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欧谋求自贸协定对世界经贸的影响与中国应对策略
2014-12-04研究员
陆 燕 研究员
美 国与欧盟的“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简称TTIP)谈判自启动后虽经历波折但仍在预定时间框架内,双方期望在2014 年年底前达成最终协议。美欧集聚了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美欧自贸区经济贸易规模超过现有的任一自由贸易协定。无疑,美欧经济一体化安排将对美欧经济增长、世界经贸格局变化、国际经贸关系调整及全球贸易规则制定等产生深远影响,也会对中国对外开放进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带来挑战与制约。这一新课题已摆在我们面前。
一、TTIP 对世界经贸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
(一) 促进美欧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贸易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美欧近年均大力发展双边及区域贸易协定,以此作为促进经济复苏的一种努力。美欧的贸易与投资关系本来就很密切,相互间平均每天的商品和服务贸易额高达27 亿美元,双向直接投资额累计超过3.7 万亿美元。一旦达成自贸协定,美欧未来市场环境进一步改善,双方将受益颇多。从短期看,有助于提振美欧经济信心,推动经济调整与复苏,为各自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从中长期看,贸易壁垒的取消、制度障碍的消除,将使美欧市场更加融为一体,使双方分享贸易与投资扩大的利益,推动更快的经济增长,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升经济竞争力。同时,双方企业会获得更多的进入对方市场准入的优势,从而降低其他国家企业的竞争力。因此,美欧对TTIP 表现出高度热情和重视,TTIP 也获得美欧商界的一致推崇。
世界两大经济体间加强经贸合作,实施贸易和投资的进一步自由化,对全球经济会起到重要的助推作用。随着未来美欧市场成为一个更完整、更紧密的统一市场,在加深美欧经济关系的同时,也将加强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为其他国家带来新的贸易与投资机会,刺激潜在的贸易与投资可能,最终促进世界经济贸易的更快发展。伦敦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美欧自贸协定一旦生效,将给欧盟和美国每年新创造1190亿欧元和950 亿欧元的产值,为大西洋两岸创造200 万新增就业;而美欧贸易自由化也将使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每年增加近1000 亿欧元。
(二) 很大程度上改变贸易规则及产业标准,引导未来全球贸易规则走向
TTIP 试图制定一系列新的贸易投资规范和承诺。2013 年6 月17 日,美国白宫发表声明明确TTIP 谈判的八个目标:一是进一步开放市场;二是加强以规则为基础的投资,增进美欧投资关系;三是消除所有贸易关税;四是处理非关税壁垒问题,包括阻碍农产品流动的贸易壁垒;五是增进服务贸易市场准入;六是通过加强兼容性、透明度与合作,大量减少监管与标准方面的差异,同时维持卫生、安全与环保方面的高标准;七是制定全球关注的规则、原则与新型合作方式,包括知识产权和市场机制等议题;八是促进中小企业全球竞争力。在TTIP 首轮谈判中,双方初步确定了TTIP 谈判框架,包括农业和工业产品市场准入、政府采购、投资、服务、能源和原材料、监管、知识产权、中小企业和国有企业等20 项议题。在第二轮谈判中,双方就把重点聚焦在“监管一致性”问题上,探讨了TTIP 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TBT)章节(chapter)中可能涵盖的要素,而一旦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章节谈成,将超越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相关原则。显然,无论与现有的自贸协定相比,还是与WTO 相比,TTIP 在贸易议题的宽度和深度方面都具有明显的超前性。
美欧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对国际经贸规则发展演变影响最大的两个经济体。针对这次的TTIP 谈判,欧美都表示,可能在市场准入、监管协调和规则制定方面带来变革。TTIP 在多个领域也都强调,谈判目标将以欧美此前分别与其他经济体达成的自贸协定标准为基础,实现自贸协定的最高标准。美欧间在贸易与投资领域规则和标准的统一或兼容,实质上就是对外构筑起规则和标准的新壁垒,并以此固化美欧在全球产业链和国际贸易分工体系中的优势地位。
