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与国家:休戚相关
——从英语热和汉语热谈起

2014-12-03金海云

外语学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汉语汉字语言

金海云

(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 150080)

●语言文化与国家战略

语言与国家:休戚相关
——从英语热和汉语热谈起

金海云

(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 150080)

本文通过对比英汉两种语言发展动因,从语言自身和国家经济发展的维度探讨英语成为国际性语言的原因,解析汉语作为世界上最古老语言经久不衰以及在21世纪迅速走红的缘由。研究发现,汉字的象形特征可以负载很多文化意象,使它成为一种活语言或者历史活化石,它超越时空的特质可以把现在和过去连接起来;中国大门的打开和经济的腾飞是汉语走向世界的有力支撑。

英语;汉语;动因;发展

1 引言

笔者查阅了中国的主要外语类期刊,发现英汉语对比研究的文章主要聚焦于词汇和句法层面(苏冰 2005,王剑 蔡金亭 2006,黄月华 李应洪 2009,白谢红 陈忠平 2011,张雳 王煜 2012,李晓红 卫乃兴 2012)。在英语全球化视域中,从宏观层面比较研究两种语言的文章很少;以英语和汉语为切入点,反观一个国家发展态势的研究则更少。据此,本文通过探究英汉语发展动因,预测未来汉语的发展潜能和中国将在世界舞台上扮演主要角色的光辉前景。

2 英语全球化的主要原因

20世纪的最后几十年,语言学史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现象:英语几乎成了全球性语言。当前,这种现象不仅依然存在,而且加速发展。据统计,全球大约有3.2-3.8亿人以英语为母语,1.5-3亿人以英语为第二语言,7.5-10亿人以英语为外语,有50多个英联邦国家以英语为官方语言,85%的国际组织将英语作为工作语言,每年出版的英语书籍占全球出版书籍总量的28%。全世界把英语作为外语和第二语言使用的人数已大大超过讲英语国家人口的总数。(王玲 2006)英语传播如此之快、之广,其动因是什么?

2.1 英语自身的构成

英语是字母文字或表音文字,组成词的字母一共只有26个。因此,相对学习汉字来说,学习英语词汇要容易得多,好记得多。此外,英语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兼收并蓄,海纳百川。具体地说,它经常打破自身规则,接受外来语要素,使其成为新成员。文艺复兴时期,英语除从希腊语和拉丁语吸收许多新词外,还从五十多种其它语言借用大量词汇,例如,来自法语的词汇scenario,salon,cuisine等。英语的包容性在某种程度上使得英语极易和当地语言产生契合,和当地人建立情感联系,从而产生新变体。这些英语新变体,如印度英语、中式英语等,易学、易记、易懂,自然加速英语传播。

2.2 英国的殖民扩张

大约从16世纪开始,英帝国为了自身的发展开始向海外扩张,在世界范围内建立殖民地。从在美洲建立的第一个殖民地——詹姆士城开始,它的领地蔓延到冈比亚、纽芬兰、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马来亚、香港、新加坡、缅甸、印度、乌干达、肯尼亚、南非、尼日利亚、马耳他以及无数岛屿,地球上的24个时区均有大英帝国的领土。19世纪60年代,英国进入资本主义黄金时代,它是世界工厂、世界贸易中心、金融中心。这种第一工业强国的地位为它向外扩张创造了雄厚的经济基础,至20世纪初它占领了世界上最多的殖民地。殖民者的到来,不仅带来了他们的文化和习俗,更带来了他们的霸权主义。(Hayakawa 1968:94-96)他们强迫当地人说英语,例如在澳洲,他们强迫当地的土著居民毛利人说英语,这样,英语得到迅速的传播和发展。随着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说英语国家在经济、政治、军事等各方面的快速发展,他们在世界舞台上取得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迅猛发展,使美国英语成为英语大家族中的重要一员,它作为美国文化的一种输出方式,无疑加快了英语向世界各个角落的传播。

2.3 英语在中国

在今天的中国,英语可以说无处不在。“外语(主要是英语)教育在近几十年里发展的速度和规模空前。据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各个层次的中国学生(从小学生到大学的博士研究生)都必修一门外语课程,其中约90%的学生必修英语。中小学必修英语课程的学生总数达两亿多人。如果算上关心他们学习的父母(每个学生两位)和祖父母(每个学生四位),那么英语作为外语教育正影响着近十亿中国人的生活。”(谢帮秀 2011)从中央电视台播放的“跟我学”到托福和雅思考试,中国家庭花在学英语上的钱可以说不计其数。有人统计,我国有5万多家语言培训机构,英语培训产业价值150亿元。(王旭明 2013)

