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地理高考填空题备考训练策略
2014-12-08黄晓云黄志斌
黄晓云 黄志斌
(广州市花都区新华中学地理科,广东广州 510000)
广东地理高考填空题备考训练策略
黄晓云 黄志斌
(广州市花都区新华中学地理科,广东广州 510000)
广东省新高考考试模式已有5年,题型比较稳定,填空题答案多数精简唯一,容易令考生间形成分数差距。笔者尝试通过审题、读图提取信息、文字表述等训练策略,提高学生填空题的得分率。
填空 训练 地理 高考
广东新高考已经实施了5年,考试模式与结构都比较稳定,非选择题一直由填空和简述两类题型组成,填空题内容考查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每空分值1-4分不等,以2分1空居多,答案要求“精”、“准”,不少答案具有唯一性特点,较少情况可以酌情给分,一旦考生作答偏离,即造成失分,致考生分数拉开差距。因此,笔者对5年文综地理填空题进行了分析,进而研究填空题备考训练策略。
1 填空题命题特点和分析
1.1 2010~2014年文综地理填空题考点分值统计(表1)
1.2 填空题试题特点分析
(1)区域为背景,结合统计图表重点考查学生读图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五年高考无不例外,两道综合题一道以世界区域为背景,一道以中国区域为背景。填空题的考查,多数要通过细心读图,从图中找出显性或隐性信息,即可直接或稍加思索便可得出答案,10年考题尤甚,这样的题占了填空题总数的50%。(2)考点更偏重自然地理。10-14年填空题所占分值分别是33分、34分、24分、16分、24分,其中必修一自然地理的内容分别占填空题总分值的30%、76%、58%、62%、66%,比例明显比人文地理大。(3)难度一般不高。三个角度可以看出填空题难度设计低。第一,每一填空空格多数只考查一章节的知识内容,故从问题的设置角度看,不太可能一步问得太深入;第二,填空题的答案多数能通过读图表材料直接或间接得出答案,只要学生认真读图,细心排除干扰信息,正确答案不难得出;第三,填空题多放置在综合题前3问,从心理学角度看,题目一开始就挖得过深、难度过大会对考生心理造成严峻的考验,命题设计一般由浅入深,逐步递进的。
表1 广东省2010~2014年文综地理填空题考点分值统计表
当然也不是所有填空题都简单,若考题要求考生简要论述地理事像成因,那么学生不仅仅要理解地理原理规律,还必须能用文字准确表述出来,这双重要求的题目必然影响考生得分。如10年41(2)、11年41(1)(2)、13年41(1),得分较低;又若考查的知识点是刚好是难点、易错点,或者图表中的信息隐敝性强,也会造成得分不尽人意,如10年41(1)、11年40(2)、12年40(1)其内容涉及自然带、气候类型或特点的判断等相对较难的知识点,且图表的信息较为隐性,学生得分不高。(4)题量和分值情况。填空题量基本上维持在4-6题之间,变化不大;分值由10年的33分降至13年16分,14年又增加到24分,其总体地位有下降趋势。(5)填空题答案要求。多数填空题要求“精准”作答,文字量少,使用专业述语,答案具有明显的唯一性,学生一旦作答有偏差,多数不得分,也不能酌情给分。也有少量要求简要分析成因的填空题,答案文字数量相对较多,学生的表述能力对得分有影响,但这类题目数量较少,一般不超过2小题,赋分相对高,可达4-6分。
图1 中国生产出口商品的CO2排放
图2 ①--④地多年平均储水量变化图
2 学生失分情况分析
笔者对五年高考年报进行研究,发现学生填空题作答失分的原因几乎没太大变化,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1)审题不清。(2)读图表材料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不强。(3)表述不当。(4)概念原理不清。
面对上述问题,高中地理的复习备考如何操作,才更具效率?笔者就该问题进行了以下的探索实践。
3 填空题训练策略
3.1 审题训练
审题是正确答题的关键,审题错误直接导致答案错误或答案不完整,进而失分。笔者观察发现,审题质量与学生阅读能力、阅读习惯密不可分。有的学生因阅读理解能力差,看了一遍题目却无法正确把握题意,于是作出错误答案;有的学生不良阅读习惯常造成漏看关键信息点,以至作答不完整或答非所问。如有题目设问:我国当前能源区域调配的工程包括——、——、——。某学生答案是“北煤南运、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其中“南水北调”的答案肯定是错的,向学生了解错误原由才知道他审题时忽略了“能源”二字,只着眼于区域资源调配,所以随意把四大工程中的三个写上去,结果白白丢了不该丢的分。学生文字阅读能力和良好阅读习惯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笔者作了以下的尝试:(1)找关键词训练。