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人文社会学论文写作问题举要——以于期刊发表为中心
2014-12-06李睿
李 睿
1 问题背景:“要么出版,要么出局”
美国学术界流行“Publish or Perish”一语,即“要么出版,要么出局”。此状况在中国学界正迅速成为现实:如今国内高校大多为教师规定科研任务,而是否完成科研任务则以论文刊发为核心标准。然而,体育乃实践性科目,体育科系业内以运动成绩作为学生(运动员)和教师(教练员)核心评价标准,在专门体育学院,该特点尤其突出。“重技术,而非学术”,正是实践性科目之特点,本无可厚非,如音乐学院、美术学院的核心评价标准皆如此。虽然体育科系业内自有标准,但综合性高校重视论文、重视课题,很少顾及体育学科特殊性。
尽管主流评价机制促使体育学科重视论文写作与发表,但体育人文社会学论文写作水平仍相对偏低。首先,体育学研究主体多为体育教师,而体育教师多术科出身,艺体考生本身文化课成绩相对不足。体育考生最终成为体育教师,但相对于其他优势学科,整体研究能力仍然有所欠缺。其次,体育学乃从教育学分出,而教育学本就属于弱势学科,和哲学、史学、法学等学科差距较大,如此,体育学则相对更弱。最后,在体育学内部,各二级学科发展水平也不尽相同,体育人文社会学在体育学中属于年轻学科,研究水平与体育教育训练学等传统学科有一定差距。在此背景下,不少体育人文社会学论文在选题、格式、表达等方面存在共同的问题。
黄汉升的“体育科学研究的方法学探索——基于中国体育学300篇博士学位论文的调查与分析”[9],刘显“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学位论文问题与反思——理论基础探微”[10]、“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学位论文问题与反思——题名与关键词”[11],从研究方法、理论基础及格式规范等方面推进了体育学论文写作,但这3篇论文主题均为博士学位论文写作,而非体育专业期刊论文写作问题。相对于博士学位论文,期刊论文有其特殊性,表现在因篇幅差距而导致的谋篇布局差异以及评审机制差异而导致的论文质量差异。就篇幅而言,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学位论文一般在10万字左右,而期刊论文一般在1万字左右,两者差距极大,故相应的谋篇布局有较大差异。现实中,有将博士论文拆为多篇论文发表于期刊的情况,但一篇优秀的博士学位论文,各部分严丝合缝,前后呼应,往往难以拆分发表。学士学位论文篇幅和期刊论文相近,但其水平一般难以达到核心期刊的要求。就评审机制而言,目前体育核心期刊退稿率在90%①选取《体育学刊》、《西安体育学院学报》、《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成都体育学院学报》、《沈阳体育学院学报》,统计公式:退稿率=(1-该刊全年发文量/全年收稿量)×100%。具体方法:在统计全年收稿量时,依据投稿编号,除以投稿时当年已过天数,得出日平均收稿量,再乘以全年天数,得该刊全年收稿量。然后,根据过刊,统计全年发文量。得出《体育学刊》退稿率为95.2%;《西安体育学院学报》退稿律为95.4%;《北京体育大学学报》退稿率为88.7%;《成都体育学院学报》退稿率为91.4%;《沈阳体育学院学报》退稿率为86.5%。考虑到现实中还有非网络的其他投稿方式,故实际退稿率应高于统计退稿率。左右。在学位论文“不合格、合格、中、良、优”的5级标准中,质量最高的博士学位论文等级为“优”,而体育学核心期刊论文则为“优中选优”。因此,磨砺论文写作技巧,提高论文写作水平,便成为体育学研究者所共同关注的问题。
2 研究方法
