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法教育教学之我见

2014-12-02天津市瑞景小学

天津教育 2014年6期
关键词:双钩字帖点画

■天津市瑞景小学 乔 强

欣闻教育部发布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继而又制定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可见书法教育的春天正向我们走来……欣喜之余就我自修与教学中的点滴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书法教育的益处

书法是一种修行。

古人说:“书,心画也。”“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心与手。”宋代苏轼说:“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清代刘熙载在《艺概 书概》中写道:“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又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书法能让人降浮去躁。浮躁练不成书法。书法让人安下心来,铺下身子,能吸收人的浮气、躁气、粗狂之气,使人变得文雅,静心,沉稳。书法能让人识美求善。书法是艺术,艺术是一种美的体现。字体章法无处不体现着、折射着、流露着美与善。上下贯通、对立统一、虚实结合、婀娜多姿、整体和谐等是对书法的基本要求。学习和创作,就是对美与善的规律认识和规则运用。书法能让人腹有诗书。古人誉书法大家为“皆有超俗绝世之才,博学之余暇,游手于斯”。书法离不开诗词句章,书法家要学好多知识,这样就形成了好的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书法内容是言志、励志、教人积极向上的,书法家首先受教育,觉悟高、境界高、有奋斗精神。书法能让人体悟人生。人常说“字乃人之衣冠”“品德不高,落墨无法”。写书法就是写自己。思想、品位、情操、境界提高了,才有可能提高书法水平。历史上很少有道德低下者的作品能流传下来。可以这么说,书法是技术与个人品格的体现。欲写得一手好书法,必先提高个人对人生、处世的觉悟。书法能让人精神依归。书法博大精深,学无止境。如果你热爱书法,就会追求其中,沉浸其中,乐在其中。对世事的烦扰,对人生的不顺,对人情世故,有一定的阻隔作用。人间世事多纷扰,退居陋室成一统,是一种更高的追求,也是一方精神的世外桃源。如果你遇到什么烦心事也可以写写书法,让自己放松一下,忘烦除忧。

二、书法教育的方法

入帖、出帖是学习书法的两个阶段。入帖主要指通过对某一家、某一帖的临摹学习,对其用笔的规律和结体的法则有比较深入的认识,对其形质和神韵能够比较准确地把握,可以说是已经学得很像了。出帖则是在入帖基础上,将所学之物消化吸收、融会贯通、为我所用。这时字的形态已不为原帖所囿,但精神实质仍和原帖有着实际上的师承和亲缘关系,可谓:“创中有临、临中有创;创不忘临、临不忘创”。

在书法临摹教学中,常有这样的现象:个别学生一拿起字帖就写,所临全然无原帖模样;有些学生认真对临字帖,但还是临得不像,抓不到根本。前者我们可以称之为“抄字帖”,其实质是按自己的书写陋习来抄写字帖里的文字,无视书法作品的形式美,毫无教学意义。后者态度认真,却由于方法不对,观察不全面,使得临摹不深入,如果不及时转变方法,会影响学习书法的积极性。此时开展好书法教学,更要讲究方法。而强调方法首先要强调写字需要记忆,这同语文、数学等科目的学习没有什么两样。传统书法教学强调训练,练的目的最终还是记忆。不同的是,它要求记忆的是颜、柳、欧、赵诸体碑帖中艺术化的字形,好像绘画要记忆画稿一样。记忆的好方法莫过于常见常练了。如同吹、拉、弹、唱要经常练习的道理一样,学书法也要练习,这种重复的书写练习与“减负”无关。不动脑筋的常见常练是事倍功半的,我们讲的常见常练是立足于“记忆”的,是坚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原则的常见常练。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设计了习字“五步法”,即“双钩—单钩—格临—框临—背临”的方法。下面具体谈谈。

