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两化融合:三季度形势分析与四季度走势判断

2014-12-02

中国信息化周报 2014年45期
关键词:工业智能企业

2014年第三季度,我国两化融合程度进一步加深。智能制造发展步伐加快,高端智能装备制造自主创新能力逐步提升,平台型制造推动制造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工业大数据应用创新有所突破,互联网加速向工业领域扩张,工业云创新服务取得新进展。同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尚不完善,信息化在提升工业发展质量上的作用亟待加强,生产性服务业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待提升。

在即将到来的第四季度,智能制造将进一步深化,工业互联网将成为热点,工业企业信息技术集成应用能力将进一步提升,工业领域将继续涌现一批创新应用。

2014年第三季度,我国智能制造在工业行业领域中的应用不断深化,高端智能装备在自主设计及技术创新上有所突破,制造企业纷纷实施平台型制造战略,推动制造产业链向两端不断延伸,工业大数据应用创新步伐加快,互联网应用向工业领域加速扩张,工业云创新服务取得新进展。但同时,智能制造标准规范不一致的问题更加突出,信息化投入不足导致两化融合在提高工业发展质量上的积极作用未能充分发挥,生产性服务业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滞后。在即将到来的第四季度,智能制造将在工业领域进一步推广,工业互联网将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工业企业信息技术集成应用能力将进一步提升,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将继续催热一批工业创新应用。

基本情况

智能制造发展步伐加快

2014年第三季度,随着工业机器人扩大应用,智能工厂加快布局,智能制造在工业行业领域中的应用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工业制造企业引入智能机器人生产线,推动制造过程的智能化、柔性化和敏捷化升级,促使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迅速扩张。今年1-9月,国内机器人销量保持高速增长态势,销售总量达到4.56万台,预计全年机器人销售总量将达7万台,保有量将达20万台。

同时,国产工业机器人在国民经济25个行业大类、52个行业种类中得到广泛深入的应用,服务领域逐步从汽车、电子等中高端行业向金属加工、卫浴五金、食品饮料等传统行业渗透大型制造企业集中集成的智能化建设持续深入,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等大型国有企业的数字化工厂项目相继启动。8月份,三一重工“工程机械产品加工数字化车间系统的研制与应用示范”项目通过验收,实现三一重工总装车间的智能工厂领先应用,预计将促成全车间今年全年生产成本同比节约1亿元,年生产量增加值将达2千台,年新增产值同比将超过60亿元。

高端智能装备制造自主创新能力逐步提升

2014年以来,我国轨道交通、隧道挖掘以及海洋工程等装备制造在智能装备的自主设计及技术创新上有所突破,进一步增强了我国高端装备制造的核心竞争力。

轨道交通方面,我国高铁技术实现了自主研发并在多项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国家领导人对泰国、澳大利亚、罗马尼亚、非洲、英国和巴西等地的出访中均被列入“中国制造”的推介名录,成为我国政府外交的新名片。

隧道挖掘方面,中铁装备已发展成为能独立生产硬岩掘进机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三大企业之一,参与编写的《盾构机术语和商业规格》行业标准位居世界前列,自主设计的世界最大断面矩形盾构机开辟了城市过街隧道挖掘的新路径。

海洋工程方面,我国自主研制的深海遥控无人潜水器作业系统“海马号”成功完成了4500m深海作业实验,推动我国深海高技术领域的关键技术国产化走向高水平阶段。

平台型制造推动制造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

当前,一些制造企业纷纷实施平台型制造战略,采用“品牌+平台”模式整合上下游供应链资源,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扁平化管理,推动制造产业链向两端不断延伸。

比如,服装企业海澜之家通过组建电子商务平台,联合上游供应链伙伴共同进行以品牌为核心的产品设计,协同下游渠道商、直销商同步进行客户交互管理,同时外包成衣生产和运输配送等环节,成功实现从传统制造向平台制造的转型。今年7月,继海尔“海立方”之后,联想集团也启动了自身的平台制造创新实践项目,搭建了NBD(“新板凳”)互联网化生产平台,面向全球拥有核心技术能力的创业团队开放联想资源,吸纳创业团队共同参与智能产品研发。

工业大数据应用创新有所突破

物联网、工控系统等工业信息化应用成熟度迅速提升,行业数据规模不断扩大,大数据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

工业企业越来越注重数据价值的挖掘,拓展大数据技术在供应链优化、产品设计研发、故障远程诊断与预测、精准营销等生产经营活动上的智能决策应用,更凭借大数据与金融服务的创新结合,积极探索信贷融资的新途径。