2.1 文章学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编辑部赵大良编审称:“论文写作几乎成为一个专门的学科,有人专门研究、传授和普及。”[31]确实如此,但论文写作并非只在当下成为“专门学科”,早在南朝,刘勰《文心雕龙》便为文章学奠基[34],时至宋朝,中国文章学便已正式建成[24]。文章学亦称“文话”,以文章为研究对象,包括文章写作研究与文章阅读研究,关注遣词造句,文章布局,以说明叙事,论证说理。此处所指“文章”乃狭义文章或实用文章,即排除诗词歌赋等文学虚构作品,而专指“非文学作品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12],学术论文即属于实用文章。因为“所有的社会科学论著都是文章,其撰述和评价都要遵循学术文章学的规范”,所以文章学是“典型的社会科学技术”[30]。“文章学”并非为中国专有,美国大学英语课程继承古典修辞学,并在20世纪60年代兴起“Composition Studies”一科,可直译为“作文研究”,亦可译为“文章学”,早期成果如“Braddock等人的《书面作文研究》”[26],新近成果如 Vicki Byard《文章 学 书 目 研 究 》[39]、Kelly Ritter等 人 的 《文 章 学 探索》[38],故论文写作是全世界共有的问题。要解决体育人文社会学论文写作问题,文章学自然不可或缺。
2.2 文献资料调研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不能离开文献。此文涉及的文献有:1)华夏文章学典籍,如曹丕《典论·论文》、刘勰《文心雕龙·原道》、陈绎曾《文荃》、程默《文章一贯序》、姚鼐《述庵文钞序》、刘熙载《艺概·文概》;2)现代论文写作论著,如夏丏尊《文章讲话》、《文话七十二讲》,王力、朱光潜等人的《怎样写论文——十二位名教授学术写作纵横谈》,赵大良《科研论文写作新解》,伊丹敬之《创造性论文的写法》,Edith和Kimberly的《现代文章学指南:理论与术语》,Vicki的《文章学书目研究》,Kelly等人的《文章学探索》;3)主要从10种CSSCI体育学期刊选取论文以便问题举要,出处详见参考文献,在此不一一列出。
3 问题举要:选题·格式·辞章
3.1 选题问题举要
选题即“立意”,而“意不立则罔”(程默《文章一贯序》)。选题应鲜明地反映作者的“问题意识”(problematic awareness),即清朝崔学古所称:“造意要超卓。”(《少学》)好的选题,一要新颖,二要适当。
创新乃学术之本,故新颖为论文选题所必需。选题之新颖,一来自新观点,二来自新材料,三来自新方法,四来自新问题。如上4点,在论文选题中越多越好,若无以上4点中任何一点,此选题即了无新义。若选题了无新意,此论文亦了无意义。除了保证选题新颖,也要注意选题适当,即选题不可太大。
“新观点”,即“思他人所未思”。纯粹以“新观点”取胜的论文,是体现“思想力量”的典范。这要求作者“从他人熟视无睹之处,看出感人至深之物”,如常人熟视无睹的一双农鞋,在海德格尔看来,则凝聚了“天地人神”的无限可能[5]。然而,这要求思想之天分,本非人人可为,如胡小明教授之提醒:“中国已经许多许多年没有出现过哲学家了,难道当代在体育界就能冒出一群?”[8]
若无全然新颖之哲人洞见,也可借新材料以助选题新颖。“新材料”,即“见他人所未见”,可源于文献、源于访谈、源于田野调查。若新材料为文献材料,则颇考验作者对勘考证的功力,如赵毅以拉丁语及意大利语勘察罗马法原始文献,得出结论“古罗马的体育法”[33]真实存在,并“驳‘体育法近代产生说’”[32]。此外,刊于《体育与科学》2014年第1期的“论古代奥运会之‘无声消亡’”、“狄奥多西大帝的宗教政策与奥运会之终结:在切德勒诺和狄奥多西法典之间”、“体育史和罗马法:文献与方法——约勒·法略莉教授学术访谈录”均为借助材料得出结论的范例,即历史研究所强调的“论从史出”。与之相对,“古希腊体育的历史功绩”一文,参考文献并无希腊文文献,亦无拉丁文文献,甚至连英文文献也附之阙如,仅在汉语文献的基础上谈古希腊体育,颇让人质疑其理论发现的文献基础。在体育人文社会学论文中,脱离原始材料泛泛空谈的情况甚为普遍。相对于纯粹思辨而生的新观点,因资料文献而生的新观点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因此,体育人文社会学论文应特别重视使用新材料。
