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谈农机
2014-12-07
南京市
南京市农业委员会副主任 戎新祥
2013年,南京市新增农机动力4.7万kW,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218.08万kW,动力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农业装备水平得到较快提升。
(1)农机推广力度继续加大。全市共推广各类补贴机具6635台套,执行中央和省级财政补贴资金4005万元,1264户农民及各类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等补贴对象享受了农机购置补贴。
(2)水稻机插秧水平显著提高。全市新增水稻插秧机671标准台,新建10个区域性水稻育秧中心,水稻机插秧水平达到88.5%,比2012年提高约9个百分点。
(3)秸秆机械化还田扎实推进。全市小麦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为36.9 khm2,还田率为72.5%,水稻秸秆机械化还田的面积为31.3 khm2,还田率超过30%。
针对秸秆综合利用难这样一个突出问题,市政府出台了《南京市农作物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实施方案(试行)》,明确了秸秆综合利用及机械化还田12条政策措施。
(4)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量质并举。全市新增农机合作社78个,合作社累计达到244个。农机合作社机库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新建29个机库,面积达2.15万m2,其中高标准机库7个,面积达1.07万m2。财政扶持资金超过1200万元。
区域性粮食烘干中心建设也取得进展,新建区域性谷物烘干中心11个(配置烘干机组2套以上),新增谷物烘干能力300 t/d。
(5)农机安全生产保持平稳态势。全市辖区内未发生一起重特大农机事故及监管责任事故,全市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6)农机职业技能培训成绩斐然。全年获证奖补鉴定合格人数1169人,全面完成省农机局年初下达的目标任务。此外,在第四届全省农机职业技能竞赛中,我市代表队获得团体、个人双冠军。
2014年,南京市农机化发展目标是:农机总动力新增4万kW,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4%;秸秆综合利用体系得到加强,秸秆综合利用水平达87%;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得到完善,农机合作社、农机维修网点在保持快速发展的同时,布局日趋合理,运作更加规范。
(1)大力推广相关机械。围绕进一步优化农机结构、提升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推广插秧机500标准台、联合收割机300台、大型拖拉机400台、秸秆还田机500台、捡拾打捆机120台、粮食烘干机50台套以上。
(2)提高农机组织化程度。按照“节约用地、整合资源、提高效率”的原则,对全市农机场库、粮食烘干中心建设合理布局,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引导村社建立合作组织,提高组织化程度;引导现有农机合作社整合,实行规范运作,开展包括秸秆机械化还田在内的一条龙服务。
(3)构建农机服务保障体系。建立农机生产企业售后服务保障与农机社会化维修服务相结合的维修服务体系,努力提高农机维修服务水平,2014年先行建设市级高性能农机快速维修中心。
(4)示范推广新机具、新技术。大力推广、试验示范秸秆机械化还田新技术、新机具。小麦秸秆机械化还田主推技术比较成熟的水耕水整技术;水稻秸秆机械化还田,立足于减少作业环节和提高作业效果,试验示范推广融合深翻作业和复式作业的秸秆还田集成小麦播种新技术。
(5)全力推进设施农业全程机械化。选择1~2个蔬菜园艺主导性农业园区,进行全程机械化、信息化装备的选型和配套,带动全市蔬菜园艺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同时大力推广畜牧、水产养殖生产机械,提高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水平。
无锡市
无锡市农机局局长 陈正康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为深化农村改革指明了方向,也为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无锡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更是为无锡农机化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提出了新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农机部门任重道远。
2014年,全市农机系统将切实强化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坚持以“率先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农机化水平继续保持全省领先”为总体目标,以“推进无锡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推进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建设”为己任,不断加大农机化改革创新力度,努力在优化农机装备结构、促进农机化科技进步、做大做强农机服务组织、加强农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提升农机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推动农机化“全面、全程、高质、高效”发展,为加快打造“四个无锡”、谱写中国梦的无锡篇章做出积极贡献。
(1)落实各项惠农政策,进一步提升农机装备水平。组织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性农机保险、报废更新、贷款贴息等各项惠农政策,加强组织监管力度,加大绩效考核力度,用好用足用活补贴政策,充分发挥政策的调控引导作用,调优农机装备结构,提升农机装备水平,确保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农业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2)加大引进示范力度,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水平。重点围绕《无锡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中128家现代农业园区,坚持项目带动战略,完善发展方案,实行项目资金和购机补贴资金“双管齐下”,加大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推广示范力度,加大农机化与信息化、农机与农艺融合发展力度,确保现代农业园区机械化发展有新突破。
