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域社会治理的系统构建

2014-12-01晏青

当代贵州 2014年26期
关键词:瓮安群众

晏青

今年5月,中央第四巡回督导组到黔南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督导工作,对瓮安县“5531”社会治理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瓮安在微观层面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

系统推进

宏观管理与微观治理无缝对接

“县域虽小,但‘五脏俱全。”黔南州委常委、副州长、瓮安县委书记蒋映生表示,县域社会治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兼具了宏观管理、微观治理的特点,只有全方位、系统化实施推进,才能真正达到点上开花、面上结果的目的,进而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

正是基于这样的治理逻辑,瓮安县在推进县域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始终把处理好改革、发展、民生、稳定的关系作为前提,提出以统筹推进经济发展、基层基础、社会管理、民生保障、生态保护“五大任务”增强社会治理功能的战略思路。而在“五大任务”中,又将每一项任务全面分解统筹推进,既有大方向上的整体突破,又有不同节点上的局部成果。

在社会管理方面,为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渠道,瓮安县就先后分别开展了县委书记大接访、千名干部大巡访、千名教师大家访、公检法司“四长”大联访、乡镇干部大走访“五大访”系列活动,在不同层面以不同形式、从不同角度对信访积案进行全方位调处化解。

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瓮安县既不搞一村一点,也不搞一乡一片,而是整县推动,整体突破,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方位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在城乡之间加速流动。同时,又逐步探索建立提高农民群众自主发展能力的有效机制,为农村经济社会进步注入长久动力,从而将城乡一体化建设推向互动共建、自主发展的更高阶段。

有关专家表示,瓮安县以统筹推推进“五大任务”增强社会治理功能的做法,不仅打破了过去纵向治理体系中的条块化、部门化思维,从根本上建构起系统、整体、协同的社会治理格局,而且有效兼顾县域社会治理的微观和宏观,实现了从面到点的无缝对接。

多元参与

盘活各类社会资源综合施治

2011年1月,瓮安县建立人民调解员调解纠纷案件补贴机制,由县委、县政府每年拨付30万元社会矛盾化解基金,不管是村干部还是群众,只要成功化解一起矛盾纠纷,均予以数十到数百元的现金奖励。

“过去村民有矛盾纠纷,村干部能躲则躲、能推就推,现在不一样了,只要动作稍慢点,都被别人抢了去。”就在当年,猴场镇猴场村村委会主任钱家金就调解了54起民间纠纷,共领到调解奖励4000多元。

同时,随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逐步从抓“大案要案”转为推进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瓮安在全县范围内依托“天网工程”平台,健全社会安全网络,构建起警防网、民防网、技防网、行业协会网、保安防范网的网格化联动机制。

充分整合党委、政府、群团、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五种力量”,实现社会治理参与主体和体制多元化,是瓮安县在社会治理实践中探索出的又一有益经验。

瓮安县委副书记、县长尹德俊表示,在社会矛盾凸显期,仅仅依靠政法部门和信访干部维稳、化解矛盾纠纷显然是不够的,只有充分盘活各类社会资源,激发社会参与活力,推动社会治理参与主体和体制实现多元化,全县社会方能实现长治久安。

通过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政府的主导作用、群团组织的参谋助手作用、社会组织的协同管理作用和志愿者队伍的补充参与作用,瓮安县正逐步形成从被动应付到自觉引导、从应急强制到综合协调的社会治理模式,真正从源头减少不和谐因素。

还权于民

推进基层民主决策科学化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不少经验和教训表明,导致基层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基层民主落实不到位,群众缺少自我决策、自我管理的平台和机制。

近年来,瓮安县着力建立和完善群众参与村级事务决策机制,推进村级事务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同时,进一步规范议事程序,明确规定其职责、权利、议事内容和规则,完善议事办法,提高议事质量。

在瓮安农村,长期就有村民自动组织起来、集体协商操办红白喜事的传统,俗称“龙杆会”。受此启发,瓮安县以村民代表集体商议“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财政奖补”的使用为契机,创造了村重大问题由村民代表共同决策的“一事一议”制度。

