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篮球教学中运动战术意识的培养分析①
2014-12-05张冬梅
张冬梅
(南京邮电大学体育部 江苏南京 210014)
我国对于体育事业的支持让人民的体质得以提高,篮球作为一项对体质和技术都要求很高的运动,深受人们的喜爱。在篮球比赛中战术意识是竞争中取胜的法宝,战术意识的强弱与否直接影响着技术的发挥和比赛的胜负。在高校篮球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技术水平以及训练条件,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运动战术,有利于提高学生篮球训练水平,增强自身实力,帮助学生在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1 篮球运动战术意识概述
篮球运动作为一项对抗性很强的运动,想要取得比赛的胜利,需要运动员拥有较强的体质,较高的战术意识,能够熟练运用各项战术。篮球运动战术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运动员需要从比赛和训练中不断地积累,但是目前我国各大高校对于篮球的训练往往是将重点放在了技术上,校方对于比赛的结果更为在意,相较而言过程就没那么重要了。
目前广为人所接收的对于篮球战术意识的定义是:篮球的战术意识是运动员在长期的对抗或者训练中形成的对于篮球这项运动深层次的理解认识,是运动员对于篮球运动规律的一种掌握,这种掌握能够帮助运动员在赛场上更好地发挥。这种掌握在赛场上体现在对于篮球的运动轨迹的预判断、对于对手动作的预判断、与队友的配合、对于技巧的运用、合理运用身体上的优势这些方面。想要帮助运动员培养起良好的运动战术意识,需要对运动员进行持久不懈的训练,在训练以及赛场上的对抗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并依此为基础对不足的地方予以改进,在不断地总结和改进之中,运动员的战术意识不断地增强,对于技巧的运用也就更加纯熟,能够对于赛场上的各种情况进行分析处理,做出最正确的判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优势。运动战术意识的培养能够在激烈的赛场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战术意识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对于运动员本人进行长期的、有目的、有规划的科学严谨的训练。
2 高校篮球教学战术意识培养的影响因素
2.1 教师因素
体育老师作为篮球教学的引导者,在篮球教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现代教育决定了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本人,但是教师的战术意识还是直接影响着教学的结果。在培养学生的运动战术意识中,如果教师本人就对于运动战术意识认识程度不足,那就不用谈去教学生如何培养运动战术意识了。
对于课堂教学,教师应该在注重传授基础技能和篮球技巧的同时引导学生培养运动战术意识。当然,各大高校除了体育专业之外对于体育课的重视程度都不够,体育课的课时少,有限的时间里无法教授学生过多的东西,这也是面临的问题之一。
2.2 学生因素
有的学生,特别是女同学,对于篮球的接触较少,连基本的技能都难以了解,更不用谈去理解篮球中的战术意识。高校的体育作为一门选修课,可以说选修篮球的大部分学生抱有的都是玩玩或者好奇的态度。对于篮球教学没有抱有正确的态度,课堂上教学的效率也就难以保证。学生基本的技能都没有掌握,或者战术意识不够全面,在比赛中也就难以取得理想的成绩。再者,如今学生的近视现象十分普遍,学生的身体素质也普遍不强,身体上的优势已经决定了战术意识无法付诸实践,这也是制约高校篮球教学中运动战术意识的培养的客观因素之一。
3 当前高校篮球教学对战术意识培养的现状
在高校的篮球比赛中我们可以发现有如下现象:场上的运动员一般体质都较好,技术也较强,但是失误也有很多,团队意识欠缺。可以看出高校篮球教学中对战术意识的培养问题颇多。
3.1 学生对理论知识的重视程度不高
对于篮球这门课程,其课堂一般是在户外,因此对于理论知识的教授都是通过简单的几句口授,而选修篮球课程的学生大多也只是将篮球作为课程,而不是一种乐趣,学生的目的不过是为了通过最终的课程考核,对于理论上的东西并没有多大兴趣。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原因让高校篮球教学中战术意识的培养难以进行。而唯有理论与实际结合才能更好地培养战术意识,提高学生的篮球水平。
3.2 学生的思维定势
我国学生在长期的传统教育中丧失了自主思考的能力,对于各种情况的处理都只能照本宣科,老师怎么教的就怎么应付,在体育比赛中这样的思维定势是不可取的。大部分的学生在比赛时都是按照平时训练的内容来选择进攻和防守战术,缺乏对于现场情况的分析、判断和应变的思维能力。在赛场上不能灵活变通,根据对手来调整自己的战术,在比赛中容易处于劣势地位。
