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日·设计力
2014-12-02张晓
张晓
曾几何时有人感叹:小说与散文野合诞生下的后代竟然焕发出超越父母的神采。而今天,图书与杂志的混血儿又再一次展现了强大的力量,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历史前进中的重复性,也许这就是生物学里所谓的杂种优势。但不论怎么解释,《知日》系列丛书今年确实很畅销。也许正如《知日》主编苏静所说,这正是能够让“不喜欢看书的人”也会去买、去读的书。
《知日·设计力》作为《知日》丛书的一本,以极其“碎片化”的内容组织方式展现了日本设计领域的面貌。从目的上来说,这本书其实意在“知日”而非“设计”。但却正因为如此,我们透过书中对于日式设计林林总总的介绍,反而更加接近了日本设计背后贯穿着的设计逻辑。而这一点,无论对于设计活跃分子还是仅仅对设计抱有兴趣的关注者,都是一个值得展卷一阅的理由。
此外还有一点值得一提。尽管《知日·设计力》当中相互独立的章节林林总总地罗列了访谈、杂文,以及各式设计产品的介绍,如同新媒体一般展现出了信息时代阅读习惯里所追求的“广度”,但同时传统平媒所擅长的“深度”性却并没有因此削弱。以下,便是本书撰稿人和受访者的名单。
撰稿人:毛丹青、刘联恢、吴东龙、原博
受访者:原研哉、永井—正、色部义昭、大黑大悟、服部一成、山中俊治、松崎顺一、西村俊之、赤鹿麻耶
试读:
从恐龙时代到人类时代的日本设计中心
知日。据说你在并不了解日本设计中心的传说的情况下就进入了日本设计中心。当时是抱着怎样的态度进入公司的呢?
原研哉口原本,我对于自己是否会成为设计师并不是很明确。我大学时在叫做“sdenceof design”学科学习设计,现在英文叫做“department sdence of design”,就是武藏野美术大学的基础设计学科。那时我理解的设计是学术性的,是一种重要的修养,没怎么想过将设计作为职业,成为设计师。进了大学之后,也是以研究者的姿态学习设计。
后来,我在石冈瑛子那里做了一年的兼职。石冈瑛子是日本非常著名的美术指导,后来去了纽约,凭借电影《Dracula》的服装设计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服装设计奖。当时她还在日本,是一位制作了=众多广告的优秀美术指导。以此为契机,我开始了做设计师的想法。刚好大学毕业的时候,日本设计中心在进行中途录用的招募。所谓中途录用,就是非正式员工,在本社人手不足的情况下,进行三个月或六个月的短期工作。原本我打算毕业后去石冈的事务所工作,但因为情况有变化,不得不离开石冈事务所。当我要自己找工作的时候,日本设计中心招募中途录用员工,我就应募入社了。
我对于广告这样的商业设计不太擅长,而日本设计中心的名字听起来范围很广,感觉有各种各样的事情,我觉得这样很好,所以进了公司。我并不是通过日本设计中心的入社考试进入公司的,所以入社当初抱着自己是从外部进入的,可能不会待多长时间的心态。当时是1983年,日本设计中心成立是在1960年,公司自创立以来已经经过了二十三年,情况与最初相比应该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也是带着这样的想法进入公司的。
——《知日·设计力》“设计的聚合·日本设计中心·设计的力量就是让人觉醒的力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