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硕空间站现场雕塑“女娲创业园”
2014-12-05郭成
郭成
在与日本艺术家金氏彻平的对话中,梁硕称作品只为空间而作,脱离了空间的作品就是“垃圾”。而他不愿意租场地去存放这些垃圾,很多作品在展览完之后就扔掉了。9月26日,于798艺术区空间站展出的《女娲创业园》就不存在这个问题。现场制作的泥塑作品将空间站的展厅全部占满。而在展览结束之后这些制作精良的雕塑作品是被整体打包出售还是翻模留存又或任其化作一屋泥土,让我们拭目以待。
泥的尺度
如果有时间,你真应该去798看看这个每天要喷水、用塑料布包起来保湿的展览。梁硕用5周的时间在空间站的展厅中现场营造了“女娲创业园”中的每一个细节。从展览开始女娲像身体的光滑质地,到前方麦种的自由生长,到水火二神厮打的场景,再到展览最后用泥浆涂抹的远山,整个展览用不同状态的“泥”塑造了一整套园区景观。梁硕在泥的可能性上大做讨论,除了常见的可塑性表达,展厅中随意播撒的麦粒在作品中发芽、成长,还原了泥土的原始功能,最后泥浆的涂绘更是延展了其在平面表达上的可能性。包括展厅内临时圈做的小池塘,也要把握其底部泥土的夯实程度,池塘过两三天要抽干里面的水,让下面的泥干一些再重新放水——要不就会渗到下面破坏作品。
因地制宜是梁硕创作的基本思路。《临时结构》、《费特(Fit)》等作品明确地呼应着这个思路。此次展览同样是没有预设的创作,跟着神话故事的发展,梁硕让整个作品“自己生发出来”。沿着展览设计的小泥路走一圈,圆雕、浮雕、支架、泼洒、涂抹的各种形式和质地令人激动。在移步换景的过程中,观众几乎会忘却自己置身熙熙攘攘的798艺术区,回归自然的材料令人感到亲切。
看“好技术”
不是所有的当代艺术都是看起来轻松愉快的现成品。梁硕作品的上一次亮相是在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实验艺术展区。他的作品《费特8号》占据了展厅的一个角落。奇特的思路和精美的形式组成一组无厘头的装置,而墙上一本正经绘制的安装图却让人感受到艺术家的严肃态度。而此次展览却不同,一进《女娲创业园》的展厅就给人带来一种远古、宏大、严肃的感受。2000年起,梁硕的雕塑农民工系列引起广泛关注,其扎实的写实功底为人称道。此次展览的主要看点虽不在雕塑技术本身,而其对大型人体的精雕细琢,对小型人物的写意造型,对山水内容的浮雕处理以及展览结尾处泥浆抹就的远山,体现出艺术家对雕塑艺术和材料本身理解的深度。
展厅中女娲造人、共工怒触不周山、女娲补天等场景极其精美,人物形象逼真,动作朴实,表情生动,在798沿街浏览过各路低技术雕塑作品之后,“女娲创业园”绝对会令你惊喜。空间站陈羽丰介绍说:我们正在讨论展览结束后如何处置这些雕塑作品。也许翻模是唯一能留住这些精美泥塑的方法。
“渣”文化
梁硕的艺术实践用一系列不同媒介的现成品、雕塑、水墨等材料实验,搭建出了一套新的中国式“渣”审美系统的模型。所谓“渣”,指涉的是一种随意、粗劣、草根、顽强的审美趣味。在《女娲创业园》中,裸露的雕塑骨架和随意生长的麦苗呈现了一种中间状态和自然状态,呼应着女娲身上质感光滑的皮肤,营造出强烈的张力。而作为观展路线的导览地图,算是地地道道地表达了“渣”文化的设计。随手描绘出的观展地图、清新明朗的颜色搭配,好像是儿童游戏里的藏宝图。值的一提的是依照园林样式设计的蜿蜒小路,将展览中的故事情节穿插在一起,让人不禁感叹其巧妙。在“女娲创业园”里,即使“渣”,也是一种“高级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