调查发现在氮肥大量施用的地块发病率明显高于科学合理施肥地块。
2.3 栽培管理不当
番茄细菌性髓部坏死病的病原菌易在低温高湿条件下由伤口处侵入植株。根据笔者在寿光近一年的跟踪调查发现,番茄细菌性髓部坏死病发病严重的棚室,多有过在阴雨天进行整枝打杈的农事操作,从而为病害的发生及侵染创造了适宜的条件,促进了病害的发生及流行。
3 综合防治措施
番茄细菌性髓部坏死病属于近年来新发生的一种病害,一旦发病,根治较困难,该病的发生及蔓延对番茄的生产将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生产上应以综合防治为主。
3.1 农业防治
①合理轮作 与非茄科蔬菜进行轮作,减少土壤中病原菌的积累。在区域化种植的大趋势下,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基质栽培,从而从根本上避免连作障碍的发生。
②科学施肥 根据番茄的生长需求及生长发育规律进行合理施肥,最好采用配方施肥,避免氮肥的盲目施用,要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的抗逆性。与有机肥合理配合,有机肥一定要腐熟,结合施肥可施用一定量的生物菌肥,增加土壤中有益微生物菌群的数量,改善土壤微环境。
图1 番茄茎部坏死条斑
图2 病茎髓部坏死症状
③加强栽培管理 采用高畦地膜覆盖栽培,避免阴天浇水,浇水后及时通风,有条件的棚室可采用滴灌,及时清除田间积水,最大程度地降低棚室内的湿度,避免高湿条件出现。再者保持夜间温度不低于10℃,创造不利于病菌生存的环境条件;避免在阴雨天气进行整枝打杈,整枝打杈后在伤口上涂药剂,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病害从伤口处侵染植株[1];生长期间,一旦发现有零星植株发病,可及时将病株拔出,带至棚外妥善处理,病穴处可用石灰彻底消毒杀菌,并避免此时进行浇水,防止病原菌随水传播蔓延。
3.2 药剂防治
①叶面喷雾 30%壬菌铜微乳剂500倍液+0.3%四霉素水剂800倍液+8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可有效防治病原菌的二次侵染和进一步扩展。并且用0.0016%芸薹素800~1 000倍液+氨基酸叶面肥500~800倍液+磷酸二氢钾500倍液+钙肥500倍液,用于增强植株的抗病性。两者轮换使用,10天喷1次,连喷2次。
②冲施 每667 m2用20%乙酸铜可湿性粉剂5~7袋(400 g/袋)+25%甲霜·霜霉威可湿性粉剂 5~7 袋(100 g/袋)+发根王 1 瓶(1 kg/瓶),随水冲施,一般冲施一次即可控制病害,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③针管茎部注射[2]用内吸性好的抗生素如四霉素600~800倍液、中生菌素混链霉素750倍液、氧氟沙星3 000倍液注射发病茎部,也可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但只适用于局部小范围病害发生的情况,在病害范围较大时可操作性较差,且效果不如前两种措施。
[1]赵小丽,程晓博,郭卫龙.番茄细菌性髓部坏死病的防治研究[J].吉林蔬菜,2013(7):28.
[2]李金堂,默书霞,田磊,等.番茄细菌性髓部坏死病的识别与防治[J].长江蔬菜,2011(3):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