人们对英语如此的狂热不是完全盲目的,其主要原因是:(1)在改革开放初期,会英语的人可以得到在大专院校、政府部门、外企等工作的机会,这意味着收入会比其他工作高得多;(2)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越来越多的人想要走出国门,或者去留学,或者去工作,或者去旅行,这使得对英语需求的市场变得异常火爆。火爆现象的背后是家庭资金的消耗,国家人才的外流。

3 汉语异军突起的动因

在英语全球化背景下,人们也注意到另一个现象:汉语异军突起。1793年9月,英国的一个商业使团来到清朝拜见乾隆皇帝,使团里有各种人员大约 800名,而其中略通中文的只有1人。当时,整个西方世界能使用汉语的也不超过100人。

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都首尔挂牌。目前,81个国家有孔子学院256所,覆盖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可见,汉语迎来了一个新世纪。

3.1 汉语自身的内在机制

3.11 汉语的超越时空性

英语本质上是一种表音语言,从字形上很难探究历史的痕迹。此外,英语在不断演变,字形发生很大变化。如果现代英国人或美国人阅读几百年前乔叟的诗篇,很难看懂。例如:

Original text: This frere bosteth that he knoweth helle,/And God it woot, that it is litel wonder;/And God it woot, that it is litel wonder;/Freres and feendes been but lyte asonder./For, pardee, ye han ofte tyme herd telle/How that a frere ravyshed was to helle.../Modern Translation/This friar boasts that he knows hell,/And God knows that it is little wonder;/Friars and fiends are seldom far apart./For, by God, you have ofttimes heard tell/How a friar was taken to hell... (Chaucer 2005:86)

而汉语却不同,大多数中国人大致都能读懂几千年前的《诗经》、《论语》、《孙子》等,例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是因为汉语语素意义的变化比较慢,汉语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虽然也发生变化,但本质上仍然是非形态语言。(潘国文 1997:115)

3.12 汉语的文化意象性

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学者和人文主义者积极投身于创造出一种便于各国之间人们交流沟通的语言,于是,世界语(Esperanto)、拉丁国际语(Interlingua)等应运而生,人们曾怀着极大的热情期待着这种语言的广泛应用。

尽管语言学家们对这些语言进行了精密的构思,使它们吸收了各种语言的精华,不仅易学,而且让各国人们感到,在新的语言里他们能看到自己语言的影响,从而感到他们得到了平等的对待。但是,上述语言并没有“活得”长久。它们“短命”的原因在于,它们的框架是单一维度而不是多维度的,即它们没有活生生的词源学历史,它们不属于任何地方或国家,没有一个固定的人群的集体意识赋予它们多层次的内涵。

然而,汉语却具备上述语言所不具备的所有特点,它是人类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之一,是人类创造力的纪念碑。汉字的基本构成元素是古老的象形符号,它们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远古时代。即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活生生的意象,换句话说,汉语是形、音、意的统一体。它是一幅幅古老的画卷,意蕴无穷,它们是有生命的,是活的历史。“作为世界上生命力最长的文字,汉字保存了人类历史上最为丰富的文明纪录,这些纪录中不仅包括汉语民族的,同时也包含周边民族的。匈奴、突厥、蒙古、党项等民族;朝鲜、日本、印度等国家的许多文明成果都是因为汉字才得以留存。汉字不仅为世界上超过三分之一的人提供交流的工具,而且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为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等提供了对比、认知、借鉴、甚至是自我修正的对象。”(“汉字五千年”,中央电视台四套,2009)

汉字是中国文化精华的最好体现者,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深深地根植于汉字中。汉字所承载的一些基本理念,例如“仁”、“理”、“和谐”、“中庸”、“气”等以及古人的“和谐”观——所有的生命及事物都是互相依存的,是一个整体,为人类文明的未来发展提供无限的遐想空间。如果拿出一个汉字进行分析,我们会发现,在很多层面上它把远古的过去神奇地呈现出来,如艺术的“艺”字。

每一个汉字就如同人体里的每个细胞,每个字都有其自己的生命历史,同时所有的汉字又构成了汉语这一生命体。在这一生命体中,5000年所孕育的各种文化元素相互交织,相互促进,相互激发,以至于每一个部分,哪怕是最小的部分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而它们赖以生存的土壤是中国人的集体智慧。

一代代中国人的智慧滋养着汉语,使它不断地进化,不断地完善。同时,它也不停地把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传承下去。在和中国人民一起经历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磨难和低谷期后,强大的生命力和海纳百川的底蕴使它终于像火山般爆发了。

