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啦啦操理论研究现状分析

2014-12-06匡慧兰李德华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4年2期
关键词:表现力训练方法运动员

匡慧兰,李德华

(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四川 成都 610041)

“2013年全国啦啦操论文报告会”论文精选

国内啦啦操理论研究现状分析

匡慧兰,李德华

(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四川 成都 610041)

采用文献资料法,针对国内学者对啦啦操运动的发展、啦啦操运动对学校教育的作用、啦啦操运动的项目特点、啦啦操的运动训练、啦啦操运动的编排等方面的研究进行分类和归纳,总结了啦啦操理论研究的现状,即现有研究基本能够较为全面地阐明我国啦啦操运动的发展现状,且这些研究表明,我国啦啦操运动的水平正在日益提升,但与世界强国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包括啦啦操音乐的研究、啦啦操训练方法的系统性研究、啦啦操动作编排与竞赛规则如何共存等方面的研究较为匮乏,旨在为大家进一步了解啦啦操运动及其现有研究情况,并为我国啦啦操运动的蓬勃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啦啦操;理论研究;现状;学校教育

目前,国内对啦啦操运动的理论研究处在萌芽阶段,有关啦啦操的专著较少,理论研究还没有形成系统,且远远滞后于项目技术的发展速度。基于此,本文对国内啦啦操运动的理论进行研究分析,并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为广大学者研究我国啦啦操运动提供一定的研究方向,进而完善我国啦啦操运动的基础理论,最终达到为我国啦啦操运动进一步发展提供有效理论依据的目的。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国内啦啦操运动的理论研究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通过互联网查阅了中国期刊网(CNKI)数据库中70 余篇相关研究。其中,期刊文献60 余篇,硕士论文10 余篇,为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2 结果与分析

2.1 我国啦啦操运动的发展现状研究 在啦啦操的相关研究中,有关现状研究的文献较多。孙铁民、李惠娟在《我国啦啦操运动现状的调查研究》中分析:啦啦操是一项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的运动项目,适合在各类学校开展;项目人口不足,开展该项目的地区之间存有明显的差距;项目开展的普及面还有待于拓宽;加强该项目在全国范围的推广,首先加大宣传的力度,开办多年龄层次的培训班,因为该项目起步较晚,应以打基础和抓普及为主;加强教练员和裁判员的专业培训;建立啦啦操项目的协会,完善竞赛制度,通过竞赛加强各队之间的交流,互通信息,从而促进啦啦操项目的进一步开展和提高[1]。谭丹华在《我国啦啦操的现状及进展》中分析指出:我国经济不平衡制约了啦啦操的平衡发展,在经济发达地区啦啦操蓬勃发展,在经济滞后、师资缺乏、场地器材局限的区域,如何促进其发展,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2]。张庆如、张庆玲在 《我国啦啦操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中认为,近年来,我国啦啦操发展迅速,推广与普及工作有了一定的成效,但与世界强国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体育体制的落后、体育行政部门管理职能的缺失、啦啦操产业经营高级管理人才的匮乏及啦啦操产业经营开发力度的欠缺已严重影响了啦啦操的推广与普及的进程。充分认识啦啦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有效地解决,是推动项目发展的关键。随着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推广啦啦操力度的加强及啦啦操竞赛新赛制的实行,啦啦操的普及将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3]。

通过查阅大量相关资料,笔者发现,国内学者对我国啦啦操运动的发展现状以及造成该现状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并且就如何促进我国啦啦操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提出了自己宝贵的建议。但大部分研究是针对我国啦啦操的动作编排、啦啦操竞赛规则以及啦啦操相关参与人员(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等)的发展现状而展开的,如啦啦操音乐的发展现状、啦啦操运动口号的发展现状,目前则较少有研究涉及到。

2.2 我国啦啦操运动对学校教育的作用研究

2.2.1 啦啦操运动对高校学生的作用研究 受到了广大学生的喜爱,学者们也纷纷展开研究,探索啦啦操运动给学生带来的帮助。高银华在《对于高校开设啦啦操课程的思考》中分析得出啦啦操有益于大学生增强体质;啦啦操有益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4]。苏荔榕在《啦啦操进入高校体育课堂的意义与可行性研究》中认为,啦啦操有益于大学生增强体质;啦啦操有益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啦啦操有益于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啦啦操有益于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5]。施正雄在《啦啦操训练对女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和社交焦虑的影响》中得出结论:啦啦操训练对女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具有显著促进效应;啦啦操训练能够有效降低女大学新生的社交焦虑,并通过社交焦虑的降低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6]。

