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福利视野下的文化养老

2014-12-03

东岳论丛 2014年8期
关键词:养老老年人服务

方 巍

(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23)

自从20世纪中期以来,国际人口结构呈现老龄化趋势,60岁及其以上人口的比例从1950年的8%上升到2013年的12%。预计到2050年,该比例将达到21%。在最发达国家,未来40年60岁及其以上的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32%;即使最不发达国家,老人人口的比例也将达到10%①。根据《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从2011年到2015年,我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老年人口比重将由13.3%增加到16%。到2030年,全国老龄人口规模将会翻一番②。在这样的背景下,保障老年人的物质生存乃至精神需要的文化养老,便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③④。然而,文化养老还是一个较新的概念,相关的学术研究还刚刚起步,尤其是与传统保障性养老的关系也缺乏应有的研究。本文从社会福利的视野出发考察文化养老的意义,探讨文化养老的概念及其属性,进而对文化养老服务的原则及政府的职能作出初步的阐述。

一、社会发展与文化养老

老龄社会与文化养老

老龄社会的到来意味着老年人在人口结构中数量的增加和养老矛盾的凸现。然而,老龄社会给人类提出的挑战,不仅只是机体衰老带来的照料任务,而且在于人类生存时间延长带来的新课题,即退出生产活动之后的生存时间大幅度延长以及由此引发的闲暇时间安排。从国际范围来看,上一世纪中期以来世界各个地区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都有了大幅度的增长。1950年,最为发达国家人口出生时期的预期寿命仅65岁,较不发达地区只有42岁;2000-2005年期间,这两个地区的人口预期寿命分别上升到78和68岁⑤。我国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也从1990年的68.55岁,上升到2000年的71.40岁,进而在2010年增长到74.83岁⑥,20年间提高了6.28岁。

尽管人类的退休年龄有所提高,但其幅度要比平均寿命的增长小得多。大约有半数的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OECD)国家已经或者计划提高法定退休年龄,但2010年其男女平均退休年龄依然仅为62.9岁和61.8岁⑦。

在这样的背景下,随着退休后生存时间的延长和身体状况的改善,老年人在其丧失活动能力之前有了更多自理生活的可能性,从而也令他们在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同时产生了更多文化和精神方面的需求。从这一角度来看,文化养老是社会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必然产物。

文化养老与社会福祉

除了人类寿命延长的必然反映,文化养老还体现了社会发展目标的新追求。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经济发展等同于社会发展,GDP的增长意味着社会发展的所有内容。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领导更是将经济发展视为消除贫困、实现现代文明的灵丹妙药,以为经济增长能够解决其面临的一切问题。直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联合国及其相关部门才抛弃这种经济增长等同于一切的发展观,注重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社会和经济结构变革⑧⑨。就中国来说,放弃经济指标在社会发展评价中的唯一地位、转而注重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也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现象。

随着对社会发展认识的深化,人们愈益关注非经济层面的内涵。上一世纪60年代初,美国总统国民计划报告和鲍威尔等人关于第二次全国规划的报告中提出了生活质量的概念,并成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⑩。生活质量的研究反映了人类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对精神生活的关注⑪,体现了对社会发展的新认识⑫,其内容涉及到社会发展的客观指标、以及人类对这一发展的幸福感和满意度等主观感受。⑬不同于生活质量的个人视角,社会质量更侧重于社会整体评价,十分注重社会团结和社会融合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它产生于欧洲大陆,并受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关注。⑭⑮社会质量着重从社会、经济、文化、社会组织、居住地和群体特征等整体方面评价社会发展水平⑯,具体包括社会经济保障、社会团结、社会融合和社会自决(social empowerment)等四个方面的维度⑰。

社会发展内涵的这一演变,显示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的形成与完善。正是与这一变化相对应,社会发展与人类福祉建立了直接的联系,被认为是“有计划的社会变革过程,其目的是在经济不断增长的同时促进整个人口的福祉”⑱。早在上一世纪六十年代,联合国便对社会发展作出了类似的定义,认为它是“社会体系、结构、制度、服务和政策能力的提升过程,其目的是更好地利用资源促进生活水平的提高”⑲。总之,社会发展与人类尊严、平等和社会正义目标紧密相关⑳,其实质便是人类福祉的实现㉑。文化养老概念的提出,反映了老年生活内涵的丰富,愈益超越以往纯粹的物质性保障,提出了文化和精神方面的新要求,体现了人类福祉水平的提高。