9月初,中信-海尔供应链网络金融平台上线,搭建了基于海尔经营数据和财务数据的海尔合作伙伴信用评价模型,支撑了中信银行为海尔中小合作企业发放贷款的风险控制,拓宽了海尔供应链服务商的融资渠道,从而加固了海尔与供应链服务商的合作基石。

互联网应用加速向工业领域扩张

三季度,互联网与工业融合的趋势日趋明显,互联网应用向工业生产全环节的渗透和扩张程度日益加深,推动制造业从设计生产、到智能产品、再到营销服务的持续创新发展。

随着尚品宅配开启家具定制市场,意风、红苹果、博洛尼、欧派橱柜等家居企业相继进军家居产品全屋定制,预先聚合买家需求,按需开展个性化生产。7月,上汽集团联手阿里巴巴签订“互联网汽车战略协议”,不仅发力于车主与汽车之间的智能互动升级,更着眼于车主用车需求与互联网生活圈的信息对接,促成智能汽车从独立操控向移动互联的应用方式拓展。

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军移动营销,“广西五金商城”、“瓷砖网”等一批行业商城先后开通APP客户端,帮助行业内企业通过移动商务平台进行移动推广,实现了产品供求信息向移动互联网领域潜在客户的精准推送,拓展了企业与市场需求方之间的对接渠道。

工业云创新服务取得新进展endprint

2014年三季度,全国工业云创新服务试点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上海工业云试点完成了装备制造行业云服务平台建设,全面整合了上海宝信、上海超算、北京数码大方等行业制造资源和生产性服务资源,并成立了工业云推进联盟,以此服务于工业云平台技术标准和服务规范制定,以及平台资源的应用推广。

北京工业云在顺义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试点取得成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在通州区57家企业、其他有条件的区县和产业园开展推广应用,加快提升参与企业的研发设计和生产制造能力。

山西省在太原启动了中小企业产业信息大数据应用服务平台,率先探索中小企业的工业云的产业信息服务应用。

主要问题

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尚不完善

目前,智能制造的发展提速促使标准规范不一致的问题更加突出。

工业领域缺乏行业性的智能制造标准规范,企业在跨系统、跨平台集成应用时面临很多复杂的技术难题,有的甚至需要推倒重来。物联网行业应用标准缺失,导致设备不能兼容。企业内部各类信息系统间的集成也存在标准规范滞后、不统一的问题。由于智能产品标准的缺乏,家电企业的智能家居开发各自为营,海尔发布的U+智慧生活操作系统,美的推出的“一个智慧管家系统+一个M-Smart互动社区+一个M-Box管理中心”智能家居模式,格力研制的基于云端的能源和环境管理家居系统,均是主打本品牌智能家居相互间的联接对话,不同品牌之间难以兼容,为用户接纳智能产品树立了应用壁垒,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智能产品向个人生活的渗透。

信息化在提升工业发展质量上的作用亟待加强

长期以来,我国在兼顾速度和效益的工业发展质量评估中表现不佳,规模扩张导致产能过剩、能耗过高造成环境污染、产品问题频出凸显核心竞争力低下等现象层出不穷。

以基本原料加工贸易产业为例,这些产业的产能占据全球总产量的近二分之一,其中钢铁占45%,水泥占70%,铝业占44%,产能过剩的问题十分突出。8月份,环保部公布的《2014年上半年全国环境质量状况》报告显示,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空气质量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仅为36.4%,其中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高达20.1%,区域内高耗能、高污染重工业发展过快、比重过大、集中度高,带给环境空气质量巨大的压力。同期,中国质量万里行2014年上半年投诉统计分析报告指出,食品中存有异物、鲜活产品出现问题等食品烟酒品类消费投诉取证困难,导致消费者维权获赔成功率不高,暴露出企业产品质量监测与追溯能力建设不足。

信息技术应用对于提高工业领域生产决策能力、能源消耗监控能力、产品质量检测与追溯能力等的作用显著,将会有效提升工业发展质量。然而,大多数企业在推进两化融合过程中,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更依赖生产技术的信息化升级而非流程优化的信息化改造,缺少相关的投入和建设,导致两化融合在提高工业发展质量上的积极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生产性服务业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待提升

随着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生产性服务业日益成为制造业竞争的制高点,不断引领制造业向高端价值链提升。但是,当前生产性服务业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滞后,与我国快速提升的制造能力不相适应,严重拖累了工业经济效益。第三方物流方面,中小型物流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投入仅占企业销售额的0.1%-0.3%,远远低于国外1.2%-2%的投资比重,信息系统硬软件比为5:1,而国外水平一般在1:1或1:1.2,信息化投入较少,投资结构不平衡,很难支撑高水平的物流信息化应用体系建设。