3.3 大学生判断能力不足
在赛场上,大部分学生对于篮球运动思维还停留在较初始的阶段,对于篮球的运动轨迹的预判断、对于对手动作的预判断、合理运用身体上的优势这些方面都有所欠缺,他们虽然意识到团队合作和技巧的重要性,但缺乏对于比赛情况的把握和了解,不能根据对手的行为预判对手下一步的动作。判断能力的缺乏是战术意识难以培养的原因之一。
4 高校篮球教学对战术意识培养的策略
4.1 加强理论课程的教授
想要在高校篮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战术意识,除了加强日常训练强度之外,还要注重对于理论课程的教授。我国高校篮球教学的现状是理论课程的教授几乎完全没有,仅有的一些也只是在户外的三言两语,没有系统的教授,学生能够接受理解的就很少。随着篮球的发展,运动员的体质已经不再是赛场上胜负的唯一决定因素,影响比赛结果的因素变得复杂起来。在激烈的比赛中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透过复杂的现场态势找到致胜的关键,是能否形成优良的战术意识的关键所在。而加强理论课程的教授,能够教会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冷静的头脑,能够清醒地发掘对手的弱点,从而在比赛中取得优势。
4.2 以实战来促进战术意识的形成
篮球运动战术意识最终展现的舞台是在激烈的赛场,实战是提高战术意识的有效手段,而只有在实战中得到的经验才能让学生的影响更深刻,理解也更全面。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尽量多地安排不同班级间进行对抗,考察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和对于战术的灵活运用,打破学生原有的思维定势,锻炼学生对于对手行为和球的运动轨迹的预判能力。虽然初学者对于球落点的预判、对于对手行为的预判不够准确,但是随着实战次数的增多,学生能够及时地捕捉对手所露出的破绽并予以反击。长此以往,学生整体的篮球水平将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4.3 加大基本技术训练的强度
只有加强基本技术的训练强度,学生才会将各种技巧融入潜意识,对于篮球的运用更加得心应手,在看到对手的行为时不经过思考就能进行相应的反应动作,缩短反应时间在赛场上能够为自己争取更多的优势。高强度的基本技术训练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质,能够经受长时间激烈的对抗,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投篮及传球的准确率,减少在赛场上的失误,避免在关键时刻掉链子。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先打好基础,练好基本技术训练,才能够在赛场上发挥出战术意识,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最后的胜利。
4.4 教师自身要全面认识战术意识
落实教学意识于整个篮球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从自身做起,全面认识战术意识。战术意识要求的不仅是技术,还有思维能力,教师全面认识战术意识的内涵,才能帮助学生培养战术意识。技术不是胜利的唯一决定性因素,在对抗中随机应变,根据对手的行为调整战术,灵活而合理的思维能够在比赛中占据更大的优势。
5 结语
篮球运动是最受大学生欢迎的运动之一,而篮球战术意识的好坏是赛场上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要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战术意识,能够提高学生的篮球水平,给学生带来更多乐趣。
[1]谢争,殷晓霞.论高校篮球教学中运动战术意识的培养[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5):109-110.
[2]周光德.浅谈高校篮球教学中学生战术意识的培养[J].当代体育科技,2013,3(10):69-70.
[3]曾海,孙伟,马琳,等.领会教学法在普通高校篮球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泰山学院学报,2011(3):123-127.
[4]吴鲲,贾丽娟.论篮球运动员战术意识构建过程的层次性特征[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1,27(2):70-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