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戚嘉林:台湾前途在于和平统一

2014-12-02姚同发

黄埔 2014年6期
关键词:姓氏祖国

姚同发

戚嘉林,1951年生于台湾,祖籍湖北沔阳,毕业于辅仁大学商学系,中国文化大学经济研究所硕士,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国际关系学博士。曾长期在台湾外事部门任职。现在台湾佛光大学、世新大学任教,为中国政法大学客座教授。著有《台湾史》《台湾史真相思索》《李登辉两岸政策十二年》、《中国崛起与台湾》《台湾六十年》等,主张台湾前途在于和平统一,为台湾著名历史学者。同时兼任中国统一联盟文宣部部长、台湾抗日志士亲属协进会顾问、《祖国文摘》发行人。

两岸统一是不可逆转的天命

戚嘉林始终坚持两岸和平统一理念,坚信两岸统一是不可逆转的天命。去年,他在《中国评论》月刊9月号发表专文《台湾为何要与大陆统一》,被学界肯定为一篇有理有据系统阐述两岸关系的好文章。文章说,对今天的台湾社会而言,最敏感的问题之一就是统“独”问题。统“独”问题反映在政治运作上就是蓝绿分裂,使得蓝绿双方无法就台湾的许多公共政策客观对话,也使台湾经济发展停滞20年,甚至撕裂了台湾社会。因此,有些民众不免要问,两岸为什么要统一?台湾为什么要与中国大陆统一?这真是一个非常尖锐、深层的问题。

戚嘉林说,27年前就有人曾经问邓小平同样的问题。1986年9月2日,邓小平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60分钟节目记者华莱士采访。华莱士突然问邓小平,台湾有什么必要同大陆统一?邓小平回答说,这首先是个民族问题,民族感情的问题。凡是中华民族子孙,都希望统一,分裂状况是违背民族意志的。邓小平从民族历史的高度,简短明快地回答了这一难题。

邓小平对统一的感情,我们可以“同理心”理解。戚嘉林说,道理很简单,就如同我们台湾社会不允许屏东和花莲独立一样。在感情上,台湾社会不可能让屏东和花莲独立,就如同大陆不可能让台湾独立一样。当然,关于屏东和花莲的独立论述,乍听之下,大家以为是天方夜谭。但是,大家可能有所不知,这样的调门在历史上是出现过的,那就是日本曾借口屏东和花莲少数民族地区是清朝“化外之地”“政教不及”,于1874年派兵侵略屏东恒春。当时,这种屏东和花莲不属于台湾的分离论调,遭到包括台湾在内全体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最后清政府从内地调遣精锐淮军十三营增援台湾,以临战手段逼退日本。故无论是大陆决不允许台湾自中国分离出去,或台湾决不允许屏东和花莲自台湾分离出去,二者都是感性的反应,是一个蕴含民族主义的感性问题。

戚嘉林指出,在台湾,我们同属中华民族。四百年来,台湾历经荷郑时期的汉族移民,尤其是郑成功的明郑大军移民、清初百万汉族移民及汉番通婚,历经1949年国民党迁台,91万内地官民移民及外省本省、外省原住民大量通婚,加上两岸开放后30万大陆配偶再移民,这些血脉融合,是现状也是现在进行式。因此,两岸四百年血脉融合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使我们成为同文同种的中国人。诚如习近平总书记会见连战时所说,两岸这种血缘纽带,任何力量都切割不断,两岸同属一个中国,这个事实任何力量都无法改变。戚嘉林认为,当此中国再次民族复兴之际,以史为鉴,展望未来,两岸统一应是不可逆转的天命。

姓氏文化烙印祖国认同

因为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深层影响,中国人的政治认同与文化认同常常相互渗透而难以分割,有时文化认同甚至是政治认同的重要基础。戚嘉林今年在高雄师范大学举行的“姓氏与中华传统文化讲座”上,首次在高校向台湾年轻学子传授姓氏文化,再次印证了姓氏文化烙印着对祖国的认同。