四季度走势判断

智能制造将进一步深化

预计2014年第四季度,智能制造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将持续深化,推动两化融合向更深层次和更广领域拓展。当前,德国工业4.0战略正在引发一场全球制造业领域的深刻变革,其所提倡的建立在信息物理系统(CPS)基础之上,实现人、设备与产品即时交互的智能制造模式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此背景下,正在起草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将“优先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放在制造业转型提质“八大行动”之首,从国家层面明确了智能制造将是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发展方向,这将加速智能制造在工业领域的进一步推广。

3D打印技术正在向多材料、高成熟度、更高精度方向发展,广东奥基德信机电3D打印工厂也在筹建当中,意在珠三角地区制造企业日益增长的3D打印外包服务需求,这表明3D打印规模化应用即将迈出实质性步伐。8月19日,《国务院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出台,支持建设中德高端装备制造业园区,将建立智能化、集成化的供应链系统,采用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虚拟制造、敏捷制造、智能工厂等新型制造模式,促成德国高端技术的中国制造转移。

工业互联网将成为热点

预计第四季度,工业互联网应用将成为工业企业关注的焦点。工业互联网是美国重振制造业的战略部署之一,其实质是基于开放的智能设备和系统,实施大数据技术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渗透,为企业的智能决策和经营改善提供依据,与智能制造的“硬”制造相比,更注重互联网、大数据、软件等“软”模式引领工业生产方式的变革。

根据GE公司2012年11月发布的《工业互联网——打破智慧与机器的边界》报告预测,美国工业互联网每增加1%生产效率,将驱动各行业的效益显著提升(见图1),其技术创新直接应用于各行业,将产生经济效益32.3万亿美元。在我国,传统制造业企业先后实施了互联网化战略,通过众包设计、定制生产等工业生产方式升级提升了生产侧的生产效率,通过智能产品、饥饿营销、远程服务等制造服务化转型加深消费侧的服务体验,积累了不少互联网应用创新实践经验。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日渐成熟,制造业企业将进一步瞄准工业互联网,深度挖掘基于互联网的数字技术应用潜力。

工业企业信息技术集成应用能力将进一步提升endprint

目前,企业内部信息化集成应用和企业间产业链协同应用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企业内部信息系统集成由以往的点对点应用集成向基于主数据管理的服务集成转变,打通企业内部生产经营关键环节的主要数据链,开展对数据的智能分析,形成统计报表、趋势预测图等可视化指标体系,为企业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同时,企业间产业链协同应用从电子商务和物流控制领域向协同制造领域延伸,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优势资源,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分散式协同生产。预计第四季度,工业企业的信息技术集成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拓展。

将涌现一批工业创新应用

当前,信息技术不断升级,智能终端日益普及,移动互联网与制造业领域融合愈发紧密,预计四季度,移动营销、移动办公等工业领域创新应用仍将不断涌现。

随着移动用户量大幅增加,以及微信公众号运营,移动用户黏性日益增强,智能终端上所搭载应用服务的商业价值不断提升,各行业各领域均加快加大APP服务端应用开发,特别是工业企业将移动商城、微信渠道建设作为拓展业务范围的重要内容。中小企业行业移动商务平台和微信群也将大量出现。Gartner预测,全球移动办公市场规模将于2014年井喷式增长。据IDC估算, 2015年世界移动办公员工数将超13亿,达到全球员工总人数的37.2%。随着4G时代工业企业移动办公需求日益扩大,将有越来越多的国内软件商发布企业级移动应用解决方案。

相关链接

两化融合是指电子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信息化成为工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常规手段。信息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不再相互独立进行,不再是单方的带动和促进关系,而是两者在技术、产品、管理等各个层面相互交融,彼此不可分割,并催生工业电子、工业软件、工业信息服务业等新产业。

两化融合是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信息化与工业化主要在技术、产品、业务、产业四个方面进行融合。作为中国工业化的脊梁,装备制造企业大多还处在从传统工业化向现代产业化转型的历史阶段,产业升级不仅表现在设备、工艺技术的提升,更体现在以“两化融合”为核心自主创新能力的大幅度提升。

“两化融合”正改变工业生产方式。虽然,现阶段我国“两化融合”面临一些难题,但也要看到自身优势。比如我国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研究人员,具有得天独厚的人力资源。等“从本质来看,我们的资源不仅仅是水和能源等常说的实物资源,信息其实也是资源。能否有效利用这些资源,是未来占领发展先机的重要条件。”邬贺铨说。endprint

猜你喜欢

工业智能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工业人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