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运动会的改革
2014-12-05和执军
和执军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系 云南丽江 674100)
为了提高广大师生的身体素质,教育部推出了阳光体育远动。2006年,教育部为了号召各高校师生参加户外活动,强身健体,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了关于全国小学生开展阳光体育户外活动的建议,并提出要结合全国大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健康标准开展户外阳光运动,要求各高校积极采取行动,立刻贯彻实施起来。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最终的目的是增强浓厚的体育锻炼气氛,并调动全员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当中,让高校学生亲近自然、走向操场、走进阳光,增强体质。对于学校来说,开展运动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体现了学校对体育运动的重视,而且还反应出学校的运动竞技水平。近些年来,我国大部分高校运动会口号很响亮,但实际却不尽人意,从而导致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较低,参加运动会的人非常少,现今高校运动会一般现象为80%的学生观看运动,仅有20%的学生参与运动。学生平常课业压力大,运动会是一个很好的减压方式,学校应多多鼓励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积极展开丰富的体育活动,这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因此,本文结合自身高校体育工作的实际及他人的意见,对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运动会的改革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1 高校运动会的现状
1.1 运动会项目单一
各大高校都把田径项目做为运动会的主要项目。如跳远、跳高、接力等,有些学校为了安全,甚至取消了标枪、铁饼等项目。大多学生喜欢的球类运动,如足球、篮球、排球并没有列入其中,这样的运动会从运动形式上就使学生投入的积极性大大降低,少了很多运动的乐趣。一部分高校还存在减少平常的体育课,甚至在田径运动方面也少有锻炼,不少参加运动会的学生只能靠小学时所接触的知识作为参加运动会的基础,这样的现状明显显示了体育教育的脱节。从一方面也直接导致了大多数学生看运动而不是积极参加投入的现状发生。
1.2 运动会参赛人数限制
运动会参赛人数限制明显的限制了参与运动会的人数,增加了看运动会的学生人数。很多高校在开展运动会时,设定了每个学生最多只能报1~2项的规则,这使得很多有参与意识的学生也成了局外人,只能看运动会,而持续2~3天的运动会也变成了部分学生难得的假期,这样的运动会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缺乏运动的事实,没有很好的落实阳光体育运动“健强体魄”的宗旨。
1.3 运动会争夺名次,没有正确落实运动会的意义
运动会上取得较好名次成为各班各级赢光荣,各领导树政绩的标志。争夺第一,积极奋勇本是好事,但由于各高校特招生的特长,使得比赛没有悬念,造成其他参赛的学生压力增大,踊跃争创好成绩的信心锐减,从而对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起到反作用。从一方面忽略了远动的真正意义。各大高校应积极引导,不要把运动当做争夺的手段,而是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名次只是一种形式,不要给学生太多负担,避免学生消极对待运动会这种现状发生。所以,学校应该从形式上告诉学生,这仅仅是一次户外运动,是为了增强身体素质,锻炼身体机能,真正落实体育运动的意义是为了强身健体,增强体魄。
2 高校运动会改革对策
2.1 积极开展体育文化节
校园体育文化娱乐活动作为校园文化的一大热点,逐渐受到广大学生的青眯。体育文化节主要是体现学生积极参与的原则,以全校师生为参与对象开展的竞赛活动,采用娱乐的方式融合到体育项目中。在开展的活动中要鼓励学生或团队积极的参与并表现,调动学生互相合作、互相竞争的兴趣,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在体育方面的潜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长处,扩大自己的专业范围,发展自身的体育特长。在学校开展的体育文化在培养和教育方面对学生都有着重大的教育意义。
2.2 体育文化节的组织形式
一般高校运动会都以运动休整为主,通常将运动会设为2~3天。体育文化节可以在此基础上延长体育时间,将体育竞赛项目分成预赛和决赛两种形式。鼓励学生踊跃参加,从一定程度上,将大大增加学生的积极性与趣味性。充分利用课外活动,让学生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将运动会开幕、比赛、闭幕分成3个阶段进行。其中比赛阶段可安排连续3天,开幕与闭幕可安排在周末进行。
体育文化节以“健康第一,增强体魄”为宗旨,根据学生的运动能力设定多种运动项目。为了体现体育文化节的时代性、创新性、趣味性、娱乐性,体育文化节可从多种方面进行设定。
2.3 体育文化节的各类项目内容
