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圣诞节与近代中国

2014-12-05童舒

新天地 2014年12期
关键词:耶稣基督教外国

童舒

圣诞节,英语称为Christmas,在西方话语体系中具有较强的基督教背景,所谓现代基督教主要由天主教、新教和东正教等组成,1583年意大利耶稣会士罗明建、利玛窦来华,开启近代天主教在中国内地的传播。1807年,新教马礼逊也来华传教,伴随着基督教的传播,圣诞节等带有基督教宗教色彩的节日也开始进入中国。圣诞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百年交融史就此展开。

“圣诞节”在中国的一千年

与基督教这种外来宗教不同,圣诞节其实是个中国传统名词,在基督教的耶稣生日作为圣诞节传入中国之前,就已存在了上千年了。唐代大诗人李白曾为鄂州刺史韦公德政碑作序,内中有云:“采天长为名,将传之无穷,纪圣诞之节也。”这时候的圣诞节,指的就是“圣旦”,也就是皇帝的生日。从唐代开始,皇帝生日成为了圣诞节。

到了宋朝,不仅中原汉王朝开始把圣诞节作为每年皇帝生日来纪念,北边的契丹辽王朝也开始了相应的节日纪念活动。等到了明代,不仅皇帝的生日是圣诞,皇帝媳妇皇后的生日、皇帝母亲皇太后的生日也都成了圣诞节的组成部分。到了清代,《大清会典》对皇帝皇后等人的圣诞庆祝规格都作了明确的规定。

在古代封建王朝的推动之下,圣诞节在民间也相应的实现了普及化——各种神、仙、佛、菩萨的生日都可以是“圣诞”,从如来佛到观世音,从吕洞宾到各色神仙,生日都算圣诞。《红楼梦》第二十九回张道士也说过给大仙“遮天大王”做圣诞。

即使在西方基督教的圣诞节已经正式出现的中国近代,圣诞节在很多中国人眼里也有另外一个意思,那就是孔子生日。鲁迅在《三闲集·述香港恭祝圣诞》中写道:“今年圣诞,尤为热闹,文人雅士,则在陶园雅集,即席挥毫,表示国粹。”

“外国冬至”在中国的一百年

伴随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加剧,以上种种古代流传下来的“圣诞”思绪在近代中国日趋式微,而西方基督教意义上的耶稣生日则逐渐拥有了“圣诞节”这个名字,只不过,西式圣诞节进入中国的第一个名字是“外国冬至”。

1872年12月24日,上海《申报》第一次提到了12月25日是“耶稣诞日”。第二年开始,《申报》正式称呼圣诞节这一天为“西洋冬至”,与之一起中国化的还有西方的1月1日新年,当时的中国人将西方人12月31日晚上的跨年活动称为“西人除夕”。

之所以西洋人的圣诞节在中国被大家视为外国冬至,就是因为冬至这一天在中国传统中也是一个节日,这一天大家要放假、休息和娱乐游戏,这与中国人观察外国人过圣诞节的活动有相似性,而且这一天离圣诞节又很近,于是西洋圣诞节在中国就成了“外国冬至”。

基督教的背景赋予了圣诞节很大宗教特征,因此很长一段时间即使传入了中国,圣诞节也只是在驻中国的外国官员或传教士的小圈子流行,并未被中国人所接受。不过随着传教士的活动日益广泛,加入基督教的中国教民日益增多,华人参加圣诞节的活动才开始增多,而作为最大的殖民地城市上海,接受西方圣诞节的速度就更快了。文献记载,1892年上海“圣诞节”,已经成为当时外国租界各行业普遍参加的、“比中国新年更繁盛”的节日。1909年《申报》报道上海的圣诞节时这样描述:“中国冬至那天,马车络绎前赴张园者不知凡几。西国冬至,马车络绎前赴张园者又不知凡几。中国人真不肯辜负良辰佳节哉!”当时的上海张园是著名的公众游乐场所,在《申报》的报道中,大家无论是过中国冬至节还是外国冬至节(圣诞节),都蜂拥前往张园游乐过节。

世俗化与争论

起初,圣诞节在中国是一个具有很强宗教背景的“洋节”,在近代中国的传播过程中往往充斥一些宗教仪式和训诫。不过这种宗教仪轨的节日在逐渐让一些中国人接受的同时,也逐渐从宗教化向世俗化过渡。1915年,上海某教堂首次在圣诞节同乐会上安排了魔术和滑稽表演,另外还有茶点供应。从此圣诞节在中国的宗教属性日益为世俗的娱乐属性所取代。1934年,上海庆祝圣诞节的重要内容就是商家拼命出售各种圣诞商品,而且还出动人员扮演圣诞老人来推销商品,报纸广告整版都是圣诞商品广告,“圣诞老人说,最高尚最经济的(外国)冬至礼品就是XX牌产品”这类雷人的广告语也出现了。各大餐馆纷纷推出圣诞大餐,舞厅则宣布在圣诞节通宵营业。当时不少媒体都说,在这时的中国,西方圣诞节实际成了“冬季狂欢节”。

虽然这些圣诞节活动往往集中在极少数的沿海大城市,但是对传统文化的冲击还是不可避免的。时人黄浚在1930年代就撰文指出,当时的上海少年对中国冬至已经不甚了了,而每逢圣诞就十分开心并借此娱乐。(黄浚在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因出卖关键情报给日本而被处决。)1934年,当时国民政府大张旗鼓纪念农历八月二十七日的孔子诞辰,但其纪念规模很难与同年各大城市圣诞节狂欢的阵势相提并论,被当时人称为“孔子战不过耶稣”。当时的史学家黄贯因指出:“回忆童年,一说圣诞二字,人人皆知在旧历八月二十七日,今天外国本位文化步步进逼,土圣人竟为洋圣人所打倒。”同时代的古文字学家吴承仕也发现了这一现象,他认为,不少国人不记孔子圣诞而欢度耶稣圣诞,部分原因是由于外国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而导致的半殖民地意识形态。

(责编:石磐)endprint

猜你喜欢

耶稣基督教外国
基督教中国化的神学思考与实践
明确路向,践行基督教中国化——以福建基督教为例
一次弯腰等于十八次弯腰
外国公益广告
我对每个人说再见
英国耶稣受难日
种类型的“基督教哲学”
基督教伦理与现代社会工作的发展
外国如何对待官员性丑闻案
外国父母看早恋,有喜有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