(3)强化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提升专业合作水平。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无锡市区农机场库建设用地管理的通知》,扎实推进标准化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进一步做大做强农机服务组织。引导有条件的农机合作社加快土地流转,开辟新的发展途径,扶持建立家庭农场,培育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确保农机服务组织建设彰显无锡特色。
(4)开展法治农机创建,进一步提升安全监管水平。加强农机执法队伍建设,规范执法行为,加快法治农机创建进程。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行政权力、行政处罚网上运行力争新突破。提升农机“三率”水平,摸底排查,严格检审,规范台账,完善机制。深入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力争平安农机管理工作长效化、经常化和制度化,确保全年农机安全生产形势良好。
(5)整合各项有效资源,进一步提升服务发展水平。深入开展“群众路线”专题教育活动,结合“优质服务活动月”“三服务三下乡”活动,下基层开展服务,树立部门良好形象。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施“532人才培训计划”,提高农机化人才队伍素质。充分发挥“平安农机通”作用,扩大信息化服务覆盖面。推广使用“双优”农机加油卡,开辟专用加油站和农机加油绿色通道,保障农机用油供应,确保农机作业安全高效有序开展。
徐州市
徐州市农业机械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 张威
2013年,徐州市农机化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1)农机装备水平和作业水平全面提升。全市农机具总动力达645万kW,较2012年增加30万kW;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达78%,其中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达85%。
(2)农机购置补贴资金首次突破2亿元,拉动农村直接投资6亿余元。
(3)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了玉米生产机械化。玉米机械化种植、收获和秸秆还田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96%、85%和92%,顺利通过了省级考核验收。
(4)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工作取得显著成绩,机插率提高到78%。5个县区通过了省基本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的考核验收。
(5)农机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有100多个农机大户拿到家庭农场营业执照,农机合作社等服务组织承担着全市65%的农机化作业任务。农机化作业总收入达20亿元,其中农机跨区作业收入5.3亿元。
(6)特色农机化取得积极进展。加快先进适用新机具的开发和推广步伐,推进农机化全面发展;农用航空技术应用取得新成效。
(7)大力组织实施秸秆机械化还田工程。完成麦、稻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280 khm2。
(8)农机法制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认真开展农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有效提升农机安全监管力度。
2014年农机化发展目标、任务:
全市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0%,其中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达87%以上。全市力争基本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全市农机化经营收入达20亿元以上。
重点实施十项农机化工程:
(1)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工程。重点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确保全市基本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
(2)现代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推广现代设施农业装备6000台以上。
(3)秸秆还田机械化发展工程。计划完成稻麦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266.67 khm2以上,还田率达到55%以上。
(4)农机合作组织建设工程。重点鼓励扶持农机合作社大力开展农田托管式农机化服务。
(5)农机装备结构优化工程。加快先进适用农机具推广应用,推进农机装备更新换代。
(6)农用航空技术应用工程。不断拓展应用领域,提高农用航空技术的生产性应用水平。
(7)农机科技创新工程。加快“农业急需、农民急用”的农机具的开发和推广,优化农机产品结构。
(8)农机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加强农机技术推广、安全监理、农用航空、教育培训、信息化服务等纯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与能力建设。
(9)农机科技人才培训工程。强化农机管理、科技和技能人才“三支队伍”建设。
(10)“平安农机”创建工程。深入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推进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常州市
常州市农业委员会主任 蒋伯丹
刚刚过去的2013年,常州农机捷报连连。年初确定的农机化水平新增三个百分点的目标如期完成,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85%。依托农机合作社这一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水稻机插率达88.7%,水稻单产连续十一年列全省首位。成功举办第八届花卉博览会,花木产业提升工程成绩斐然。农机装备结构不断优化,新增乘座式插秧机243台、大中型拖拉机389台、全(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203台、粮食烘干机72台,大马力、高性能复式机具发展明显加快。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示范推广步伐加快,新增高效设施机械3410台套,试验示范高效设施农业机械18种,设施畜牧、渔业、茶叶花卉等环节机械化水平均超过60%,比2012年提高4个百分点。农机合作社提档升级步伐加快,全市争创省星级合作社52个,目前拥有三星级农机合作社49个、四星级农机合作社21个、五星级农机合作社19个,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14个。成绩的取得,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机政策引导扶持的结果,是农机系统干群改革创新、努力工作的结果。