他通过大量老照片、地图和文献资料,向200多名高雄、屏东地区的年轻学子讲述台湾人姓氏与祖国认同间割不断的血脉关系。他说:“日据时期,台湾民众极力抗拒改名运动,足可证明中华姓氏文化烙印着对祖国的认同。”台湾民众与大陆一样,以姓氏血缘为基础,传承中华文化追怀祖先的美德,家中正厅多供奉铭刻家族姓氏祖籍堂号于神主牌位,墓碑记载亦然,以示永志不忘祖德。

戚嘉林说,清朝年间迁入台湾的大陆移民大多没有妻儿家室,只身在台,只有靠同姓守望相助。同姓移民往往集资在台湾各地兴建祠堂,以凝聚宗亲的向心与认同。在台湾许多姓氏宗亲聚居地,甚至出现冠以姓氏的村落,例如陈厝庄、田厝庄等。台湾先民渡台之初,多未带族谱同行,等到事业有成,他们大多会返回大陆故土抄录族谱或修缮祖茔。即使是在日本殖民统治下,台湾民间还是流行返回原乡拜谒宗祠、抄写族谱。他认为,中国人的族谱除了联系其与先祖的绵延血缘关系、维系家族成员的宗亲关系、联系与原乡的同宗家族关系,甚至跨越省籍与外省同宗联结,进而孕育强烈的国家民族认同。

日本殖民当局为了切断台湾人中华姓氏与祖国故土的联结,千方百计同化台湾人使之成为日本人。他们发动的“皇民化运动”,其中更改台湾人姓名就是一个重要环节。日本殖民当局从1940年初开始要求台湾人改用日本姓名,面对重重压力,台湾民众极力抗拒更改姓名。比如,台北吕氏宗亲举行恳亲会商讨更改日式姓名事宜,决定将吕姓改为“宫本”,因为“宫”字下部即为“吕”字,以示不忘姓氏本源。其他如黄姓改为“广田”或“横山”、江姓改为“江元”等。此外,也有以祖先堂号充作姓氏者,例如吴姓改为“延陵”、陈姓改为“颖川”、黄姓改为“江夏”、张姓改为“清河”。即使在当局肆意推动鼓吹下,还是有不少台湾精英人士坚决拒改姓名,改用日姓者也大多遭人白眼,例如在乡下更改日式姓名者往往受到全村人的讥笑。至1945年8月日本投降,台湾回归祖国怀抱,台湾人民立刻回归祖先的中国姓氏。

年逾六旬的戚嘉林说,在当今两岸交流的大时代,我们中国人的姓氏文化,不但是慎终追远的美德,体现两岸姓氏根脉相连,也是形塑凝聚两岸国家民族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岸原本就是一个国家,四百年融合已经将我们化为血脉同源的中国人,将我们融入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我们应珍惜追怀祖先的中华姓氏文化,恢复台湾父祖辈的祖国认同,共圆两岸统一的中国梦。

两岸海洋合作实现强国梦

今年盛夏,上海台湾研究所、上海市台湾研究会、《台海研究》杂志、上海交通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及华东师范大学两岸交流与区域发展研究所,在上海交通大学联合举办“甲午战争反思暨两岸海洋合作”学术研讨会。戚嘉林博士在会上表示,两岸统一已经是不可逆转的天命,我们应建构两岸的共同历史记忆,展开两岸海洋合作,实现两岸和平统一,完成先人台湾复归祖国两岸统一的强国梦。

戚嘉林指出,120年前发生的甲午战争,是日本以举国之力,对我国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是古老中华帝国与新兴近代国家日本的一场战争。从历史上来看,甲午战争影响非常深远,它不但改变了中日两国的命运,也是20世纪初东亚国际局势的转折点。值此甲午战争两甲子纪念之际,两岸学者应该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建构两岸共同的近代历史记忆,形塑民族光荣的国族认同,扩大两岸政治互信基础,以推进两岸海洋合作。

鉴往知来,台湾的命运与前途,不但和内地息息相关,而且和内地现代化成功与否息息相关。120年前我国落后,甲午战败割台,但台湾民众不忘祖国,深信有朝一日祖国必雄飞世界,台湾必复归祖国。1949年,中共完成自大清覆亡后中国实质再统一(除港澳台外),带领亿万人民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实现台湾先人盼祖国雄飞世界的强国梦。

