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没有高增长,反而是好事

2014-12-05厉以宁

商界评论 2014年11期
关键词:最佳时期盖房子常态

厉以宁

最近如果看中国的报纸,可以经常看到一个字眼,就是“新常态”,怎么来理解这个“新常态”?我们首先讲,经济的超高速增长是“非常态”的,它不能持久的,这是一个规律。所以,我们今天讲经济要进入“新常态”这有两个含义。

第一,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是为了速度而超高速增长,这是对中国经济不利的。第二,过高的增长率带来哪些不利呢?主要有五个方面的不利。第一个资源消耗过快。第二个环境受到影响,生态恶化。第三个低效率。第四个一些行业的产能过剩。这四个缺点以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即错过了结构调整的最佳时期。

结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错过了结构调整的最佳时期,会留下了很多后遗症。所以政府现在不得不再把调整经济结构放到重要位置上。我们谈到GDP习惯比总量,其实GDP的结构更为重要。

1840年中国跟英国发生战争时,中国的GDP要比英国大很多,是当时的世界第一,但是我们的结构不行。当时的英国在工业革命后已经发展了70年,70年的工业化的成果,英国的GDP由蒸汽机、铁路、铁轨构成,而中国的GDP结构完全是农产品跟手工业品。再看一个重要的结构,人力资源结构。英国当时才一千多万人,但是英国产业革命以后小学早已普及,还开办了大量中学,新建了很多大学,每年培养出大量科学家、技术人才。人口数量是英国几十倍的中国,此时绝大多数是文盲,少数人读书,学的也是四书五经,为的是科举。中国的人力资源结构也不如英国。

今天虽然我们GDP总量上已经占到世界第二位了,但是从结构方面讲我们还落后于一些发达国家,因为我们的高新技术产业所占的比例没有他们那么大。中国的人力资源虽然比过去改善了很多,但是我们大学毕业生在全国人口当中的比例也比英国小,中国的熟练技工队伍也正在形成,所以,这种情况下我们错过了结构调整就是最大损失,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调结构搞“新常态”。

我们以前在参与讨论“十三五”规划的时候,包括我在内有很多专家,都提出要避免单纯追求速度,以免发生那些毛病。哪些毛病?这就谈到第二个问题,把硬性的增长指标改成弹性的预测值。中国多年以来,一直以下死命令式的方法定经济增长目标,这样下去它会产生问题。最明显的影响是对中央及地方政府都形成了压力,目标一旦成为任务,为了赶超别人就不顾经济增长的质量,也顾不上结构问题了,这很被动。可喜的是现在中央已经在一些地方,率先试验这种弹性指标,如果这个尝试能成功,对经济增长及调结构是非常有好处的。

第三个问题是中国经济增长率的下降。我们怎么来看待当前经济增长的下降?经济增长下降有许多原因造成的,比如出口没有前几年那么旺了,还有一些产能堆积。但我们应该看到,我们实际的GDP比统计公布的要高,而且年年如此。

举几个例子说,第一,农民盖房子,在西方发达国家都计入GDP的,而中国农民盖房子,邻居亲戚互助盖房子,村里帮一些人盖房子,统统不计入GDP,这个数量是年年在变大。第二,在中国,个体工商户的营业额是倒推出来的,他们是包税制。比如这个小店300块钱一年,就定了你做多大的生意,做多少产值。他们的产值都是用包税方法倒推出来的,实际比这个要大。第三,中国现在GDP的构成大概是这样的,国有企业不到35%,外资企业不到10%,而民营企业可能超过了55%。这是前年的数字,这两年数字还没出来,也就是说中国的民营经济占了GDP的55%。55%是个什么概念呢?就是说外国人唱衰中国的时候,是因为他们不了解中国。民营经济能虚报吗?民营经济虚报不就吃亏了吗。从以上三点来讲,我们可以理解中国GDP少报就是事实,这个事实说明什么问题呢?GDP这个量实际上是在逐年在增加的。所以大家心中要有数,面对GDP下降0.2个百分点,0.1个百分点,我们要有信心。

猜你喜欢

最佳时期盖房子常态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