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裴周玉见证刘志丹的最后岁月

2014-12-01裴高才

党史纵横 2014年9期
关键词:刘志丹陕北敌人

裴高才

1913年1月4日,裴周玉出生于湖南平江县龙门镇枫树村的一个贫农家庭。1928年参加龙门秋收起义,1930年参加红军。参加过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战斗。1932年7月,任红三军团保卫局检查科科长。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他历任红二十八军特派员,八路军一二0师三五八旅锄奸科科长、师政治部锄奸部代理部长等职。随后,他带领工作队在汾阳扩兵,参与指挥击退日军的进攻,护送上万人次大学生通过敌人封锁线到达延安,开展敌战区情报和统战工作。1938年5月,他带领武装工作队深入大同等地,发动群众,组织了近干人的游击队,摧毁敌伪区村政权,建立抗日政府。

抗战胜利后,他历任雁门区、绥蒙区公安局长、区党委常委,组织领导绥远地区的反特斗争与保卫工作。1948年9月任西北野战军第八纵队政治部主任。在平津战役中,他参与带领不足两万人的部队,负责钳制绥远十万国民党军,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1950年11月,他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三兵团政治部主任。1951年奉命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志愿军23兵团政治部主任,参加机场的修建和守护,获朝鲜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53年回国后,历任第六十九军政委、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新疆军区副政委兼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政委等。

1955年,他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二级八一勋章等,是中共九大、十大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我第一次知道“裴周玉”这个名字,是1969年在报纸上,看到他名列中共“九大”中央候补委员。因为他是名单中惟一一位裴姓人士,引起了我的特别注意。时至2007年仲夏,我们一起在湖北浠水三角山风景区参加裴氏文化研讨会,共度了三天美好时光。

当时,将军已是耄耋老人,但他耳聪目明,思维敏捷,步履稳健,说起话来声如洪钟,并用钢笔签名题赠我一册《裴周玉画传》。当谈起坊间有关刘志丹的种种传言时,这位刘志丹烈士身边的战友心情非常激动,他以第一见证人与烈士临终托付人的身份,娓娓道来刘志丹的最后岁月——

王守道任命的特派员

1935年9月18日,中央红军第一方面军突破天险腊子口后,越岷山,过施窝、大草滩,于20日到达甘肃省宕昌县哈达铺镇。红一方面军约14000多人,在这里休整了两天。毛泽东主席当时住在“义和昌”药店后面的瓦房里,并在这里召开了党中央负责人会议,根据全国的斗争形势,作出了向陕北进发的决策。为从组织上保证这一伟大决策的实现,就地整编了部队,组成了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支队(陕甘支队),下设三个纵队。支队政委由毛泽东兼任,支队司令员是彭德怀。并在哈达铺关帝庙院内召开了团以上干部会议,毛泽东就部队整编、挺进陕北等问题。在会上作了重要报告。然后从哈达铺出发,粉碎敌人的追击,于9月20日占领了榜罗镇。

裴周玉到达哈达铺后,重新回到三军团工作。可是,他一换岗突然高烧不止,持续在39度以上。由于他白天还要行军,头重脚轻的他只能骑在马上,而那匹马瘦得皮包骨,举步维艰,当走到六盘山的一个山坡时,马后腿一滑连人带马跌到十几米深的悬崖下。裴周玉顿时晕了过去,不省人事。

所幸三军团保卫局总收容队的战友发现了奄奄一息的裴周玉,他才及时得救。经过一个多星期的艰难行军,到达陕北吴起镇后,裴周玉才被送进永坪医院治疗。

永坪是一个有百余户人家的小镇,住的都是窑洞。水坪医院也是如此,因裴周玉是重伤,他一个人住在石窑洞内,洞内有一个能睡七八个人的大土炕,炕下能烧火。一路爬雪山过草地的裴周玉感到,这里不仅医务人员热情周到,伙食也不错。特别是陕北农村中都不吃猪下水之类的东西,鸡也不吃。而一些像裴周玉一样从南方来的伤病员却很喜欢吃,价格也很便宜,一付猪肝与猪蹄子只要几毛钱。这些东西对医院改善伙食,为伤员补充营养帮了大忙。

