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通注射液配合康复治疗脑卒中50例疗效观察
2014-12-01张辉
张辉
摘要:目的观察采用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内科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血栓通注射液进行治疗,治疗6周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FMA、MBI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MBI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联合血栓通可以明显提高脑卒中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肢体康复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血栓通;康复训练;脑卒中
中图分类号:R255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4)10-0055-02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发病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病残率较高,可达70%~80%,而最常见的后遗症是偏瘫,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正常生活[1]。康复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后的肢体功能,使病残率明显的降低,而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联合应用血栓通注射液可以更加明显的改善患者的康复效果[2]。本文采用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康复训练治疗50例脑卒中患者,取得了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神经内科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1996年制定脑血管病关于脑卒中的诊断标准[3]。其中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43~76岁,平均年龄614±63岁,病程13~26 d,平均病程(184±43)d;右侧偏瘫26例,左侧偏瘫24例。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42~73岁,平均年龄(606±54)岁,病程13~24 d,平均病程(179±37)d;右侧偏瘫28例,左侧偏瘫22例。2组在年龄、性别、病程及偏瘫肢体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西医内科治疗,包括降颅压、营养神经、防治并发症、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以及对症支持治疗等,并且联合应用康复治疗,内容包括包括早期的肢体良肢位摆放、转换体位、Bobath手训练、翻身训练、坐位平衡训练、站立平衡训练、偏瘫肢体被动活动、上肢上举运动、关节肌肉被动牵张训练、偏瘫侧上肢负重以及上肢功能活动、偏瘫侧下肢负重、上下台阶训练、平行杠内行走、减重步行训练、痉挛肌牵张以及理疗等,每天训练3 h,每周训练5 d,共进行6 w的训练。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栓通注射液450 mg静脉滴注,1次/d,2 w后停药,间隔2 w后继续用药2 w。
3观察指标及统计学处理
31评价标准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根据FuglMeye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及Bobath指数(MBI)评分。
32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发生粥样硬化以及形成血栓,阻塞动脉血管官腔,引起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导致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造成相应动脉支配区域的脑组织软化、坏死[4],从而造成缺血大脑组织支配的肢体发生瘫痪。缺血的脑组织的生理、生化和形态学改变的基础可以进行重塑,主要通过轴突再生、树突发芽以及突触阈值的改变等途径,90%以上的神经功能可以在脑梗死3个月内恢复,3个月后患者将会出现肌肉、关节萎缩以及肢体痉挛等功能障碍,因此,早期的康复训练显得更为重要,能够明显改善偏瘫肢体的功能,对于患者的恢复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血栓通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为三七总皂甙,起到消肿止痛、益气补血、活血化瘀的临床作用,对患者脑缺血起到明显的治疗和保护作用[5]。综上所述,对于脑卒中患者采取康复训练联合血栓通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有助于提高治疗的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程长松,王先文针药配合针刺康复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2,34(14):211-212
[2]梁天佳,陈钊德,尹敏,等血栓通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1):2323-2324
[3]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4]陈晨,刘倩,高华活血化瘀药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药事,2011,25(6):3-4
[5]车桂英,蔡平伟康复训练联合血栓通治疗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研究[J].医学信息,2014,27(2):58-59
(收稿日期:2014-07-28)endprint
摘要:目的观察采用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内科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血栓通注射液进行治疗,治疗6周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FMA、MBI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MBI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联合血栓通可以明显提高脑卒中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肢体康复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血栓通;康复训练;脑卒中
中图分类号:R255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4)10-0055-02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发病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病残率较高,可达70%~80%,而最常见的后遗症是偏瘫,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正常生活[1]。康复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后的肢体功能,使病残率明显的降低,而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联合应用血栓通注射液可以更加明显的改善患者的康复效果[2]。本文采用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康复训练治疗50例脑卒中患者,取得了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神经内科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1996年制定脑血管病关于脑卒中的诊断标准[3]。其中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43~76岁,平均年龄614±63岁,病程13~26 d,平均病程(184±43)d;右侧偏瘫26例,左侧偏瘫24例。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42~73岁,平均年龄(606±54)岁,病程13~24 d,平均病程(179±37)d;右侧偏瘫28例,左侧偏瘫22例。2组在年龄、性别、病程及偏瘫肢体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西医内科治疗,包括降颅压、营养神经、防治并发症、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以及对症支持治疗等,并且联合应用康复治疗,内容包括包括早期的肢体良肢位摆放、转换体位、Bobath手训练、翻身训练、坐位平衡训练、站立平衡训练、偏瘫肢体被动活动、上肢上举运动、关节肌肉被动牵张训练、偏瘫侧上肢负重以及上肢功能活动、偏瘫侧下肢负重、上下台阶训练、平行杠内行走、减重步行训练、痉挛肌牵张以及理疗等,每天训练3 h,每周训练5 d,共进行6 w的训练。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栓通注射液450 mg静脉滴注,1次/d,2 w后停药,间隔2 w后继续用药2 w。