展望新的一年,仍需不断开拓努力。我市将全面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的标准要求,勇于改革,开拓创新,着力做好“三篇文章”。一是引导农机装备“脱胎换骨”。加快农机装备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大马力、复式作业机具,逐步解决农业装备“三多三少”问题。二是放大农机“三产同步”功能。加大新机具、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力度,用先进的装备武装农业,特别要加大高效设施农业新机具、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力度,不断提升高效设施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民主办社、规范管社、人才兴社、品牌强社”,延伸服务产业链,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模式。三是提升农机服务满意度。大力推进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积极实施农机报废更新,为农业、农村、农民创造良好环境;发展智能农机,加快农业装备智能化、管理信息化试点,加大农机人员素质、能力和技术培训力度,尽可能减轻农民劳动强度,减轻农机管理人员工作压力,提高农民、农机管理人员的幸福指数。
苏州市
苏州市农业委员会副主任 吴易达
2013年,苏州市农机部门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农机局的指导下,在全体农机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以立足全局的战略眼光,坚持按照城乡一体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要求,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发展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为重点,以推进高效特色农业机械为突破点,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落脚点,团结拼搏,攻坚克难,创新争先,全市农机化发展继续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的良好态势。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65万kW,拥有各种农业机械282659台(套),农业机械原值207319万元。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87%,其中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达95%,秸秆机械化还田率达到81.52%。三年来全市建成了49个市级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镇。
2014年,全市农机化工作将紧紧围绕“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率先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目标,进一步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做到农机装备与农机管理并举、粮食机械发展与设施农业机械发展并举、农机系统管理与提高社会满意度并举,加快发展,加强管理,加大宣传,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1)实施农机管理服务镇建设工程。2013年苏州市农委出台了《关于印发〈苏州市农机管理服务水平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苏市农机〔2013〕24号),明确对各镇农机标准化管理服务的组织管理工作、购置补贴工作、农机场库管理、农机机务管理、农机安全监督等进行现场考核和日常考核。从2014年起用三年时间考核一遍。
(2)举办全市农业机械展示展销活动。联系农机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组织主要农作物生产机具和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参展,发动全市各级农机管理部门、服务组织、农机户、市民参观购买。搭建服务平台,扩大社会影响,实现农企双赢。
(3)实施秸秆机械化还田工程。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及省农机局有关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要求,制定方案,细化措施,并适时进行绩效考评。
(4)实施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工程。一方面,要按照中央、江苏省2014年农机购置补贴实施办法,组织全市各级农机部门把中央、省级惠农政策用足用好;另一方面,探索规范实施市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全市各地发展的未列入中央、省级补贴但适合本地区蔬菜、水产、畜牧、林果茶等生产的高效设施农业机械进行补贴。
(5)做好夏收夏种、秋收秋种农机服务工作。主动联系公安、气象、石油等单位,早计划,早部署,对全市两季大忙生产农机保养、作业、服务、安全等方面提出要求。
(6)探索建设粮食生产规范化、标准化、机械化加工示范工程。为加快粮食低温烘干技术发展步伐,提高水稻生产效益,探索建设一批稻米加工、包装全程规范化、标准化、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
(7)实施农机人才队伍建设工程。2013年全市组织了市、县、镇、村的农机管理人员管理培训,各地也组织了形式多样的管理培训。2014年将继续推进这项工作,并且组织全市农机服务人才培训。
(8)实施农机安全生产治理工程。进一步落实省、市农机安全生产规定,通过农机安全生产大检查,摸清农机安全生产隐患和薄弱环节,落实责任,排除隐患,限期整改,坚决遏制重特大农机事故,确保全市农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增强全社会农机安全意识,健全农机安全生产长效管理制度,提升农机安全监管能力和保障水平。
南通市
南通市农业委员会副主任 严新民
2013年南通市在农机化工作中不断探索,积极打造农机、农艺、农资相结合,产前、产中、产后相衔接,质量、安全、品牌相融合,政府、市场、农户相关联的“四位一体、协调一致”的粮食生产“全托管”服务新模式。这种新模式实现了家庭经营向集约化、标准化方向转变,统一经营向给农民提供更多的服务、更完善的社会服务化的方向转变,成为探索解决农民“谁来种地”“怎样种地”问题的创新之举。