戚嘉林说,中华民族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甲午之役我们从海军武备落后战败中跌倒,120年后的今天,我们要从建立强大现代化武装力量中站起来。他表示,两岸海洋合作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需要。今天,中日为钓鱼岛对峙,中国大陆派遣海监船持续巡航钓鱼岛,保卫地属台湾宜兰的钓鱼岛。中国大陆今天能实现台湾保钓运动的梦想,就是依托海军的崛起,实质就是两岸共同保卫海洋领土主权。

目前,国际政治骚动不安的中心不知不觉已经移往东亚,从北方四岛、独岛、钓鱼岛直到南海,周边国家的争议越来越火爆。戚嘉林认为,在这种形势下,两岸海洋合作尤为必要。以南海为例,海峡两岸应充分利用两岸关系趋于缓和的时机,积极推动两岸在南海问题上的合作,这样做既有利于维护中华民族的海洋权益,又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具体来说,其一是在“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基本原则指导下,逐步建立起全面的南海事务合作机制;其二是在“一个中国,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增强海峡两岸合作的政治互信机制;其三是通过政治上的互信和相互交流,逐步建立起军事上的协调机制。

台湾前途在于和平统一

笔者与戚嘉林教授最早是在一年一度的两岸关系学术研讨会上相识的,他对台湾前途和祖国前途的关注,予人印象深刻。

他曾几次到天津访问,记忆中较深的一次是2007年,他与夫人一起到天津参访,并在市政协俱乐部议事厅作“台独史观剖析”学术报告。他从历史的角度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台独”的来龙去脉,揭露了“台独”主张的危害性,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肯定。在津期间,他还参观了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游览市容、观赏京剧表演,对天津发展赞不绝口。

2009年,戚嘉林受邀在天安门观礼台观看新中国成立60周年阅兵大典。这对他这个来自台湾的中国人来说,心情复杂起伏实在难以描述。看着各军种雄赳赳气昂昂的方阵打眼前走过,各种先进的坦克战车、飞弹在面前行进,各类军机从头顶呼啸掠过,听着雄壮激昂的音乐,感受着周遭民众高亢激动的情绪,要不兴奋激越也难。与60年前相比,今天中国大陆的综合国力、国际地位的提高,使他更加自信地说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2011年,北京大学台湾研究院举办纪念辛亥革命百年系列活动之海峡讲坛(第一期),戚嘉林应邀发表演讲。他指出,近代中国的百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无数中华儿女追求民族复兴、追求国家富强、追求中国的近代化和现代化的百年。对于国家百年来翻天覆地的巨变,尤其是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努力,大陆基础设施建设、人均所得、国民生产总值、外汇存底、对外贸易、综合国力等,均得到快速发展,真正跻身国际前列,让他感到无比自豪。

今年初,以戚嘉林为团长的台湾《祖国文摘》学术交流团一行10人到上海参访。在上海市台联举行的座谈会上,作为《祖国文摘》发行人,戚嘉林从史学角度阐述了“台湾人认同中国是祖国”的历史事实,建议两岸要加强文化沟通,尤其要重视中华文明核心价值的认同。而《祖国文摘》一贯以来对祖国的关注,也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近日,《参考消息》在“海峡时评”栏转载戚嘉林发表在台湾《中国时报》的文章,题目是《台湾前途在于和平统一》。文章说,在9月3日“抗战胜利纪念日”,郝柏村在新党举办的“抗战胜利纪念研讨会”上称“台湾前途从来不是台湾人决定的”。此语一出,激起岛内各界热评。戚嘉林说,大量历史事实证明,当代的世界地图就是基于历史理由及地缘政治理由而决定的,台湾可说是其中一个经典案例。至于现今台湾前途,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就精辟指出过,“中国从来没有默认台湾可以无限期地孤立在中国之外”。戚嘉林指出,历史上每一次逐鹿中原的分合,都要经过战争,但60年来两岸关系与时推移地走到今天和平发展这一步,是历史上第一次。现今两岸都有意愿用和平方式来解决统一争端,我们必须牢牢把握这一历史机遇。

猜你喜欢

姓氏祖国
有趣的姓氏
祖国祖国我爱您
这就是我的祖国
亲爱的祖国
意聊
对祖国唱出爱
一读就错的姓
姓氏拆解
姓氏知多少
我爱我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