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训练对运动性疲劳恢复作用机制的研究

2014-12-05张亢亢郭李亮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4年7期
关键词:积极情绪训练方法机体

张亢亢,郭李亮

(1.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广西 桂林 541004;2.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4)

心理训练对运动性疲劳恢复作用机制的研究

张亢亢1,郭李亮2

(1.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广西 桂林 541004;2.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4)

心理训练是促进体能恢复的重要措施。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找出传统心理训练方法的缺陷,运用心理学理论及我国古代道家养生方法予以改进,使之能够具有调节植物神经系统、放松肌肉等的功能,促进运动员的体能恢复,有效提高训练效果。传统的心理训练方法,采用注意感觉或语言暗示的方式,难以突破依靠幻想获得练习效果的局限。要使心理训练作用得以提升,必须改幻想为发现,去发现通过自我实现而得到的满足。新的心理训练方法能够使运动员对身体结构和机能在运动作用下的破坏与重建的过程予以观察,从而产生积极情绪,得到心理满足。

心理训练;作用机制;体能观察

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只有当运动员得到适宜的恢复,才能保证获得理想的训练效果。随着对训练本质的不断被揭示,人们意识到,从一定意义上讲,恢复甚至比训练本身更重要[1]327。

传统的促进恢复措施,包括整理活动、营养、睡眠、理疗。随着体育比赛竞争性、对抗性加剧,训练强度不断提高,因而对促进恢复措施的研究提出更高的要求,人们开始把目光投向心理训练,希望以此获得更好的恢复效果。在这一领域较早做出尝试的是美国人雅各布松,他提出的渐进式放松法,要求运动员在做放松动作的过程中,注意感觉,注意肌肉紧张与放松的感觉。雅各布松认为,这样做可以使大脑皮层处于低唤醒水平,进而能够调节其它系统的功能[2]。我国体育教材中介绍的放松训练,是以语言暗示为主,配以简单的动作,进行自我暗示(套话):“我很平静,我的手背很温暖,肌肉放松了,心跳均匀有力”,目的也是在于调节植物神经系统,使肌肉放松,加深睡眠。

以心理训练作为促进恢复措施,反映出研究者的创新意识,拓展出新的研究方向。但从目前教学和训练实践反馈回的信息看,这项举措还未能被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所完全接受,心理训练的作用有待进一步验证,作用机制需要运用心理学理论进行论证。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心理训练对运动性疲劳恢复的作用机制。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收集有关心理训练的作用机制、练习方法、运动疲劳产生的原因及身体机能恢复方面的网络期刊、论著数据,研究、摘录相关理论依据。

1.2.2 访谈法 询问不同地区和不同项群项目的教练员、运动员(主要包括:广西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枣庄科技职业学院和枣庄市体校的教练员、学生运动员)近百人,内容主要涉及心理训练方法、心理训练促进疲劳恢复的作用,练习过程中的感受等等。

1.2.3 逻辑分析法 对查阅、收集的资料数据和调查信息进行整理、分析,结合心理学理论及我国古代道家养生方法对传统心理训练方法予以改进,得出新的心理训练理论、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积极情绪的作用 好的心情有利于身体健康,这是人们所熟知的常识。但对于什么是好心情,好心情是怎样产生的,好心情为什么有利于健康,这些问题要依据心理学理论作出解释。

心理学关于情绪和情感的定义为: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所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凡是能够满足人的需要的事物,就能够引起积极的内心体验,凡是不能够满足需要的事物,就会伴随着消极的内心体验。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事物都能使人产生情绪情感反应,只有那些与需要有关系的事物,才能引起体验。而且,并非所有与人的需要密切关联的事物都会引起情绪与情感反应,像空气是人所需要的,但这种需要未被意识到,其体验也就不明显。

情绪和情感产生时,会通过皮下中枢的活动引起身体各方面一系列变化,使人更好地适应所面临的环境,积极的情绪与情感,有利于调节人体内的一系列机能,使之协调、平稳,有利于身体的健康。消极的情绪与情感则会扰乱人正常的生理机能,并容易导致疾病[3]86。

上述理论解释了心理活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心理活动作用于机体健康的作用机制和积极情绪的产生机制:

