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痛镇静治疗对ICU外伤性高颅压患者颅内压及疗效影响
2014-12-01庄明增
庄明增
外界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力作用在头部所造成的损伤称为颅脑外伤。头部血供丰富、血管多, 头部的损伤极易造成颅内出血, 导致颅内压增高, 若不及时治疗, 会对患者造成严重危害, 威胁生命[1]。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期间外科收治的ICU外伤性高颅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术中使用右美托咪定等镇痛镇静药物予以治疗, 对患者术后的疼痛及心理方面有所帮助,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14例ICU外伤性高颅压患者均为2011年8月 ~2013年8月期间本院外科收治的ICU病房患者。所选患者均符合开颅行血肿清除术及去骨瓣颅内减压术,均为自愿参加此次观察并与家属签订协议书。所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各57例。对照组57例患者中男30例, 女27例,年龄24~58岁, 平均年龄(36.4±5.1)岁;观察组57例患者中男33例, 女24例, 年龄25~ 60岁, 平均年龄(38.1±4.7)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静脉滴注全身麻醉下气管插管,行血肿清除术及去骨瓣颅内减压术, 手术结束后, 等待患者苏醒后, 拔出气管插管, 推入病房, 严密监测患者, 记录术后6、12、24 h生命体征及各项指标。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 于手术结束前30 min, 使用0.9%的氯化钠溶液将右美托咪定(商品名: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 国药准字H20090248, 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规格:200 μg/2 ml)稀释至浓度为4 μg/ml, 10 min内以1 μg/kg剂量缓慢静脉注射,等待患者苏醒后, 拔出气管插管, 推入病房, 严密监测患者,记录术后6、12、24 h生命体征及各项指标。
1.3 排除标准 ①无呼吸系统疾病;②孕妇及哺乳期妇女;③儿童及老年患者;④肝肾功能严重损伤患者;对此类药物过敏患者等。
1.4 疗效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及术后6、12、24 h镇痛镇静情况以及颅内压情况。根据视觉评分法(VAS), 分为0~10分, 分数随疼痛程度递增, 由患者自行评定。根据Ramesay评分法[2], 将患者的镇静状态分为1~6分:1分:心情烦躁不安;2分:可以平静交流;3分:嗜睡;4分:睡眠;5分:反应迟钝;6分:深度沉睡。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镇痛镇静情况 手术后观察记录个时段镇痛镇静情况可见, 术后、6、12、24 h后, 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而Ramesa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颅内压情况 手术后观察各时段两组患者颅内压情况可见, 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的镇痛镇静情况( -x±s, 分)
表2 两组患者颅内压情况( ±s, kPa)
表2 两组患者颅内压情况( ±s, kPa)
注:两组比较, P<0.05
?
3 讨论
目前对于ICU外伤性高颅压患者, 一般采取手术治疗,包括血肿清除术及去骨瓣颅内减压术, 达到降低颅内压, 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目的。由于脑部神经丰富, 颅内压增高常有很多临床表现, 包括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烦躁不安、嗜睡、耳鸣、复视等, 严重者会发生脑疝[3]。本文回顾研究本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期间外科收治的ICU外伤性高颅压患者。结果显示, 对比常规治疗, 镇痛镇静治疗在术后不同时段的各项监测结果及生命体征方面取得良好疗效。尤其在术后镇痛及降低颅内压方面, 两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综上所述, 镇痛镇静对于治疗ICU外伤性高颅压患者的治疗影响较大, 颅内压降低较明显, 降低了手术风险, 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和应用。
[1]吴振华, 宋青.镇痛镇静治疗对ICU外伤性高颅压患者颅内压及疗效影响.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23(7):732-733.
[2]杨海贵, 张维涛.NICU外伤性高颅压患者镇痛镇静治疗颅内压监测及疗效观察.中国美容医学, 2012, 21(14):169-170.
[3]朱睿瑶, 冯丽芝, 张迪, 等.丙泊酚与右美托咪啶用于ICU中颅脑外伤患者镇静效果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23(14): 1563-1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