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打造教育强区的利器
2014-12-02杨光
杨光
近年来,山西阳泉矿区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打造教育强区、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育均衡的重要措施,不断加大教育信息化建设投入,着力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持续推进信息化教学应用,走出了一条以教育信息化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实施“教育强区“的特色发展路。
整合能手层出不穷
阳泉矿区不断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使全区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有了长足发展。2005年以阳泉市教育城域网建设为契机,全区所有学校都以光纤方式接入了阳泉市教育城域网,建设了校园网,百兆带宽到桌面,实现了“校校通”。为了全面实施教育强区战略,阳泉矿区在2012年建设了“阳泉矿区教育信息平台”,为电子办公、网络教研、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提供了支撑。政府还自筹资金,对全区所有计算机教室设备进行了更新改造,为30%的一线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2014年6月,借助薄弱学校改造,将全区原有的多媒体设备全部更新为交互式(电子白板)多媒体设备,实现了交互式多媒体设备“班班通”。2014年9月,政府为全区所有学校增配了计算机教室设备,为各初中校增配一个计算机教室,再次为30%的一线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使全区近80%的教师都有了办公用的计算机,学生的信息技术课程同时实现了每人一机,实现了“人人通”。
推进教育信息化,关键在教师。阳泉矿区多年来始终把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和信息化应用能力作为实施和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和根本,构建了“区-校”两级培训和“以校为本”的培训机制。每学期,区教育局都要组织开展信息化手段应用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深度融合的培训。各校还精心组织参加省市区培训的骨干教师进行全员二级培训。对于重要的技能培训(如电子白板使用、微课制作、国家基础教育资源注册使用等),区教育局则采用“培训到校、全员参培”的方式,使培训达到“人人掌握,全员提高”的效果。
经过几年多层面、全方位的多元培训,阳泉矿区建设了一支信息技术应用素养高、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全区有28名网管员取得了国家工信部认可的“RCNA网络工程师”资格;有3名省级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能手和8名市级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能手;有62名市级以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教学能手。所有教师都能在教学中有效运用信息化手段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应用信息化
为了促进信息化教学应用,各级电教机构都不断组织开展各类竞赛活动。在每年的信息化教学应用综合评比活动中,矿区参赛(评)选手成绩斐然,位列全市之首。2006年阳泉市第十五中学刘洪普等4位教师被评为山西省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教学能手;2007年南楼小学张彦青等8位教师被评为山西省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教学能手;2008年在第六届全国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中,红岭湾小学王红莲获一等奖,沙台小学胡美莲等3人获二等奖,在山西省第一届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能手评比活动中,外国语学校许桂花被评为教学能手;2009年在山西省农远工程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优质课评选活动中,洪城河小学黄丽娜等3位教师获一等奖,5位教师获二等奖,当年区教育局电教馆被评为山西省农村远程教育工程教学应用先进单位;2010年在山西省第二届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能手评比活动中,小南坑小学齐媛被评为教学能手。
2012年,小南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齐媛在“2012年全国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展评活动中荣获一等奖,洪城河小学杜钰等5位教师获“山西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十佳教师”称号。2013年,桥头小学张鹏等教师获“山西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十佳教师”称号,十四中学郭文仓和陈亚峰制作的博客被评为“十佳教育博客”。
在学生电脑作品制作活动中,每年都有多件作品获国家、省级奖项。在第二届全国中小学生电脑作品制作活动中,刘家垴小学郭宇霆制作的网页《郭宇霆的网站》获一等奖;在第十届全国中小学生电脑作品制作活动中,红岭湾小学王楚涵制作的《书法》被评为三等奖,在第十二届全国中小学生电脑作品制作活动中,西河路小学袁雨莲制作的《成长悄悄话》被评为三等奖,在第十三届全国中小学生电脑作品制作活动中,大井小学赵晟制作的《矿山蜈蚣》获一等奖。
在教师多媒体软件制作及教学论文方面,先后有32件多媒体软件获省级以上奖,有210余篇教学论文获省级以上奖,有6位一线教师制作的学科专题网站获阳泉市优秀奖,有3所学校的教学资源库被评为阳泉市优秀资源库。
网络教研常态化
在做好各类信息化教学应用活动的同时,矿区创新信息化应用,进行信息化应用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
一是建设区、校两级资源库,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全区各校都建有校本资源库(FTP),依托阳泉市教育城域网实现共建共享。区教育局每学期都通过教研室审核,将各校优质资源充实到区教育资源库中。
二是利用视频会议系统和教研论坛,开展网络同步观课和教研。区教育信息平台建成后,利用视频会议系统组织了多次网络同步观课及教研,在现场同步教研后,利用教研论坛将教研的空间与时间加以拓展与延伸。日前矿区教研活动真正实现了“常规教研网络化,网络教研常态化”。
三是利用文件传输系统和视频会议系统,实现了区教育系统内部电子办公。现在教育局的文件都是通过文件传输系统传送,一般会议通过视频会议系统进行,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是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的实践与推广。洪城河小学是矿区教育系统的一面旗帜,多年来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实践。他们的措施是:建立校园网站,使各类档案资料网络化,实现即时查询;建立FTP校本资源库,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实施电子备课;利用校园飞信,实现文件通知及时传递;自建教务管理及资产管理等系统,实现各类管理网络化。
五是注册使用“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平台”、“梯子网”等资源平台的优质资源,优化课堂教学。全区已在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平台开通学校空间25个,班级空间482个,教师空间1430个,学生空间14732个。
六是结合课堂教学改革,进行 “组组通”“人人通”“博客应用”等课题研究与实践。山西省初中课堂教学改革现场会在十二中召开,十二中的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得到省教育厅领导和省教科院专家的高度评价,十二中在课改中进行“组组通”(每组学生配一台笔记本电脑)实践,助力课堂教学改革,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成绩。十五中开展了“基于网络的双课堂教学模式探讨”的“人人通“实践,将清华同方“知好乐教育云”的虚拟课堂与现实课堂相结合,实现了课堂多向、深度互动,分层、个性化教学,使课堂教学得到了深度优化。小南坑小学申报的《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有效学习研究》被列为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重点课题,2012年小南坑小学又被评为“教育部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2013年小南坑小学申报的《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路径探索》实验,被认定为国家级试点单位和试点内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