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发展特点及其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启示

2014-12-01倪佳琪任雅才于小雷孙斌杰易超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28期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

倪佳琪++任雅才++于小雷++孙斌杰++易超

摘 要:新媒体发展具有覆盖面广、影响力大、发展速度持续加快;使用需求多样化;弊端日益凸显等特点,在此背景之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亟待创新。针对新媒体的发展特点,高校辅导员应从转变工作思路、革新工作观念、补充工作内容三个方面进行自我提升,在运用网络新媒体工作中,把握规律性、提高预见性、注重实效性、增强自觉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

关键词:新媒体发展特点 辅导员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a)-0223-02

当前,新媒体的发展日新月异,对社会经济文化变革产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影响。《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2号)》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出版、互动新媒体、移动多媒体等新兴文化产业”“加强数字文化内容产品和服务开发,建立数字内容生产、转换、加工、投送平台,丰富信息消费内容产品供给”。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中指出,2012年以来,移动化和融合化已经成为中国新媒体发展与变革的主旋律。中国的新媒体发展无论从数量上还是速度上都达到了惊人的水平。

1 新媒体发展特点

新媒体是建立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互联网基础之上,发挥传播功能的媒介总和。它除具有报纸、电视、电台等传统媒体的功能外,还具有交互、即时、延展和融合的新特征。

1.1 新媒体的覆盖面广、影响力大、发展速度持续加快

移动互联网、微信、微博、社交媒体、大数据、物联网等门类都已成为新媒体发展的关键词。新媒体已经全方位地覆盖到了百姓生活。根据新浪微博和腾讯微信最新公布的数据,目前新浪微博的激活用户数量为2.81亿,每日活跃用户数为6020万;而腾讯微信的激活用户数量达5.32亿,每日活跃用户数约为1亿。这些新媒体的影响力有多大?微博界有这样一种说法“当你的粉丝超过100人时,你就像是一本内刊;超过1000人,你就像个布告栏;超过1万人,你就好比一本杂志;超过10万人,你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1000万人,你就成了一家电视台”。对于大学生来说,一方面从新媒体中摄入大量的信息,另一方面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也正在扮演“自媒体”的角色。

2005年12月,人人网首次公开发布,到2010年12月宣布激活用户数量破亿。新浪微博实现这一成绩仅用了18个月(2009年8月-2011年3月),而腾讯微信更是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缩短了4个月(2011年1月-2012年3月)。微信虽然起步最晚,但是后劲十足、发展最为迅猛,目前无论是激活用户数还是活跃用户数都已经超过了新浪微博和人人网。智能手机的出现,衍生出“移动端”的概念,而正是这一概念被业界视为“新媒体发展的转折点”,人们的阅读、发帖、社交、消费、娱乐等习惯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2013年的数据统计显示:就内容选择上,新闻资讯、社交媒体、地图导航已经成为第一批手机使用量超越桌上电脑的板块。这一趋势,还将持续蔓延。

1.2 新媒体的使用需求多样化

随着新媒体类型和规模的不断发展,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从最开始通过网络及时获取信息,到后来电子学术网络的发展用以辅助学业,再到后来社交网络的兴起迅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网络距离,以及支付宝和网络购物对几千年来交易过程的颠覆,大学生始终是网络(包括新媒体)使用的“先锋队”和“尝鲜者”。有学者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出发,认为新媒体的使用可以满足大学生“尊重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也有研究者通过自编的《大学生网络心理需求问卷》,得出大学生使用网络是基于满足“交流动机”“人际关系”“情感宣泄”“目标规划”的四种需求。其实,无论是哪种分类方式,根据受众的“需求与满足”理论,如此之大的使用规模,足以说明大学生受众正在从中享受着需求的被满足感。只是,这些来自于新媒体的满足感虽然获取很容易,其实际的价值水平仍然尚无定论。

1.3 新媒体的发展弊端日益凸显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在你身边,你却在低头玩手机”,这句话生动地传达出当前新媒体发展对人际关系的冲击。表现上看,这是从人际关系转变为“人机关系”的过程,而实际上,更大的隐患存在于大学生行为角色的混淆。脱离现实自我,随时随地沉溺于网络上的“理想自我”或“虚拟自我”。新媒体的蔓延使大学生的线下社交越来越少,长此以往将会损害他们的心理健康。跟传统媒体时代相比,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案例数量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新媒体带来的“信息轰炸”随时随地都可以发生,容易使大学生产生“信息选择失度”,表现为上网时精神亢奋、下网后神情倦怠,大量寻求甚至被动接收刺激量过大的信息,严重的可以导致心理失衡甚至精神变态。新媒体的便捷性同时也是安全隐患的来源。支付宝、通讯录、QQ号、各类邮箱彼此之间的共享和绑定,使本就不够安全的网络更加“险象环生”。大学生使用陌陌、微信等即时通讯软件约见“网友”引发的安全问题层出不穷;而一再简化的网购手续让非理性的过度消费成为困扰不少大学生的恶习;随之而来的诈骗案件、隐私泄露等都是新媒体发展过程中日益凸显的弊端。

