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标准化评估促两化深度融合

2014-12-01王蕾辛竹

信息化建设 2014年5期
关键词:区县上海市评估

王蕾++辛竹

上海市“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应用成效分析和研究

上 海自2008年底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

“两化融合”试验区以来,“两化融合”推进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发展成效。2009年上海市建立了“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以下简称“评估体系”),并连续五年开展相应评估,为顺利推进“两化融合”工作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也为国家层面及其他省市有关评估与标准制定等工作提供了有益的示范与支撑。

评估体系初建

为了及时把握上海“两化融合”的阶段水平、发展路径与趋势特征,在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以下简称“市经信委”)的指导下,上海市互联网经济咨询中心(以下简称“互联网中心”)经过研究和反复论证,于2009年建立了上海市“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并连续五年开展相应评估(其中2013年的评估工作正在进行中)。

评估体系的架构

评估体系自上而下由四级指标构成,其中一级指标分为社会“两化融合”水平、大型企业“两化融合”水平、中小企业“两化融合”水平三项,权重比例为3:4:3。社会“两化融合”水平指标构成见图1。鉴于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指标与调查问卷构成有较多共性,因此在一张架构图(见图2)中展示。

评估标准与方法

数据标准化(无量纲)处理

方式一:对数据较正常的指标,采用一般的标准化公式进行无量纲处理,即:

其中: 为第个指标标准化处理后的值; 为第个指标的原始值;为第 个指标的最小值;为第个指标的最大值。

方式二:对指标数据最大值与最小值差距过大(比值超过100)或数据分布不均匀、却大多集聚在平均数据以下的指标,采用对数方法进行无量纲标准化处理,即:㏒

指数测算模型(公式)

指数测算采用线性加权方法计算指数,公式如下:

其中,为第个指标标准化处理后的值,为的权重,(Informatization Index)为信息化发展水平总指数值。

考虑到实际研究中存在两级指标,因此具体的计算分为两步。第一步公式为:

其中,为第个一级指标(分类指数)值, 为构成该一级指标的二级指标个数, 为第个一级指标中的第个二级指标标准化处理后的值, 为第个一级指标中的第个二级指标的权重。

第二步公式为:

其中,为发展水平总指数值, 为一级指标个数, 为第个一级指标值, 为的权重。

评估体系的应用

评估体系被用于评估上海“两化融合”的水平。评估实施包括社会“两化融合”数据采集以及企业“两化融合”调查两个方面。其中,社会层面数据采集主要通过上海市统计局及有关业务主管部门等途径来获取;在企业调查方面,通过行业协会、重点企业集团以及区县职能部门等渠道,从2009到2012年四年间,共调查企业近3800家次。

自2009年评估体系建立以及首次开展调查评估以来,已连续四年通过调查评估形成当年度的上海市“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并通过对调查评估结果的梳理分析,编写了相应的评估报告,通过各种途径进行了公开发布,形成广泛影响,引起了国家工信部、重庆等外省市经信委的多方关注,并曾被多家媒体报道。

评估体系应用成效

“上海市两化融合指数”成为市政府工作量化目标

通过连续5年的评估,评估工作已较好地实现了“把握上海‘两化融合现状水平,为政府部门制定有关推进措施、检验推进效果提供量化依据与标准”的功能定位。目前,上海市“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已作为量化目标,列入《上海市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行动计划(2009-2011年)》、《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1-2013年行动计划》、《上海市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十二五”规划》、《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二五”规划等多项政府规划中》。

形成了分区域评估反馈机制,促进市区互动推进“两化融合”

将评估体系应用于上海的区县,通过多年评估的实施与相关积累,已初步形成了对于区县的分区域评估反馈机制,尤其针对企业调查样本数量较多的区县,以专门针对其区县情况的评估快报、数据简报、宣讲材料等形式与其进行了反馈、交流与沟通,对于其把握区域内“两化融合”现状水平与发展情况,制定区域政策落实、推进相关工作提供支持。已有宝山、浦东新区等区县,将其区县的“两化融合”评估结果,作为与“两化融合”有关的发展目标。其中,浦东新区还专门就其区域的“两化融合”水平与互联网中心合作开展了专门研究。

引导企业围绕上海“两化融合”推进重点开展信息化

首先,评估成果对企业把握自身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所处的阶段,了解区域、行业的“两化融合”水平特征与发展趋势,定位其与“两化融合”有关工作推进的重点,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次,评估工作的开展,实现政企互动,为企业与政府之间“两化融合”工作的衔接提供了有力抓手。如今,参加评估已成为市经信委与“两化融合”有关的专项资金接受企业申报与评审的必要条件,为企业将自身信息化建设、技术改造升级等需求与政府推进“两化融合”的导向与成效检验连接在一起。

