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院校大学生就业择业价值取向刍议

2014-12-05李中山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14期
关键词:体育院校毕业生岗位

李中山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 河南郑州 450044)

1 需要探讨的几个问题

(1)厘清体育院校大学生的思想状态;(2)了解体育院校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和近年来大学生就业择业价值观取向的变化;(3)如何提高体育院校大学生就业和择业精准度;(4)调查研究现阶段体育院校大学生有无切实可行的职业定位发展目标;(5)对自身就业价值实现度的评价;(6)关于专业和就业岗位吻合度的调查与分析。

2 研究内容、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研以访问调查为主,在参考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查阅互联网了解现阶段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通过走访体育院校大学生,并查阅学院就业信息网相关内容,针对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去向选择、就业目标选择、就业地域选择、就业行业选择、就业薪酬期望等方面,综合考察体育院校大学生毕业后就业价值取向的变化趋势,通过老师的指导分析,从而得出体育院校大学生就业择业价值取向的研究结果。

3 研究过程与结果

3.1 就业价值观念

大多数学生选择就业岗位的动机是通过锻炼自我,提高自身能力,从而获得经济收入。这充分表明大学生以个人发展观为择业标准,注重于物质财富的索取,体现了回避为社会做贡献的价值观。通过走访与调查有部分体育学院毕业生希望通过自身努力,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基础上为民族、国家和社会做出一些贡献。这反映了大学生在择业标准评价上,十分注重个人发展,始终将“以自我为中心”作为择业标准。因此,加强大学生就业择业观教育,尤其针对体育学院毕业生,要引导其树立科学合理的价值观是社会、高校和家庭共同面临的问题。

3.2 就业方向的选择

大学生面临着继续考研和就业两大选择。现今“考研热”愈演愈烈,大多数大学生选择毕业后继续读研深造,他们希望通过加强自身专业素养来增加未来的就业筹码。还有很多同学规划着通过自主创业来体现自身价值,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始终不敢轻易尝试。这充分体现出大学生具有创业意识和冲动,但缺乏创业意志,体育学院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择业方向和其他普通高校毕业生一样缺乏自主创业的意志与精神。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现阶段的大学生没有过硬的创业素质和心理素养。近年来大学生热衷于考研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是知识经济高速发达的时代提高了对人才素质的要求;(2)是就业形势异常严峻,缺乏高素质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3)是还有一些同学无主观判断能力,盲目跟风,并且对就业难的形势感到恐慌,幻想通过考研暂时逃避就业难的状况。导致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社会舆论、政策保障和社会支持等良好的创业环境,再者是因为学校的创业教育力度不足,学生创业能力欠缺,创业实践经验不够丰富等。

3.3 就业地区选择

大多数同学在毕业时都会把就业范围限制在离家近的区域,有部分毕业生苦于就业竞争力过于激烈而放弃在大都市择业,他们表示大都市择业机会多与挑战大并存,而且物价水平高,房价高。而愿意到基层就业的学生大多数是贫困山区的孩子。总之,毕业生择业的地区意向具有明显的城市化趋势。通过调查发现,体育学院中极少数大学生选择了西部或基层,也有部分毕业生因为寄希望于“西部计划”政策方针的出台,而将赴西部支教支农支医作为自我发展的平台,和他们交谈中得知只有参加西部计划才能享受鼓励政策,例如:考公务员鼓励政策和享受助学贷款减免政策等,正是因为这些政策对其将来的就业有促进作用,他们才愿意支援西部。由此可见,绝大部分体育学院毕业生求职的地区多集中在城市。

3.4 择业岗位定位

有相当一部分体育院校大学毕业生在薪酬问题上过于理想化,这与他们的择业指导理念和职业生涯规划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他们不能正确面对社会需求的现实,由于对薪酬期望值过高,一些毕业生错过了难得的就业机会,最终面临就业形势“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体育院校应加强大学生择业理念学习,指导他们做科学合理地自我评价,并给出科学合理的定位。

