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现状及其趋势
2014-12-05梁凯博
梁凯博
(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甘肃省兰州市 730070)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开始得到迅速发展,首先在各大城市开展,随之呈放射状向其它城市扩展。但随之而来的许多问题也让我们不得不采取相关措施进行改革。
1 社区和社区体育的概念
1.1 社区的概念
社区是指以一定地理区域为基础,由具有相互联系、共同交往、共同利益的社会群体、社会组织所构成的一个社会实体。[1]在对是不是社区进行认定时,主要把握以下几个基本要素:一是以一定生产和社会关系为基础,人群数量要达到一定的规模。二是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并有相互活动关系的人群及一定的地域。三是人们有较为一致的行为规范较和完备的体育活动设施。四是社区成员对社区有认同感。
1.2 社区体育的概念
对社区体育概念的认识一直以来都没有一个确定的概念,大家各持己见,但总体而言,社区体育的概念可以概括为社区体育是指以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牵头,以若干个相邻的企事业单位为轴心,与周围各界、各单位组成地区性体育组织,为增强体质、活跃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就近开展地区性体育活动的组织体制与活动形式。[2]
2 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原因
2.1 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人们需求转变
1978年对外开放以后,伴随我国经济的改革与发展,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都有了很大的改变,日常体育活动的花费占总收入的比例也有所提高。这些因素都促进了社区的形成和社区体育的开展,不仅满足了居民日常的对于健康追求的需要,也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闲暇生活。此外,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社会流动性增加,原先的“单位”意识有所减弱。在学校、工厂和单位,在学和在职人员的不依赖单位组织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自我责任感也在强化,特别是对自己的健康状况的关注,这些都成为了社区体育兴起的深层原因。
2.2 体育社会化的出现
其基本含义是:体育面向社会,更好地为社会和经济服务,使之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的一部分,同时,要发挥全社会的力量来办体育,促进体育在新的形势下的可持续发展。[3]经济在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提高,以前政府关起门来办体育,一味的追求竞技体育的发展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所以必须要实行体育的社会化,走体育社会化的道路,但是另一方面,政府投资是主体,不能弱化,要由被动性向主动性转变。
2.3 老龄人口增多
随着我国离退休制度的正常化,大批离退休人员进人社区。2000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1.37亿,占总人口的10.2%,约为世界老年人口的1/5,居世界第一位,进入了一般意义上的老龄化社会[4]。老年人具有大量的闲暇时间,是“自由”的人,又特别的关注健康,所以他们是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人群。
3 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现状及问题
在城市社区建设中,应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社区的原则。无论是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还是小型的体育场地和设施的建设,都要以服务居民日常对体育设施、场地的需要,不能一味的只追求美观或是一时的使用,其次是资源共享,共住共建。社区是大家的,要想享受社区里的设施、场地、服务、环境,就要共同维护,资源共享。再次是基层的自发组织原则,这是最常见的组织形式之一,社区居民要积极参与,自发参加社区活动。最后是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社区的建设要因地制宜,要根据每个地方的具体情况,建设特色型社区,还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
3.1 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现状
3.1.1 社区体育组织管理体制的现状
我国的城市社区体育的组织形式,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正式的社区组织,另一类是非正式的社区组织,但通常主要是非正式的社区组织,在日常的社会生活中占主要部分且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总体来看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管理体制尚未完善。
3.1.2 社区体育活动状况
社区体育活动的形式可分为两种,日常性活动和经常性体育竞赛两种。日常性体育活动在时间上主要集中在晨晚,规模上活动范围较小,参与人群以小孩和老人为主。体育竞赛在时间安排上则是在节假日人们休息的时间进行。日常性的体育活动内容推行健身操类、太极类等等,健身娱乐为一体的。而体育竞赛的内容则种类繁多,常常与本地区的文化背景、传统相联系。例如藏族的锅庄舞。
3.2 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存在的问题
3.2.1 对社区建设不够重视
首先表现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上,社区体育是实行终身体育的重要环节,它是人们离开学校、离开工作岗位后,进行体育锻炼的的重要的活动范围,只有社区体育建设好、发展好,才能促进终身体育的发展,而目前,根据1998年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中国社会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中显示,我国的参与体育活动的人数约占总人口的31.4%。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体育人口都占总人口的70%~80%[5]。
3.2.2 社区体育组织管理缺乏系统性
社区体育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不论是在组织方面还是管理方面体系都不够成熟,组织管理不够系统化,社区体育这方面的法制体系不健全。往往是居民有想参加的热情,但却组织不够到位,在活动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没有相关的组织和相关的法律条例进行管理,责任不明确,职责没有明确到人,因此造成了社区体育组织管理缺乏系统性。
3.2.3 发展社区体育的资源紧缺
主要表现经费筹集的多元方向上。(1)大型的体育设施主要由政府投资建设,硬件设施依靠政府兴建。往往造成政府拿不出钱,社区体育工作难以正常维持的局面,但目前绿色社区的体育模式值得我们推广。所谓绿色社区体育模式,是要把城市社区体育与文化、环境相结合,强调让人们在一种健康社区环境中,进行健康的绿色体育活动[6]。(2)学校场馆不对外开放,特别是没有做好学校体育场馆、设施没有对外开放,让原本紧张的体育活动用地,更加短缺。
4 结论与建议
4.1 建议
4.1.1 经费来源多元化
城市社区体育的建设不能只依靠政府的资金投入,更应该寻求多种渠道来解决社区体育经费短缺的问题。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人们对体育活动的需求不断增加,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体育资金的筹集有灵活渠道、多渠道的问题就变的至关重要,因此需要大力的发展体育产业,增加经费来源。
4.1.2 加强社区公共设施
首先是努力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建立标准的体育活动用地,不乱占活动用地。其次是维护好体育活动设施。最后,做好学校场地设施对外开放,组织开展体育活动,既增加了体育活动用地,又增加了学校的活动经费。
4.1.3 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
在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工作中,我们应落脚于实处,应踏踏实实的培养出真正喜爱、热爱社会体育指导工作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而不是各个地方的领导、干部,只为挂一个头衔,而对社会体育工作和社区体育情况不够清楚,造成了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不够多,质量不够好的局面。
4.2 结语
社会体育需求的变化、经济体制的变革、体育的社会化、社区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和老年人口的增多等等多种因素,造成了我国现在城市社区体育建设中的需要解决的现实情况,只有进一步的深化改革,才能让城市社区体育持续健康发展。
[1]王凯珍,李相如.社区体育指导[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7.
[2]杨文轩,陈琦.体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芦金峰,王玉滇.试论体育社会化与人的社会化之间的互动关系[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
[4]邬沧萍,杜鹏.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的中国老年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12-37.
[5]李贺普.警示:我国体育人口不足三分之一[N].经济参考报,1998-10-14.
[6]曹或,董新光,马保熠.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思考[N].中国体育报,2001-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