住院期间,裴周玉因腰椎骨被摔断,不能直立行走,医生除让他吃中药丸外,还给他按摩,并让他自己锻炼。他每天由护士扶着在外行走,半个月后,他就能拄着拐杖自己行走了,腰也能伸直了。一个半月后,就完全恢复了健康。

1935年12月,为充实红二十八军的干部,西北局派人到永坪医院选调病愈干部,裴周玉被选中。当他来到西北保卫局报到时,王首道局长热情接待了他,并任命他到陕北刘志丹领导的二十八军任军特派员(相当于司令部参谋长或政治部主任之职)。在西北保卫局住了几天后,王局长亲自将盖有大红印的委任状交给裴周玉。委任状是这样写的: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西北政治保卫局

委任令No.22

兹委任裴周玉同志为西北政治保卫局红军第二十八军特派员。

此令

局长王首道

1935年12月

周恩来给配马备枪

裴周玉手捧任命状,觉得自己大难不死,又能上前线杀敌,他感到由衷的高兴。到了第二天,他又接到通知,军委副主席周恩来要召见他们,他更是兴奋不已。在招待所等待接见的除裴周玉外,还有二十八军的参谋长唐延杰,团政委陈仿仁。裴周玉心里说,过去自己虽然聆听过周恩来的几次演讲,但直接面对面谈话还是头一次。此时此刻,他心里甭说有多高兴!

当他们几个人来到瓦窑堡周恩来副主席办公室门口时,只见一位大胡子瘦个子笑容满面地迎上前来,首先自我介绍道:“我叫周恩来,很高兴与大家交流!”随后亲切地同裴周玉一行一一握手,并询问了每个人的工作经历。

紧接着,周恩来向各位讲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从全国形势谈到红军的发展,二则阐述了派遣他们去红二十八军工作的重要任务,就是去做好团结工作。周恩来语重心长地说:“陕北苏区主要是红二十八军刘志丹等同志创建的,我们没有这块苏区作后方,困难就大得多!我们不能把他们当外人或‘土包子,更不能排除土生土长的干部。要尊重刘志丹军长及所有干部战士,要当小学生,不能指手划脚。我们是客人,客人就一定要尊重主人,不能喧宾夺主。”

接着,周恩来给大家讲述了刘志丹的革命经历——

刘志丹原名刘景桂,字子丹。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他1903年10月4日生于陕西省保安县金丁镇。他考入陕北联合县立榆林中学读书时,曾任学生会主席,组织领导学生运动,同军阀作斗争。1924年冬,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天,奉党的命令,入黄埔军官学校。大革命时代,他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四路军政治处长等职。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政治部组织科科长、西安中山军事政治学校教官、国民联军第四路军马鸿逵部党代表兼政治处处长,在该部建立军、师、团、营政治工作机关,开展新式练兵。

大革命失败后,他奔走于湖北、安徽、陕西等省,从事组织起义的工作。1928年初,被派往以中共党员许权中为旅长的陕军新编第三旅,任参谋主任。不久,率一批干部到豫陕边界地区开展农民运动,培训赤卫队骨干。4月,参与领导了以新三旅为骨干力量的渭华起义,任西北工农革命军军事委员会主席。渭华起义是继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之后,我党在国内举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武装起义,具有重要影响。

起义失败后,于1929年春返回陕北。在就任中共陕北特委军委书记期间,他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提出“变敌人的武装为革命的武装”的重要思想。这是刘志丹为建立革命军队而提出的大胆创见。即以“红色”“白色”“灰色”三种形式开展武装斗争,创建革命武装。这里的“红色”,是指发动组织工农群众,建立党所独立领导和指挥的人民军队。而“白色”,就是派共产党人到白军中开展兵运工作。所谓“灰色”,则是派人争取、教育和改造绿林武装,为创建人民军队准备群众基础和武装力量。为此,刘志丹打入陕北、陕甘边一些军阀部队和民团,进行兵运工作,组织革命武装力量,曾先后任营长、团长、旅长等职。“九一八事变”后,他组织了西北反帝同盟军(后改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支队),任副总指挥、参谋长、总指挥等职。他明确提出“向井冈山学习”,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经过广大军民的艰苦努力,成功地创建了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根据地。后来又采取“狡兔三窟”的办法,创建了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根据地。毛泽东曾高度评价说:刘志丹创建的陕甘边根据地,用“狡兔三窟”的办法,创出局面,这很高明。