通过查阅的资料可以发现,学者们把啦啦操运动对高校学生的作用主要归纳为生理和心理2 大部分,且众多学者都肯定了啦啦操对高校学生生理与心理的双重积极作用。2.2.2 啦啦操运动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作用 任晓凤、李格、刘永松在《啦啦操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一文中认为,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以体育竞技、健身、休闲娱乐为表现形式,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教师为参与主体,以课余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文化的多科学、多领域广泛交流及特有的生活节奏为基本形态,具有时代特点的一种群体文化[7]。很多学者认为,啦啦操起源于美国篮球赛或橄榄球赛的加油助威,不论是篮球赛还是橄榄球赛,该形式其自身带有浓烈的积极、热情的色彩,一些学者很自然地把啦啦操与校园体育文化联系到了一起。苏荔榕在《啦啦操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中分析:在我国,啦啦操是依附于CUBA而发展起来,啦啦操通常是“配角”,或加油助威,或表演助兴,在起到加强活动气氛、促进活动取得好的效果的同时,对活跃校园文化生活,特别是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发展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8]。任晓凤、李格、刘永松在《啦啦操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中认为,啦啦操能全面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啦啦操有益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啦啦操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并总结指出,随着终身体育思想的确立、全民健身计划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学校体育教育正向多功能方向发展。体育概念的内涵不断扩大,高校学生的体育健身意识越来越强,对健身的要求也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啦啦操以其所具有的体育功能、艺术功能和教育功能在优化育人,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中发挥着独特作用,因而成为建设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7]。

在研究中,学者们纷纷表示啦啦操运动对校园体育文化具有促进作用,具体表现为对校园集体凝聚力及对烘托学校活动气氛的促进作用、对调动师生参与学校体育活动的促进作用等。总之,这一方面的研究是比较全面的。

2.3 我国啦啦操运动的项目特点研究 对啦啦操运动特点的研究,学者们主要是通过把啦啦操运动与健美操、艺术体操等进行对比研究从而总结出啦啦操运动的特点。任秀琪在《艺术体操、健美操和啦啦操运动项目的比较》中分析:艺术体操的美表达在自然美、韵律美为基础的有节奏运动中,健美操的美由“形、力、健、意、气、神”等来体现,啦啦操的美体现在动作整齐划一,从“形一致”到“神一致”,体现啦啦操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团队精神[9]。杨惠、王爱玲、陈洪鑫在《啦啦操与健美操的比较研究》中认为,在基本姿态、协调能力、音乐与动作的结合性、健身性这几方面都是相同的,但是在产生原因、伴奏音乐的特点、性质这几方面是不相同的[10]。

啦啦操、艺术体操和健美操以其独特的魅力获得了高校学生的喜爱,3者在很多方面具有共性,为使学生正确认识这3 个运动项目的特点,培养兴趣,学者们对啦啦操、艺术体操和健美操进行了非常细致深入的研究,并且从3者的比较中提炼出了啦啦操运动的特点,在动作编排方面,啦啦操的基本动作、基本跳步是核心,可做抛接、托举、技巧动作,动作要求高度整齐划一;在舞台效果方面,啦啦操的舞台表现力是夸张的,并伴随有振奋人心的口号;在音乐的选择方面,啦啦操通常会选用较有震撼力的音乐,且大多带有特殊音效。通过学者们的研究,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啦啦操运动与其他运动项目的相同与不同点,从而加深对啦啦操的了解。

2.4 我国啦啦操运动训练的研究

2.4.1 训练方法与手段的研究 合理的训练方法与手段对啦啦操的发展影响甚大。张玲玲在其硕士论文中提出我国高校啦啦操运动队的训练内容体系分为理论教育部分和技术训练部分。理论部分包括训练法、安全教育、竞赛的组织与裁判、音乐与鼓动、术语和运动概述;训练部分包括身体训练、技术训练、艺术表现力训练、整体训练、舞蹈训练、音乐训练、心理训练、鼓动训练和战术训练9 个方面的内容[11]。赵杰在《技巧啦啦操核心力量训练方法的研究》中强调,核心力量是技巧啦啦操力量的灵魂,是动作平衡控制、提高空中动作能力、协调技术、预防运动操作的前提条件;专项核心力量训练有其自身独特的规律,必须遵循循序渐进、专项力量与专项技术相结合等训练原则;技巧啦拉操是新兴的迅猛发展的体育项目,对力量训练的研究必须不断深入、与时俱进;核心力量训练方法很多,要结合专项要求,突出核心力量训练从核心部位稳定训练着手,强调非稳定状态下核心部位自由力量训练[12]。