1)积极情绪能够作用于人的植物神经系统,调整其他系统机能,进而对人体健康起到促进作用。

2)产生积极情绪的基础是能够满足人的需要的客观事物。

3)需要和满足都必须是人能够明确意识到的。

对于心理训练研究者而言,重点在于对积极情绪的认识。积极情绪是心理活动与机体健康之间的连接介质,心理活动通过积极情绪对人体健康起到促进作用。这也成为一项标准,判断某项心理训练方法是否能够调节人体各系统机能,对人体健康起到促进作用,就要看该项方法的练习能否有积极情绪产生。以渐进放松法为例,通过练习若不能够产生积极情绪,雅各布松的预期目的就难以达到。

2.2 渐进式放松法和放松训练的方法缺陷 渐进式放松法和一般性整理活动的不同点在于注意感觉,注意做动作过程中肌肉紧张与放松的感觉,雅各布松希望以此获得高于一般性整理活动的效果,即能够使大脑皮层处于低唤醒水平,进而调整其他系统器官的功能[4]。根据情绪与情感的定义,实现这一目的要依赖于积极情绪,但肌肉紧张与放松的感觉不能等同于积极情绪,感觉和动作都是被动产生的,和人的意识中的需要以及需要的满足没有联系,因而不能够产生积极情绪。因此,渐进式放松法的作用难以超越一般性整理活动,只能起到集中注意力的作用。放松训练也是如此,放松训练以语言暗示为主,虽然语言的内容都是和人的需要有关系的,但它们都存在于幻想之中,无法满足人的需要,因而也不能够产生积极情绪。

2.3 心理训练方法设计原则 心理训练就是采用具体的方法使运动员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获得好的心理品质[5]。这里所说的控制,实质就是通过具体的方法,改变并规范心理过程中的心理指向,把原来指向事物甲改为指向事物乙。因为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离开了客观事物,意识也就失去了意义。所以说控制心理就是强制改变心理指向。但不论心理指向如何改变,心理指向的客观事物都在幻想之中,幻想不能够产生积极情绪。渐进式放松法和放松训练的方法设计,都是遵循了上述设计原则,如果练习不能够产生积极情绪,则难以达到预期目的。因此,新的心理训练方法的设计要有新的理念,把强制性改变心理指向改为顺应和寻找发现,丢掉幻想,去发现自身的需要及使这些需要得到的满足。

2.4 心理训练过程中的需要和满足 按照情绪与情感的定义,积极情绪产生的条件基础是人能够意识到的需要得到的满足。这里所谓明确意识到的需要,即是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的高层次需要。对于低层次需要,无论多么重要,都要排除在外。以空气为例,空气对人是十分重要的需要,但呼吸就没能带来积极情绪,因为这个需要是没有被意识到的[3]87。高层次需要是指被尊重的需要,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被认可、被尊重。这样的需要,在运动员的意识中最明显的,是领奖台上的金牌和鲜花,是比赛场地上健与美的充分展现。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的各式需要,都会自然地从属于这个核心需要,围绕这一需要,运动员希望自己的身体更强壮,形体更健美,骨骼与肌肉更结实,更富柔韧性,并且有武侠般的飘逸、通透和空灵。这些目标的实现,即明确意识到的需要得到满足,就会给运动员带来积极情绪。在上述目标中,核心目标和从属目标不同,夺冠得奖这个核心目标在比赛之前,只能存在于幻想中,而训练阶段的从属目标则随时可以实现。即从属需要随时可以得到满足。但这些需要的满足,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却意识不到,他们对训练过程的感受只是苦和累的感觉,是日复一日的枯燥和乏味。因而会常常伴有消极情绪的产生。

因此,心理训练的任务就是帮助运动员去发现运动训练过程中自身的需要和这些需要得到的满足。以产生积极情绪,进而对体能恢复起到促进作用。

2.5 核心需要(自我实现)的物质基础 比赛夺冠是运动员思想意识中的最高目标。这也被看作是心理训练过程中的核心需要。但这个核心需要在比赛进行之前只能存在于幻想之中,幻想不能给人带来积极情绪。因此,心理训练过程中所要寻找发现的需要,不是比赛夺冠的抽象概念,而是这个概念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夺冠依赖于人的强健身体,强健的身体依赖于体能的逐步提高,体能的提高则是机体内部结构与机能在运动作用下的损伤与重建过程。这一过程是运动员核心需要的物质基础。心理训练的任务就是对这一过程的寻找和发现,当运动员能够明确感受并形象地观察到自身机体内部的这一变化过程,他的心理训练任务也就圆满完成了。

