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学校体育对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的若干问题的探讨

2014-12-05邢建超何有瑜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4期
关键词:器材体质体育课

邢建超 何有瑜

(1.广州体育学院 广东广州 510500; 2.天津体育学院 天津 300381)

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从1985年开始,我国进行了5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在近22年里,我国青少年的耐力、力量、速度等健康状况在持续下降。2005年8月,为切实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落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教育部发出了《关于落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的意见》,2006年12月23日,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提出要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2007年4月29日,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全面启动。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央7号文件)下发。2011年3月5日,“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7月,教育部印发《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2012年10月国务院转发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可见青少年体质下降的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影响我国民族发展的大事。提高青少年学生身体素质,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发展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

1 体质的概念

“体”指身体,“质”为性质、本质。所谓体质,就是机体因为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等的盛衰偏颇而形成的素质特征。影响人的体质的因素很多,如遗传、环境、营养、教育、体育锻炼、卫生保健、生活方式等,在这些因素中学校教育,特别是学校体育锻炼,对增强学生体质具有重要影响。

2 学校体育工作所存在的问题

2.1 体育课教师教学侧重点出现偏差

《体育与健康》课是学校体育工作中最基本也是最基础的教学内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位学生受益。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活泼好动是他们的天性,但是体育课上出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学生在体育课上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不高。造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教师教学侧重点出现偏差,有些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一味的采用灌输式的方法,一教到底,一上到底,以自己为中心。教学方法过时,教学内容安排缺乏新鲜感,导致学生对上体育课越来越失去参与兴趣。一堂体育课下来,学生都不会流汗,体育课没有学生的运动时间,没有运动强度。教师仅仅是为了教而教,影响了体育课的质量,同时也影响了学生体质的增强,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目的。

2.2 体育课及体育活动时间被挤占

《关于加强中小学生体育增强中小学生体质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在校中小学生每天组织锻炼不少于一小时。中小学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落实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计划的有关要求,克服困难保质保量开齐开足体育课,其中小学一至二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同时增加体育锻炼课时,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分别安排一节体育锻炼课。全市中小学校每天上午统一安排25~30min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组织开展广播体操、青春健身操等集体体育活动。各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减少初、高中毕业年级的每天体育锻炼时间。这是国家有关文件的指示,但是到各级学校的落实情况就不容乐观了。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以及应试教育的影响,体育课以及体育活动的时间已经严重被其他学科挤占,体育课在一些学校中俨然成为了一个可有可无的课程。有些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甚至了出现了体育课给其他教学课程让路的现象。国家要求的在校中小学生每天组织锻炼不少于一小时的规定大多得不到保证。

2.3 体育教师专业人才的师资力量不足,教师素质不高

体育教师是体育教育实践活动即教的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同时又是教育活动的主要教育影响源。有一些地区的中小学尤其是西部地区的学校面临着人才引不进,引进的人才又出现留不住的现象,导致体育教师的流失现象严重。再有一些地区重视智育、轻视体育,体育课没有专任教师上课,由其他学科的教师甚至是不懂体育的工作人员任教,难以适应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和中小学生体质的增强。

2.4 学校场地器材设施的缺乏和资金投入的不足

虽然近些年来我国学校体育的场地设施,器材的条件以及拥有量和使用率得到了大幅度改善。但是由于之前对我国体育教育的重视不足,导致学校体育的使用资金严重缺乏,购买体育器材的经费不够。有甚者一些中小学为了节省体育器材维修费用宁愿将器材闲置也不让学生使用,这样减少了器材的利用率和器材的购买力。由于器材资金投入的不足,同时也导致了现有的场地器材难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锻炼需求。

2.5 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孤军奋斗,学生重视不够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各学科之间都有其关联性。但是由目前的教育结构来看,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工作中成为了一个孤立的存在,体育教学的内容并没有延伸到体育课外,没有延伸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同时青少年学生又受到学校和教师的影响,使青少年学生对于体育课作用的重视程度不够,仅仅是为了上体育课而上体育课,体会不到体育课的作用与影响。导致学生在体育课上本应该学会的体育运动技能没有学会,本应该掌握的技术没有掌握,并在高一级体育课上出现重复学习的现象。

3 结论和建议

3.1 结论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现代化建设的力量源泉。青少年时期是生理与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现如今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逐年下降的原因有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学校体育工作是学校因素的最直接的体现,学校体育开展的好坏对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增强学生运动兴趣,参与的积极性以及培养终身体育意识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2 建议

针对学校体育所出现的问题,各级学校要积极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体育课程内容上的安排,学校应该根据每个运动项目的特点与作用进行有方向性的、科学合理的安排。各级学校对于国家体育政策的贯彻性衔接偏差,应积极落实,各级职能部门应该适时跟进指导。积极完善学生体质健康评测标准,应从多角度全方位的进行评测,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对于学校体育教学侧重点的偏差,应更多的注重对于青少年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的培养,以学为主、以教为辅,立足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学校应重视学校体育的作用,科学、合理的加大学校体育的经费投入,严格按照《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中小学校体育设施技术规程》及相关学校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要求,完善学校场地设施器材的建设,提高器材的利用率。教师在体育教学上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在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各级政府放宽对于体育教学人才的引进的政策,要保障体育教师在职务评聘、福利待遇、评优表彰等方面与其它学科教师同等待遇。积极促进青少年身心和谐发展,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推动学校体育科学发展。

[1]姚蕾.当代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的热点问题解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0,24(3).

[2]陈玮君.从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透析学校体育现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6):10-22.

[3]樊莲香.学生体质与健康事关中华民族未来的兴衰与存亡——对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下降问题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

[4]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Z].2007-05-07.

[5]肖国良.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理性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23(6).

[6]关于加强中小学生体育增强中小学生体质的实施意见[Z].

猜你喜欢

器材体质体育课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AV TOP 100!2020-2021年度优秀影音器材推荐榜简评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体育课
最贵的器材多少钱 Damian Demolder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