鉴于美欧经济的发达以及市场规模在全球的主导地位,TTIP 的谈判结果很可能成为未来全球自贸协定条款的模板,成为引领下一代全球贸易规范的基准;而双方在产业标准和各类技术、安全、卫生标准上的统一或兼容,也很可能成为国际标准。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曾强调说,欧美自贸协定谈判的目的是“让欧洲和美国成为世界标准的设定者,这具有核心战略意义”。欧盟贸易委员德古赫特也将TTIP 比喻成“新贸易规则政策实验室”,认为欧美一旦达成自贸协定,“任何由欧盟和美国采纳的技术、法规标准都可能会成为全球标准,这对于欧盟和美国的各个产业来说是最为重要的”。还要看到,美欧之间形成的TTIP 也可能在未来美国和欧盟分别与其他经济体进行自贸协定谈判时产生重要的示范效应。
(三) 推动全球自贸区趋向“大型化”,并成为贸易规则制定的新平台
近20 年,在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间签署自贸协定的趋势一直在加速中,各种双边或区域贸易协定逐渐扩展和巩固。但迄今世界主要经济体间(如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印度、巴西等)还没有缔结贸易优惠协定。如今,美欧在共同核心利益推动下启动TTIP 谈判,开启了贸易大国缔结自贸协定的历史,不仅会推动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更广泛发展,而且使区域经济集团日趋“大型化”。美国在同时进行“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和TTIP 两个重量级自贸协定谈判,前者占世界经济规模的近40%,世界贸易总额的30%;后者占世界经济规模的47%,世界贸易总额的1/3。此外,欧盟与日本旨在签署经济伙伴关系协定(EPA)的谈判也在进行中,一旦达成将形成一个经济规模总和占全球约三成的大型自贸区。而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和与其订立双边贸易协定的6 个国家(中国、日本、印度、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进行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谈判,其目标是缔造世界上最大的贸易联盟,涵盖全球贸易的40%。可见,世界主要经济体的自贸协定竞争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这不仅对世界贸易格局起着重塑作用,而且将影响参与者的经济利益乃至国际政治地位。
这些“超大区域”(mega-regionals)自贸协定的发展,将推动现有自贸协定的重新整合,增强各自贸区的实力与影响力,也给WTO 造成一系列挑战。当前世界贸易发展的一个趋势是,在WTO框架下的多边贸易谈判进展艰难下,双边和区域自贸协定的作用日益突出,正在成为消除贸易与投资壁垒的可行之路。而随着各国热衷通过区域贸易安排实现贸易与投资的深度一体化,WTO 成为仅维持保障最低共同标准的一揽子承诺。近年来的实践也显示,如今的许多双边或区域贸易协定不再单单是造成了贸易转移,它正在与WTO 一样拥有复杂的机制,在区域层级上建立一套规则和实践体系,并有可能对多边贸易体制形成影响。
目前,全球区域经济合作新发展仍维持着发达国家主导的格局,美欧、美日、欧日发达国家“强强联合”的态势突出。发达国家借助主导自贸协定谈判来影响国际经贸关系及国际贸易规则的趋势凸显,反映了发达经济体试图在全球范围内重整贸易关系、重塑游戏规则、重新配置经济利益的战略目标。同时,也强化了双边和区域自贸协定谈判正在成为全球经贸规则制定的新平台。
(四) 以WTO 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制面临被边缘化风险
目前多边贸易体制正处于困境中。近十多年来,随着全球价值链的深入发展,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但多边贸易规则还停留在1994 年达成的乌拉圭回合协议上,它的深度和广度都已无法满足当今各国产业发展和彼此间更加密切的经贸联系的需要。WTO 需要与时俱进,在全球治理和达成新协定上有所作为。但多哈回合长期陷入“瘫痪”状态,使多边贸易体制的有效性受到质疑。人们开始怀疑WTO 作为全球贸易谈判论坛的价值,同时也表示世界不会“无限期地等待WTO”。
在近期召开的WTO 第九届部长级会议上,各成员最终达成“巴厘一揽子协定”,结束了WTO在贸易规则制定方面停滞不前的局面,给予了多边贸易体制一个有希望的未来,维护了WTO 作为全球贸易谈判机制的地位。但“巴厘一揽子协定”不是结束而是开始,它是完成多哈发展议程的重要基石。多哈回合未来的谈判任务仍将十分艰巨,因为剩下的都是“硬骨头”。
