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子商务环境下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2014-12-02田帅辉TIANShuaihui常兰CHANGLan

价值工程 2014年35期
关键词:电子商务物流人才

田帅辉TIAN Shuai-hui;常兰CHANG Lan

(①重庆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重庆 400065;②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经济管理学院,重庆 400053)

(①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Administration,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s,Chongqing 400065,China;②College of Economic Management,Chongqing Electric Power College,Chongqing 400053,China)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快速发展,2013年电子商务交易总额更是突破10万亿。电子商务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科技含量高、人员素质高、附加价值高”和“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低”特点,已经与工业、商贸、物流、金融、创意、生活等诸多产业深入融合,正深刻改变着全球传统商贸模式和区域经济格局,已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然而,作为物流、资金流、商流和信息流“四流合一”的新型商业模式,电子商务的最终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物流的强力支撑,这对传统物流业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和挑战,物流管理人才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不仅造成了物流管理人才数量的大幅缺口,更是对物流管理人才在人才培养质量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自2001年北京物资学院第一个开设“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以来,至今我国已有300余所高等院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不包含物流工程),物流管理专业本科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素质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2009年出台的《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明确指出“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快物流人才的培养”,2014年10月出台的《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则是强调“着力完善物流学科体系和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与此同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应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然而,多元市场环境中我国物流人才供需矛盾突出,物流人才过剩与短缺的现象并存,优秀的物流人才严重不足等,究其原因,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所培养的物流管理人才并未很好地匹配相应的社会需求,尤其是电子商务环境下对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尤为突出。目前我国物流管理专业主要是培养一大批掌握物流管理的专业基础理论和方法,具有较强的物流管理专业能力与素质,能在专业物流企业、生产企业、进出口公司、交通运输企业、政府机关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物流业务运作、经营管理、优化设计等工作的物流专业人才。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设置课程时更多地侧重于常规意义上的物流管理课程,缺乏电子商务环境下专业物流及相关领域知识,比如邮政与快递服务管理、物流信息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信息技术应用、数据挖掘与分析、快递法律法规等课程,再加上传统培养模式的固有缺陷,这就导致培养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未能很好地满足我国电子商务及其物流业务的高速发展的需要,众多大型电子商务企业和相关物流企业面临专业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人才“匮乏”的困境。因此,针对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人才需求与学校培养的差异,如何改革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模式和方案,促使物流管理专业更加适应社会以及学生发展的需求,促进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与企业社会物流人才需求相衔接是值得我国高等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值得思考的课题。

目前相关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改革措施和建议[1-3],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一些借鉴。笔者认为,我国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对物流管理专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对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提出新的需求。基于此,结合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态势和现代物流发展的特点,本文首先对复合型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人才的核心能力结构进行分析,然后提出复合型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措施,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更好地开展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1 复合型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人才具备的核心专业能力

加快培养复合型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人才,首先必须分析和明确复合型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人才所应具备的核心专业能力。复合型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人才意味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人才所具备的能力是多方面的,而不是单一的。依据目前国内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态势以及对物流的全方位复合型人才需求,本文认为复合型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人才必须具备以下核心专业能力:

1.1 具备全面而扎实的物流管理能力 电子商务物流系统与其它物流系统一样,需要物流管理人才具备全面而扎实的物流管理能力。要求物流管理人才在掌握物流管理基本理论基础上,具备物流业务管理的基本能力,能够运用物流专业技术、管理方法和手段等对采购、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等主要物流活动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监督;能够进行电子商务物流系统分析、规划和设计,物流系统运营模拟与决策分析,物流系统的控制与评价;同时,还应具备特定物流项目管理的知识和能力。

1.2 具备物流信息系统与技术应用能力 在电子商务时代,“信息”在为顾客提供便利、快捷、个性化的物流服务中日益扮演重要的角色,这就促使每一个电子商务物流系统必须拥有完善、便捷的物流信息系统。这就要求新时期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人才具备物流信息组织、开发利用、传播、信息系统分析设计的基本能力,能够运用先进的物流信息系统和技术对电子商务物流流程进行管控、优化和改造,运用大数据技术对物流信息系统集成的海量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处理和利用,从而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物流服务。