在“一事一议”制度的基础上,该县进一步建立了“三议三公开”的民主决策机制。“三议”是指先由村民就重大事项进行“商议”,提出意见,其后村两委“审议”村民意见,最后由村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作出“决议”。“三公开”是指申报项目的实施内容、流程和结果全部公开,接受村民全程监督。

“这一土生土长、完全适合农民口味的民主形式,不仅改变了农村面貌,也有效提升了基层民主建设科学化水平。”蒋映生表示,推进基层民主政治,群众的事情让群众议、群众定、群众干、群众管,有效激发基层群众自治活力,进一步融洽党群、干群关系,基层基础自然更加牢固稳靠。

据了解,目前瓮安已将这一民主决策机制深化拓展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组织建设等领域,真正做到了还权于民。

转变职能

寓管理于服务打造有为政府

“以前群众要办什么事,都要大老远地跑到镇上,费时费事不说,还经常找不到人,所以怨气很大。现在无论大事小事,都可以通过社区群众工作站‘一站式办理、一揽子解决,群众也就气顺心畅了。”瓮安县猴场镇松坪场社区党支部书记龙剑英说。

近年来,瓮安县根据群众需求和发展要求,本着贴近发展、民生、稳定的目的,将职能部门的行政权力下沉到街村一线,探索建立了县、乡、村、组四级群众服务网络和接访窗口、群众工作中心、县级领导调矛盾纠纷三级调处机制,让行政权力直接对接民生改善和社会发展,推动了政府从管理为主型向服务型转变。

猴场乡党委书记王维孔表示,群众服务网络和三级调处机制的建立,实现了变“转交办”为“直接办”,变“中转站”为“终点站”,确保了群众诉求事项“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今年1至7月,猴场镇群众工作中心仅民政、合医、社保、综治4个窗口就接待群众6000余人次,民政救助群众1200余人次;收取新农保基金60余万元,涉及人数4875人;接待来信来访155起,成功化解145起。综合办结率达到94%以上。

“政府只有主动放权、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真正成为有为政府。”尹德俊表示,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政府的社会治理任务更为艰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难度更大,群众对政府工作期待更高。因此,必须加快转变职能,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实现管理。“社会治理有方,广大群众才能充分享受有序、祥和、安定的生活,政府也才会有位有威。”

敬畏民意

以群众是否满意为工作唯一标准

今年6月,瓮安县建中镇党政领导班子走进辖内的鑫产业园区,向茶园农户、企业主征求茶产业发展意见和建议,当即征求到意见8条,并梳理出“四风”问题8个,立即进行了整改。

近年来,瓮安县坚持推行民意民愿征集,包村干部合不合格、挂职领导优不优秀、帮扶单位先不先进,社会环境安不全安,党委政府工作满不满意,都通过意见征求、民主评议、民主推荐、电话调查等方式进行民意测评,“满不满意”由群众说了算。

同时,坚持开展“年度工作承诺制”。每年年初专门召开全县工作承诺大会,23个乡镇、82个机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走上会议承诺台,对当年的重点工作当场作承诺,并通过当地电视、网络、特刊等媒体向社会公布。每年年底,县委对各承诺单位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开。未能有效兑现承诺的乡镇和部门,须按期整改,整改效果不明显还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把每个部门的工作情况置于群众视野,既把对各级党组织和职能部门的能力要求量化了,又为广大群众有效参与干部考核评价提供了制度平台。”蒋映生表示,“年度工作承诺制”将过去干部考核评价的自我循环机制变成开放式上下互动的评价模式,从而把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利与党员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改善民生有机地统一起来,得到了广大群众的高度认可。

“千好万好不如群众叫好,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尹德俊认为,瓮安坚持把群众满不满意、答不答应、需不需要作为衡量工作的唯一标准,作为“一条红线”贯穿全县社会治理始终,较好地体现了全县党政对民意的敬畏之心。“敬畏民意才会遵循民意,遵循民意才能赢得民心,赢得民心才能推动发展。”(责任编辑/李 坤)

猜你喜欢

瓮安群众
基于国际赛事对山地户外运动队的启示研究
中小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的探索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吃瓜群众的真相,你怎么懂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5
各界群众参加陈忠实遗体告别仪式
贵州瓮安:阳光明媚采茶忙
不怕群众找我,就怕群众不理我
石宗源:反思瓮安事件
The Chinese Olympic Committ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