评估体系研究和实践成果具有示范作用

作为国内首个区域性的“两化融合”综合水平评估,该评估为国家层面及其他省市有关评估与标准制定等工作提供了有益的示范与支撑。其中,由国家工信部主导的全国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就重点参考借鉴了上海的相关做法。而且,从2013年起上海的评估也同时增加了为全国评估采集上海地区数据的相关工作。此外,相关研究成果与评估实施的检验,也成为各方面关于“两化融合”理论概念研究的参考对象。其中,互联网中心以评估工作为基础的相关研究成果,自2011年以来已被各方研究者几十次引用。

逐步完善评估体系

开展评估体系新一轮研究

在结合现有体系结构、总结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以至少面向未来5年的“两化融合”评估为目标,开展新一轮的上海市“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研究。主要方向与内容包括:结合上海市“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任务、融合上海相关产业发展的规划导向、充分考虑“两化融合”发展相关的新技术与新模式。

优化完善评估工作机制

通过建立“两化融合”门户网站等方式,完善调查评估的平台化、标准化与智能化;将调查评估的实施途径由政府职能部门,拓展到园区等与企业接触更紧密的相关主体;加强与上海市其他经济与信息化有关的评估、统计工作的融合,深化与国家“两化融合”有关工作的对接。

拓展评估成果的服务范围

建立多层次、多领域,普遍性与个性化结合的评估服务体系,借鉴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应用的有关模式与做法,加强对调查评估信息与数据的开发应用,以企业、相关“两化融合”服务与研究机构为重点方向,拓展评估成果的服务范围。

(作者单位:上海市互联网经济咨询中心)endprint

上海市“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应用成效分析和研究

上 海自2008年底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

“两化融合”试验区以来,“两化融合”推进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发展成效。2009年上海市建立了“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以下简称“评估体系”),并连续五年开展相应评估,为顺利推进“两化融合”工作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也为国家层面及其他省市有关评估与标准制定等工作提供了有益的示范与支撑。

评估体系初建

为了及时把握上海“两化融合”的阶段水平、发展路径与趋势特征,在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以下简称“市经信委”)的指导下,上海市互联网经济咨询中心(以下简称“互联网中心”)经过研究和反复论证,于2009年建立了上海市“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并连续五年开展相应评估(其中2013年的评估工作正在进行中)。

评估体系的架构

评估体系自上而下由四级指标构成,其中一级指标分为社会“两化融合”水平、大型企业“两化融合”水平、中小企业“两化融合”水平三项,权重比例为3:4:3。社会“两化融合”水平指标构成见图1。鉴于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指标与调查问卷构成有较多共性,因此在一张架构图(见图2)中展示。

评估标准与方法

数据标准化(无量纲)处理

方式一:对数据较正常的指标,采用一般的标准化公式进行无量纲处理,即:

其中: 为第个指标标准化处理后的值; 为第个指标的原始值;为第 个指标的最小值;为第个指标的最大值。

方式二:对指标数据最大值与最小值差距过大(比值超过100)或数据分布不均匀、却大多集聚在平均数据以下的指标,采用对数方法进行无量纲标准化处理,即:㏒

指数测算模型(公式)

指数测算采用线性加权方法计算指数,公式如下:

其中,为第个指标标准化处理后的值,为的权重,(Informatization Index)为信息化发展水平总指数值。

考虑到实际研究中存在两级指标,因此具体的计算分为两步。第一步公式为:

其中,为第个一级指标(分类指数)值, 为构成该一级指标的二级指标个数, 为第个一级指标中的第个二级指标标准化处理后的值, 为第个一级指标中的第个二级指标的权重。

第二步公式为:

其中,为发展水平总指数值, 为一级指标个数, 为第个一级指标值, 为的权重。

评估体系的应用

评估体系被用于评估上海“两化融合”的水平。评估实施包括社会“两化融合”数据采集以及企业“两化融合”调查两个方面。其中,社会层面数据采集主要通过上海市统计局及有关业务主管部门等途径来获取;在企业调查方面,通过行业协会、重点企业集团以及区县职能部门等渠道,从2009到2012年四年间,共调查企业近3800家次。

自2009年评估体系建立以及首次开展调查评估以来,已连续四年通过调查评估形成当年度的上海市“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并通过对调查评估结果的梳理分析,编写了相应的评估报告,通过各种途径进行了公开发布,形成广泛影响,引起了国家工信部、重庆等外省市经信委的多方关注,并曾被多家媒体报道。

评估体系应用成效

“上海市两化融合指数”成为市政府工作量化目标

通过连续5年的评估,评估工作已较好地实现了“把握上海‘两化融合现状水平,为政府部门制定有关推进措施、检验推进效果提供量化依据与标准”的功能定位。目前,上海市“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已作为量化目标,列入《上海市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行动计划(2009-2011年)》、《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1-2013年行动计划》、《上海市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十二五”规划》、《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二五”规划等多项政府规划中》。

