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匠心独具的佳作——读《中国共产党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和发展研究》一书
2014-12-04哈经雄
哈经雄
(中央民族大学,北京 100081)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与灵魂,是各民族人民的精神家园。在我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少数民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相依共济、相扶守望、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保护和发展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就是保护和发展中华各民族赖以生存发展和走向未来的文化根基。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理论,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挖掘、保护和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中南民族大学李资源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研究成果——《中国共产党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和发展研究》一书现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民族社会科学研究的一项优秀成果,是我国民族学、中共党史研究的一件盛事。在此,我想从三个方面来对该书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该书在选题上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拓展了中共党史研究新领域,其重要性、开拓性显而易见。该书的研究主题体现了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二十四字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即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文化。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特别是对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了具体要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党的十八大报告对过去五年的文化建设进行了总结,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再次强调一定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而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调研时也指出,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在2014年五四青年节考察北京大学时,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根植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他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二,该书在学术成果上代表了我国民族学、中共党史研究的前沿水平,体现了我国民族文化学的学术创造力。该书一是回顾历史,厘清党在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方面的思想观点、方针政策的基本内容及发展脉络,认真总结各级党组织和人民政府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以及所取得的成就与经验,全方位多角度向世人展示中国共产党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全貌;二是立足当下,客观分析在新世纪新时期国际国内新形势下,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和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回应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和发展的时代需要;三是展望未来,提出具有前瞻性的对策和建议。全书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研究体系。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因此,开展中国共产党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研究,总结党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经验和成就,研究和解决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和发展实践中提出的问题,是实践对理论的呼唤,也是民族社会科学工作者践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责任和使命。这一研究成果对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大力弘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文明风尚,弘扬中华文化,推动文化创新,都不无参考价值。
第三,在治学方法与研究态度上求真务实,体现了严谨的学风。在研究方法方面,始终坚持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十八大精神,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实事求是的原则,运用历史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这对系统研究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思想观点、方针政策及其发展演变,全面总结经验教训是十分必要的;再就是实地调查法,通过深入民族地区调研,了解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现状,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社会调查和资料搜集,体现课题研究的特色,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做了有价值的贡献。
最后,要感谢李资源教授付出的辛勤劳动和呈献的丰硕成果。要感谢人民出版社编辑和领导们的积极扶持,精心策划所付出的辛劳。今天我们见到的出版物,不仅在学术上有新建树,对当前意识形态工作,宣传思想工作都有重要贡献。我们都知道: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就如何加强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出了规划和指导。 《纲要》 第一条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指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梦的落点。《中国共产党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和发展研究》的出版十分及时。不仅在该领域的研究在前沿,同时对中国少数民族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将起到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