“新方法”亦为选题新颖来源。“新方法”,即“用他人所未用”,体现作者的专业视角。笔者阅读其他文科论文时极少发现作者在摘要及正文中专门说明研究方法。因这些学科研究方法相对单一,无需专门说明,如史学即“论从史出”,法学即“规范分析”,但体育学是文理兼备的综合性学科,方法繁多,不一而足,故研究论文多在摘要及正文中说明方法。就体育人文社会学而言,其中学科均为交叉学科,如体育哲学、体育法学、体育史学、体育经济学、体育社会学、体育新闻学等。这些交叉学科均以相应学科方法为方法,而以体育相关问题为问题,即以相应学科方法解决体育的具体问题。体育人文社会学的方法特色要求作者具有坚实的相关学科基础。
选题新颖亦可来自“新问题”,即社会热点问题,体现作者的现实关怀,如在1995年北京世界妇女大会时,撰写女性体育研究论文;在北京奥运会举办时,撰写“奥运经济”、“古希腊哲学家与奥运会”等奥运主题论文。这类论文选题兼有新闻意识和学术价值,但如同新闻,具有时效性。但不同于新闻,论文发表周期往往长达数月,故既要有现实关怀,也要考虑到论文时效,避免跟风应景。此外,“新问题”并非“新宣传”,学术研究应与官方意识形态宣传保持距离,否则空有论文形式,实非学术论文。学术有其内在逻辑,这表现为问题史或文献史,若全无文献可稽,证明这绝非学术问题。
要确保选题新颖,必须做好文献纵览和文献综述。关于文献纵览,新近著作如王细荣等编著的《文献信息检索与论文写作》;关于文献综述,新近著作如劳伦斯·马奇的《怎样做文献综述——六步走向成功》。彭玉生教授认为,好的文献综述有5大特点,即前沿性、覆盖性、相关性、分析而不是堆砌文献、连贯性[18]。文献纵览和文献综述是论文写作的前提,在欧、美社会科学期刊中,其论文均有专章进行文献综述,往往整理相关文献近百种。然而,不少国内体育人文社会学论文,或缺少这一关键环节,或综述太过简单。如此,既不利于作者自身判断选题是否新颖,也不利于读者了解研究现状。只有先做好文献综述,才有可能推进现有研究。
在论文选题中,除了要保证新颖,也要注意选题适当。应当“小题大做”,不可“大题小做”,若选题过大,则文献过多,无法阅读整理。若某选题可查得上千种文献,这些文献足够写篇博士论文,甚至足够写好几篇博士论文,则此选题显然过大。各学科论文均可能出现选题失当问题,极端情况可用论文题目命名一套丛书。
3.2 格式问题举要
待审的论文如待评分的试卷,格式规范的论文正如整洁有序的试卷,如教师阅卷,编辑和审稿人在评审论文时不乏“卷面分”或“印象分”。论文格式规范与否,往往可反映作者的研究态度和研究水平,如参考文献格式混乱,则反映研究态度不够严谨;若摘要过于短促,无法体现全文的精华,让读者难以获得必要的信息,则反映研究水平尚待提高。故研究论文应格式规范,具体包括标题、中英文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译法、单位译法、参考文献等各方面格式的规范。本节主要讨论论文标题和中英文摘要,兼及关键词、单位译法及参考文献。
3.2.1 标题
论文标题应简明扼要,避免“论”、“研究”等赘语。应直接标明问题域,不应使用祈使句式和判断句式,祈使句标志如“让”、“把”;判断句的标志如“是”、“要”、“应当”。使用祈使句和判断句的标题,更适合党报、党刊以及大众消费类体育杂志。
“论”是赘语,删去无碍,因为用“论”字,意在表明文章属于议论文。华夏文体繁多,刘勰在《文心雕龙·原道》中列出16种文体,即“论”、“说”、“辞”、“序”、“赋”、“诵”、“歌”、“赞”、“铭”、“诔”、“箴”、“祝”、“纪”、“传”、“盟”、“檄”,此外,宋濂在《曾助教文集序》中列出“诏”、“诰”、“册”、“露布”、“符”、“表”、“记”、“吟”8种文体。学术期刊所载之文均为论文,即“论”,无需特意标明。除论文外,学术期刊另有少量书评,其标题中自有“评”或“读”字。故标题中无“论”字并不会引起误解,为简洁计,无需在标题中标明“论”字。
