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诊”智慧城市建设要素保障
2014-12-01陈畴镛周青
陈畴镛 周青
慧城市是城市大生态系统的整体升级,
完成这一升级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得到土地、人才、资本、技术等多方面的要素保障。当前,智慧城市建设主要是政府主导,但由于财政资金相对不足、对社会资源的统筹能力有限等问题的存在,使得政府部门难以全部承担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更难以全面推进智慧产业的发展与智慧成果的应用。智慧中的“智”是技术、“慧”是人,要注重“人机结合、人网结合、以人为主”,做到“集大成、成智慧”。因此,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创新多渠道协同的模式,保障智慧城市建设的要素供给,以达到全面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本文以浙江省为例进行说明。
“号脉”智慧城市建设要素供给
在浙江省的智慧城市建设示范试点项目的调研分析中,我们发现当前智慧城市建设要素供给面临项目建设资金相对短缺、项目建设用地受到一定程度约束、项目推进的高层次人才相对匮乏、支撑项目发展的核心技术相对薄弱等问题,具体而言:
首先,项目建设资金相对短缺。浙江省智慧城市试点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项目资金紧张、筹措难度较高、补助难以落实等问题。例如,智慧健康项目在开展过程中,尚存在对县(市)区及下属机构的资金补助难以落实的问题。智慧交通项目在建设资金筹措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同时由于政府对智慧城市试点建设资金的支持力度有限,使得智慧交通试点项目的建设资金更显不足。
其次,项目建设用地受约束。浙江省智慧城市试点项目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困难还是建设用地不能落实、土地供应短缺等问题,这也直接导致项目建设规划不能有效落地。例如,智慧电动汽车项目在建设过程中规划了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等项目,但是这些项目的建设用地不能得到落实。
再次,高层人才相对缺乏。尽管浙江省的技术人力资源相对丰富,但是由于智慧城市试点项目还处于建设的初期阶段,项目的发展前景不明,从而不能有效吸引高层次技术人才参与到智慧城市试点项目建设。杭州和宁波两地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均反映,智慧城市建设人才缺口较大,主要集中在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类和信息与通信工程类专业,这类人才主要是指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或者副高以上职称。
最后,核心技术相对薄弱。智慧城市建设对技术需求的层次较高,当前推进浙江省智慧城市试点项目建设的支撑技术较为薄弱,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研发需要进一步加快。比如,智慧城管和智慧安监试点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技术的应用开发不及时等问题,希望能够充分发挥智慧城市专家委和项目指导组的职能,加大对各试点项目的技术开发指导力度,帮助解决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碰到的技术难题。
给智慧城市建设“开方”
面对智慧城市建设所存在的要素供给问题,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商需要不断创新项目建设机制,拓展智慧城市建设要素供给渠道,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展。同时,政府也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要素供给的相关政策措施,使智慧城市建设的要素供给得到有效保障。
加大投资扶持,拓宽融资渠道。随着试点项目的推进,资金的缺口将会进一步增大,开拓资金来源将是试点项目推进的重要工作,加大投资扶持、拓宽融资渠道可以为智慧城市试点项目的持续开展提供资金支持。首先,建立和完善适合智慧城市项目产业发展周期特点、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创新型产业评估机制,推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的回报期的优化。其次,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学研、技术改造、现代服务业等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结构,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切出一定比例专项用于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投资。再次,积极吸引风险投资、私募基金,引导政策性银行和商业性金融机构的投资,拓宽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融资渠道。最后,坚持财政支持、税收扶持、服务收费相结合的原则,鼓励社会资本设立第三方运营公司,支持项目运营单位合理收取服务费,实现可持续市场化运营模式。
统筹智慧产业的用地用电。面对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用地和用电等问题,政府相关部门应该统筹智慧产业用地用电,为智慧城市试点项目在用地用电等方面创造更多的发展空间。首先,鼓励在高新技术园区规划建立智慧产业发展园区,智慧产业用地优先纳入建设规划年度实施计划和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智慧产业用房优先纳入创新型产业用房规划。其次,对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带动作用,但自身盈利水平还不高的智慧城市研发设计、数据开放应用等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实行与工业项目用地同等的供地方式。最后,制定数据中心等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项目用电优惠政策,对符合大工业用电条件要求的可执行大工业用电电价。
加强智慧城市建设的人力资源保障。通过制定智慧城市试点项目建设的人才引进和培育政策措施,加强智慧城市建设人力资源保障,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加入到智慧城市建设的大潮中。第一,探索实施职务科技成果股权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积极性。第二,统筹建立智慧城市教育培训基地,组织开展多层次的智慧城市人才培训,将智慧城市建设理论和实践纳入干部培训体系。
有重点地突破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突破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问题,需要解决需求与技术不成熟的矛盾,既要实现技术与市场的融合,还需推进市场规模化应用。首先,以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为目标,注重用市场吸引和带动智慧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聚集,形成智慧产业技术开发联盟。其次,鼓励企业和相关科研机构应积极参与到物联网和云计算相关的标准的制定以及核心知识产权的竞争中去,抢占智慧城市建设的制高点。再次,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产业技术的领先优势,紧跟国际技术前沿,实现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和重点产业的协同发展。
(作者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本文系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社会发展项目《智慧城市建设试点的政策集成与保障研究》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