1932年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他仍负领导责任。次年5月,他奉命随红第二十六军第二团南下渭南华县地区作战,失败后,率少数人奋勇作战突出重围,9月返回照金苏区,任陕甘边红军临时指挥部副总指挥兼参谋长。同年11月成立红第二十六军第四十二师后,任师参谋长,不久任师长,率部北上合水、庆阳,与陕甘边游击队、关中游击队、陕北游击队第一支队互相配合,开展游击战争。

1934年春,以劣势兵力九战九捷,挫败了国民党军对陕甘边苏区的第一次“围剿”,建立了陕甘边工农民主政府和14个游击支(中)队,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革命根据地。同年5月任中共陕甘边军事委员会主席,后兼军政干校校长。编写了《军事教育大纲》、《政治工作训令》等教材。

1935年2月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5月红第二十六军和红第二十七军会合后,组成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前敌总指挥部,任总指挥。后率二军主力,在陕北游击队配合下,以围点打援,出敌不意,各个击破等战法,经两个多月机动作战,攻克延长、延川、安定、安塞、保安、靖边六座县城,歼敌大量有生力量,挫败了国民党军对陕甘边苏区的第二次“围剿”,壮大了红军和游击队,在二十余县建立起工农民主政权,使根据地扩大到东临黄河,西接环县,南至淳化、耀县,北接长城的广大地区,把陕北、陕甘边两块苏区连成一片,成为中共中央和各路北上抗日红军长征之后的落脚点。8月,在陕北、陕甘苏区第三次反“围剿”中,指挥红军主力,集中兵力,在慕家塬、定仙墕地区首歼国民党军晋军一个团,迫使晋军撤回黄河东岸。9月,红第二十六军和红第二十七军与长征到达陕北的红第二十五军会师,合编为红军第十五军团,他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10月与军团长徐海东指挥劳山战役。后在“左”倾路线统治时期的“肃反”中被逮捕,备受折磨,但他始终坚持原则。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到了陕甘根据地吴起镇后,当了解到“左倾”的严重错误,毛泽东立即下令“刀下留人”,“停止捕人”!并派出王首道等代表中央去瓦窑堡接管了保卫局,立即释放了刘志丹和其他被捕的人,恢复了他们的工作。此后,刘志丹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后方办事处副主任、红军北路军总指挥兼第二十八军军长和中共中央所在地瓦窑堡警备司令等。红二十八军共有三个步兵团,每团5个连,共约2000余人。这支部队具有较强的战斗力,是我军的一支主力军。

讲到这里,周副主席强调指出:“刘志丹对党忠贞不二,很谦虚,最守纪律。他是一个真正具有共产主义品质的党员。”

周恩来兴奋地同各位交谈了两个多小时,最后他询问大家还有什么要求时,裴周玉说:“报告周副主席!我刚刚从医院出来,以前的马匹被摔死,枪支也上交了。请给我重新配备,以便上阵杀敌!”

“没问题!”周恩来一口答应,并马上安排,从运输队抽调一匹花骡子给裴周玉作坐骑,还要求王首道局长从保卫队中抽调一支手枪给裴,使之愉快地走上了工作岗位。

这些被派到二十八军工作的干部听了周副主席的一席话后,深受启发与教益。他们到任后,严格遵照周恩来的指示,认真地工作,妥善处理上下级与干部之间的关系。

刘志丹率领打伏击

在裴周玉的记忆里,刘志丹常说:“革命需要建立统一战线,敌人越少越好,朋友越多越好。我们增加一份力量,敌人就减少一份力量。”而且他反复强调团结的重要性。1936年初,刘志丹率部队东征抗日。那时在党校任三班主任的习仲勋在回瓦窑堡途中,碰到了正奔赴前线的刘志丹、宋任穷。他俩跳下马来,同习仲勋紧紧握手。刘志丹语重心长地对老战友说:“仲勋,向受过整的同志都说说,过去了的事,都不要放在心上,这不是哪一个人的问题,是路线问题,要相信党中央、毛主席会解决好。要听从中央分配,到各自岗位上去,积极工作。后方的工作很重要,我们有了巩固的后方,前方才能打胜仗。你要带头做好地方工作。希望大家不要想自己的委屈,坚持革命意志,我们的一切是为了人民大众,不是为了个人。”