“研究”在体育学论文标题中也相当普遍,如2013年“首届休闲体育学术大会”录用论文共180篇,其中有92篇论文标题使用“研究”[7],比例为51.1%。其实,论文写作本来就是“研究”,不用在标题中特地标明,故“研究”亦为赘语。“研究”两字空洞无物,无法提供任何具体的信息,可用具体的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取代“研究”两字。若论文运用思辨方法,则可用“思考”、“反思”、“思辨”等代替“研究”;若论文运用统计方法,则可代之以“统计分析”、“计量分析”;若论文意在历史考证,则可代之以“考”、“考证”;若论文目的是提供对策,则可代之以“对策”、“政策建议”等。
避免在标题中使用“初探”、“浅析”等字样。“初探”是本科生、硕士生论文标题用语,在20世纪80、90年代,体育学期刊论文标题中不乏“初探”、“浅析”等,但当时尚处中国体育学术草创之时,故情有可原。如今科学发展一日千里,研究成果水平若还止于“初探”、“浅析”、“浅谈”、“浅见”、“初步探讨”、“初步研究”,则无发表的价值。
标题忌太长。标题过长,则读者难以看出所谈问题之重点。副标题避免出现“兼论”字样,“兼论”意味着论文谈2个以上的问题,而如丘海雄教授介绍,国外期刊中“一流的文章只讨论一个问题,而三流的文章讨论多个问题”[20],此即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中所称“旨戒杂”。故要求一篇论文只谈一个问题,才更有可能谈清楚这个问题。
标题避免出现“近几年”、“新时期”、“现阶段”等字样,这些表述不太严谨,更适合做领导报告的题目,而非学术论文的题目。因为读者不清楚“近几年”到底是哪几年,“新时期”到底是哪个时期,“现阶段”是哪个阶段。事实上,自1986年起,体育论文标题上就出现“新时期”字样,至今28年过去,论文标题中还有“新时期”,且此类论文标题越来越多,“新时期”几成标题流行语,作者应标明具体时间段,如“2010—2014年”。
3.2.2 摘要
“摘要”是学术进步的标志。无论中、外,早期的期刊论文均无摘要,学术进步既导致研究领域增多,又导致论文篇幅增大。学术期刊的读者需要根据摘要,判断研究领域及研究水平,决定是否阅读全文。编辑在审稿时,也要根据摘要了解正文信息,判断论文水平。
摘要是篇独立的短文,汇集全文的精华,能让读者在短时间内把握全文。摘要需用语平实,不夹注任何注释。就格式而言,某些期刊要求摘要中不要出现“本文”字样,即要求作者写成“报道性摘要”,而非“指示性摘要”,而目前汉语体育学期刊论文摘要多属“指示性摘要”。与“报道性摘要”相比,“指示性摘要”提供的信息量较少,“不涉及论据和结论”[21],而研究结论才是读者关注的焦点。采用“指示性摘要”的写法,摘要难以写长,往往过于短促;而采用“报道性摘要”或“报道—指示性摘要”的写法,才能写出内容丰富的摘要。此外,在撰写摘要时,无需介绍研究背景,如“国内对此问题的研究尚不多见”,或“国内外对此研究尚有不足”,因为这是任何论文题中应有之义:正因为缺乏研究,所以才要撰文研究;正因为先前研究有不足之处,所以才要继续研究。避免自我夸耀,既不要夸耀自己论文的选题,如“民俗体育旅游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不要夸耀自己论文的水平,如“本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或“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研究有无价值、有无意义、是否重要,编辑、审稿人自会分辨。
英文摘要应避免出现语法错误和用法错误。在学刊国际化趋势下,汉语体育学期刊为国际数据库收录,而国际数据库往往只收录汉语学术期刊的英文标题和英文摘要。因此,编辑将越来越重视英文摘要,若英文摘要出现语法错误和用法错误,将有损汉语体育学术期刊的国际声誉,更不利于国际学术交流。若作者英文摘要不过关,而文末又有英文参考文献,编辑会质疑作者是否参考了这些文献,进而影响对整篇论文水平的判断。