前面提到,学生漏看关键词往往致使答案与正确答案有偏差,甚至完全错误,那么如何让学生审题时能关注到材料、时间、地点、对象、极值、限制词、修饰词等“关键信息点”?在训练中笔者是这样要求学生的:“在设问中用不同形状的线或符号划关键词”,借此提醒学生准确地把握题意,同时也让显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让老师更好地剖析学生审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训练初期,学生并不习惯这一行为动作,没能按老师要求做。因此,笔者要求他们做题时必须保留划下的关键词痕迹,便于老师追踪学生的思维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提醒。训练中期,多数学生已经能从设问中划出有助于解题的关键词,作答准确性也有所提高。如某学生在做11年高考题40(1)小题时,能用不同的线符表找出关键词“6月8日”“白昼最短”,所以也顺利地拿到了4分。当然从该例子也看到,学生未能把“首都”“正午”“日影最长”等都找出来,若遇到难度更大一点的题目,可能要影响得分。训练后期,审题审得较好的同学已经可以把题目中所有的关键词标划出来,填空题得分率得到了提高。(2)从关键词展开联想,发掘更多的有用解题信息。不少关键词可能隐藏一些有用信息,为解题创造更有利的条件。例如,若题目中有“3月21日”可以在旁边标记“春”,也就是“春分日”;若题目中有“春分日日出时”则可推出知日出时间为6时。(3)“读题”训练。学生在审题断句方面的能力直接影响对题意的理解,为了能更准确地把握题意,笔者要求学生遇到难理解的题目时,要反复轻声朗读题目,读题时忌急,忌快,最好每读一个词组后稍停顿下来,细思其含义,实在难以理解的题目,反复朗读,直到弄清题意。在训练之始,学生不明其义,所以笔者带领学生一起高声齐读题目,后来学生自己也发现,经过高声朗读后,很多看似不明的题目,都慢慢清晰起来。
图3 高速铁路和航空竞争关系图
3.2 读图表提取地理信息能力的训练
图表是地理的第二语言,而读图、表材料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正是历年高考重点考核内容之一。地理图表的信息量大,哪些有助于答题,哪些无用;哪些是显性信息,材料中一目了然,哪些是隐性信息,需要细心发掘推导才能得出。学生须掌握一定的读图析图方法和技巧才不会漏看一些重要的信息提示,也更容易发现一些隐藏着的有用信息。地理图表种类多,每一类图表均有不同的读图方法和技巧,笔者认为采用小专题形式对学生开展读图方法与技巧训练效果不错。例如坐标曲线图的读图训练:
(1)读图方法介绍: 读图名----重点关注图幅内容、时间、地点,用不同符号钩画出来。
读纵横坐标----重点关注内容、单位、数值。
读图例-----看清不同的图例所代表的事物。
读曲线------关注极值、转折点、交点、总体走势、分段走势、联系所学知识和题目条件理解曲线变化的原因,如果有多条曲线的话,还要注意曲线间的关联性。
(2)在图表上作简要注释。图表的信息量较大,一不小心容易忽略一些重要的因素,特别是一些的隐性的信息。那么学生在读图时可以采取类似“划关键词”的做法,一边把看到的重要信息圈划出来,一边把隐性的或推导出来的信息用简要的文字注释下来。如:10年40题,2000-2006年CO2排入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则可引申出其原因可能是期间工业迅速发展所致。(如图1所示)
良好习惯养成后,当学生遇到较难的题目时就能应对自如了。如图2,学生通过读图把提取到的信息点用简要的文字标示出来,很明确地分析得出①地是夏雨型气候,②地是冬雨型气候,这些关键的隐藏信息。又如图3,两种运输方式竞争关系,学生在读图时关注到两曲线的交点为关键点,故作了辅助虚线,令学生在作答时清晰地理解 两个种运输方式在1000KM运距附近市场的分担率十分接近,也就是竞争最激烈之处。
(3)强化训练:同一类图表,在读法、关注点上均有相似性,此时老师可以在例题基础上,精选几组有代表性的、有一定难度梯度的坐标曲线图表构成小专题强化训练,以达到训练目的。
表2 2014届高三学生成绩追踪
表3 2014年广州市一模考试填空题部分得分数据比较表
3.3 良好的文字表述训练
高考是笔试,学生表述口语化、不规范必然造成失分,所以学生文字表述能力是影响高考分数的重要因素。
(1)营造语言环境。良好的语言环境有助于学生形成好的述语使用习惯,老师课堂讲课、板书、课后师生交流都应该尽量使用专业述语,使学生在平时就养成倾听、讲述、使用专业述语的习惯,自然而然地,考试中会使用述语作答。同时,老师还要善于发现并及时纠正学生在表述上的坏习惯。(2)规范作答模板。学生文字表述能力存在差异,同一种意思如何表述才恰当,这是许多学生心中比较迷茫的事情。此时如果老师参照教材和资料,给出一些经典范例,让学生记忆、背诵、默写,当遇到类似问题时,学生就可以参考或者作为迁移的蓝本。例如,河流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可归纳为①流域内降水丰富,河流水量足;②地势落差大;学生记住这蓝本后,分析不同区域的河流水能资源特点时,自然就会从这两方面切入。(3)答后检查习惯。作答时脑子转动速度比手快的情况是很常见的,这也导致学生写出来的答案与想到的答案存在差异。因此,学生作答完毕后,应当马上检查,从头到尾将答案与问题连在一起默读一遍,看看是否存在答非所问、错字、别字、漏字、漏要点等问题。
