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体育多媒体教学探析

2014-12-05吴狄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14期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动作环境

吴狄

(杭州市旅游职业学校 浙江杭州 310009)

当代信息交流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ICT)的发展,在全球引发了教育信息化热潮和包括体育学与教在内的各个学科教学的革命。体育“学习与教学方式的变革”、互联网融入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以及网络环境下教师ICT技能的培养等热点问题,不仅受到体育教育界人士的高度关注,同时也成为教育技术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不仅如此,正在实施的《体育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体育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听觉和视觉手段,例如:挂图、音像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促进学生课堂学习;要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软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要开发和利用广播电视、体育报刊、图书馆和网络等多种资源,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因此,足以说明掌握多媒体技术对于体育教师来说是大事所趋,也是基本功之一。

1 相关概念

1.1 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是教学活动得以进行的物质保证,其实影响教学活动的各种外部条件,是教育资源在空间和时间上组合变换的结果。不同资源组合所产生的教学环境具有各自的优势。从教学论的角度来看,教学环境是构成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教学实践中,教学环境对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教学环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本文所述的是狭义的教学环境,即从学校教学工作的角度指学校教学活动的场所、各种教学设施、校园文化和师生人际关系等。

1.2 信息化教学环境

信息化教学环境是与传统教学环境完全不同的一种新形式的教学环境,它建立在多媒体计算机和互联网基础之上,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的能实现教学信息的获取途径和呈现方式多样化。信息化教学环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信息社会中与教育、教学有关的各种要素皆属信息化教学环境,如:公共通信网络、现代媒体资讯等。从狭义上说,信息化教学环境主要是指开展信息化教学的硬件环境、软件环境、时空环境、文化信息环境、人文环境等。本问所讨论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主要是指适应课堂教学的硬件环境(多媒体教学系统、校园网)和基于网络学习的软件环境(网络互动学习平台)。

2 信息化教学环境特点

2.1 信息源丰富且量大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课堂教学所提供的教学环境,使得课堂上信息的来源变得丰富多彩,教师和课本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源。多种媒体的运用不仅能够扩大知识信息的含量,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

2.2 学生学习主动积极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加入,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的加入,使教师的主要作用不再是提供信息,而是培养学生自身获取知识的能力,指导学生的学习探索活动。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

2.3 个别化有利于因材施教

计算机的交互性给学生提供了个别化学习的可能,学习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完整呈现学习内容与过程,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难易、进度,并随时与教师、同学进行交互。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所构造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可逐步摆脱传统模式,学生由传统的被迫学习变为独立的主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包含更多的主动。

3 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意义

随着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标志的20世纪90年代后期和新世纪信息时代的到来,多媒体计算机和信息高速公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交流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为了迎合这种时代发展的需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展开,教学模式和方法的革新已呈现出不可逆挡之势。在当今信息时代,信息化教学模式更成为教育理论与实践界关注的焦点。然而,信息化教学模式其理论上的纷繁复杂、无体系性,实践上的生搬硬套、无规律性已经成为信息化教育界的共识。信息化教学环境有利于学习者获取广泛的教学信息和相关资料。教学信息的呈现多媒体化,信息反馈及时,有利于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作业协同化,便于施教者的指导和调控,为教学活动提供了有利的空间。信息化教学环境中信息的传递方式和学生对知识信息加工的手段、方法与传统教学环境截然不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支持,信息化教学环境调动尽可能多的教学媒体、信息资源,构建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4 信息化下的体育多媒体教学分析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既是对传统教学的继承,同时也是对技术环境下教学新模式探索与建构过程,是将各类教学模式的结构成分与技术应用条件之间的“整合”过程;教师是教学模式的实践者和创造者,丰富多变的实践情境是教学模式创新的源泉;信息技术为教学模式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工具以及交流与合作平台。