3.2.3 关键词·单位译名·参考文献
要求输入关键词,即可得到与论文密切相关的信息,避免以“市场”、“项目”、“前景”作关键词,而应是“体育旅游市场”、“大众健身项目”、“体育市场前景”。从这个意义上说,所谓的“关键词”其实是“关键词组”,而非“关键合成词”[4],此外,“关键词”常用英文写法为“Keywords”。
至于单位译名,体育学术期刊作者多来自体育院(系),而目前各类“体育学院”英译名较为混乱,存在同义异译、难以回译、用法错误、语法错误等问题。无论各校如何翻译其校名,底线是不可有用法错误和语法错误。在国内高职专门体育学院译名中,普遍存在用法错误和语法错误。鉴于此,研究者尤其主张以“地名+Sports Technical College”翻译高职专门体育学院校名。
列举原则为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7714-2005),若编辑部要求与国家标准不一致,以编辑部要求为准。参考文献应如实、全面反映论文的研究背景,不可随意增添删减。若所引用的观点同时见于权威期刊和普通期刊,则以权威期刊为准;若所引用的观点同时见于著名学者和其他学者,以著名学者为准,这样引用的观点更有代表性,论文更有说服力。纸质文献优于网络文献,因为纸质文献不会灭失,而若网站服务器停摆,则网络文献皆无处可寻。在纸质文献中,正式出版的文献优于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等未正式出版的文献,若两者皆可获得,则引用正式出版的文献。在信息时代,网络文献虽有风险,但有便于查询等诸多好处,故并非完全不可引用,但引用时要非常谨慎。如可酌情引用维基百科,因其背景中立,还可引用各机构官网,避免引用商业背景的网络资料,避免引用博客及微博。因为网络百科具有开放性,人人皆可编辑,编辑后可能原初资料荡然无存;而博客及微博则可被博主关闭,其中文章也可能被博主修改或删除,故同样有资料灭失之虞。引用文献要新,某些对策研究论文居然引用20年前的文献,20年前所谈的问题很可能早就被解决了,这便属于盲目引用,对策研究应以引用5年内的文献为原则。
至于文献引用,所有直接引用原文的必须打引号,不打引号或打了引号但未标明出处的,均涉嫌抄袭。若用自己语言表达他人观点,且不标明出处的,涉嫌观点抄袭。观点抄袭,因较隐蔽,难以查重,故与原文抄袭相比,性质更为恶劣。在引用他人观点时,名字后可加学位或学衔,亦可直呼其名,不用在前加“著名学者”字样。学术论文要避免门第词汇,如在介绍自己导师观点时,应避免“恩师”、“业师”、“导师”等字样。虽然在现实中是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但在学术讨论中均处于平等的地位。
格式规范是对论文形式上的要求,但形式反映内容,并为内容服务。在核心期刊“优中选优”的背景下,作者在撰写论文时,应尽量做到形式与内容俱佳。若两篇论文内容水平相近,其中一篇格式规范,而另一篇格式不佳,被退稿的自然是后者。论文若因此而与发表失之交臂,自然可惜。
3.3 辞章问题举要
姚鼐《述庵文钞序》云:“学问之事,有三端焉。曰义理也,考证也,文章也。”“义理”即论点;“考证”亦作“考据”,即论据;“文章”亦作“辞章”,即表达。论点论据各文不同,难以一概而论,以下仅讨论辞章。
3.3.1 辨明文体
辨明文体似乎不是问题,毕竟学术刊物所刊文章与均为论文,但在现实中,确实有作者不能区分学术论文和领导报告、政策咨询和工作总结。有些作者兼有行政职务,或承担政策质询课题,且所有教师都要做工作总结,如上写作积习也影响了学术论文写作。有作者迷惑不解:“能写好日常工作中的文章,却为何没法写好论文?”原因就在于上述文章属于不同的文体,这些不同的文体源于作者视角的差异。