1.3 具备熟悉物流运作尤其是快递业务的能力 当前物流管理毕业生普遍缺乏对物流业务操作层面的认识和体验,更是对快递行业操作规范、运作流程以及运作模式缺乏深入了解,这也是目前我国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人才普遍的短板。这就要求在电子商务尤其是“网购”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物流管理人才能够深入学习快递业务的相关知识,熟练掌握快递业务流程和运作管理模式,具备从事快递企业、邮政企业和其他电子商务物流企业业务管理的能力。

2 复合型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措施

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的快速发展对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挑战,传统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无论在办学定位、培养模式,还是在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材规划、教学科研、实践实验等方面都不能适应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因此,为了适应电子商务高速发展对物流管理人才的迫切需求,借鉴国内外高等院校的培养经验,改革传统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体系,增加电子商务的商务、管理、信息等特色内容,突出理论和实践的良性结合,为我国电子商务行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物流管理人才。具体而言,复合型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整合校内外资源,形成双轨制的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传统学校“填鸭式”的理论学习模式,整合校内外物流教育资源,将理论学习和认证教学、企业实战和创新学习有机结合,实现理论和实践、学校和企业、学生和教师以及书本和课堂之间的无缝衔接,不断创新电子商务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电子商务物流具有操作性强、环节多、链条长、订单多且规模小、客户群体规模大且地域分散等特点,高等院校在培养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人才时除了理论知识的传授外,还应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可采用聘请快递企业的专业人士进课堂教学,同时与快递企业和电子商务企业或平台建立校外参观、实习基地,支持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到快递企业进行顶岗实习,鼓励学生在学校、小区等场所建立片区快递服务网点进行创业或兼职;逐步开展“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制度,鼓励学生参加物流及电子商务职业技能培训及考证。通过以上多种措施,构建一种产、学、研相结合,校内学习与企业实践相衔接,社会、企业、院校和培训机构互动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为社会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人才。

2.2 面向电子商务需求,优化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课程知识体系 根据电子商务物流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要求以及相关岗位的发展需要对现有物流管理的课程体系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突破单纯以学科为核心来设置课程体系的传统本科教育课程结构,结合岗位及岗位发展需要,实行“平台+模块”的课程架构,构建通识教育课程平台、专业教育课程平台两个平台,以及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模块、个性化拓展课程模块三个模块[4],同时增加电子商务概论、邮政与快递服务管理、物流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电子商务法、电子商务系统建设运营与管理、网络数据挖掘、快递法律法规等专业方向课程,将更多电子商务物流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

2.3 改革物流教学模式,由“推式”物流教学模式向“拉式”教学模式转变 传统物流教学主要以单向的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为主,我们称为“推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通常以教学任务为中心,基于教师现有的资源和知识,采用灌输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导致响应人才需求变化速度慢,学生难以满足社会实践需求。而与“推式”教学模式相反的“拉式”教学模式则以学生为中心,以社会需求和电子商务物流能力培养为牵引,通过团队形式开展案例讨论、互动交流、实践体验等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执行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更好地符合社会对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

2.4 改革传统评价方式,形成全面、综合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改革传统的以期末考试成绩为标准的欠科学的人才培养评价方式,构建体现复合型电子商务物流人才培养特质的综合评价机制,建立以知识、能力、素质等多方面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着重考察学生的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改变传统的期末考试定成绩为过程考试为主,期末考试为辅的考核方式,建立多元、动态的人才培养评价机制,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专业基础课程考核将平时成绩、能力成绩和综合笔试成绩有机结合考核;专业课程考核则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社会能力、方法能力、思维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校外实习课程考核则全部交由企业按企业考核标准考核,同时避免校外实习考核流于形式。

3 结束语

培养具有商务运作、运营管理、业务操作、信息技术等多种思维和能力于一体的复合型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人才是新形势下电子商务迅猛发展对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提出的新需求,也是我国高等院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新的方向。我国高等院校只有面向社会需求,找准定位,逐渐转变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新举措,才能使培养出的物流管理人才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新需求。

[1]陈伟,邱晗光.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的能力结构与培养路径研究[J].价值工程,2013(02):23-24.

[2]李丽,李永平.电子商务物流应用型人才创新素质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物流技术,2013,32(12):453-456.

[3]朱志辉,朱梅芳.基于电子商务物流一体化工作室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长垂教育学院学报,2013,29(24):175-176.

[4]李征,高艳,王丽娟.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36(5):259-260.

猜你喜欢

电子商务物流人才
人才云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电子商务
关于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