3.5 就业行业选择

近年来由于国家大力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等非国有企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其就业机会多、人才需求量大、待遇优厚等众多优越条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毕业生,经调查,选择传统稳定职业的理念逐渐被体育院校大学毕业生淘汰。他们就业更加灵活,职业的传统和稳定性不再是他们的首选条件,经济和城市因素仍在其择业与就业过程中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这些都反映出体育院校大学生的择业观越来越物质化和功利化。笔者认为体育院校和相关就业部门应注重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学习,加强其就业指导力度,从而转变毕业生的就业观念。

3.6 职业选择因素

体育院校大多数毕业生择业时在理想与现实面前功利性地选择了后者,他们片面追求工资福利待遇而忽视了自身的长远发展,这是典型的功利主义择业价值取向观。这些歪曲的价值观导致了“拉关系、走后门”等不健康就业观念和不正之风的形成,这不仅扰乱了就业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也对体育院校大学生自身的长远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由于网络的普及与开放,体育院校的大学生受到了多元价值和多元文化环境的熏陶和感染,他们更加关注具体性和实用性,择业及就业日趋物质化和功利化的表现就不难理解。因此,如何引导体育院校大学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找准社会需求与自身发展密切结合的切入点仍旧是体育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应该探讨的问题。

4 结论及建议

通过对体育院校大学生就业及择业价值取向的调研与研究可以看出,体育院校大学生在价值取向方面在集体和个人层面重个体,轻集体;在物质与精神层面重物质,轻精神;在理想与现实之间重现实,轻视理想;在传统与时尚层面更看重时尚。但同时大学生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仍然体现在就业与择业上面,这主要表现出体育院校大学毕业生既注重个人自身的发展,又不失兼顾国家和社会的需要;既偏重个人兴趣爱好,又追求理想化的薪酬待遇;既能正确面对就业压力,又存在消极心理;既看重经济因素,又存在急功近利心态;就业意向城市化趋向上升,社会奉献意识淡漠。

4.1 国家和社会层面:转变观念,优化就业体系,完善就业保障

面对体育专业对口岗位相对匮乏和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国家应该加强对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取向的引导,尤其要转变体育院校大学生的择业观念,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例如:通过国家政策的宏观调控,完善与优化大学生的就业政策体系,制定出引导毕业生自主创业和踊跃就业于基层的鼓励政策。只有这样,体育院校毕业生才能学以致用,在工作岗位上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从而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4.2 学校方面:拓宽就业信息渠道,改革课程结构,规范课程设置,完善师资力量

增加职业规范和就业指导等课程安排是体育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建立与培养传授大学生面试技巧和理论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亦是体育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体育院校应当为毕业生拓宽就业信息渠道,建立公开性的网络化就业信息库,并且各个体育院校应将其资源共享为广大毕业生提供充分的、及时的和有效的就业信息。另外,可将心理学融入就业指导课的范畴,根据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心理和社会适应性测量,指导毕业生辩证看待自身优点和缺点,帮助其更客观、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自己,加强大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针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可以开展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和咨询,调整心理至最佳状态,从而为他们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4.3 自身方面:全面剖析自己,找准定位

首先结合自身特点,合理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岗位。在面临市场就业岗位时切不可随波逐流,盲目听信他人的建议和安排,随意向市场岗位投递简历,应当坚定立场,全面了解自己的性格和特点,找准定位;其次明确自身对所学专业的把握程度,了解所学专业与市场岗位的吻合度;最后在选择岗位前积极收集有意向单位的所有信息材料。将自身的特长与专业适度地融合起来,学会如何推销自己,如何展现自身的优势、从而更好的展示自我,找准自己的就业方向,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应爱岗敬业,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不断积累经验,为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

[l]谭震皖.探析高职体育和谐发展的若干问题[J].高师理科学刊,2007,27(1):55.

[2]李桂英.高职体育对学生就业的作用与影响[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2):52-54.

猜你喜欢

体育院校毕业生岗位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微格教学法在体育院校速度滑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高等体育院校体育场馆资源整合优化研究——以武汉体育学院为例
冬奥会视域下体育院校加强英语教学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