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本位的高校体育教学研究①
2014-12-05林秋
林秋
(福建中医药大学 福建福州 350102)
体育教学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丰富性和完整性的体现。高校体育教学对提高学生体育基本知识、技能和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更好的开展高校体育教学是教师和研究者长期致力研究的问题。随着认识的提高和观念的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得到了进一步的认识,如何在教学中最大化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高校体育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研究对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本位的体现进行了研究。
1 基本理论阐述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只有以人的根本需求、根本利益、全面发展为基础的发展才是科学的发展。学生本位概念的提出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之上的,其基本观点是教学要将学生作为根本的出发点,以满足学生学习主观需求和学生学习客观需要为主要依据,以体现学生学习主体性、能动性为主要途径,积极的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过程,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学生本位的教学过程应该包含以下三个要素,一是要根据学生的主观需求和客观需要制定相关的教学文件、思想等;二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权;三是要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两大能动因素,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的讨论和研究由来已久,近几十年来,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是教学主导的观念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主体和主导的辩证关系促使了教学不断的改革。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作为教学论中研究的教学过程的子系统,其正确学生观的树立对体育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学生本位的高校体育教学的开展,能够以学生的主观需求和客观需要作为教学开展的出发点,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的体现学生的主动性,这无疑对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学生观的树立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正确学生观的树立能够打破传统的教师主体的教学过程模式,强调教师的引导、控制作用,对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基于学生本位的高校体育教学开展路径
2.1 全面调查学生的主观需求
基于学生本位的高校体育教学强调学生的主观需求,这就要求在体育教学开展之初就要对学生的主观需求进行客观、全面的调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具有学习的主观意愿,即学生具有建立在自我意识、知识、评价等基础上的需要,学习哪些项目、进行哪些体育锻炼的主观诉求,这种诉求是建立在学生自我认知水平之上的,是能够反映学生真实主观需要的。如果能够把握学生的主观需求,并在体育教学中将学生的此种需求满足,则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开展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生心智的不断完善,学生接触的知识更加丰富和复杂,较之信息时代来临之前,学生的身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当代的高校大学生具有高度的自主性、能动性,具有高度的自我需求的诉求,这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开展是非常大的挑战,对于传统的教学项目、内容、形式、方法和手段形成了考验,所以必须要对学生的主观需求进行详细、客观、全面的调查。
学生主观需求的调查内容要详细,既要调查学生的动机、兴趣等外显因素,同时要调查动机、兴趣产生原因的内隐因素。即了解学生体育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参加体育学习,学生对什么项目感兴趣,为什么对某些项目感兴趣,这样就能够在外显层次和内因层次上把握学生的主观需求,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把握学生所想及其所想产生的根源,对体育教学过程的开展提供参考,并作为体育教学开展的依据。
学生主观需求的调查形式多样化。既可以采取定性调查也可以采取定量调查。定性调查主要是通过访谈的方法进行,可以采用完全开放式访谈方法,即不限制访谈的边界,让学生无所拘束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可以采用半开放方式访谈,即设置访谈提纲,让学生根据提纲的内容表达自己的想法。定量的调查方式主要是通过调查问卷进行,在参考文献资料和开放式调查的基础上,编制相应的调查问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问卷的填写,然后根据一定的计算标注进行定量的转换从而获得学生的想法。建议采取定性和定量结合的调查方法,这样更能够提高调查的准确性。
2.2 正确对待学生的客观需要
学生主观需求是学生本位体现的一个方面,但是学生的客观需求更是学生本位体现的必要因素。主观需求是学生根据自身的主观意愿而提出的需求,其科学性、合理性可能存在不足,尤其当学生对体育知识了解不足、对自身情况认识不深的状况下更加明显。因此正确对待学生的客观需要就尤为重要了。所谓学生的客观需要是指学生身心发展的切实需要,比如说如果一名学生灵敏素质不足,如果其提出参加体育舞蹈或者健美操项目的锻炼需求的合理性就不足了。如果一名学生的意志品质不足,其提出参加跨栏训练的合理性就不足了。对学生客观需求的评价工作是复杂的,需要根据参加体育学习所必备的生理和心理指标正确的评价学生的身心状况,并根据发展全面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帮助学生正确的看待其主观需求,并将主观需求和客观需要合理的融合在一起。
学生客观需求的调查内容主要是生理和心理的调查。其中生理的调查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等基本身体素质,还包括身高、体重等基本身体形态和肺活量、最大吸氧量等基本技能指标。生理指标的调查要通过规定的标准仪器进行,并强调调查程序的规范性,即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客观的测得学生的真实能力。心理指标的调查包括学生的自我效能、主观锻炼体验、自尊、自信等水平,通过相应的心理量表进行,以获得定量的心理数据的指标。
2.3 优化教师教学能力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对教学的控制作用明显。目前关于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较多,其分类也比较复杂,比如备课能力、示范能力、讲解能力、纠正能力、评价能力、组织能力等等均可作为教师教学能力的内容。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体育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最为能动的因素,更多的发挥的是教师的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服从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在此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讲解、示范、纠正能力是主要的教学能力,从而导致了体育教师的结构呈现出教师绝对控制的成分较多。基于学生本位的高校体育教学强调的是以学生的主观需求和客观需求为教学的根本出发点,这就要求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结构发生了变化。在学生本位的指导下,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讲解、纠正的能力也很重要,但教师更多的是担任组织者、协调者、提问者、引导者,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能力结构出现了转变,要求体育教师更加具备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提问能力、引导能力。
优化教师教学能力其本质是对体育教师已有的教学能力进行重组,同时发现教师存在的能力缺陷并加以弥补,以满足教学的需要。优化教师教学能力的途径很多,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和学生观,让教师明白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和需要,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去除以教师的教学能力、专业修养等为出发点,并体现教师利益的传统的、狭隘的教学观。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制定教学计划、实施教学过程、进行教学评价等各方面都要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和需要,抛弃体育教师是教学过程全权控制者而不考虑学生本位的学生观。其次要对体育教师进行继续教育,针对教师教学能力结构不符合的情况,通过专题报告、在职进修等形式对教师的弱势教学能力进行提高,以优化教学能力结构。最后要坚持体育教师教学能力考核。教师的教学能力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并且不同的学生对象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影响,所以为了保持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结构的合理,必须进行教学能力考核。考核的形式以定量的考核为主,考核的次数根据高校的实际开展,一般一学年在1~2次左右。考核的结果应该纳入教师职称晋升的衡量标准,以提高教师自我学习、自我完善的积极性。
3 结语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学生主观意识和诉求的提高,正确的对待学生的主观需求和客观需求对高校体育教学非常重要,而以学生本位的视角开展高校体育教学能够很好的促进高校体育教学顺利的开展。然学生本位的高校体育教学的开展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学生观,需要教师全面的调查学生的主观需求和客观需要,并需要教师积极的优化自身的教学能力才得以真正体现出其实效性。
[1]范志勇.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3(14):66.
[2]甘文的“.以人为本”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体现[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2(6):19-20.
[3]俞明鸣.关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几点认识[J].武魂,2013(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