5 信息化下体育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5.1 变繁琐为简单

体育教学的显著性质就是身体的参与性,一些动作技术必须通过身体的参与才能掌握。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动作示范等教学方法向学生进行传授。例如:在进行鱼前滚翻成蹲立,后滚翻成蹲立、鱼跃前滚翻成蹲立—挺身跳教学中。在过去的体育教学实践活动中,为了更好地提高各项教学内容的教学质量和效率,通常采用较为实际的教学方式——图示教学法。这就需要利用课余时间,耗费大量精力、物力,将完整的技术动作逐一拆开,分解成单个的动作画在小黑板或大白纸上,而且受条件限制,所有分解动作的画像都是由单线条构成,极其抽象,不易看懂。这就使教师在授课时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经历逐次讲解,反复示范。有时一堂课下来,老师精疲力竭、口干舌燥,学生仍然是迷惑不解、似懂非懂,这样,即费时费力,枯灶乏味,又很难提高教学质量。现在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法教学手段,借助先进的播放设备,把一些复杂的抽象化的技术动作和理论知识,非常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教师指导学生精确地掌握动作的和技术要领。特别是丰富绚丽的色彩画面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和学习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5.2 变抽象为具体

体育教学借助多媒体能够化抽象为具体,能够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所存在的不足。具体表现在将难以理解的体育教学内容或者学生不容易观察到的事物,通过多媒体的手段加以充分显示。可以说,通过多媒体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直观的视觉功能,能够较为有效地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例如,在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的教学。我们知道这个内容的教学难点是学生准确地理解击球动作过程中的“蹬地、抬臂、跟重心”。教学中往往对击球动作的重点及垫球者上、下肢的协调用力难以体会,尽管教师采用了分解示范与讲解,但是学生认识与理解仍然还是隔着一层。对此问题,采用CAI计算机课件,并结讲解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形成直观感受。具体的做法如下。

首先,利用flash软件制作了三张动画:第一张动画内容是击球动作过程中的蹬地技术动作,在设置上利用电脑屏幕的闪烁以显示蹬地动作部位与用力方向,同时通过设置在屏幕显示“蹬地”时采用了动态慢放效果,从而有效地实现了学生可以从各角度观察蹬地技术动作。并通过动作的方位、距离以及运动轨迹等系列空间特性,帮助生建立正确的蹬地动作概念。第二张和第三张是击球动作“抬臂与跟重心”。设计中利用软件自带的功能对动作采取了分解演示设置,同时对错误动作进行了颜色不同设置的对比比较。利用动画的暂停、重放与慢放等功能帮助学生看清抬臂与重心跟进动作的过程及技术的关键。教学过程中通过一边播放一边组织学生讨论,适时进行启发教学,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理解“抬臂”并不是手臂的垂直向上抬,正确的应该是手臂跟着上体一起台,并要求自己的身体重心也同时向前上方移动实现身体协调的目的。为了能使学生的对技术动作的掌握更加巩固,笔者教学中故意提问:“如果将蹬地、抬臂、跟重心等三个动作中的一个去掉,你们猜猜其结果将如何?”这时将事先动画片设计好的动作一个一个有节奏地慢慢交换隐去,其目的就是让学生看到因隐去的动作而导致动作连续图的极不协调画面而加深正确动作概念。由此,帮助学生建立整个击球动作,攻克动作技术学习中的重难点。

实践证明,三张动画的设计有效地调动了学生课堂参与,激发了学习思维,提高了学生对动作技术正确与错误的判断识别能力,加快了学生正确动作技术的掌握。通过这次教学以及动画的设计,笔者对多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更加有兴趣和信心了。事实也证明了多媒体教学能够将传统体育教学中抽象知识转变成具体知识,有效地加快学生的掌握速度。

5.3 变死板为活跃

多媒体教学显著特性之一就是具有较强的交互性。实践证明,通过多媒体的交互性与娱乐性特点进行设计,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在体育理论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体育理论的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需要,通过多媒体系统制作实现人机间的对话,以此激发学生课堂参与度。