“领导报告”是以领导的视角,“向下”安排工作,故标题常有“新时期”、“当前”、“现阶段”字样,常以命令口吻行文,多适用祈使句和判断句,文中多有“坚持”、“必须”、“要做到”、“大力倡导”等字样。“政策咨询”以献言献策者的视角,“向上”提供政策建议,故多以政策为中心,而非以问题为中心。某些学术刊物拒绝刊发政策咨询文章,如《旅游科学》明确表示:“本刊为学术期刊,……内容为‘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对策建议’的咨询研究成果不属于本刊发表范围。”[15]研究者认为,就对策论文,不可一概而论,均斥之以“伪学术文”。事实上,就经济学等社会科学而言,其研究结论多有政策建议的功能;又如鲁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乃是文化人类学经典,但其问世却源于美军战后对日政策的需要。判断是否为“学术论文”,关键在于“学术”与“政策”孰前孰后:“学术论文”是从“学术研究”导出“政策建议”;而“伪学术文”则从“既定政策”导出“学术研究”。然而,后者却是国内对策论文写作的常态,如篇首就提出“党中央国务院最近提出某某政策,所以本文研究某某问题”。学者视角,既不像“领导报告”一样“向下”,也不像“政策咨询”一样“向上”,而是以“学术论文”为平等交流之手段,推动学术共同体不断“向前”。
作者视角差异根源于作者立场,学术论文是作者“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结晶,而领导讲话、政策建议等则是作者“私下运用自己理性”的成果。在“‘何谓启蒙’之我见”一文中,康德举例区分了两种运用理性的方式:同一个人,当他作为牧师传道的时候,他应按教会和教义的要求行事,并不争辩,此为“理性的私下运用”;而当他作为学者,面对全世界的读者,通过写作将自己的观点公之于众,此为“理性的公开运用”[37]。康德的例子,因涉及时代背景及宗教背景,故仍有些费解。研究者在此举出更切近的例子:同一个人,当他作为国务院发言人的时候,向外方表明中国政府的立场,他应按领导给定的口径发言作答,并不争辩,此为“理性的私下运用”;而当他作为学者,本着为历史负责的态度,记录下自己真实的想法,若干年后,结集出版,公之于众,此为“理性的公开运用”。学者,归根结底,不是赚钱谋生的职业,而是秉笔直书的状态。一人是否是学者,不在于博士、教授的头衔,而在于能否“公开运用自己的理性”。一篇文章是否是论文,并不在于摘要、注释、参考文献等外在形式——康德的论文并无这些形式,但却是学术论文典范——关键在于那是否是“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结晶。
最后,略谈“工作总结”,这种文体过于突出个体经验,而缺乏普遍性和理论性,故学术意义同样有限。其实,工作经验确实可以激发问题意识,但在写作时,不可单纯就事论事,而应通过相关调查,突出个体经验的普遍意义。另外,论文也要避免新闻文体,如罗列事实、堆积材料,但不做细致分析。
3.3.2 谋篇布局
谋篇布局,即古代文论所称“章法”,而“文章大法有四:一曰章法,二曰股法,三曰句法,四曰字法。四法明,而文始有规矩矣。四法中,章法最重,股法次之,句法、字法又次之”(清唐彪《读书作文谱》),故辞章成败首在谋篇布局。
谋篇布局,需注意中西文章传统之差异。按华夏文章传统,作文不喜长篇大论,名篇多为千字文,如水墨创作,兴之所致,胸有成竹,一气呵成。而学术论文则源于西方文教体制,西方人颇爱长篇大论,在国外某些期刊,甚至一篇论文就长达百页,其作文类似油画或雕塑,总要花十天半月甚至一年半载的时间反复琢磨。论文写作是项系统工程,绝不可能一气呵成,而某些作者希望两三个晚上就写出篇论文,这并不现实。欲速则不达,大凡速成者,其文多将速朽。