3.2 国家的强大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力逐年显著提升,它使得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不再是单向的——大量的中国人走出去,而是双向的——外国人到中国工作、学习、旅游、居住。出去的中国人会传播弘扬汉语和中国文化,外国人也将成为中国向世界敞开的一扇扇窗,这一出一来的大潮使汉语作为一匹黑马闯进人们的视野,它成为时代的宠儿变为必然。

英国是英语的母国,虽然英语在国际上大行其道,但在英国本土汉语却很火。据统计英国有超过20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汉语的选修课在英国的许多大学都是热门中的热门,开设汉语课的中学超过500所。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也是英语的母国。然而,在美国汉语学习的热潮也一年超过一年。美国现在有1000多所学校开汉语课,中学生学汉语的人数从2万增加到10万,增加了5倍。在日本,汉语的热潮直追英语,学习汉语的人超过二百万,汉语已成为日本第二大外语。在韩国,接受学校正式汉语教育的人数超过了20万,通过其他各种途径学习汉语的人数突破了一百万。据统计,在世界各国各地区学习英语、法语、日语等语种的人数每年大约增长2%到4%,但学习汉语的人数年均增长率为38%。(网易论坛 2009)

外国人对汉语的热爱昭示着:(1)文化的魅力。瑞典著名汉学家(Cecilia Lindkvist)对中国文化非常精通,在自己的书中,她详细列举了古代中国文明在工程、医药、科技、军事、交通和音乐等方面的伟大贡献,感慨中国造纸、印刷、浑天仪、地动仪等古代发明为欧洲农业和工业革命提供了灵感。在物质极为丰富的西方,很多学者希望通过研究中国古老的哲学和智慧来解决他们面对的棘手问题。如意大利威尼斯佛斯卡利大学蒂奇亚娜教授认为,中国人从古代就会依据文化而不是战争准则生活并治理自己的国家,这是他们的智慧之处。中国文化具有独特的人文价值,在当今世界应该散发其独特的人文光辉。中国传统医学,如针灸、按摩等,也随着中国的复兴在很多其他国家生根开花。(李舫 2011)(2)中国的崛起。1997年收回香港、1999年收回澳门、2001年世界贸易组织向中国敞开了大门、2008年中国成功地举办了第29届奥运会、1999年神舟一号发射成功、2003年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2013年中国成功将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送入轨道、2011年载人“蛟龙号”首次深潜圆满成功……这一切都彰显着中国的崛起和腾瑞。正是有了经济的实力、国家的强大和与外面世界的多方位交流,才给汉语提供了在世界舞台上大显身手的机会。一方面,改革开放的步伐仍在继续,13亿人口带来的巨大消费潜能和廉价的劳动力是吸引外资不断进入的主要因素。对外国商人来说,会汉语可以和中国人更好地沟通,更精准地掌握信息;对其他外国人而言,会汉语可以使他们更容易地找到工作或好工作。另一方面,国内经济的好转、人文环境的改善和巨大的市场需求也吸引着出国留学人员,他们陆续归国,成为靓丽的“海归”一景。

从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在表面上,是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的起起伏伏; 但实际上,是英国和中国两国实力的竞争和较量,是两国在国际上地位的变迁。未来中国在国际文化交流和世界文明格局中的影响力、话语权正取决于中国今天在世界文化体系中的角色和地位。

4 结束语

地球上现存的主要语言有:汉语、印度语、英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和法语等。在这些语言当中,汉语的词义最丰富,意象最深,最能表达丰富细微的思想感情。如果让汉语马上成为一种世界性语言,目前还不太现实的话,那么,汉语强大的生命力是显而易见的,是学者们不可忽视的,它的发展态势也是不可阻挡的。1981年6月27日,钱伟长教授发起成立了“中国中文信息学会”(Chines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ociety of China),今天,据不完全统计,汉字输入法(中文输入法)达到1600多种,即使小孩也可以轻松地把汉字输入电脑。1848年,美国汉学奠基之作《中国总论》出版,美国汉学之父卫三畏用自己在中国40年的生活经历告诉世人,汉字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精华,汉字如不存在,中国将不复存在,人类的文明将会断裂、缺失。

“20世纪以来,语言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什么?语词拥有人,是一种特殊的在者。语言就是人,人就是语言。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语言来揭示人及其世界。”(黄华 2009)汉语的命运和中国的命运息息相关,它的发展历程正说明了中国的强大和其光明的前程。