文化养老与包容性发展

然而,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对社会发展内涵认识的深化并不意味着老年人理所当然地享受到发展的成果。米奇利研究指出,社会发展并不必然令不同地区、不同群体同样享受到发展的成果;相反,国际上存在着大量不平衡发展或扭曲性发展的现象。尽管上一世纪中期以来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获得了经济的长足进步,但是这些国家某些地区和某些阶层的人口并没有同等地享受到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㉒。在所有的人口中,老年人往往成为这种扭曲性发展的受害者。由于失去劳动能力后经济收入的减少甚至丧失,加上慢慢失去生活自理能力需要他人照料,老年人往往受到躯体上的虐待和精神的忽略,成为社会排斥的对象。应该说,这种现象正愈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世界银行增长与发展委员会为此提出了包容性发展的概念,“致力于实现机会均等,让人人都拥有享受经济增长成果的公平机会”,努力控制社会不平等,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㉓。在中国,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2004年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中提出了“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目标。2010年胡锦涛在第五届APEC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开幕式致辞中进一步提出包容性发展的理念,重申“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们认为,文化养老概念的提出及其实践,与上述社会发展思想紧密相关,正是这种包容性发展理念在养老服务内涵方面的拓展与表现。

二、文化养老与社会正义

文化养老概念的界定

从现有文献来看,学界对文化养老内涵的认识主要反映在养老价值取向和对老人精神满足两个方面,如通过旨在体现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文关怀的养老方式,从传统注重物质赡养到当代注重精神孝养,使得老年人“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得、老有所为”。㉔或者说,文化养老是以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文关怀为核心㉕,以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及其服务为载体㉖㉗,以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要为目的㉘㉙的一种养老方式。

然而,诚如一些学者所言,文化养老的内涵十分丰富,需要回答“以什么样的观念、什么样的伦理、什么样的习俗、什么样的模式、什么样的制度、什么样的活动来养老的问题”㉚,因此,现有的文化养老定义显得并不全面。通常,我们可以把文化区分为物质、制度和价值等三个层面。笔者认为,文化养老应该是反映特定的价值取向、以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要为主、借助文化活动实施的养老服务及其制度体系。从狭义的角度来说,文化养老特指满足老年人退休后精神需要的各种文化服务活动。从广义的角度来说,文化养老不仅包含这些具体的文化服务形式,而且还包含组织和实施这些文化服务的制度安排、以及支撑这些制度和文化服务的价值取向。在其内容上,文化养老既反映了传统的孝道,同时又体现了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积极老龄化的新价值取向,表现为“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得、老有所为”的“精神赡养”和人文关怀㉛。

文化养老的属性

在明确了文化养老概念的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探讨它与社会福利的关系。为此,我们首先分析作为社会福利基本功能的人类需要之概念㉜㉝。那么,究竟如何界定人的基本需要呢?多亚尔和高夫给出了他们的经典答案,认为人之所以为人,除了需要满足生存的需要以外,还应该实现其自主性需要㉞。

显然,文化养老已经超越了这一范畴。文化养老是借助文化满足老年人养老过程中的精神需要的服务体系。我们认为,它与人赖以生存的物质保障无关,也不是增进人的生活自主性的主要手段。当然,人的基本需要可以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并非一成不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保障从维持基本生活水准向适度普惠的目标发展,社会福利水平必将得到提高,诸如文化养老这样的内容逐渐发展成为法定福利的基本内涵。

因此,诚如上面指出的,文化养老不属于基本社会保障的范围,是适度普惠范畴下的社会福利内涵的扩展,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社会福利从选择性和维持性向适度普惠性发展的结果。基于这一判断,作为公共服务的文化养老的内涵及其水平都是有限的,不能无限扩大。文化养老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因此,作为公共服务的文化养老的供给,除了适度满足全体老人的基本文化精神需要以外,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服务倡导并弘扬文化养老所反映的社会价值取向,并为这种服务及其价值取向的实现作出必要的制度保证。

社会正义视野中的文化养老

基于上述社会福利角度对文化养老的解读,我们认为文化养老服务应该遵循两个基本的原则:第一,必须确保老年群体与社会其他群体一样,平等地享有基本的文化设施及其服务;第二,必须准确界定公共文化养老的范畴和服务水平。