2.6 对体能变化提高过程的形象认识 体能的提高来自于机体内部结构与机能的破坏与重建过程[1]3。但这一过程在运动员的意识中,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无法对其进行形象的表述。由于缺乏形象认识,也就难以明确意识到这一过程在机体内部的存在。因而导致在训练过程中常常伴之以消极情绪的产生,这也是诸多心理训练方法总是难以突破幻想局限的主要原因。

运动员想要做到能够形象地认识自身的体能提高过程,首先要对骨骼、肌肉的内部组织结构形态建立起形象的概念,还要正确认识运动与机体新陈代谢过程的关系。这2项内容是在心理训练练习之前必须做的基础工作。

2.6.1 对骨骼、肌肉内部组织结构形态的形象认识 要做到对骨骼、肌肉内部组织结构形态建立起形象的概念,运动员要尝试改变自己的认知习惯,将心理指向集中于自身的机体内部,这种观察自身机体内部组织的练习方法,古人称之为内视,也叫做内省图,是道家练习静坐常用的方法。运动员进行此项练习,可参照解剖学知识和生活常识,练习难度不大。关键在于标准的设立,对于自己的骨骼、肌肉内部组织结构的颜色、形状、纹理疏密程度、形态等方面的要求,应按照健康、洁净、柔韧、强壮、健美的标准,形成自己固定的认识印象,这个印象应该能够使自己产生优越感,这样的内部组织结构形态,符合夺冠运动员的标准,是一名奥运冠军所具有的品质。

2.6.2 运动与新陈代谢的关系 新陈代谢过程是生物体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包括同化和异化2个过程。生物体不断地从体外环境中摄取有用的物质,使其合成转化为机体自身物质的过程,称为同化过程。生物体不断地将体内的自身物质进行分解,并把所分解的产物排除体外,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称为异化过程。

训练过程是一个反复进行的身体结构与机能的破坏与重建过程。通过负荷运动,消耗大量的能源物质,引起细微结构产生某种程度损伤,然后在恢复期,进行结构与机能的重建,使运动能力得以提高[1]328。

上述理论反映出运动与新陈代谢之间的关系。运动和新陈代谢过程同时存在于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是统一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密不可分的2个方面。运动对新陈代谢过程起到促进作用,使机体代谢活动更加旺盛。而旺盛的代谢活动又可以对体能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使运动能力得到提升。身体结构与机能的破坏与重建过程消耗了大量能源物质,产生分解物,与异化过程的活动机制相同。因此,体能提高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机体新陈代谢的过程。

运动员正确认识到运动与新陈代谢之间的关系,可以降低心理训练练习的难度,为观察自身机体的体能提高过程增添新的视角,新陈代谢过程是物质能量的相互转化过程,因而可将其视为一个物化的、形象的过程,可以帮助运动员解决观察体能提高过程因抽象而无法完成的难题。对机体体能提高过程的观察,实质上就是对机体新陈代谢过程的观察。

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分解物,古代道家称之为浊气,这在认识上就会更形象一些。运动产生的浊气沿内部组织间的纹理 (经络)排出体外,使机体内部组织得到净化。经历了浊气的产生与排出的洗礼,骨骼和肌肉的内部组织结构,在色泽、形态、纹理疏密程度、柔韧、健美、强度等方面,都要比原定的标准还要有所提高。

运动员通过对上述过程的观察,即可以引发积极情绪的产生,因为这一过程是运动员核心需要的物质基础,这一过程的完成,即是核心需要得到的满足。能够产生积极情绪,也就意味着心理训练的成功完成。

2.7 新的心理训练方法

2.7.1 方法步骤 坐姿、闭目、身体放松、呼吸自然,以身体内部感觉为导引,心理活动指向集中于机体内部,观察到骨骼、肌肉的内部组织结构形态。以感觉为导引,观察到运动过后机体内部组织产生的浊气,浊气在逐渐化开,离开核心部位,沿着组织间纹理(经络)由内至外疏散,直至皮肤表面扩散出去。随着浊气的排出,内部组织结构的形态更健美,力度更强,更具柔韧性。