运动训练是啦啦操至关重要的一个部分,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和手段直接关系到一支队伍的水平。通过查阅文献可知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啦啦操的训练方法进行了研究。从文献研究情况来看,啦啦操的训练方法主要包括舞蹈训练、乐感训练、技术动作训练、心理素质训练以及身体素质训练,具体可采用把杆练习、负重练习等,由此可以看出,学者们提出的训练方法是比较零散的,没有系统地组合成一套科学有效的啦啦操独有的训练方法。

2.4.2 运动员表现力的研究 啦啦操运动员的表现力是指在啦啦操的比赛中,运动员的内在精神气质和外在动作表现的统一,是表演艺术水平的体现,也是运动员的自信心、自我陶醉超越观众的能力、热情感染观众能力的综合反映[13]。韦丽春在《啦啦操中艺术表现力的影响因素及训练方法研究》中分析得出:身体素质与动作规格是提高运动员表现力的主要条件之一;心理变化影响表现力的提高;舞蹈和音乐是影响动作表现力的重要因素;技术动作是运动员表达思想、表达情感的首要手段[14]。王莉莉、戈俊在《影响舞蹈啦啦操运动员表现力因素的初探》中分析认为,影响舞蹈啦啦操运动员表现力的因素主要包括运动员对音乐的理解、运动员心理素质、成套动作的编排是否合理、运动员的体能等。同时,两位学者建议经常对运动员进行音乐教育,加强运动员对音乐的理解;加强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训练;加强运动员的体能训练[13]。

在比赛中,表现力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动作的整体效果。学者们主要从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音乐及成套动作的编排等几方面分析了运动员表现力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建议:要加强体能训练;经常进行模拟比赛训练,加强运动员适应比赛状态下的心理稳定性;经常对运动员进行音乐教育,加强运动员对音乐的理解[13]。总之,在表现力方面,学者们的研究是比较全面、比较深入的。

2.5 我国啦啦操运动的编排研究 所谓“编排”,就是把分散的事物按照一定的条理组织起来,或按照一定顺序排列起来[15]。由于啦啦操与其他项目向大众传达的思想的不同,其编排自然也吸引了大家的注意,人们想知道其如何运用编排技巧凸显出自身的与众不同。黄楚姬在《啦啦操的概述与编排》中提到,啦啦操编排的原则有健身和激情性、独特性、实践性、音乐旋律与动作节奏吻合性[16]。朱波勇在《审美视角下的舞蹈啦啦操动作与音乐的编排》中提出,在动作的编排时,应在保持与音乐风格相一致的情况下把握住舞蹈啦啦操的特点,根据队员的身体素质、个人条件、接受能力、表现情况等,来确定总体构思,使创编的动作能充分显示独特的风格。总地来说,男队员应以强健有力、大幅度和有一定难度的动作为主,做到刚中有柔、柔中有刚,通过节奏感强的乐曲充分体现出阳刚之气,及动作豪放、力度感强的风格;女队员则通过柔和舒展、优美大方的动作,表现出优美、欢快的特征,男女队员的刚柔结合体现出和谐美与力量美[17]。李红运、孙金玲在《高校舞蹈啦啦操套路编排的对策研究》中认为,高校舞蹈啦啦操的开展,不仅促进高校体育文化的构建,也促进了高校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高校舞蹈啦啦操的编排需从高校学生身心健康角度出发,科学地、有针对性地进行编排[18]。李德华在《从竞赛规则的变化探讨我国啦啦操的发展趋势》中提出,突出成套动作编排的创新性将是我国啦啦操走向世界的关键;提高动作完成的规格和质量是运动员完美展示编排创新性的基础;建立科学化和系统化的训练体系是我国啦啦操走向专业化的基本保障,同时也是提高啦啦操水平的必要途径之一[19]。研究中还特别强调了要分析和研究新规则难度表中新动作的技术特点,从而寻找先进的训练方法和手段。闫晓在《从竞赛规则变化看我国技巧啦啦操运动的发展与编排》中提出,我国啦啦操运动的发展要保持其项目的风格,既要突出短暂加速和定位制动的动作要领,还要体现每支队伍的团队精神;技巧啦啦操的发展要充分体现出该运动项目的的艺术性和观赏性;技巧啦啦队成套动作的编排要体现出独特性,提高编排的立体化,树立自己独特的风格;在掌握我国啦啦操比赛竞赛规则的基础上,创编出符合成套动作的特征的音乐;技巧啦啦操中独一无二的口号是啦啦队运动魅力的体现;要加强难度动作的创编与训练;集体项目充分体现多人的优势[20]。