美欧的贸易协定以及其他一些大规模贸易协定的谈判,在国际政策界之所以引起巨大波澜,不仅在于这种态势可能促进全球贸易投资的进一步自由化,还在于这些“大区域”自贸协定对多边贸易体制的冲击。近年来,为在世界贸易体系重构中占据优势,确保自身经济利益的实现,美国优先推动重大区域性贸易谈判,以及《国际服务贸易协定》(TiSA)这样的“诸边”协定。通过自贸协定谈判、诸边协定谈判来推进其贸易议程,表明了美国贸易策略的重大调整,即暂时放弃多边主义框架,而注重通过吸引志趣相投的国家组成的团体来达成优先的贸易与投资规则。因为在这样的贸易安排中,美国能够更容易地维护其利益。但对多边贸易体制来说,美欧两大核心成员选择更积极地推动自贸协定谈判,实际上就是带头将全球贸易谈判的主战场从多边转向双边或区域,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WTO 框架下的贸易谈判,削弱WTO 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使多边贸易体制面临被边缘化风险。
(五) 对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带来新的竞争压力
美欧带头建立规模庞大、标准更高的自由贸易区,世界其他国家无疑都会感受到新的竞争压力。基于对美国主导的TTIP 和TTP 谈判将给世界政治和经贸格局影响的判断,他们会被迫调整自己的贸易策略。日本已于2013 年7 月加入TPP 谈判,并在3 月启动了与欧盟的谈判。韩国正在寻求加入TPP。2013 年10 月欧盟结束了与加拿大的自贸协定谈判。澳大利亚有意在一年内和中国、日本和韩国达成自贸协定。巴西这个拉美最大经济体也在试图联合全球第四大贸易集团——南方共同市场(Mercosur)的其他4 个成员(阿根廷、委内瑞拉、巴拉圭和乌拉圭)一道与欧盟谈判自贸协定。而中国、印度等主要新兴经济体面临压力,需要寻求新的贸易自由化途径或安排。
由于自贸区具有对内开放、对外限制的特征,因此在美欧之间降低贸易与投资壁垒的同时,会对自贸区外的经济体构成更高的壁垒,这意味着其他国家对美国的出口将面临欧盟的竞争压力,对欧盟的出口将面临来自美国的竞争压力。更重要的是,一旦美欧达成自贸协定,将会在知识产权、劳工标准等方面制定出新的贸易规则,这对欲进入美欧市场的其他国家的企业来说无疑将提高“门槛”。
不能否认的是,美欧启动TTIP 谈判也有联合应对新兴经济体崛起的深层考虑。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国家在与新兴经济体合作应对危机的同时,也开始严肃思考新兴经济体崛起究竟意味着什么,以及如何应对的问题。对发达国家而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意味着将改变现行的国际经济体系或秩序,因此应对新兴经济体的集体崛起已成为整个西方发达国家共同的任务。借助自贸区安排,美欧等发达国家联手来抗衡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战略目标就是抢占后危机时代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权,稳固在国际经贸格局中的主导地位,增加与新兴经济体战略博弈的筹码。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德国外交政策协会等智库的专家认为,美欧联手制定新规则以掌控全球贸易主导权,将干扰全球多边贸易发展进程,加剧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及发展中国家的分化对立,给全球贸易增添冲突的风险。
二、中国要积极应对TTIP 的挑战
(一) 美欧TTIP 谈判对我国的影响
美欧TTIP 谈判对我国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从TTIP 的构想看,其产生的短期影响可能不显著,但中长期看,将使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更趋复杂,对我国对外开放进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带来挑战与制约。其影响主要体现在:
第一,对中美、中欧双边贸易的正反两方面影响俱在。任何一种自由贸易安排都会产生“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前者对进入贸易安排的成员有利,后者对其他成员则构成不利。中国与美欧这两大经济体的互补性较强,中国的一些产业已成为全球价值链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占据不同的位置。美欧经济形势改善,对外需求扩张,将有利于带动我国的出口。美欧加强经济一体化会促进全球贸易自由化与经济增长,这也会给中国对外贸易投资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同时要看到,中国有些产品与美欧存在着竞争关系,作为中国重要的出口市场,美欧经济一体化产生的贸易与投资的“替代与转移效应”,将加大中国产品进入欧美市场的难度,中国的贸易投资环境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挤压。