所谓“全托管”是指由专业化的服务组织为种地农民提供从种到收直至销售的贯穿生产和经营全过程的服务。“全托管”服务成为南通市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创新点,更成为农机化工作的出彩点。2013年我市引导104个经营主体开展粮食生产“全托管”服务,服务面积4.87 khm2,服务农户1.16万户。“全托管”经营主体平均年纯收入20.8万元,农民每公顷土地获得2250~21758元不等的托管收益。
2014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扶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战略部署。2013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均把“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列为2014年经济工作和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2014年,我们将以建设“全托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抓手,加快推进全市农业机械化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发展目标:到2014年末,全市培育13.33 hm2(200亩)以上的全托管服务主体350个,服务面积10 khm2以上。建设烘干服务中心30个,配置烘干机械120台。
“全托管”服务是农机化工作的一个重要载体,它能融合农机化工作的方方面面,有力提升农机化工作的水平。
(1)把推进“全托管”服务与加快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农机手、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各类主体积极参与“全托管”服务,稳定农机作业市场,增强农机合作社服务能力,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
(2)把推进“全托管”服务与新技术、新机具推广紧密结合起来。指导粮食生产“全托管”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型农艺推广等相结合,走现代农业之路;与畜牧业发展相结合,走生态型循环农业之路;与家庭农场、土地股份合作相结合,走创新发展之路;与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相结合,走产业一体化发展之路;与其他生产经营领域相结合,走多元化发展之路。
(3)把推进“全托管”服务与节本增效紧密结合起来。发挥规模优势,提高机械化水平,推动规模连片作业,实现节本增效。托管田块使用农药次数比普通农户少30%,减少滥用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托管田块基本实现秸秆机械化还田等综合利用,减少秸秆焚烧,缓解环境压力。
(4)把推进“全托管”服务与落实惠农政策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服务,提高农机购置补贴的运行数量与质量。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市委、市政府明确继续对“全托管”发展实行以奖代补,对30个新建烘干服务中心各奖补30万元;
对新培育规模以上“全托管”经营主体50个以上的县(市)区,由市级财政奖补50万元。
新的一年里,我们将周密部署,狠抓落实,以“全托管”新型经营模式为抓手,为南通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连云港市
连云港市农业机械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 赵健康
2014年,连云港市要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为主线,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优化环境,努力推动农机化建设再上新台阶。主要思路是:实现“两个突破”,加大“三个力度”,推进“四项工作”。
实现“两个突破”:一是确保基本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力争新增插秧机3500标准台,完成机插面积150 khm2,机插率达76%。海州区、赣榆县、东海县、灌云县确保达到基本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目标。二是确保基本实现玉米生产机械化工作。不断提高玉米播种和收获机械化水平,灌云、灌南及市区要基本实现玉米生产机械化,全市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要超76%。
加大“三个力度”:一是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紧跟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加强自主创新,因地制宜争取新型科技项目。二是加大农机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以获证奖补、阳光工程等为载体,力争实施农机职业技能鉴定4000人以上,培训农机手2万人次以上。三是加大农机服务信息化建设力度。整合“平安农机通”、农机化信息网和远程视频系统,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农机服务信息化水平。
抓好“四项工作”:一是抓好农机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工作。以园区为载体,加快研发、引进、试验、示范、推广薄弱环节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切实增强农机科技创新能力。重点加大园艺、水产养殖、茶业生产、畜禽粪便处理等设施农业机械的推广力度。在新浦区花果山街道前进茶场,改造建设33.33 hm2茶叶生产管理机械化示范基地,在基地内使用茶园灌溉、茶叶修剪、茶叶加工、茶叶包装等现代化农业机械,推进先进适用茶叶机械技术在全市的应用,提高茶园综合生产能力。连云区要围绕自身特点,发展特色农机。二是抓好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秸秆全面禁烧的要求,不断提高秸秆机械化还田率。力争市辖区秸秆机械化还田率达到45%以上,四县还田率达到40%以上,全市稻麦还田面积193.33 khm2以上。2014年省农机局将对秸秆机械化还田项目实行第三方考核,各县、区要采取措施,确保项目资金的安全,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三是抓好农机服务产业化发展工作。协调推进农机维修网点建设、农机政策性保险工作,严格落实发放“双优”加油卡等扶持政策。加快农机服务组织建设步伐,新增星级合作组织超10个,组织8000台次联合收割机参加跨区作业,跨区作业收入超6亿元。四是抓好农机安全生产工作。规范监理执法行为,落实变拖监管措施,确保拖拉机“三率”目标的实现,提高“平安农机”和“农机安全监理示范窗口”创建水平。
