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让学生发现、成长、超越
2014-12-01商红领
商红领
在我们心里,教育不是塑造,而是一种发现。这里的“发现”既是教师发现学生,引导学生成才,更是学生发现自己,发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在与人交往中不断自我发现与改进。而这种发现,就需要学生在不断的选择与尝试中去寻找自己。“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尝试与选择的机会,去发现自己、寻找自己”——这便是中关村一小“新学堂”课程体系中选修课程建设的初衷。
增加的是选择,而不是内容
若要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不挤占学生自主时间,就要对选修课程有一个新定位——增加的是选择,而不是内容。
自主选择、走班上课的兴趣小组在中关村一小已经有了十几年的历史,但这些兴趣小组都是在国家课程之外开设的丰富学生兴趣爱好的课程,学生参加的小组和社团越多,自主安排的时间就越少,老师的工作量越来越大,学生休息的时间越来越少,可谓是苦了老师累了孩子。
如果让“兴趣”由发生在国家课程之外变成发生在国家课程之内,变成发生在国家课程之内,成为国家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既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又让学生品尝到“好吃又有用”的国家课程。由此,我们将科技、艺术类选修课开进了三、四年级,语文、数学、体育选修课开进了四、五年级,英语选修课开进了四年级。
基于国家课程标准,满足多元需求
我校的选修课程基于国家课程标准和我校的学生培养目标,在必修课程的基础上,从语言与人文、数学与科技、艺术与审美、体育与健康四个领域进行了尝试与实践,具体内容涵盖了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体育、科学等学科。
这些课程的开设着眼于国家课程标准中学科能力发展和素养的形成,选取贴近学生的学习素材,活用学校、社区等资源,通过课程标准细目细化学生学习目标,使学生在可选择、多元化、源于生活、适应成长的选修课程中发展和提高。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
在对学生进行选修课程调查中,我们发现,原以为给学生提供“京剧课”,丰富了音乐课的内容,学生们会很喜欢,可调查结果显示,有些学生并不喜欢京剧,甚至有家长来信说能否让孩子上京剧课时留在教室里看书。这就存在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京剧课出了问题,但是喜欢上京剧课的学生还是多数;第二个问题是如果学生实在不喜欢,我们又没有相应的可选择的内容供学生学习,因为京剧课在中关村一小已经进入课表,成为必选内容,承担了一部分艺术课程的教育任务。
通过讨论与研究,我们决定调整京剧课的内容,丰富京剧课的形式,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在学习唱腔的基础上,我们增加了欣赏、动作表演,特别是京剧故事背后的传统文化的渗透。改进后的京剧课不仅增加了趣味性,还更全面地提升了学生艺术方面的综合素养。
丰富学生学习体验,发展学生能力
选修课程的学习把重点从知识传授转向学生能力发展,这种不过分强调知识点的课程,给学生的学习方式变革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在选修课上,老师们带着学生走进校园进行观察,来到操场进行实地测量,上网查阅资料,和社会大课堂活动相结合走进海淀公园,到湖边进行水质量的监测……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已经逐渐成为选修课程学习的主要形式,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更好的发展。
学会选择,学会负责
在选修课中,学生在一次次选择中了解自我、认识自己、分析自己,通过选择实现了四大方面的变化:首先是拓宽视野,选修为学生增加了又一扇看世界的窗,使学生从原来通过一本书学习世界变成了世界融入一本书的学习体验,为学生更好地发现自己埋下了一颗颗种子;其次是走班制学习使学生走进了新的环境,结识了更多的学习伙伴,扩大了交往范围;再次是有机会接触更多各领域的杰出人才;最后是学会选择、学会负责。有了什么样的选择,就要对相应的选择负责。学生选择了学习的内容,就要对自己的成长负责;学生选择了不同的岗位,就要担起这份选择带来的责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