第二,美欧高标准协议将给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设置新的障碍和壁垒。如果美欧在技术、卫生、安全等领域所设置的高标准开始实施,无疑将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将对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增设新的壁垒,从而削弱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削减或损害中国的贸易利益。而TTIP 谈判的某些议题如政府补贴、劳工权益、国有企业、知识产权等,明显具有针对中国企业和产品的性质,由于中国在短时间内难以达到,将阻碍和限制中国企业参与国际贸易投资活动。
第三,中国需警惕在全球贸易规则制定上被“边缘化”。美欧日等主要发达经济体都在积极建立彼此间的自贸区,都在试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高标准的自贸区。无论是TPP 还是TTIP,事实上都把中国等新兴经济体排除在外。在全球贸易规则制定上,中国等新兴经济体正陷入被边缘化的境地。发达国家的这一举动对中国的战略挤压目的是显见的,将极大削弱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及全球经济规则制定的机会和权利。这是对中国最严峻的挑战。
第四,作为一种外部压力将倒逼中国加快经济改革。未来深层次的贸易与投资自由化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之一。从积极意义来讲,美欧TTIP 谈判可以倒逼国内的机制改革,并力争在相关领域实现改革突破,从而有效应对日益变化的国际经济环境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从更加开放的角度看,在未来对外贸易谈判时,我们也不能只停留在削减关税,要在知识产权、竞争政策、国营企业、环境、劳工等更广泛的贸易议题上给予充分重视,并以此促进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国有企业以及项目审批等诸多领域的改革,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和良性增长打下基础。
(二) 中国应对TTIP 的策略
在我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加入WTO 后我国又适时制定并实施了自由贸易区战略。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表明中国的自由贸易区发展被提升至战略高度。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开放型经济的新体制,政策指引我国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并在未来建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区网络。
截至2013 年9 月,中国已签署12 个自贸协定:中国与东盟、巴基斯坦、智利、新西兰、新加坡、秘鲁、哥斯达黎加、冰岛、瑞士的自贸协定,以及内地与香港、澳门分别签署《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大陆与台湾的《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目前,中韩自贸区谈判即将进入出价/要价阶段,RCEP、中日韩自贸区均举行了两轮谈判,中澳自贸区举行一轮谈判。这一系列谈判的密集式快速推进,是当前中国自贸区建设的亮点与焦点,表明中国自贸区建设进入战略性提速阶段。
未来中国要实现新的增长预期,保持经济贸易的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系于是否能够进入公平的国际竞技场。而中国要在全球贸易治理领域有所推进,应积极参与各种类别的贸易谈判,主动参与新议题谈判,同时不断增强主动设置议题并提出建设性倡议的能力,争取全球贸易发展的主导权。对中国而言,美欧TTIP 谈判带来的挑战更为严峻。我们要将美欧对贸易规则的调整作为一种动力和机遇,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以更大的勇气加快自身改革开放进程,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
1.密切跟踪TTIP 谈判进程和谈判内容,加强对国际贸易新议题的深入研究
对美欧TTIP 谈判给予充分重视,不应该采取观望或怀疑态度。密切关注TTIP 谈判动向及进程,及时把握谈判内容及议题、各方立场及策略,评估谈判前景与战略影响,认真研究和分析对中国的影响及挑战,及早做出应对预案与战略调整。同时,通过了解和研究美欧TTIP 谈判,把握国际贸易谈判的重点及走向,从中获得有助于我国自贸区建设的有益启发,汲取有用的经验、内容、方法和策略等。