随着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崛起,汉语将成为一种世界语的浅势很大,在过去的几年里,世界上学汉语的人数每年都不断地攀升就是最好的证据。由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察哈尔学会和华通明略合作开展了海外调查。本次调查选取了英国、美国、南非、印度、俄罗斯和巴西等国。《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3》显示,有半数以上外国人认为,中国人神秘、理性、创新、温顺并且很幸福;中国文化历史悠久,载体丰富,具有国际吸引力。61%的海外民众乐于了解中国文化,1/3的人表示对学习汉语有兴趣;国际社会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普遍持乐观态度,近一半海外民众认为中国会稳定发展,甚至将成为世界第一大国。(网易新闻 2014)

由于语言、地理位置和文化差异等因素,中国文化并没有被世界广泛认知,中国要真正富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强,则汉语强;汉语强,则中国强。21世纪是以文化创造力和文化影响力来引领的世纪,保护好我们的语言——汉语,就能保住我们文化的根。马来西亚学者戴小华、张晓卿说,基于文化交流之上的国家关系,才能带来持久、稳固的关系,才是中国和世界和平发展的前提和需要。英国大英图书馆中文部主任吴芳思认为:中文语言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特质,保证了中国文化的延续性和中国人独特的思维表达。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尤其应该保持其文化中的“中国性”。( 李舫 2011)

话语权是指通过语言来运用和体现权利……以国际环境为背景、以国家利益为核心,综合体现为某个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知情权、表达权和参与权……及国家在国际事务中能否及时、有效地表达它的立场和态度,能否争取它的应有权益。一个多世纪以来,英语在全球的文化交流、经济合作中发挥着主导作用,由此,英语国家的文化也得以广泛地传播,利益得到了极大的保护。汉语热是中国开始强大和外部世界想要与中国交流与合作的必然结果。汉语是中国在世界舞台上话语权的语言表达形式,它使用范围的大小直接与我们国家的利益相关,它走得路越长、越宽,就越能为中国的改革和开放铺平道路,为中国在世界施展魅力搭建坚实的平台。

白解红 陈忠平. 20世纪中期以来英汉新词语的来源及其语义认知机制[J]. 外国语文, 2011(5).

黄 华. 语言是了解人的最重要途径[J]. 外语学刊, 2009(6).

黄月华 李应洪. 汉英“路径”概念词汇化模式的对比研究[J]. 外语学刊, 2009(6).

李 舫.文化产业进入“高速期”解读外国学者眼中的中国文化[OL]. http://culture.people.com.cn/GB/87423/15892964.html, 2011.

李晓红 卫乃兴. 汉英对应词语单位的语义趋向及语义韵对比研究[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2(1).

潘国文. 汉英语对比纲要[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7.

苏 冰. 英汉成语中概念隐喻的思维结构对比[J]. 山东外语教学, 2005(2).

网易论坛. 汉语在国外到底有多火[OL]. http://bbs.news.163.com/bbs/shishi/145712132.html, 2009.

网易新闻.中国国家形象调查报告:已获世界大国地位认可[OL]. http://news.163.com/14/0223/01/9LNVU5LH00014AED.html#fr=email, 2014.

王 剑 蔡金亭. 汉英过渡语中语法体与情状体的关系[J]. 外语学刊, 2006(4).

王 玲. English还是 “Englishes”[J].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3).

王旭明.呼吁取消小学英语课[OL]. http://edu.sina.com.cn/zl/edu/blog/2013-09-11/0941192/1396715380/53402f740102egoi.shtml, 2013.

谢帮秀. 英语在中国[OL]. http://www.jesusjazzbuddhism.org/english-in-china-today.html, 2011.

张 雳 王 煜. 英汉情感域表量结构对比[J]. 外语学刊, 2012(1).

Hayakawa,S. L.LanguageinThoughtandAction[M]. New York: Harper & Row, 1968.

Chaucer, G.TheCanterburyTales[M]. New York: Norton Company, Inc., 2005.

【责任编辑王松鹤】

LanguageandNationCorrelatedwithEachOth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Enthusiasm in Learning English and the Enthusiasm in Learning Chinese

Jin Hai-yun

(Harb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rbin 150080, China)

By analyzing the motivations of the development of English and Chinese, we, first on the level of language itself, then on the level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two nations, expound the core reasons that English language can become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 and that the Chinese language could survive and have lasted for thousands of years as the oldest language in the world, and in the 21 century it is suddenly in favor all over the world: Its pictographic feature makes it possible for the Chinese language to contain a lot of cultural images, which makes the Chinese language a living language, or a living fossil of the 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e. In other words, this feature can make Chinese language go beyond time and space, and connect the present with the past; What’s more, the Opening-up policy adopted by China since 1978 and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re the key factors for the popularity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in the world today.

Chinese; English; motivation; development

H06

A

1000-0100(2014)03-0155-4

2013-10-21

猜你喜欢

汉语汉字语言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我有我语言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