3观察指标及统计学处理
31评价标准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根据FuglMeye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及Bobath指数(MBI)评分。
32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发生粥样硬化以及形成血栓,阻塞动脉血管官腔,引起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导致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造成相应动脉支配区域的脑组织软化、坏死[4],从而造成缺血大脑组织支配的肢体发生瘫痪。缺血的脑组织的生理、生化和形态学改变的基础可以进行重塑,主要通过轴突再生、树突发芽以及突触阈值的改变等途径,90%以上的神经功能可以在脑梗死3个月内恢复,3个月后患者将会出现肌肉、关节萎缩以及肢体痉挛等功能障碍,因此,早期的康复训练显得更为重要,能够明显改善偏瘫肢体的功能,对于患者的恢复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血栓通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为三七总皂甙,起到消肿止痛、益气补血、活血化瘀的临床作用,对患者脑缺血起到明显的治疗和保护作用[5]。综上所述,对于脑卒中患者采取康复训练联合血栓通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有助于提高治疗的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程长松,王先文针药配合针刺康复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2,34(14):211-212
[2]梁天佳,陈钊德,尹敏,等血栓通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1):2323-2324
[3]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4]陈晨,刘倩,高华活血化瘀药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药事,2011,25(6):3-4
[5]车桂英,蔡平伟康复训练联合血栓通治疗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研究[J].医学信息,2014,27(2):58-59
(收稿日期:2014-07-28)endprint
摘要:目的观察采用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内科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血栓通注射液进行治疗,治疗6周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FMA、MBI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MBI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联合血栓通可以明显提高脑卒中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肢体康复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血栓通;康复训练;脑卒中
中图分类号:R255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4)10-0055-02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发病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病残率较高,可达70%~80%,而最常见的后遗症是偏瘫,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正常生活[1]。康复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后的肢体功能,使病残率明显的降低,而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联合应用血栓通注射液可以更加明显的改善患者的康复效果[2]。本文采用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康复训练治疗50例脑卒中患者,取得了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神经内科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1996年制定脑血管病关于脑卒中的诊断标准[3]。其中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43~76岁,平均年龄614±63岁,病程13~26 d,平均病程(184±43)d;右侧偏瘫26例,左侧偏瘫24例。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42~73岁,平均年龄(606±54)岁,病程13~24 d,平均病程(179±37)d;右侧偏瘫28例,左侧偏瘫22例。2组在年龄、性别、病程及偏瘫肢体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西医内科治疗,包括降颅压、营养神经、防治并发症、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以及对症支持治疗等,并且联合应用康复治疗,内容包括包括早期的肢体良肢位摆放、转换体位、Bobath手训练、翻身训练、坐位平衡训练、站立平衡训练、偏瘫肢体被动活动、上肢上举运动、关节肌肉被动牵张训练、偏瘫侧上肢负重以及上肢功能活动、偏瘫侧下肢负重、上下台阶训练、平行杠内行走、减重步行训练、痉挛肌牵张以及理疗等,每天训练3 h,每周训练5 d,共进行6 w的训练。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栓通注射液450 mg静脉滴注,1次/d,2 w后停药,间隔2 w后继续用药2 w。
3观察指标及统计学处理
31评价标准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根据FuglMeye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及Bobath指数(MBI)评分。
32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发生粥样硬化以及形成血栓,阻塞动脉血管官腔,引起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导致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造成相应动脉支配区域的脑组织软化、坏死[4],从而造成缺血大脑组织支配的肢体发生瘫痪。缺血的脑组织的生理、生化和形态学改变的基础可以进行重塑,主要通过轴突再生、树突发芽以及突触阈值的改变等途径,90%以上的神经功能可以在脑梗死3个月内恢复,3个月后患者将会出现肌肉、关节萎缩以及肢体痉挛等功能障碍,因此,早期的康复训练显得更为重要,能够明显改善偏瘫肢体的功能,对于患者的恢复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血栓通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为三七总皂甙,起到消肿止痛、益气补血、活血化瘀的临床作用,对患者脑缺血起到明显的治疗和保护作用[5]。综上所述,对于脑卒中患者采取康复训练联合血栓通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有助于提高治疗的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程长松,王先文针药配合针刺康复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2,34(14):211-212
[2]梁天佳,陈钊德,尹敏,等血栓通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1):2323-2324
[3]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4]陈晨,刘倩,高华活血化瘀药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药事,2011,25(6):3-4
[5]车桂英,蔡平伟康复训练联合血栓通治疗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研究[J].医学信息,2014,27(2):58-59
(收稿日期:2014-07-2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