学术进步,导致论文篇幅不断增大,而文章越长,结构越复杂,写作难度越大。因此,强烈建议在撰写正文前,先将摘要和纲要写出,甚至可在各子标题后标出拟写字数,否则论文容易“写到哪算哪”,东拉西扯,难以控制。这种情况即“行文涣溢而漫无结束者”,属于“六朝中有不可学者四”(清黄子云《野鸿诗的》)。首先写出摘要和提纲另有好处,即可先将论文主题交师友评判,以判断选题及结构之优劣,借此决定修改篇章结构,甚至决定是否写出正文。摘要纲要被否决,与写出正文后再被否决相比,其代价要小得多。在此,摘要和纲要就起到了开题报告的作用。当然,摘要和纲要在写出后并非一成不变,作者应根据文章具体行文,与正文相互参照,增删修改。
此外,论文应采用问题导向的写法,而非体系导向的写法,后者乃是教材的写法。体系写法适合简单介绍,不适合深入研究。教材具有知识性、介绍性,注重信息传递;而论文具有探索性、前瞻性,注重分析论证。
3.3.3 遣词造句
遣词造句,应要言不烦,语言流畅。要言不烦,即“微而显”(《左传·成公十四年》),“文微而意显”。语言流畅,即清朝崔学古称,“笔气要清顺”(《少学》)。好的辞章,“言虽多而不觉其长”,甚至“读之唯恐其尽”[1]。然而,某些论文,篇幅不过五六千字,读之却觉冗长不堪。究其原因,无外乎语句繁琐,文气不畅。
语句繁琐,“英式中文”难辞其咎。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lingua franca),为中国教育重要科目,这本顺理成章。然而,不少作者英语学艺不精,如“邯郸学步”:一方面汉语表达受英语影响,形成“英式中文”,也即“欧化汉语”或“翻译腔”;另一方面,英语表达受汉语影响,形成“中式英语”,致使英文摘要不合格。此外,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者普遍阅读汉译著作,而专业著作汉译者往往没有翻译学背景,导致不少译著表达失当,“翻译腔”浓重。其实,“英式中文”是败坏的汉语,于光中称之“化简为繁”、“以拙代巧”,“中文本来是说‘因此’,现在不少人却爱说‘基于这个原因’;本来是说‘问题很多’,现在不少人却爱说‘有很多问题存在’”[29]。在学术论文中,“研究某某,结论如下”甚为简洁,但不少作者非要写成“通过对某某的研究,我们能够得出如下的结论”。
“英式中文”并非不可克服,但要有改进辞章之意识,并勤于练笔,坚持不懈。研究者在此推荐思果著作,尤其是《翻译研究》中“中文语法”、“代名词”、“被动语气”、“中文修辞”、“中文字句”[22]等篇,下文所及均源于此书。
首先,因英文有单复数形式,导致中文滥用“一个”和“们”。其实,除非特别强调数目,绝大多数的“一”或“一个”都可删去。除了“你们”、“我们”、“他们”、“她们”,其他都不用“们”,可用“这些教练员”、“某些学者”代替“教练员们”、“学者们”。甚至,直接用“教练员”、“学者”也未尝不可,因为读者可从上下文推断,作者谈及多人还是一人。
其次,因英文爱用It、They做主语,导致汉语以“它”、“它们”做主语,中文并不这么表达,可用“这”、“那”、“其”代替,或重复下主语,或改变语序,或直接删去。若文中充斥“它”、“它们”,则说明作者的文字表达尚待提高。
最后,因英文多长句,受其影响,论文中充斥长句,有时长达三四十字,其实,中文尚短句,句读间隔,应以不多于15个字为准[14]。
若能做到以上3点,文字便多少可读。作者在完稿前,应诵读论文,语句不顺之处,可随手改正。论文创作需“草创之,讨论之,修饰之,润色之”(明胡应麟《诗薮·内编》),所谓“文章不厌百回改”,好的辞章亦需千锤百炼。
4 结语
华夏思想有“三不朽”之说,即“立德、立功、立言”,做文章也即“立言”,“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丕《典论·论文》),故世人多求“文章不朽”。如今论文写作研究兴起,直接源于教师升等的压力,如“南宋以后,随着科举考试科目的变化,文章学兴起”[35],背后均有功名的因素。然而,文章学可“由科举而后超越科举”[34],论文写作也应研究以求真知,而非作文以求功名。作者应本着寂寞求真的态度,精心选题,规范格式,锤炼辞章。
参考文献:
[1]蔡德龙.康熙《古文评论》的文章学思想及其意义[J].民族文学研究,2010,(4):127.