体育文化节展开的各类项目有传统竞技类。如田径方面,其着重继承并发扬了传统和体育运动文化,提高运动员的成绩,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运动素质,塑造运动健身楷模,为参加更高的运动会提供了运动健儿,将传统运动比赛项目发扬光大。
体育文化节中还可涵盖健身类项目。健身项目主要是以锻炼身体为主,为大学生的身体打造更好的身体素质。如羽毛球运动、乒乓球运动、瑜伽、健美操等室内运动。这些运动不仅有效培养学生身体机能,同时还树立健康理念,较为受广大女学生欢迎。对女学生身体塑形与健身有较大的影响。
除此,体育文化节既然是集创新、趣味、知识等于一身的新体育健身娱乐活动,必然包括娱乐休闲类竞技。设立一些体育趣味游戏既能增长知识,又能添加趣味。如踢毽子、乒乓球投准、上篮、足球绕杆射门、篮球运球、足球颠球、飞镖以及拔河等项目。以上所讲述的运动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增强运动兴趣,培养运动爱好,同时针对性的为体质较弱学生提供合适的体育活动,树立正确的体育审美价值观念。
另外,可以把一些地方民族特色体育项目、社区普遍受欢迎的大众体育娱乐项目也纳入到高校体育文化节项目中,突出高校体育文化的多样性、民族性、丰富性和传承性。
3 体育教育课增加多种项目以及增加体育课外活动
高校为提高学生文化和专业素质,体育运动课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加之体育师资的薄弱,体育课运动项目单一问题越来越突出。为了丰富学生的体育运动,学校可增加多种体育项目的培养。如瑜伽、健美操等健身类体育运动,既帮助了身体素质较弱的学生锻炼了身体机能,也为体育运动会的合理丰富展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羽毛球、网球、乒乓球等球类运动可有效提高学生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对强身健体有一定的作用,并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体魄。
体育教育是一个特殊的教育课程,它的地位不可小视,从小的方面看,它是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径,是锻炼学生意志的重要手段。从大的方面看,体育教育是一个全民素质的培养。体育强国,体现了体育对于国家甚至民族发展的重要性。“体育强国”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综合的概念,在现阶段,主要指标体系以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为主导,并体现体育各领域的总体发展水平[1]。体育素质的培养关乎着一个民族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质量和水平,它也是文化软实力的体现。我国体育的发展在世界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无论是奥运会还是世界性的一些比赛,我国的运动健儿用他们的专业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实力。著名网球运动员李娜近几年备受关注,她在网球公开赛中的出色表现再一次的展示了中国的力量。另外还有我国的跳水运动员、体操运动员等在奥运赛场上的精彩比赛都是振奋人心的。国家发展不仅要靠经济的发展,还需要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综合国力靠的不仅是经济实力,它要从多方面去权衡。
4 结语
学校应采用融入“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推动阳光体育持续健康发展,运用创新精神培养,积极展开各种户外活动为体育运动打下良好的基础。阳光体育运动它能促进智力发展,消除大脑疲劳,舒缓学习压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与体育课教学相结合。坚持依法治教,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体育课时的规定,开足上好体育课,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课时。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阳光体育运动对促进高校运动会的改革具有深远的作用。各高校要认真贯彻实施,确保学生在获得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能拥有强壮的体魄。各高校运动会的开展不该仍是走个形式,而应该是真正的把文化与体育有效的结合在一起,鼓励学生多参加体育活动,课外多呼吸新鲜空气,为强身健体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1]岳红丽.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运动会的改革[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19(12):84-85.
[2]杨忠明.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体育文化节模式的构建[J].大观周刊,2012(38):185,208.
[3]陈利新,郭风兰.阳光体育背景下新疆高校运动会发展模式的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2(9):119-121.
[4]冯唯锐,徐蕾.“阳光体育运动”解析及高校实施的策略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