淮安市
淮安市农业机械管理局局长、党委书记 印亚琴
2014年,淮安市农机化工作将紧紧围绕省农机局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三农”工作总要求,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示范推广高产增效农机新技术,培植新型农机化发展主体,巩固提高水稻生产机械化,攻坚突破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推动农机、农艺、农业经营方式协调发展,奋力推动淮安农机化再上新台阶。重点抓好三个方面工作。
(1)较高起点规划定位,全面推进农机化发展转型升级。强化政策推动,提请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农机化发展意见》,联合规划部门出台农机合作社规划用地具体实施办法,鼓励农机化水平发展较快的县(区)开展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示范县(区)创建试点。着力优化结构,重点实现“三个转变”,即:推进农业生产机械化由主要粮食作物向高效农业转变,推进农业生产机械化由产中向涵盖产前、产后的全程化转变,推进一般机具增长向大马力、高性能、复式作业机具推广转变。合理发展布局,针对各县(区)已经形成的蔬菜、畜禽和水产等特色产业片区、园区、加工区,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创建一批不同形式、不同内容、各具特色的农机示范基地。
(2)较大力度增加投入,全面推进农机项目精细化管理。一是争取各方投入。全力争取农机购置补贴等中央和省项目资金保持稳步增长;积极争取市政府加大对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秸秆机械化还田、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等重点工作的项目扶持,力争全年市级财政投入超过800万元;启动建设市级农机科技示范基地项目,完成规划设计、土地征用及部分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建成核心区13.33 hm2(200亩),辐射周边1000个农户。二是强化项目推进。补贴项目资金重点保障农业生产急需机具、装备构成短板机具以及省目标主推机具资金需求;秸秆还田项目资金重点保障机场周边,铁路、高速公路两侧以及城市周围这些主要区域,重点投向农机合作组织这一工作主体,全市夏季秸秆还田率不低于65%、秋季秸秆还田率不低于30%。三是开展精细管理。继续把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实施作为廉政风险重点防范项目,与纪委、财政部门联合开展对政策执行的抽查、巡查活动;农机维修网点市场准入实行“先照后证”审批;实施秸秆还田区域整体推进,选择部分村实施秸秆还田区域整体推进,统一调度机具,统一技术路线,统一作业模式,统一收费标准,由市县两级在项目资金与技术方面共同打造。
(3)较好落实保障创新,着力构建服务发展的特色名片。一是强化服务载体建设。重点扶持15个合作社实施场库棚改扩和维修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实施“双提升”工程,实现核心基地规模与服务农民占比的“双提升”;指导合作社,根据生产经营种类,创建合作服务品牌。二是强化管理服务创新。重点推进免费实地检验,组织开展“三优一免”“平安农机通”、农机政策性保险和集中送检等品牌服务。三是强化队伍能力建设。加强行业自律,开展“诚信在心”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农机从业人员服务诚信、收费诚信。加强作风建设,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网络建设,确保违法违纪“零发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力营造敢挑重担、勇于创新的工作氛围和和谐共进、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盐城市
盐城市农业委员会副主任 孙新建
2014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我市农机化发展的“提升年”。
全市农机化工作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农业现代化工程为统领,立足先行先化,着力推进农机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机制创新,以加快转变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式服务农业现代化为主线,积极推进农机农艺、农机化信息化融合,突破薄弱环节机械化和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化新技术新装备相结合,全面提升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
总体目标是:全市农机投入6亿元以上,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以上,其中粮油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85%以上,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55%。农机作业纯收入达25亿元。重点提升“三个水平”:
(1)提升主要农作物机械化水平。做到“两个确保”:确保基本实现水稻种植和玉米生产机械化,确保使用农机补贴资金总量占全省1/7。全市力争推广水稻插秧机5000台以上,机插面积突破246.67 khm2,水稻机插水平达70%,积极推广玉米种植和收获机械化技术,纯作连片地区玉米机播和机收水平力争分别达到50%和68%。力争有2~3个县(市)基本实现玉米生产机械化。积极试验示范油菜生产机械化。紧扣热点,加强调研,落实关键措施,努力扩大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新增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秸秆还田机1500台(套)以上,全市稻麦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力争突破333.33 khm2,还田率达到45%以上。建设20个市级秸秆还田示范镇,示范镇稻麦秸秆全量机械化还田面积达到55%。突出市、县示范园区跟进配套服务,强化省、市特色农机示范基地建设,新考核认定10个市级农机化科技示范基地,力争再新增3个省级农机化科技示范基地。推广为高效农业配套服务的特色农业机械4500台(套)以上。