在一系列的研究中,学者们将啦啦操的编排与多种元素进行了组合,例如,啦啦操的编排与音乐、啦啦操的编排与审美、竞赛规则对啦啦操运动编排的影响等等。通过这些组合,学者们把握了啦啦操运动编排的发展趋势,并建议舞蹈啦啦操套路编排需以安全性为前提;动作设计应沉肩、挺胸、立腰,尽量远端发力,大小肌群协调用力,凸显项目风格;充分挖掘校园素材、将民族元素融于啦啦操的主题及服装、动作等设计;鼓励男生的参与,充分发挥男生身体优势,将男生的阳刚之美与女生柔美相结合[18]。在啦啦操的编排方面,不少研究将啦啦操的编排与竞赛规则联系在了一起,但究竟如何使二者良性共存,目前鲜少有人能解答这一疑惑。

3 结 语

国内众多学者围绕啦啦操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这些宝贵的研究成果对啦啦操的长远发展起到了不容忽视的推动作用,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相信能给广大啦啦操工作者提供有效的帮助,进而提高我国啦啦操运动的整体水平。但目前国内关于啦啦操音乐的选择、编排的创新、训练方法的系统性等方面的理论研究还不够全面、深入,甚至还有空白区。

[1] 孙铁民,李惠娟. 我国啦啦操运动现状的调查研究[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4):85 - 87.

[2] 谭丹华. 我国啦啦操的研究现状及进展[J]. 体育世界(学术版),2008(6):19 - 20.

[3] 张庆如,张庆玲. 我国啦啦操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11):136 - 138.

[4] 高银华. 对于高校开设啦啦操课程的思考[J]. 科技创新导报,2011(9):245.

[5] 苏荔榕. 啦啦操进入高校体育课堂的意义与可行性研究[J]. 鸡西大学学报, 2008(2):26 - 27.

[6] 施正雄. 啦啦操训练对女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和社交焦虑的影响[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8):79 - 82.

[7] 任晓凤,李格,刘永松. 啦啦操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 山西体育科技, 2008(4):52 - 54.

[8] 苏荔榕. 啦啦操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J]. 宜春学院学报,2007(4):167 - 169.

[9] 任秀琪. 艺术体操、健美操和啦啦操运动项目的比较[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2007(2):118 - 120.

[10] 杨惠、王爱玲、陈洪鑫. 啦啦操与健美操的比较研究[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4):67.

[11] 张玲玲. 我国高校啦啦操发展现状及训练内容体系的构建研究[D]. 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08.

[12] 赵杰. 技巧啦啦操核心力量训练方法的研究[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54 - 57.

[13] 王莉莉,戈俊. 影响舞蹈啦啦操运动员表现力因素的初探[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1):212 - 213.

[14] 韦丽春. 啦啦操中艺术表现力的影响因素及训练方法研究[J]. 长江大学学报,2007(3):121 - 123.

[15] 邝丽. 艺术体操编排理论与方法[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5.1.

[16] 黄楚姬. 啦啦操的概述与编排[J]. 体育科技.2003(2):41 - 43.

[17] 朱波勇. 审美视角下的舞蹈啦啦操动作与音乐的编排[J].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08,23(6):183 - 184.

[18] 李红运,孙金玲. 高校舞蹈啦啦操套路编排的对策研究[J]. 四川体育科学,2011(1):142 - 145.

[19] 李德华. 从竞赛规则的变化探讨我国啦啦操的发展趋势[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6(10):57 - 60.

[20] 闫晓. 从竞赛规则变化看我国技巧啦啦操运动的发展与编排[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0(3):361 - 365.

Analysis on Current Situation of Domestic Cheerleading Theoretical Research

KUANG Hui-lan,LI De-hua
(Department of Postgraduate, Chengdu Sport University, Chengdu 610041, Sichuan China)

Adopt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consultation, this paper classifies and induces domestic scholars’ researches on cheerleading development, functions to school sports, features, training and choreography.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eerleading theoretical research is also summarized as follows. Current research results can comparatively illumina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heerleading, which embodies the domestic level is growing up, but still some gaps with powerful counties around the world. Study of cheerleading music, systematic research of cheerleading training methods and harmony of choreography with competion rules is still insuff i cient. The purpose is to present the current situation to the public and provide some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heerleading.

cheerleading;theoretical research;current situation;school education

G837

A

1004 - 7662(2014 )02 - 0033 - 04

2013 - 12 - 02

匡慧兰,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健美操教学与训练。通信作者:李德华。

猜你喜欢

表现力训练方法运动员
如何通过线描画提高幼儿观察力和表现力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单板U型场地滑雪关键技术动作及训练方法
壁球反手击球技术及其训练方法
跳远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方法
简论1min跳绳训练方法
纤变墨画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