例如,足球规则讲解中,对“什么是越位”一条时,就可以根据内容特点教师设计成交互性问题练习。如,设计成举旗(表示越位)与不举旗(表示不越位)两张图片的按钮,让学生根据所掌握的知识进行选择。如果选择正确了,屏幕中就会跳出一个队话框:“恭喜你!答对了!”如果回答错误,也跳出一个对话框:“不要放弃,继续努力!”另外,还可以设计一个参考意见:关于越位规则的具体解释(学生通过再学习加以掌握知识,顺利回答问题)。

6 信息化下体育多媒体教学的缺点

虽然对媒体为体育教学带来诸多的变化,但是其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概括起来主要有这样几个问题。首先是教师的照屏宣科。我们知道传统教学中有照本宣科,而随多媒体技术的介入,新形式的“照本宣科”诞生了,课堂上教师用一只鼠标控制着ppt、视频等播放,俨然教师成了一名放映员。而师生间的互动、教师的示范等不见了。其次,本末倒置现象频出。多媒体的最大特点就是其视听效应,它有助于体育教学过程中直观性与生动性的增强。但是,有些教师却沦落为评点者,教师的主导地位全无。我们知道,我们的体育教学是不同于文化课的教学,我们需要示范与讲评,对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要求更强烈些。可是,一些教师只注重课件的设计,导致媒体技术淹没了体育教学内容,主宰了课堂教学,分散了学生注意力,致使本末倒置的发生。最后,易出现拿来主义。如今,想获取某一体育教学内容的PPT,只需百度一下,就有可以供我们下载的资源。的确,这可以有效地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可是也给一些懒惰的老师带来偷懒的法宝,拿来主义就这样慢慢的形成了。不认真钻研教材,不联系课程实际情况,直接下载拿来教学,导致我们的教学缺乏创新、缺乏针对性,这样的课堂教学注定不会长治久安。

7 信息化下体育多媒体教学的建议

7.1 立足传统,有的放矢

在对于多媒体教学上必须要认识到其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是传统教学的一个延伸。我们的体育教学在传统上有着很多值得或者值得推广的教学手段、策略。我们的体育教学有着自身的特殊特点,口头表达、实物教学以及师生双向交流等,是多媒体教学不可缺少的。为此,体育教学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必须要立足于传统教学,才能进行有的放矢。

7.2 坚持原创,适度借鉴

本文认为在体育教学中多媒体的制作上必须坚持原创与适度借鉴的原则。如果一味的拿来,必将导致体育教师能力的下降,思维的愚钝。并且,拿来的东西并不一定能适应自己的教学对象及教学内容。因此,在借鉴的基础上坚持原创有利于提升自己能力,提升自己教学的针对性。这里所说的借鉴,仅仅包括其设计的思路或者我们无法完成的内容,例如一些标准动作视频等。

7.3 贴近学生,服务教学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体育教学中多媒体的制作与运用应贴近学生、服务教学。所谓贴近学生就是设计的内容上要能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例如,我们再进行篮球行进间上篮动作教学时,就可以通过正确视频和错误视频的对比播放使学生加以强化。而正确的视频可以选择专业运动员的视频,而错误的就可以选择这个班或者其他班学生的视频。而服务教学就更容易理解,就是我们所做的东西一定要有利于我们的教学,不要在屏幕上放些无关的图片、视频及文字等,避免画蛇添足的出现。

[1]张勇平.学生主体参与体育教学的实质和意义[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20(2):71-72.

[2]周志雄.体育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性与课堂教学的设计[J].体育教学,2007(5).

[3]陈诗颖,苏桂兰.英语教学与网络信息技术的整合应用:定位与思考[J].外语电化教学,2003(4).

[4]宋彩霞.试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弊端[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19(5):54-56.

[5]沈利祥.如何规避多媒体教学的弊端[J].科技风,2011.

[6]朱少刚.浅析多媒体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误区[J].中国报业,2012(22).

猜你喜欢

多媒体教学动作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中小学多媒体教学现状与创新思考
广西民办高校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索①
动作描写要具体
漫观环境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浅谈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