(2)提升农机管理和安全监管水平。全市农机合作社新增80个以上,实现乡镇全覆盖,农机合作社机械作业面积占比达60%以上,农机户加入合作社的比例达35%以上,入社成员比未入社成员的收益提高20%以上。农机合作社参与或承接土地流转的总面积达13.33 khm2。积极开辟农机跨区作业市场,参加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插秧机达到15000台次,农机跨区作业收入达7.5亿元。抓好农机维修与节能减排工作,新创星级农机维修点8个,实现全市三级农机维修网点乡镇全覆盖。进一步健全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全面推行农机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将农机安全生产列入政府大安全目标考核。把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注册登记率、检验率和驾驶人持证率(三率)作为重中之重抓实抓好,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及其驾驶操作人员牌证管理水平,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三率”水平均达80%。
(3)提升农机公共服务水平。成立农机行业协会,改组农机学会、农机服务协会和农机安全协会,充分发挥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推进“企社共建”;建设盐城农业装备信息网,为农业装备产业园提供配套服务,努力提升行业服务、信息服务、创牌服务能力和水平。切实提高农机维修保障能力,新创星级农机维修点8个,实现全市三级农机维修网点乡镇全覆盖。依托盐城农业装备产业园,立足高起点规划、高目标定位、高标准建设,启动建设市级农机公共服务中心,力争把中心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农机公共服务中心、功能齐全的农机化发展平台和全市农机化实验基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农机人才培训,2014年,全市培训各类农机人员2.7万人次以上,农机职业技能获证奖补鉴定人数超过3000人。以规范化农机推广站、农机监理所、农机培训学校创建为重点,加强基层推广机构、农机服务组织、示范基地等三个技术转化应用主体建设,解决农机化发展最后一公里、最后一道坎问题,为促进全市农机化事业科学发展、加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扬州市
扬州市农业机械管理局局长 肖鸣祥
2013年,扬州市农机化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为全市实现粮食“十连增”、农民增收“十连快”做出了积极贡献。
(1)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农机总动力达246.81万kW,55.13 kW以上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4203台,插秧机保有量1.23万标准台。
(2)作业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市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0.4%,其中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6.2%。水稻机插面积151.77 khm2,小麦机条播面积64.2 khm2。
(3)社会化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新增农机专业合作社50个,总数达475个;合作社作业面积占全市机械化作业总面积的50%以上。开展“五统一”服务合作社377个,其中90家开展全程“一条龙”托管式服务的合作社机插面积38.07 khm2,占水稻种植面积的18.4%。
(4)跨区作业量稳中有升。发放跨区作业证2993张,4260台联合收割机参加跨区机收作业,1400台大中型拖拉机参加跨区机耕作业,477台插秧机参加跨区机插作业,累计作业总收入6.9亿元。
(5)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共检审拖拉机16819台、联合收割机5151台。综合三率:拖拉机98.3%,收割机90.72%。高邮市成为全省第一个“三率”达到95%以上的县级市。
(6)人才培养力度加大。共举办获证奖补、阳光工程、基层农机推广人员等各类培训班54期,培训1.2万余人,职业技能鉴定合格3109人。
2014年扬州市农机化发展思路为:明确“一个中心”,抓住“两个重点”,实现“三个突破”。
“一个中心”:以推动农机现代化为中心,努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两个重点”:一是以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为重点,加快农机报废更新,提升装备水平;二是以提高农机专业服务的社会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为重点,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三个突破”:一是在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上有大突破;二是在现代高效农机化发展水平上取得新突破;三是在提升农机安全生产水平上有大突破。
主要目标:全市新增55.13 kW以上大拖拉机800台,新增水稻插秧机1000标准台(其中高速机300台以上),新增联合收割机300台、小麦条播机500台,新增与大中拖配套的秸秆还田机800台,新增设施农业机械超过5000台套。全市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1%以上。农机户加入农机合作社比例提高至30%以上,农机服务组织作业面积占农机作业总面积的60%。全市跨区作业总收入稳定在6.5亿元以上,农机安全管理“三率”水平保持在90%以上。
(1)围绕政府中心工作推进农机现代化。扬州市政府2014年将设立“三农”发展基金,力争两年内培植拥有5台以上大中型农业机械的农机大户1000个。市政府明确,对流转土地20 hm2以上、流转期限10年以上的合作组织,市财政实行1500元/hm2专项补助;对从事粮食种植13.33 hm2以上、设施栽培3.33 hm2以上的家庭农场,实行土地流转费一定金额的补贴。
(2)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加快育秧装备技术应用,新增粮食烘干机200台,每台奖励1万元。
(3)努力提升机械化还田水平。主推麦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集成水稻机插秧技术及稻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集成小麦机条播技术,夏季麦秸秆还田率稳定在80%以上,秋季稻秸秆还田率达50%。
(4)加强农机服务组织基础设施建设。选择有一定规模的农机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50个,对其建造标准(生态)机库、烘干机房给予补贴。
(5)提升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建设市级设施农业机械化示范园3个,每县建3~5个县级高效农业机械化示范园。
(6)深入推进“平安农机”创建。邗江区力争建成国家级“平安农机”示范县。