前面已经提到,作为包容性发展理念的体现,应该让社会各个阶层同样享受到人类社会发展的成果。文化作为界定特定群体和社会的生活方式的意义和行为的复杂体系㉟,是人类共同生活的产物,理应由其创造者共同享有。近年来我国的公共文化设施及其服务发展迅猛,内容丰富多彩,为满足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多样化文化需要创造了极好的条件。同时,随着老年群体人数的增长和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文化消费市场也应运而生。但是,我们应该清晰地认识到,老年人不仅在整个人口群体中属于弱势群体,他们当中的部分经济收入较低者,更是成为弱势群体之中的弱势群体。在满足老年人基本文化需要的过程中,尤其要避免文化设施及其服务的产业化、市场化带来的老年群体内部不同阶层服务的不均衡性,充分重视其中的贫困弱势群体基本文化需要的满足,实现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得、老有所为的目标。为了确保老年人与其他社会群体同样享用公共文化设施及其服务,必须为他们创造和提供特殊的机会。考虑到老年人的特殊情形,在确保他们同等参与公共文化设施及其服务的过程中,一方面应该实行优惠及免费政策,缓解老年人文化参与需要与其经济能力不相适应的矛盾;另一方面应该尽量消除其参与文化活动的障碍,帮助他们更方便地享用文化设施及其服务。

尽管文化养老服务应该向老年群体倾斜,但是由于其非基本需要属性,因此文化养老服务的内涵和水平应该有所限制。从主观意愿上来说,我们希望用于文化养老的资源越多越好,但是公共资源总是有限的,某一群体的占用意味着另外群体的牺牲。从社会福利的角度来说,我们既希望老人群体与其他群体同样享受到社会发展带来的社会福祉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希望这些公共资源发挥其最大的效用。于是,我们并不能奢望无限制或大量消耗公共资源于文化养老设施及其服务。那么,作为公共部门提供的文化养老服务,其服务内容和范围和水平究竟应该如何掌握呢?笔者以为,作为社会福利范畴的文化养老服务应该以满足老年人的基本需要为主,在以社区为单位提供基本文化娱乐设施和服务的同时,辅之以对老年人进行优惠的公共文化设施及其服务。近年来社区文化养老受到重视,认为它是在生活得到保障基础上通过参与社会生活满足精神需要的一种重要文化形式㊱。有关研究提出必须弘扬孝道文化,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要培育先进文化,使老年人老有所学;应该发展休闲文化,使老年人老有所乐㊲;认为社区养老文化应该突出老年人与其他社区成员的参与性,培育一种共同学习的社区文化㊳。我们以为,这些观点基本反映了社会福利视野下的文化养老应该承担的任务。

三、福利多元与政府职能

福利多元与文化养老

众所周知,一个人实现其福利的途径可以是政府、非政府组织、市场和家庭。在传统社会,人们主要借助家庭和非政府组织提升其福利。在中国,家族的自助与邻里的互助曾经是满足基本需要的主要渠道,政府只有在出现灾荒等情形下才临时予以救助㊴。在当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成为人们日常需要满足的主要方式,政府则通过对市场运作的干预,对不能通过市场实现其需要的弱势群体提供必要的福利。在上一世纪中期西方的福利国家运动背景下,政府满足个体需要的作用一度达到顶点。受新右派思潮的影响,市场在福利供给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但是,实践表明,仅凭政府或市场均无法全面解决弱势群体的基本需要满足问题,福利多元主义成为当前人们基本需要满足的共识。

从福利多元的原则出发,我们认为政府主要应该通过公共文化设施满足老年人的基本文化文化需求,重点通过全市范围内的文化设施及服务满足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全体公民的文化需要,通过街道社区的文化服务设施满足老年人的特有的、以消遣娱乐为主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下,市场将在文化养老服务资源的配置过程中起到更为突出的作用,将为不同老年群体的多样化、内容更为丰富的文化需求提供充分的保障。至于非政府组织,除了对老年人的基本文化需要满足起到补充作用以外,还将补充政府部门在满足某些特殊群体的特殊需要方面的不足,充分发挥老年人在文化养老服务过程中的参与程度。

政府在文化养老中的职能

政府部门在福利多元体系中尽管只是众多服务提供者之一,但是其作用十分突出,尤其在当前文化养老服务发展的初期。政府部门在促成和完善文化养老服务的多元化模式中应该扮演主导作用。首先,政府部门要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应该积极促进和规范文化养老市场的发展。一方面,通过法律和行政手段,制止那些唯利是图、违背养老文化核心价值取向的倾向,鼓励和促进那些满足老年人文化需求的市场及其行为;另一方面,要将基本服务以外部分的服务让位给市场。尤其是要避免利用公共资源降低成本,与市场部门开展不公平竞争。

