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能让生态安全成为国家安全的短板

2014-12-01岳跃国韩东起

祖国 2014年11期
关键词:威胁公众领域

岳跃国 韩东起

所谓国家生态安全,是指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受或少受破坏与威胁的状态。生态安全同国防安全、经济安全一样,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水、土、大气、森林、草地、海洋、生物等组成的自然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生态破坏将使人们丧失大量适于生存的空间和资源条件,并由此产生大量生态灾民,从而冲击周边社会的稳定。

实现生态安全,就是要使生态环境能够有利于经济增长,有利于经济活动中效率的提高,有利于人民健康状况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避免因自然资源衰竭、资源生产率下降、环境污染和退化给社会生活和生产造成的短期灾害和长期不利影响,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今年4月15日起,我国对生态安全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当天,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明确将生态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生态安全由此正式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是在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基础上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具体体现,对于提升生态安全重要性认识、破解生态安全威胁,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必须承认,长期以来,我们对生态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明显不足,不够系统,欠账太多。虽然这一概念也时不时出现在一些政府文件中,但坦率地讲,很多人并不真正了解生态安全的内涵和外延。

提起国家安全,公众下意识地会想到国防、政治和经济等领域安全。即使近年来生态安全受到了一定关注,也基本是基于发生重特大生态安全问题后的反思和调整,问题一过,重视程度也就降温了。

客观来看,这与生态安全自身的某些特点有关。和其他领域的安全相比,生态安全问题的显现,需要很长时间,导致生态安全最容易被忽略,容易让位于其他领域安全,尤其是经济安全。为缓解经济下行压力而进行的大规模刺激性投资就是明证。

重视程度的不足,导致的直接结果是,生态安全威胁不仅没有得到及时遏制,反而使得潜在风险不断累积、发酵。越过一定阈值后,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和消纳能力,生态系统就会面临不可逆的结构性变化和功能性退化。

然而,恰恰是这最容易被忽略的生态安全,与公众日常生活的交集却越来越多。与传统领域的其它国家安全威胁相比,公众更多关注食品安全、水安全、空气安全等个人生活领域安全,因为这些安全与个人利益息息相关。

这一点在近年来表现得尤为突出。大气污染问题此起彼伏,水污染尚未根治,土壤污染接踵而至,生态环境问题逐步上升发展成为生态安全问题,公众对生态环境安全的诉求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

在当下这个发展阶段,生态安全已经成为国家安全体系中一个较大的短板,对国家安全和公众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在“人民安全为宗旨”的安全观下,生态安全自然不能继续游离在国家安全体系之外。

这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生态安全和其他领域安全的关系。经验告诉我们,生态安全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与其他领域的安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在当下这个发展阶段。

一方面,生态安全领域问题的产生,源头在经济等其他领域;同时,生态安全问题的影响也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散至经济、政治、社会等其他领域,成为很多安全问题的导火索。

可以说,生态安全从根本上关系到国家、民族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出了问题,人民就无法正常生存,甚至会造成一个社会的瓦解。历史上古埃及文明、古地中海文明和印度恒河文明、美洲玛雅文明的相继衰弱和消亡,都与生态环境恶化有密切联系。

从这一意义上看,生态安全与传统意义上的其他领域国家安全同等重要,用基本条件、重要保障和重要载体等词汇来描绘生态安全的重要性,一点也不为过。没有生态安全,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将受到威胁和破坏,国防、政治和经济的安全也就无从谈起。

将生态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为破解这一困局增添了一个重重的砝码。endprint

猜你喜欢

威胁公众领域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领域·对峙
受到威胁的生命
面对孩子的“威胁”,我们要会说“不”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肯定与质疑:“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
3D 打印:先进制造领域的必争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