(7)强化农机专业人才培训。继续举办基层农机站长、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农机大户轮训班,充分发挥他们的引领带头作用。
镇江市
镇江市农业机械管理局局长 滕玉林
2014年,镇江市农机局将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目标任务,积极实施农业现代工程,加快推进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为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2014年目标任务是: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46万kW,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2%。三麦机播、机收水平分别达96%、98%;水稻机收、机种水平分别达98%、88%,机插面积超66.67 khm2;全市稻麦秸秆机械化还田率达到65%,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6%。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以大力提升农机现代化水平为重点,认真落实以实施购机补贴为主要内容的各项扶持政策。在“大、高、新”上下功夫。“大”:重点发展55.13kW以上拖拉机;“高”:重点发展高效设施机械及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新”:重点推广农机新技术、新产品。突出补贴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同时补贴新型机械和复式作业机械,争取省级农机补贴超过5000万元,市县财政购机补贴资金争取超过2000万元,带动农民农机投入超过2亿元。
(2)以推广插秧机为重点,巩固基本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成果。继续加大水稻生产机械化的推广力度,做好机插秧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重点在提高单机作业量上下功夫,在秸秆还田集成机插秧上下功夫,在育秧及机插秧后期管理上下功夫,水稻机械化种植面积达到76.67 khm2,其中水稻机插秧面积达66.67 khm2,机械化种植水平达到80%以上。强化农机与农艺结合,着力缓解农业种植“双晚”压力。
(3)以实施秸秆机械化还田为重点,提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大力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加大秸秆还田集成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力度,促进水稻增产增收;加大秸秆收集和综合利用力度,确保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秸秆机械化还田达133.33 khm2。
(4)以农机新技术示范推广为重点,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机械。加大油菜机直播技术的示范推广力度,积极探索农机与农艺技术相结合的技术路线,促使油菜生产机械化实现突破。同时,把高效设施农业机械作为农机购置补贴和财政支农资金扶持的重点,优先安排,优先扶持。2014年争取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60%以上,植保机械推广超过2500台套。
(5)以发展壮大农机专业合作社为重点,积极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2014年继续对合作社新建机库给予补贴。通过省农机局验收的,每个奖励10万元。通过三年努力新增高标准机库60个。积极开展粮食烘干中心建设,2014年通过政策引导建设粮食烘干中心20个,配置烘干机80台;同时,开展烘干技术培训。鼓励农机合作社流转承包土地,使其成为既提供农机作业服务又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双主体”。2014年争取新发展农机合作组织30个,其中133.33hm2以上“双主体”合作组织翻一番。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提升经营效益。
泰州市
泰州市农业委员会副主任 缪玉江
2013年是泰州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全市农业机械化推进年”,市农委按照“农机化推进年”的统一部署和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农业机械化的意见》要求,通过设立农机化发展基金,加大各级财政投入,强化考核措施,农机化工作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2013年全市农机化发展情况:
(1)全市基本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全市新增插秧机3222标台,其中高速机1038台。全市插秧机保有量已超过1万标台,机插率71.2%,机械化种植水平达到82.9%。
(2)农机装备水平快速提升。新增各类农机具10979台(套),其中新增大中型拖拉机1263台(55.13 kW以上占80%以上,66.15 kW占10%),配套秸秆还田机械1958台套,受惠农户3547户;使用国家及省购置补贴资金达到1亿元,创历史新高;市、县(市、区)两级财政共投入农机化发展资金1.23亿元,拉动社会投资农机资金达3.2亿元。
(3)农机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新增工商注册登记农机合作组织687个,总数达到952个。65%的行政村拥有农机合作组织。
(4)农机培训人数创历史新高。农机职业技能鉴定获证奖补人数达2363人次,其中中级工194人、高级工87人,总人数首次超过2000人次。全市农机手持证人数13382人,持证率达到40%。
(5)秸秆机械化还田快速推进。夏、秋两季实现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分别达到143.73 khm2和64.67 khm2。还田率首次超过50%,达到50.7%。
(6)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取得突破。以芋头、花生为代表的特色农作物生产机械化已进入试验示范阶段,效果良好。全市新增投饵机、增氧机、喷滴灌设备等高效设施农业机械超过4400台套。
(7)农机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发放拖拉机牌证1178张、联合收割机760张,年检拖拉机9915台、收割机1924台,“三率”水平比2012年上升8%,参加农机政策性保险的拖拉机达到3783台。
(8)农机服务体制创新有了新进展。通过农机生产企业与乡镇农机合作社紧密合作,探索土地流转、规模种植条件下“企社共建”新型合作服务模式。
2014年农机化工作思路:
继续提升农机化在农业现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将2014年明确为“农机化巩固提升年”,建议继续将农机化指标列入2014年市委、市政府农业农村工作主要考核指标,争取在农机化推进上取得新的突破。