其次,要大力加强非政府组织在文化养老服务中的作用。应该积极培育各类非政府组织,尤其是要扶持各类老年人自组织性非营利性文化养老服务团体的发展,发挥老年人在自我服务过程中的作用,丰富和补充政府部门在文化养老服务中的职能。从目前一些发达地区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的发展现状来看,政府部门可以大力吸纳非政府组织参与并提供包括文化养老在内的居家养老服务,进而通过政府部门的牵线搭桥促进民间对非营利性养老服务组织的支持,向老年人提供内容更为丰富、层次更高的文化养老服务。

第三,弘扬尊老传统,倡导积极老龄化的新观念,充分发挥家庭在文化养老服务中的应有职能。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是老年人获得其精神需求满足的归宿;在现实的社区居家养老中,家庭也是老年人各种文化养老方式的汇聚点。因此,家庭在文化养老中的地位不可轻视。从文化养老的核心价值体现上来说,家庭往往成为这些内容集中反映和体现的领域,因此,如何发挥家庭在文化养老中的功能意义十分重大。政府部门的文化养老服务,不应仅仅局限于服务的输送,而且应该将服务与价值倡导相结合,弘扬体现文化养老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扬善除恶,形成一个有助于老年人精神需要充分满足的良好社会氛围。

[注释]

①⑤United Nations.World Population Ageing 2013.New York:2013.

②国务院:《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年9月17日。

③㊲钟春洋:《社区文化养老的发展路径探析》,《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④韦庆辛:《“文化养老”初探》,《黑河学刊》,2012年第9期。

⑥国家统计局.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14年2月5日。

⑦蔡昉:《退休年龄:世界难题和中国国情》,《现代人才》,2012年第6期。

⑧Cummings,R.Social Development and Social Planning:Toward a Social Ecology.Social Development Issues.Vol.6.No.1.

⑨⑲ Elliott D.SocialWork and SocialDevelopment:Towards and IntegrativeModel for SocialWork Practice.International SocialWork.1993.

⑩苏斯耐,费舍:《“生活质量”的社会学研究》,《国外社会科学》,1987年第10期。

⑪吴姚东.:《生活质量:当代发展观的新内涵——当代国外生活质量研究综述》,《国外社会科学》,2000年第4期。

⑫周长城:《社会发展的终级目标是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9期。

⑬风笑天:《生活质量研究:近三十年回顾及相关问题探讨》,《社会科学研究》,2007年第6期。

⑭林卡,高红:《社会质量理论与和谐社会建设》、《社会科学》,2010年第3期。

⑮韩克庆:《社会质量理论:检视中国福利改革的新视角》,《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1期。

⑯ Beck,W.L.,van der Maesen & A.Walker(eds.).The Social Quality of Europe.Boston:Kluwer Law International.1997,

⑰张海东,石海波,毕婧千:《社会质量研究及其新进展》,《社会学研究》,2012年第期。

⑱ ㉒ Midgley J.Social Development:The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 in SocialWelfare.London:SAGE Publications,2005.

⑳ Omer S. Social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Social Work.Vol.22.No.3.

㉑ Paiva J.F X.A Concept of Social Development.Social Service Review.Vol.51.No.2.

㉓世界银行增长与发展委员会:《增长报告—可持续增长和包容性发展的战略》,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年版。

㉔㉛刘建国:《关于科研院所文化养老工作的思考》,《管理观察》,2013年第18期。

㉕陈毅力:《山东烟草系统“文化养老”长效机制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东方烟草报》,2009年4月2日。

㉖李忠海:《“文化养老”新机制的探索与实践——谈谈我从事老干部工作的一点体会与认识》,《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年第10期。

㉗潘继军:《建立长效机制全面推进离退休人员“文化养老”》,《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

㉘㊱唐晓英:《传统文化视阈下我国社区文化养老方式探究》,《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

㉙曹长远:《推进离退休干部文化养老建设的思考》,《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

㉚穆光宗:《“文化养老”之我见》《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2009年第6期。

㉜ Johnson,L.C.,& Schwartz(1996).Social Welfare:A Response to Human Need.4th Revised edition,Pearson.

㉝彭华民:《社会福利与需要满足》,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㉞多亚尔,高夫:《人的需要理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

㉟ Andersen & Taylor.Sociology:The Essentials .Belmont,CA:Thomson Wadsworth.2011.

㊳汪国新:《文化养老:提升老年人的幸福力》,《成才与就业》,2012年第21期。

㊴潘皓:《中国社会福利思想与制度》,台北: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版。

猜你喜欢

养老老年人服务
聚焦“五个一” 打通为侨服务渠道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养老生活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