形成了分区域评估反馈机制,促进市区互动推进“两化融合”

将评估体系应用于上海的区县,通过多年评估的实施与相关积累,已初步形成了对于区县的分区域评估反馈机制,尤其针对企业调查样本数量较多的区县,以专门针对其区县情况的评估快报、数据简报、宣讲材料等形式与其进行了反馈、交流与沟通,对于其把握区域内“两化融合”现状水平与发展情况,制定区域政策落实、推进相关工作提供支持。已有宝山、浦东新区等区县,将其区县的“两化融合”评估结果,作为与“两化融合”有关的发展目标。其中,浦东新区还专门就其区域的“两化融合”水平与互联网中心合作开展了专门研究。

引导企业围绕上海“两化融合”推进重点开展信息化

首先,评估成果对企业把握自身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所处的阶段,了解区域、行业的“两化融合”水平特征与发展趋势,定位其与“两化融合”有关工作推进的重点,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次,评估工作的开展,实现政企互动,为企业与政府之间“两化融合”工作的衔接提供了有力抓手。如今,参加评估已成为市经信委与“两化融合”有关的专项资金接受企业申报与评审的必要条件,为企业将自身信息化建设、技术改造升级等需求与政府推进“两化融合”的导向与成效检验连接在一起。

评估体系研究和实践成果具有示范作用

作为国内首个区域性的“两化融合”综合水平评估,该评估为国家层面及其他省市有关评估与标准制定等工作提供了有益的示范与支撑。其中,由国家工信部主导的全国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就重点参考借鉴了上海的相关做法。而且,从2013年起上海的评估也同时增加了为全国评估采集上海地区数据的相关工作。此外,相关研究成果与评估实施的检验,也成为各方面关于“两化融合”理论概念研究的参考对象。其中,互联网中心以评估工作为基础的相关研究成果,自2011年以来已被各方研究者几十次引用。

逐步完善评估体系

开展评估体系新一轮研究

在结合现有体系结构、总结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以至少面向未来5年的“两化融合”评估为目标,开展新一轮的上海市“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研究。主要方向与内容包括:结合上海市“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任务、融合上海相关产业发展的规划导向、充分考虑“两化融合”发展相关的新技术与新模式。

优化完善评估工作机制

通过建立“两化融合”门户网站等方式,完善调查评估的平台化、标准化与智能化;将调查评估的实施途径由政府职能部门,拓展到园区等与企业接触更紧密的相关主体;加强与上海市其他经济与信息化有关的评估、统计工作的融合,深化与国家“两化融合”有关工作的对接。

拓展评估成果的服务范围

建立多层次、多领域,普遍性与个性化结合的评估服务体系,借鉴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应用的有关模式与做法,加强对调查评估信息与数据的开发应用,以企业、相关“两化融合”服务与研究机构为重点方向,拓展评估成果的服务范围。

(作者单位:上海市互联网经济咨询中心)endprint

上海市“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应用成效分析和研究

上 海自2008年底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

“两化融合”试验区以来,“两化融合”推进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发展成效。2009年上海市建立了“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以下简称“评估体系”),并连续五年开展相应评估,为顺利推进“两化融合”工作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也为国家层面及其他省市有关评估与标准制定等工作提供了有益的示范与支撑。

评估体系初建

为了及时把握上海“两化融合”的阶段水平、发展路径与趋势特征,在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以下简称“市经信委”)的指导下,上海市互联网经济咨询中心(以下简称“互联网中心”)经过研究和反复论证,于2009年建立了上海市“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并连续五年开展相应评估(其中2013年的评估工作正在进行中)。

评估体系的架构

评估体系自上而下由四级指标构成,其中一级指标分为社会“两化融合”水平、大型企业“两化融合”水平、中小企业“两化融合”水平三项,权重比例为3:4:3。社会“两化融合”水平指标构成见图1。鉴于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指标与调查问卷构成有较多共性,因此在一张架构图(见图2)中展示。

评估标准与方法

数据标准化(无量纲)处理

方式一:对数据较正常的指标,采用一般的标准化公式进行无量纲处理,即:

其中: 为第个指标标准化处理后的值; 为第个指标的原始值;为第 个指标的最小值;为第个指标的最大值。

方式二:对指标数据最大值与最小值差距过大(比值超过100)或数据分布不均匀、却大多集聚在平均数据以下的指标,采用对数方法进行无量纲标准化处理,即:㏒

指数测算模型(公式)

指数测算采用线性加权方法计算指数,公式如下:

其中,为第个指标标准化处理后的值,为的权重,(Informatization Index)为信息化发展水平总指数值。

考虑到实际研究中存在两级指标,因此具体的计算分为两步。第一步公式为:

其中,为第个一级指标(分类指数)值, 为构成该一级指标的二级指标个数, 为第个一级指标中的第个二级指标标准化处理后的值, 为第个一级指标中的第个二级指标的权重。

第二步公式为:

其中,为发展水平总指数值, 为一级指标个数, 为第个一级指标值, 为的权重。

评估体系的应用

评估体系被用于评估上海“两化融合”的水平。评估实施包括社会“两化融合”数据采集以及企业“两化融合”调查两个方面。其中,社会层面数据采集主要通过上海市统计局及有关业务主管部门等途径来获取;在企业调查方面,通过行业协会、重点企业集团以及区县职能部门等渠道,从2009到2012年四年间,共调查企业近3800家次。

自2009年评估体系建立以及首次开展调查评估以来,已连续四年通过调查评估形成当年度的上海市“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并通过对调查评估结果的梳理分析,编写了相应的评估报告,通过各种途径进行了公开发布,形成广泛影响,引起了国家工信部、重庆等外省市经信委的多方关注,并曾被多家媒体报道。

评估体系应用成效

“上海市两化融合指数”成为市政府工作量化目标

通过连续5年的评估,评估工作已较好地实现了“把握上海‘两化融合现状水平,为政府部门制定有关推进措施、检验推进效果提供量化依据与标准”的功能定位。目前,上海市“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已作为量化目标,列入《上海市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行动计划(2009-2011年)》、《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1-2013年行动计划》、《上海市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十二五”规划》、《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二五”规划等多项政府规划中》。

形成了分区域评估反馈机制,促进市区互动推进“两化融合”

将评估体系应用于上海的区县,通过多年评估的实施与相关积累,已初步形成了对于区县的分区域评估反馈机制,尤其针对企业调查样本数量较多的区县,以专门针对其区县情况的评估快报、数据简报、宣讲材料等形式与其进行了反馈、交流与沟通,对于其把握区域内“两化融合”现状水平与发展情况,制定区域政策落实、推进相关工作提供支持。已有宝山、浦东新区等区县,将其区县的“两化融合”评估结果,作为与“两化融合”有关的发展目标。其中,浦东新区还专门就其区域的“两化融合”水平与互联网中心合作开展了专门研究。

引导企业围绕上海“两化融合”推进重点开展信息化

首先,评估成果对企业把握自身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所处的阶段,了解区域、行业的“两化融合”水平特征与发展趋势,定位其与“两化融合”有关工作推进的重点,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次,评估工作的开展,实现政企互动,为企业与政府之间“两化融合”工作的衔接提供了有力抓手。如今,参加评估已成为市经信委与“两化融合”有关的专项资金接受企业申报与评审的必要条件,为企业将自身信息化建设、技术改造升级等需求与政府推进“两化融合”的导向与成效检验连接在一起。

评估体系研究和实践成果具有示范作用

作为国内首个区域性的“两化融合”综合水平评估,该评估为国家层面及其他省市有关评估与标准制定等工作提供了有益的示范与支撑。其中,由国家工信部主导的全国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就重点参考借鉴了上海的相关做法。而且,从2013年起上海的评估也同时增加了为全国评估采集上海地区数据的相关工作。此外,相关研究成果与评估实施的检验,也成为各方面关于“两化融合”理论概念研究的参考对象。其中,互联网中心以评估工作为基础的相关研究成果,自2011年以来已被各方研究者几十次引用。

逐步完善评估体系

开展评估体系新一轮研究

在结合现有体系结构、总结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以至少面向未来5年的“两化融合”评估为目标,开展新一轮的上海市“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研究。主要方向与内容包括:结合上海市“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任务、融合上海相关产业发展的规划导向、充分考虑“两化融合”发展相关的新技术与新模式。

优化完善评估工作机制

通过建立“两化融合”门户网站等方式,完善调查评估的平台化、标准化与智能化;将调查评估的实施途径由政府职能部门,拓展到园区等与企业接触更紧密的相关主体;加强与上海市其他经济与信息化有关的评估、统计工作的融合,深化与国家“两化融合”有关工作的对接。

拓展评估成果的服务范围

建立多层次、多领域,普遍性与个性化结合的评估服务体系,借鉴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应用的有关模式与做法,加强对调查评估信息与数据的开发应用,以企业、相关“两化融合”服务与研究机构为重点方向,拓展评估成果的服务范围。

(作者单位:上海市互联网经济咨询中心)endprint

展开全文▼
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区县上海市评估
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
上海市房地产学校
腾势400 用在上海市区的来回穿梭克服里程焦虑
区县电视台如何做好重大赛事报道
上海市制冷学会四专“双·阳”行
评估依据
北京:上游水质不合格 下游区县将收补偿金
天津市2013上半年各区县节能目标完成情况
立足区县抓创建 着力创新促提高
最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