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中小学体育教师科研能力培养研究①

2014-12-05蔡科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4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素质新课改

蔡科

(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学院 上海 200438)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快速发展,党和国家于2000年正式启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全面大力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对中小学体育教师自身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突出强调了中小学体育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与发展。由于体育学科的特殊性,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角色也由运动场上的指挥者转变为提高大众健康生活的设计者和体育课程教材的研究者。重视提高和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师科研能力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实施素质教育、推动体育课程改的有利保障。

1 体育教师科研能力的内涵

1.1 体育科学研究的内涵

体育科学研究是指用科学的方法来探求体育的本质和规律。在体育研究过程中,人们有目的、有计划、系统性地采用科学的方法探究体育领域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客观规律的创造性活动。其特点体现在社会生活中从事于体育运动的人或群体。

1.2 体育教师科研能力的内涵

教学是科研的起点和基础,科研是教学的继续和深化。新课改强调体育教师在探索体育创新实践活动过程应努力转变角色,将教学活动与科学研究密切结合,研究和解决体育工作中的理论与现实问题。体育教师不应该只是别人科研成果的消费者,完成指导学生开展体育锻炼和体育知识的学习工作后,更应积极参与科学实验,承担科研课题和撰写科研论文。

2 中小学体育教师科研能力薄弱的原因分析

2.1 中小学体育教师科研能力提高被学校边缘化

应试教育的局面仍未改变,很多中小学片面追求升学率,以生升学率作为评价领导和老师教学政绩的唯一标杆,受此影响,与语文、数学、英语这些主科相比,体育学科被学校列为副科,体育教学的课时安排也较少。学校对体育课不重视,也就不重视中小学体育教师科研素质的提高,学校将体育教师科研素质提高置于边缘位置,中小学体育教师科研素质提升的空间受限,削弱了体育教师提高自身科研素质的积极性。

2.2 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价值感倦怠,缺乏提升科研能力的动力

在实际工作中,中小学体育教师热衷于教学工作,教学课时虽然有所减少,但工作量依然没有减轻。忙碌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使中小学体育教师产生了职业倦怠感。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管理体制的变革和竞争机制的实施,教师职业不再是“铁饭碗”,很多中小学体育教师不得不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紧张、担忧,影响其工作积极性。在压力的作用下,许多体育教师对工作的意义、价值以及自我效能的评价下降,在提高自身科研能力方面的投入逐渐减少。

2.3 优化中小学体育教师科研能力的培训内容与方法

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完成教学工作,他们还担负着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等职责。这就决定了要满足体育教学新课改的需要和适应新课改对体育教师优化目标的要求,必须有专门针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培训内容与方法,以便更好地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但当前政府部门组织的教师培训,很少有根据体育学科自身的特点和体育教师岗位的特殊性,有针对性的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科研能力的内容和方法。这成为影响体育教师全面发展的一个“瓶颈”。

2.4 科研培养体制有弊端,自身科研能力较弱

师范院校在培养中学体育教师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体育教育学科的特殊性以及当前很多高校对体育师范生培养手段缺乏创新性,虽然一直以来提倡科研创新性,但对体育师范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仍然还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很多高校对体育本科生科研培养仅通过一门课来解决,毕业论文的设计仅仅“走过场”,缺乏严格的评价标准和具体的细则要求;而很多地方的继续教育仅停留在形式的层面,科研能力的培养无从谈起。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中小学体育教师虽对教学工作产生一定的想法,但因自身科研能力的局限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一定困难。

3 提升中小学体育教师科研能力的对策

3.1 重视学校在提升中小学体育教师科研素质的作用3.1.1端正体育教师的地位与工作价值

学校要破除根据学科在学生升学考试中所占比例多少的标准来判断其价值的观念,正确认识体育教师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生活物质待遇、工资水平,重视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地位与价值,让体育教师民主参与学校管理,积极削弱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感,体现其职业价值。同时鼓励和重视中小学体育教师在教育、教学与学术方面的探索和创新研究。

3.1.2 努力完善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考核与评价制度

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学校评价中小学体育教师时应该从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视角出发,充分尊重体育教师的主体地位,完善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考核制度,突出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科研成果和科研能力的要求。完善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评价制度,重视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自我评价,转变评价的价值观念,确立在新课程推进中促进自我价值实现的教师评价制度。

3.1.3 建立体育教师科研能力优化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教师素质优化运行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建立体现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特点的激励机制,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对在教学工作和社会实践活动中,教书育人和科研能力成绩显著者予以表彰和奖励,并在体育教师职务晋升、出国进修等方面优先考虑,用先进典型鼓舞和激励体育教师,推动体育教师科研的建设。

3.2 增强中小学体育教师科研素质自我优化的动力

新课改对培养教师能力素质提出的一个要求要积极发展教师的科研能力。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能力素质,需要不断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科研的实践中锻炼提高自身素质和科研能力的主动性。加强教学科研实践,中小学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分解与组合,边研究边学习、边学习边研究,扬长补短、成果推广与研究相结合的策略等来提高自身的教学科研能力。同时中小学体育教师自身就要根据新课改提出的优化目标,不断地创新,主动进行行动研究和教学反思,增强终身学习的紧迫感。

3.3 创新理念,有针对性的提升中小学体育教师科研素质

3.3.1 更新培训理念以提高体育教师培训的实效性

教师培训的理念是教师培训实施的重要指导思想,关系到教师培训是否符合教育和社会变化的要求,影响着教师培训的水平。更新培训理念,应全面及时了解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学习诉求和知识欠缺,利用有效的载体手段,从理念方法和文化知识等多个角度出发,坚持发展的思路分析问题和开展培训工作,促进体育教师培训水平的提高,提升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效性。

3.3.2 创新培训模式和方法以加强体育教师培训的针对性

培训模式和方法是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工作的基础,也是培训工作的关键,其模式和方法是否得当、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培训的效果。在组织培训过程中要积极为中小学体育教师创造条件,提供多渠道、多途径、可选择的方法和内容。根据培训要求,遵循培训规律,针对培训对象的实际,考虑培训内容,采用教研与培训部门一体化的模式,将教研与培训的力量有机结合,有针对性的提高中小学教师科学研究能力。

3.4 完善体育教师科研素质培训机制的可持续发展

教师素质培训是提高教师素质的主要途径之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给中小学体育教师科研创新提供了土壤,健全中小学体育教师素质培训机制的可持续发展,构建一个科学合理、优质高效、模式创新的可持续发展体制,有利于提升中小学体育教师科研能力,全面优化中小学体育教师科研素质。

4 结语

中小学体育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科研能力对于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与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上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对提升青少年一代的体质健康水平起着积极的作用。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要求只会越来越高。但通过现状分析可知,自推行新课改以来,目前对于体育教师科研能力要求还略显不足,有停滞不前的趋势,虽然师范生及教师通过培训,整体科研能力与之前相比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希望有更多的专家教授、一线教师投入到中小学体育科学研究中去,促使中小学体育教学顺应社会发展、符合新课改要求,促进教育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R].中国高教研究,1999(4).

[2]谷善中.中学体育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运动,2012(49).

[3]李壮成.新课程教师论[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193.

[4]金阳.基于新课程的教师培训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46.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素质新课改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中小学体育教师创新行为的现状与促进策略*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减负问题研究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