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学生一起走进老舍先生
2014-12-01张征
张征
去年的金秋九月,带着欣喜和期盼,我和教研组的老师们一起迎来了教学生涯中的又一个挑战——为四年级的学生讲授选修课《走进老舍》。四年级语文选修课分为思维与表达、阅读与欣赏、活动与写作、国学启蒙四个模块,分别从听、说、读、写几个方面依照国家课程标准为我校四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更多的选择。
我们选择老舍先生的作品就是因为作为北京的学生,读京味儿作品更有亲切感,又可以将课内外结合拓展学生的阅读广度和深度。而老舍先生是一位“人民艺术家”,是一位走进每个百姓心中的作家,每个老北京人心目中都有一个自己的老舍。如何让十来岁刚刚步入四年级的学生走进老舍先生的文学世界,走进老舍先生的北平?带着这些疑问,我开始了自己的教学实践。
随着一次次课程的深入,在阅读先生作品的时候,学生与我的交流也越充分,学生提出的问题也越来越丰富多样。比如在讲到《四世同堂》的时候,学生感兴趣“胡同”的发展,会问“这条胡同现在什么样了?”《茶馆》中常四爷是“旗人”,那“八旗”是怎么分的?“正红旗下”的“正”是读“正”还是“整”?
问题的发散程度、丰富程度以及深入程度直接反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所在,我欣喜于学生认知的广度和思维的深度。我享受与学生探讨的过程,但更重要的是针对不同的问题,做不同的处理,积极利用学生提问的契机,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有些通过文本阅读能解决的问题,我会引导学生们通过读书解决,比如老舍先生喜欢养花,在北师大版六年级的课本中就有散文《养花》,再引导学生看《四世同堂》中祁老爷子在小羊圈胡同自家院子里种花那段描写,让学生体会到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有些涉及历史背景的问题,我会先查资料,比如“八旗”的来历与分法,涉及到清朝分封的政治管理制度;有些涉及专业知识的问题,比如大家平时都读“正红旗”“正黄旗”,而在备课查资料的时候有一个研究老舍的专家在一段采访中就读“正红旗下”(音:整)。最后,我特意请教了书法家爱新觉罗·毓竣先生,作为皇族的后裔,老先生告诉我在这里读“正红旗下(音:整)”意为整个都是红颜色,还谈到了一些有关书法中的中国文化体现。
有些涉及到文学作品背后更深层次的问题,我会与学生分享现代文学馆中有关老舍先生的部分,会给学生讲现代文学馆刚刚建成的时候,舒乙先生曾到我上学的学校做演讲,讲述老舍先生的故事,讲述文学馆的点点滴滴。我给学生看自己在南锣鼓巷拍的黑芝麻胡同小学的大门、茅盾故居,给学生看首都博物馆中有关老北京民俗的图片。学生也在我的鼓励下周末和家长一起到老舍故居走走,到老舍茶馆坐坐,再把见闻带到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就这样,学生们在一个学期隔周一次的选修课上一起走进老舍笔下的老北京城,看四合院的胡同生活,听老北京话儿,品老北京小吃,体验老北京童玩,知道了骆驼祥子、常四爷、祁老爷子一家;就这样,一位伟大的作家在学生心目中不再是个概念,而是亲切的、温暖的、立体的,文学作品真正在学生心中有了一个印记。
我在解答学生疑问的过程中,兴致盎然地重读了老舍先生的《茶馆》《骆驼祥子》《月牙儿》《正红旗下》和《四世同堂》的一部分,很多细节在读的时候真的与之前的感受不一样了。我常常想,选修课带给我和老师们的是又一次专业成长,它让一线教师有机会参与到课程开发中,为我们提供更综合、更广泛而有深度的学习内容;它为学生提供更宽松的学习环境、更丰富的课程资源、更多样的学习形式。选修课为师生的共同成长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对话空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