2.7.2 注意事项

1)此项练习以观察自身机体内部组织结构为主,这里所说的观察机体内部,不是一次观察就把身体内部全部包括,要划分区域进行练习。可依次划分为头部、颈部、上肢、胸部、腹部、下肢。练习过程中不必拘泥于顺序,可任选1个部位进行练习。

2)练习时间长短不限,只要随感觉观察到机体内部组织产生的浊气化开并扩散出体外,内部组织结构呈现出充满生机、健美的形态,令积极情绪自然产生,就标志着对这一部位的练习任务圆满完成。

3)体能观察法心理训练,这项以观察自身机体新陈代谢过程为主的练习方法,不仅适合运动员作为促进恢复措施,也适合运动员之外的其他人群。像瑜伽练习一样,不受场地、器材等方面的条件限制,是一项老少皆宜、简便易行的大众健身方法。

3 结论

1)传统的心理训练方法(以渐进式放松法和放松训练为例)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与不足,达不到预期的练习目的。原因在于这两种练习等同于一般性整理活动,在练习过程中没有积极情绪的产生。根据心理学理论,积极情绪是心理活动与机体健康2者之间的联接介质,缺少了积极情绪,通过心理活动促进机体健康的目的就无法达到。

2)机体结构与机能在运动作用下的损伤与重建过程,和机体新陈代谢过程具有同一性。新陈代谢过程具有物化的、形象可视的特征,可作为心理训练过程中运用内视方法进行观察的对象。

3)代谢过程产生的分解物,道家称之为浊气。静坐激浊扬清,排出浊气,与新陈代谢理论中代谢分解物的产生与排出相吻合。这也可以证实心理训练借助内视方法对体能提高过程进行观察的可行性。

4)体能观察法解决了传统心理训练方法无法解决的难题。这种将心理学积极情绪理论和生理学新陈代谢理论及古代道家的静坐内视养生方法有机融合的练习法,简便易行,能够帮助运动员产生积极情绪,进而调节植物神经系统,改善其他系统和器官的功能。

[1] 王瑞元,苏全生.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327,3,328.

[2] Bindemann S,Soukop M, Kaye SB. Randomised controlled study of relaxatio,n training [J].Eur J Cancer, 1991,27(2):168.

[3] 张承芬.心理学导论(第2版)[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86-87.

[4] 张凯.运动员的心理训练:中国文化修为方式的贡献[J].心理科学,2013,36(3):524-531.

[5] 高发民.体育心理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225.

[6] 章崇会,胡红,王群,等.逆境应对心理训练范式的理论和实践——以击剑队的心理训练个案为例[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3,30(4):488-495.

[7] 刘淑慧,徐守森.正念训练对射击运动心理训练的启示[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25(5):455-458.

(1. Guilin Institute of Tourism, Guilin 541004, Guangxi China;
2.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541004, Guangxi China)

Psychological training is an important method to promote physical recovery. Purpose of this thesis is to fi nd out defect of traditional psychological training. Adopting psychological theory and Chinese ancient Taoist health preservation method to improve and exert its function of adjusting plant nerve system and relaxing muscles, so as to promote athlete physical recovery and training effect. Traditional psychological training emphasizes on feeling and verbal cues, which is diff i cult to break through limitation of obtaining practice effect by imagination. To improv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training, imagination must be replaced by discovery, discovering satisfactory by self-actualization. New psychological training method can guide athlete to observe destruction and reconstructionprocedure of body structure and function in practice, which can generate positive emotions and psychological satisfaction.

psychological training; functional mechanism; physical observation

G804.86

A

1004-7662(2014 )07-0065-04

Research on Functional Mechanism of Psychological Training to Sports Fatigue Recovery ZHANG Kang-kang1,GUO Li-liang2

2014-04-23

张亢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与体育心理学。

猜你喜欢

积极情绪训练方法机体
仪式动作、象征意义和积极情绪增强控制感:双路径机制*
中小学生积极情绪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奶牛瘤胃健康、机体健康和繁殖性能的关系
积极情绪助力更好记忆
单板U型场地滑雪关键技术动作及训练方法
邓俊峰作品选
壁球反手击球技术及其训练方法
跳远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方法
饲粮锌在畜禽机体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