(1)加大对薄弱地区的考核和指导力度,促进地区间的平衡发展。
(2)提升机插秧数量和质量。扩大增量,优化存量,建立健全农机报废更新制度,力争全市机插秧水平达到80%。
(3)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机械。重点发展芋头、花生、香葱等特色农业机械,巩固提高渔业、畜牧业和园艺生产机械化。
(4)提升农机服务体系的建设质量。重点扶持建设一批大型、标准化农机合作组织。
(5)加强农机信息化建设。借助2014年全市农业信息化年的建设,加快农机化网上平台建设,加强与省、市(县)网络的互联互通。
宿迁市
宿迁市农机局局长 赵圣玲
2013年,宿迁市农机化工作在省农机局大力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这一目标任务,突出重点,科学统筹,扎实推进,取得显著成效。
(1)农机装备水平和作业水平全面提升。切实加大购机补贴政策宣传力度,严格补贴程序操作,强化资金使用过程监督。全市落实国家和省级财政购机补贴资金1.69亿元,同比增长42.05%;受益农户5611户,拉动社会投入4.5亿元。新增各类补贴机具19125台(套),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006台、秸秆粉碎还田机具2075台、联合收割机2205台。全市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
(2)水稻机插秧工作跨越式推进。全市水稻插秧机总保有量达14789台,新增插秧机达2380标台。全市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达80.36%,省农机局认定我市基本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
(3)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再上新台阶。继续以农机合作社为实施主体,以整乡、整村推进为抓手,组织签订农机作业合同,全市麦稻玉米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达316.33 khm2,还田率达55%。
(4)农机合作社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全市省级星级示范农机合作社累计达51个,2013年新创建星级合作社27个,其中五星级3个、四星级9个、三星级15个。新增农机合作社79个,全市农机合作社达431个。合作社快速发展,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品牌载体建设成效显著。
(5)农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深入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年”“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和农机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免费登记检验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不含变拖)2983台,查纠违法违章1518人(台)次。连续两年“平安农机通”建设、“双优加油卡”发放名列全省第一。
(6)农机化实用技术培训成效突出。成功承办了多个省级技术培训班,培训总人数近500人。同时,还成功举办了2013年“吉峰杯”农机职业技能竞赛、基层农机人员培训班等活动。全市培训各类农机人员近2万人。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攻坚之年。宿迁市农机化工作将按照省农机局的工作安排,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稳步提升全市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全面提升农业机械化的装备能力、作业水平、服务水平和应用效果,确保2014年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以上。
(2)严格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惠农政策。全力向上争取,确保补贴资金保持在全省前列、苏北领先,坚持“用足用好、规范到位”的原则,确保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最大限度地发挥效应,使农民得到更多实惠。
(3)推进秸秆还田工作再上新台阶。从“生态宿迁”建设的高度来推进秸秆还田工作,突出合作社的实施主体地位,推广关键技术路线,全力提高稻麦、玉米秸秆机械化还田率。
(4)切实加快农机合作社发展。以探索社会化服务、规模化管理、市场化经营为目标,以创建规模化农机合作社为抓手,以创建星级农机合作社为突破口,2014年全市计划新增农机合作社60个,全年争创省星级示范农机合作社20个。
(5)着力提升农机安全生产水平。深入开展“平安农机”创建及“平安农机通”和“双优加油卡”推广三项工作;继续开展送检下乡、农机安全生产宣传、农机安全执法检查、手扶拖拉机专项治理等活动,推进乡镇农机管理人员分片集中、联合执法试点,2014年全市农机“三率”水平提高到70%。
(6)扎实推进玉米生产及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收获。2014年全市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要达65%,力争2015年全市基本实现玉米生产机械化。同时稳步提升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着力加大对块茎类作物机械化收获技术和蔬菜播种育苗、移栽机械以及水产、果蔬、畜禽生产机械化的示范推广。
(7)积极推进农机化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获证奖补工作。全年完成农机化教育培训2万人,重点培训农机操作服务人员1.5万人,基层农机管理、技术推广、维修服务人员及农机示范大户5000人。全年通过职业技能鉴定的各类农机操作服务人员不少于1500人。
(8)大力推进农机化信息宣传。围绕中心工作,把握重点,抓住热点,突出亮点,把农机化的声音唱得更响,形成全社会支持农机、关爱农机、重视农机、发展农机的良好氛围,力争全市农机化宣传工作在全省排名中有所提高。
(9)在提高农机化服务水平上开展“创先争优”。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坚持“三贴近”,开展“三服务”,更好地为农机化发展服务,为农民服务,为基层服务。
(10)在农机队伍建设上“创先争优”。全面提升干部队伍和各类人才整体素质,切实提高管理、服务、实践和创新能力,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状态、更加务实高效的作风、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推动农机化事业更好更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