不要将美欧贸易战略调整简单地解读为“遏制中国”、“围堵中国”的战略,这既有悖于现实也于事无补。要认识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出现了更为复杂的贸易关系,许多新议题已摆上贸易议程,这预示着国际贸易规则正在酝酿重大变革。在WTO 框架下的多边谈判进展艰难下,随着以TPP、TTIP、TiSA 为代表的新一轮贸易合作模式的加速推进,更高标准的自贸协定在框架、内容、条款等方面将提出较为严格的规定和承诺。这些条款和规则呈现出全球贸易规则改革的未来走向,将更侧重边界后的政策领域,其中包括竞争政策、知识产权、投资等领域,新的规则和标准将超越WTO 的政策领域,引导全球贸易规则的走向。因此,对于TTIP 所涉及的重要的新规则与新标准,不仅要重视,更要尽早了解,深入研究,以把握国际贸易政策的前沿,争取在国际贸易规则制定中的主动权。
2.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构建双边、多边、区域多层次经济合作新格局
顺应世界经济贸易格局的变化,除了继续在WTO 中寻求贸易与投资利益外,还需要在双边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机制下开拓空间。在全球新一轮区域自由贸易格局演变中,我国要力争保持主动地位,加快推进自贸区建设,在新规则的制定中为自己争取更大的空间和话语权,避免被边缘化。
在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上,不能单纯考虑经贸问题,而更应综合考虑全球政治、外交格局的变化,以及中国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战略定位等因素。要保证自贸区战略与中国的贸易政策、产业政策和经济发展战略的协调性与一致性。加强与不同区域、不同特点和较大规模经济体开展大胆接触和深度探讨,加强可行性研究。在更广泛地参与自贸协定谈判时,注意提高协定的标准,积极吸收或适当加入新的自贸协定所主张的合理内容,提高贸易自由化的水平。要提高自贸协定的利用水平,加强已签订自贸协定的宣传和解析,让相关企业更好地了解,用足用好自由贸易区的优惠政策,真正享受到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成果。
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以中日韩自贸区为重点,加快谈判建立高质量的自贸区。积极参与RCEP 谈判,支持RCEP 谈判在2015 年如期结束,共同营造东亚合作的有利环境。尽快启动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谈判,实质性地提升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水平,把中国—东盟自贸区打造成更全面、更高质量的自贸区协定。
3.加强与美欧的贸易与投资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中美、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取得新突破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中美、中欧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和互补共存的程度都在不断加深。虽然中国目前与TPP 及TTIP 没有建立实质的联系,但可以通过加强与美欧的经贸关系、加强相互产业间的交流等,增进在贸易与投资进一步自由化上的认识,拓展务实合作,推动双边经贸关系良性发展。
加快中美、中欧投资协定的谈判,以投资协定谈判带动中美、中欧经贸合作迈上新台阶。我国已与美国正式开始双边投资保护协定(BIT)谈判,与欧盟的双边投资保护协定谈判也即将开始。这次中方同意谈判将覆盖所有部门和投资的各个阶段,包括准入前阶段。这是中国首次同意采用所谓的“负面清单”模式进行谈判。美欧提供的BIT 模板的大部分内容和其对外投资谈判的模板内容有相同性,我国可以就美欧的BIT 模板进行谈判,并力争取得突破。通过达成一个高水平的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相互加强对投资的保护力度,进一步取消投资壁垒,促进双向投资增长和增加市场准入,带动中美、中欧经贸合作迈上新台阶。
4.主动推动国内改革开放,加快结构调整,提高国际竞争力
中国在历经35 年改革开放与高速增长后,现在又一次站在改革与转型的历史新起点上。当前,我国经济进入增速换挡和结构调整期,开放经济站在新的起点上,面临的内外部发展环境十分复杂。我国面临经济发展战略转型和结构性改革的巨大挑战,有必要寻找新的契机,促成改革开放政策的升级。而发达国家加快推进自贸区建设步伐,将从外部倒逼我国进一步改革开放。
从短期看,美欧这种更严格的贸易规则和标准似乎不符合中国当前的战略目标,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压力。但从长远看,尽管中国在一些贸易议题上与外界存在异议,但在知识产权保护等诸多问题上,中国应本着自身利益考虑而自觉地向国际贸易的高标准进一步靠拢。因此,我们不应将美欧自贸协定谈判视作威胁,而应将美欧对贸易规则的调整作为动力和机遇,主动深化市场化经济体制改革,努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国内产业改革,提升产业标准,最终促进产业和企业竞争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