[2]陈勇,杨琳琳,陈旻.新时期体育道德价值观的建构探析[J].伦理学研究,2013,(1):109.
[3]董进霞.妇女体育——世界关注的热点[J].体育与科学,1995,16(2):1.
[4]冯志伟.汉语词组型术语的结构[J].科技术语研究,2004,(2):36-37.
[5]海德格尔.林中路[M].孙周兴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16.
[6]韩志芳,张辉.古希腊体育的历史功绩[J].体育学刊,2005,12(6):83.
[7]湖北休闲体育发展研究中心官网.首届休闲体育学术大会论文录取通知[EB/OL].[2013-12-18].http://hbleisuresport.org/Html/dt/419.html.
[8]胡小明.体育研究重在实证与应用[J].体育与科学,2013,34(6):3.
[9]黄汉升.体育科学研究的方法学探索——基于中国体育学300篇博士学位论文的调查与分析[J].体育科学,2009,29(9):3-17.
[10]刘显,张志勇.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学位论文问题与反思——理论基础探微[J].体育科学,2012,32(8):81-90.
[11]刘显.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学位论文问题与反思——题名与关键词[J].体育科学,2012,32(9):85-封三.
[12]林治金.中国古代文章学辞典[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1.1.
[13]劳伦斯·马奇,布伦达·麦克伊沃.怎样做文献综述——六步走向成功[M].陈静,肖思汉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14]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174.
[15]《旅游科学》官网.稿约[EB/OL].[2013-12-27].http://lykx.sitsh.edu.cn:8080/journalx_lykx/author/Author.action#.
[16]马德龙.为建设中华体育强国服务——袁伟民同志谈新时期运动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1986,(10):28.
[17]茅鹏.论体育科学[J].体育与科学,2013,(增刊):8.
[18]彭玉生.“洋八股”与社会科学规范[J].社会学研究,2010,(2):190.
[19]浦永春.古希腊哲学家与奥运会[J].世界哲学,2008,(5):16.
[20]丘海雄,余永慧.对体育社会科学若干研究方法的探讨[J].体育与科学,2013,34(6):25.
[21]任胜利.科技论文英文摘要的撰写[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4,15(1):112.
[22]思果.翻译研究[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61-117.
[23]王力,朱光潜,王世德,等.怎样写论文——十二位名教授学术写作纵横谈[C].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8.
[24]王水照,慈波.宋代:中国文章学的成立[J].复旦学报,2009,(2):21.
[25]王细荣,韩玲,张勤.文献信息检索与论文写作[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
[26]温科学,彭璇.美国当代文章学研究[J].外语学刊,2002,(2):96.
[27]谢文亮.科技期刊中“关键词”的英文书写形式建议规范为Keywords[J].编辑学报,2013,25(4):510.
[28]伊丹敬之.创造性论文的写法——大学生、研究生毕业论文写作指南[M].吕莉,张舒英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29]余光中.怎样改进英式中文——论中文的常态与变态[J].明报月刊,1987,(10).
[30]曾祥芹.文章学:典型的社会科学技术[J].社会科学家,1999,(3):7.
[31]赵大良.科研论文写作新解[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32]赵毅.驳“体育法近代产生说”[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39(7):6.
[33]赵毅.论古罗马的体育法[J].体育科学,2013,33(2):85.
[34]祝尚书.关于文章学研究的几点思考[J].社会科学战线,2013,(2):186.
[35]祝尚书.论宋元文章学的“用事”[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101.
[36]EDITH H.BABIN,KIMBERLY HARRISON.Contemporary Composition Studies[M].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1999.
[37]IMMANUEL KANT.Practical Philosophy[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18-20.
[38]KELLY RITTER.Exploring Composition Studies[M].Utah State University Press,2012.
[39]VICKI BYARD.Bibliographic Research in Composition Studies[M].Parlor Press,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