3.4 概念清晰,主干突出
概念是判断的依据,概念不清常导致作答错误,这也是多年高考年报中反映的考生常错现象之一。例如,有学生因对“地形”的概念不理解,错误地答了地势高低起伏,就是混淆“地形”与“地势”的概念,从而至答案错误。对概念的理解,可以先找出概念中较为难懂的词,老师充分解释,令学生理解透彻;再列举例子,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第三可以透过练习加深认识,特别是易混淆的概念进行比较分析,变换情景反复训练。
另外,从四年高考填空题考查内容上可以看到,考核从来没有偏离主干知识。例如:大气运动里最常考的是气候类型、特点、成因,又如:地球运动中的时间计算、昼夜长短变化、太阳高度也是常考点,还有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洋流名称、流向也很常考。老师通过分析整理历年高考试题就很容易得出每单元章节的主干知识、常考点以及考查形式,据此作出的紧紧围绕考查内容的有针对性的专门训练,显得高效。
3.5 循环训练
根据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规律,近期的遗忘率较高,所以在适当时候必须进行反复的巩固训练才有利于将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因此,审题训练、读图技巧训练、答题模板等训练在适当时候按一定的新旧知识比例温习回顾有利于深记忆。
4 成效展示
2014届高三学生自去年10月份左右开始用以上的方法进行训练,下表为高三级学生训练前后成绩的纵横比较:(如表2、表3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历次大考中本校与区平均分对比,普通文科班二卷成绩由低于区平均3.25分上升至高于区平区2.24分;与区内同组别某学校对比,二卷成绩也由负值增至正值; 与广州市二卷平均数对比也呈上升态势。也就是二卷的升幅较大。
广州市一模考试,二卷总分值为56分,其中填空题占了18分,约占综合题的33%的分值,由表2、3数据得出:本校二卷成绩比区平均高出2.24分,其中填空题部分占了0.64分,贡献比例占了28.6%。
本校的90位艺术类考生在第一学期至第二学期一模均全身心投入到艺术备考中,因此,一模成绩明显比普通文科班学生低,但在这样的练习方法指导下,短短一个月的复习备考时间,其二模二卷成绩迅速上升达8分之多。二模距高考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相信艺术生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以上事实说明,适当的练习方法,学生填空题的成绩能得到较明显的提升。
5 反思及展望
在备考训练过程中,笔者发现老师及时批阅十分重要,而且也讲究方法。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批阅的方法方式可以有很多种,不同方法交替使用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培养师生感情,促进教与学互长。
5.1 面批面改
总有个别学生因各种原因跟不上整体进度;此时则需要老师适时的面批面改,一方面给学生老师重视的感觉,同时老师在辅导过程中,也能就学生的个别问题进行辅导。
5.2 小组互批互阅
适当时候可组织学生相互批阅,让学生看到同学是如何错的,以深刻地提醒自己以后不能再犯类似错误。
5.3 随堂批改
进行堂上练习时,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造成完成练习的时间有长有短,老师在学生做练习过程中可以不断地巡视,发现已经完成练习的学生可以用红笔即时批改,如果遇到有代表性经典的错误,还可以投影到屏幕上,让全班同学同时批阅修改,使学生印象深刻,记忆效果持久明显。
无论是采取何种批阅方式,一定要及时!适时给予一定的批语,或鼓励,或表扬,或指正,或建议,这样,学生会因此更认真地学习。
[1]广东省教育考试院主编.《广东高考年报》,(2010年-2013年).
[2]孙新林.《广东四年文综地理综合题特点及备考策略》.《地理教育》,2013年18期.
[3]黄嘉永,曾玮.《学生地理问题解决策略探析》.《地理教育》,2013年4期.
[4]田宏文.地理答题的规范性和灵活性初探》.《地理教育》,2013年12期.
[5]汤国荣.《地理综合题难度影响因素分析及控制策略》.《地理教育》,2013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