“双钩”,就是用硬笔双钩下所临字帖上的范字轮廓,然后用毛笔对照字帖,按运笔线路,一点一画地把字写实。“双钩”与一般“描红模子”的不同是,它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双钩字帖上的字,然后借助字形上的框框把点画写准写像,这叫“取法乎上”。而描红模子只能是取法乎中或取法乎下。古人讲,“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孰优孰劣,一目了然。要写好字,一般地讲就是写好点画和结构,这好比两大难。为了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我们可以而且应该暂时放下一个,然后全力以赴解决另一个。“双钩”正可以帮助我们把字的结构问题放一放,集中力量解决好点画。点画写好了,形象也在学生头脑中扎了根,就为下一步的“单钩”练习打下基础。有些学生在临摹前能认真观察,却很少拿自己的临摹作品和原碑帖进行认真比较,更不会思考要有哪些要领,这就是缺乏总结,无法形成记忆。通过用“双钩”的字样蒙在自己写的字上,检查比较临摹作品和原碑帖的差距,能很好地发现个人对字帖观察认识的不足,及时发现一些弊病,加以改进,是极重要而又容易被初学者忽略的一个环节,在此特作提示。

“单钩”是钩下范字点画的中心线,凭着“双钩”的印象,对照字帖,把字写出来。此阶段字的结构不必操心,点画却因为只有位置而无形象,比“双钩”时难了一步。“单钩”的另外意义则是在软笔和硬笔字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因为借助“单钩”的毛笔字的字形,按比例紧缩就可以写好小楷和硬笔字。所以“单钩”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它在“双钩”的基础上向前跨进一步,沟通了软硬笔的联系,还在于它为“出帖”作了准备。行家认为“出帖”比“入帖”难,难就难在离开帖还能把握住结构。而“单钩”可以帮助我们。较长时间的“单钩”练习可以深化我们对字的结构的理解与记忆。

“格临”是借助“米字格”或“九宫格”临写范字。当然范字也要罩上相应的格子,此时手下一无点画、二无字形,学生要以组成格子的横线、竖线、斜线为“参照物”,找到点画的相应位置,写出范字的模样来。这比前面的“单钩”又前进了一步。以往的教学方法先描红模子,转而就“格临”,前后根本不衔接。我们用“双钩”“单钩”将“描红”与“格临”衔接起来,等于在“格临”前搭了两层台阶,此时的“格临”较之老的格临方法不是优越多了吗?

“框临”是取消了格子里面的横竖线后的临习方法。学生们依靠“格临”时的印象,对照字帖将字安置在格中的适当位置上,使之不偏不倚、不上不下,这虽说是练字,却也为以后合理安排楷书的章法打下了基础。

“背临”就是凭记忆把前面所临的范字背写出来。经过前面四个阶段的准备,应该说收获季节到了。能背写出几分,那几分就是属于自己的了。如是由少到多,由点到面,通过记忆就能化他为我,把一种书体学好。

三、书法教育的实践

瑞景小学自2006年建校,于2010年确立走书法特色之路,至今已四个春秋。学生接受硬笔书法培训的同时,全体教职员工也开始进行培训,也包括幼儿园的教师。学校每天12:40—13:00为师生练字时间,带班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练习,校长亲自对学生“双姿”和专时专用情况进行检查。

2010年11月8日首届软笔书法班开课,两年后已有10名学生将作品展示在一楼前厅和书法教室。

2011年2月底,小学部的教师们也拿起来软笔,14个月后的作品现已展示在“舍得闲居”。

学校成立了6人书法组、4人研讨组。每周二上午第一节课教研,其中周萍、李清、程学茹已能独当一面,她们分别负责沿河小学、集贤里小学、安光小学的教师书法培训,均获好评。

电教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资源共享,请红星路小学的徐莉老师和我录制了“博学乐园”《习字与书法》网络微课程。我校教师在组织学生通过网络学习的同时,自己也在进行学习,书法水平有了提高。

瑞景小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书法获奖情况:

“全国第十届少儿美术杯年度艺术展评”一等奖6人,二等奖12人,三等奖16人,优秀奖3人(共37人参赛)。

“大爱无疆 积善存爱”硬笔书法大赛中我校获最佳组织奖。其中两名教师、两个学生的作品分别获得特等奖和一等奖,同时作品被现场拍卖。

“电教馆首届硬笔书法网络大赛”特等奖2人,一等奖29人,二等奖43人,三等奖54人,优秀奖53人(共18 1人参赛)。学校获优秀组织奖。

“仓颉杯书法大赛”学生获奖:一等奖21人,二等奖60人,三等奖20人,优秀奖43人,纪念奖33人(共17 7人参赛);教师获奖:特等奖3人,一等奖8人,二等奖13人,三等奖13人,优秀奖7人(共44人参赛)。 参赛师生的获奖率达到100%。

四、书法教育的缺失

1.师资匮乏,亟待专业培训。俗话说:“老师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强将手下无弱兵。”只有教师的书法水平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提高了,才能引导学生走向正规的学书之路,并解决学习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而书法师资匮乏,亟待书法及书法教学的专业培训。

书法易学难精。作为一个从事书法教学的人,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及书法教学的业务水平,“会写不一定会教;能教不一定能写”。只有热情、没有水平是会误人子弟的,要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使之专业化是必然,所以解决师资匮乏的问题教育工作者要先受教育。

2.理想与现实难以接轨。虽然一些地区、学校也请名家进行了培训,但授课者讲得过于艺术,忽略了听课者虽为人师,但大多数对书法也是一知半解,他们除了要提高自身的书法水平,还要提高理论水平、授课水平,如不接地气,怎能指导学生?即便这种培训有些作用,也犹如从土坡上倒水,到了坡下还剩多少?

3.没有专用经费,学校又不能收费,很难走出去、请进来进行学习。书法的教育资源难以共享,制约了书法教育的均衡发展。

4.书法教师没有相应的职称。在教育系统语文、数学、美术均有职称认定的考核,而书法没有,书法教师如若晋升只能考“隔行如隔山”的其他科目,一些有书法造诣的教师也无积极性了,有的学校甚至把“老弱病残”放在了书法教学一线……

五、书法教育的感受

不惑之年的我自修书法30余年,教学20余年。不时自问:“中国书法教育的道路在哪里呢?”

第一是共识。书法教育既是中国人的本分,又可美育启蒙。实用价值、艺术价值兼得。瑞景小学已经把习字融入到教学,融入到育人中去了。

第二是好的教材、好的方法不可或缺。按照中国书法教育的传统,“颜”“柳”“欧”“赵”都可以成为好教材,于是好的方法便成为入门与坚持下去的关键了。我在瑞景推广“五步法”教学,这是由“五步法”的包容性决定的,它能容下各种风格、各种流派,让大家在心平气和中找到共性,在求同存异中取得大发展、大繁荣!

第三,抵制现代艺术领域里的诱惑与干扰。因为急功近利的思想作祟,学书者及部分授业者普遍缺乏难得的心静。我们要以“有法”破“无法”,让学习进入循序渐进的科学状态,摒除浮躁、摒弃无序。这就进入了修养的层面。好的心态才是创新的基础。

第四,关注从事书法教学的教师队伍的发展,调动积极性,更多地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五,榜样引路与督导检查相结合。书法教育在过去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在今天也不能“有心栽花花不发”,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大到校与校,小到同学与同学,从善如流就会有好的结果。教育主管部门不能放任,要把握导向、抵制邪道,抓两头带中间。加强对学校书法教育工作的督导评估,确保各项要求和措施以及教育目标和内容的落实。

最后,我想用我的老师、著名书法家曹柏昆先生的一首诗与大家共勉:“中华文字美天成,智慧感情两共融。经济邦国大事业,莫将丑怪贻儿童。”

猜你喜欢

双钩字帖点画
《李思训碑》笔法临析(五)
《李思训碑》笔法临析(四)
《李思训碑》笔法临析(四)
小字帖
古代隶书硬笔临摹字帖(二)
小字帖
小字帖
点 画
“练成优美点画,方能把字写好”——唐代书法家孙过庭之《书谱》今译(一)
七绝·春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