2 新媒体发展特点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启示

面对信息网络时代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学生工作者是跟在学生后面跑?还是跑在前面引领学生?答案不言而喻。早在2009年,教育部即组织专家、领导、高校召开了“网络新媒体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讨会”。会议强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掌握新技术,努力使网络新媒体成为教育管理服务学生的好平台。高校要在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网络新媒体的进程中,扎实推进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特别是努力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规划(2013—2017年)》中,明确提出“围绕网络社区运用、网络舆情管理、网上思想教育引导等内容,提高辅导员开展网上教育、管理、服务及网络引导能力”。近年来,教育部自上而下推行新媒体宣传教育工作,教育部新闻办官方微博“微言教育”已于2013年1月1日开通;同年12月1日,官方微信“微言教育”也正式面世,这是教育部新闻办继开通官方微博之后,在新媒体运用上的又一重要举措。该官方微信将突出实用、亲民的特点,成为教育部发布资讯、提示预警、服务公众的重要平台,与官方微博、门户网站一起构成教育部新媒体“三剑客”。endprint

大量理论研究和实践证明:新媒体的先进性和多样性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广阔的平台;新媒体的时效性和便捷性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新媒体的交互性和虚拟性可以增强大学生的自主性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面对新媒体的“新”挑战,高校辅导员应该如何把握和利用新媒体发展的特点呢?

2.1 辅导员需转变工作思路,充分掌握、利用新媒体搭建思政教育的新阵地

有研究者对北京、四川、西安等地区的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现状做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大学生使用网络的日平均时长达3.5 h以上;(2)通过手机连入网络的比例将近90%,同时微信的持有量也与手机数量基本相当。如此规模的网络使用率和移动端持有率,要求辅导员必须充分掌握新媒体特点,抢占平台、熟悉语言,凡有学生网络涉足之处必有辅导员活跃之所。辅导员使用QQ、飞信、邮件跟学生单向输送信息的同时,也要开通博客、微博、微信,依托这些新媒体平台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实现与学生的双向沟通。开展有效的高校网络舆情工作,使思政和维稳工作更具主动性和前瞻性。同时,要想成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辅导员工作还要完成从依托外在网络平台到搭建自身学生工作平台的任务。辅导员要将网络作为自我风采展示的平台,以高尚的人格和学术的魅力影响学生、吸引学生,形成良好的网上互动。只有将自己在网络媒体上的“一亩三分地”经营好,才能把学生们吸引到正确的信息渠道中来,在合适的平台上实现特定的教育目的,真正做到“捕获新创意、掌握新技术、迎接新挑战”。

2.2 辅导员需革新工作观念,从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开展日常管理和自我提升

一项针对大学生的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认为互联网最大的优势是在于平等(48.25%)、自由(31.10%)、高效(18.23%);网络已经成为超八成的大学生最常用的获取信息的渠道,甚至连获取学习资料,也有超过六成的大学生是通过网络实现的;除此之外,消磨时间(娱乐放松、网络游戏等)、网络购物、与人交流(收发邮件、虚拟社交等)共同构成了大学生使用网络新媒体的四大功能。上述功能便对应着大学生多种内在需求,也提示辅导员要适时调整工作观念,从学生的“权威型管理者”过渡为“平等中的首席”,为学生营造一份自由、安全、值得信赖的话语环境。网络世界中“爆炸式的信息流”对于学生有着极强的吸引力,因此辅导员也需要不断补充知识储备,在跟学生交谈的过程中体现自己的专业和博学,从而赢得学生的敬佩和接纳。“消磨时间”和“网络购物”的功能提示辅导员:大学生在时间管理和财务经营方面还存在较大盲区,需要从观念和方式上加以教育引导。当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大学生会自然地转入到网络上寻找情感维系,因此辅导员要加强班级凝聚力建设,加强一对一深度辅导,为大学生的人际需求提供充分的满足条件。

2.3 辅导员需补充工作内容,加强教育、注重培养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方法和技能

辅导员的日常工作包括很多内容,无一不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息息相关。一方面辅导员应该努力学习、合理运用各种新媒体和科学技术拓展工作途径,另一方面也需要将新媒体使用的方法技能教授给大学生们,实现“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新媒体网络使用的底线便是保护自己的人身、财产安全,辅导员应教育学生提高网络安全意识,有效预防、快速识别以网络诈骗为首的网络安全隐患。此外,辅导员更需要对大学生网络和新媒体的使用做好过程性的引导管理。第一,“未雨绸缪”。在大学生入学伊始的“新生导引课”上,就“媒体网络的利与弊”进行详实的介绍、就“使用的度与限”做出具体的要求,防患于未然;第二,“过程监管”。在日常管理服务过程中,有意识地了解学生使用新媒体的情况,对于个别使用过度、甚至出现网络成瘾症状的学生要及早干预,避免积重难返、形成燎原之势;第三,“形成自治”。定期组织新媒体使用的主题班会,通过小组讨论、经验介绍、个人反思、集体契约等方式,树立科学使用新媒体的观念意识和集体氛围,实现“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4-03-05)http://www.cnnic.net.cn/.

[2] 唐绪军,黄楚新,刘瑞生.创新与融合成为主流——《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盘点及预测[J].中国报业,2013(7).

[3] 赵亮.基于需求理论的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探析[J].考试周刊,2013(3).

[4] 滕国鹏,江静.大学生网络依赖与心理需求、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1(1).

[5] 邱杰.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分析及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4(3).

[6] 张红梅,陈平.全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体使用现状调查研究——以北京9所高校的调查研究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4(3).

[7] 程博,胡澜,敬媛媛.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使用时间及需求情况调查[J].改革与开放,2013(7).

[8] 杨建涛.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现状调查研究——以西安科技大学为例[J].科技向导,2013(17).endprint

猜你喜欢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对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辅导员工作理念转变与研究型辅导员的成长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