习仲勋听了深为感动,心里想:一个人能这样一贯以大局为重,委曲求全,真是少见。

同样,刘志丹对中央派到二十八军前来真诚协助工作的干部,也非常尊重与信任。裴周玉感同身受:他与刘志丹共事期间,二十八军内关系融洽、战斗力强。

裴周玉到部队一个多月以后,红二十八军奉命由安塞出发北上,拟从佳县以北渡过黄河,进人晋西北地区,配合南路红军迅速打通走向抗日前线的道路。

当他们一行到达巡检寺时,飞马传来军委命令:要求红二十八军向神(木)府(谷)苏区挺进,打通陕北苏区与神府苏区的联系。于是,裴周玉随红二十八军于3月20日从巡检寺出发,经过两天行程到达佳县的花石崖宿营。3月23日由花石崖前进,准备奇袭高家堡之敌。为此,需要通过百余里的白色区域与碉堡林立的封锁线。

这一天,部队加快了行军速度。正当中午时,裴周玉一行爬上了一个三四百米高,十来里长的山梁。在梁顶上举目远望,蜿蜒曲折,重重叠叠,光秃秃的黄土山梁,像条黄色飘带,一望无际。

正在大家高兴地天南海北侃侃而谈之际,突然传来“停止前进”的命令,大家的话音戛然而止。原来,刘志丹骑在马上向四处瞭望时,突然发现左侧的山沟里有一股敌军,正同红二十八军并肩同向前进。虽然还不知道敌人的数量和意图,但他果断地命令部队停止前进,并立即派参谋前去通知已爬过山梁的前卫第一团准备战斗。

刘志丹继续观察敌人的具体行动,从数量、武器多少,数到毛驴几头,最后他轻松地说:“山涧里的敌人是运送粮食的,只有一个排,是蒋介石给咱们送来的慰劳品。”随后他先对唐参谋长说:“就组织机关同志去歼灭这股敌人吧。”接着对大家说:“这股敌人只有35人,19头毛驴,既无后续部队,又无战斗准备。地形条件对我们非常有利。只要从山梁上冲下去,就可以迅速歼灭这些瓮中之鳖。我相信机关的同志一定能完成任务!”他的话音未落,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保证完成战斗任务。”同时挑选60人组成突击队,并指定军部杨参谋担任突击队长,裴周玉担任指导员,还挑选了十余人组成骑兵班。

排兵布阵就绪后,刘志丹仍然在山头上居高临下观察敌人动静,亲眼看到有的敌人解开了棉衣扣子,歪戴着军帽,有的斜背着步枪一拐一拐地赶着毛驴。刘志丹兴奋地左手拍着裴周玉的肩膀,右手指着敌人,说:“特派员,你看这些狗熊的狼狈相,哪有什么战斗力呢?你去告诉参谋长马上准备战斗,不要让敌人爬上前边的北山梁。”而后,刘志丹偕裴周玉、杨参谋及骑兵班长到左侧山梁,用手指着说:“突击队分成两队,一路从敌人右侧这条山沟冲下去堵住敌人的后路,一路从那条山沟冲下去拦腰把敌人截成两节后,分割歼灭它。骑兵班要快马加鞭,从山梁上的右侧,隐蔽地赶到敌人将要爬上的那条山沟小路的前头,埋伏在山腰上等候突击队赶到后,同时发起冲锋,一举歼灭之。”

刘志丹话音刚落,裴周玉等红军突击队官兵,如同猛虎下山一般冲到了敌人跟前,用手枪与刺刀对准敌人的胸膛高喊:“缴枪不杀!”结果,未发一枪一弹敌人就屈膝跪下,两手举枪乖乖地向红军投降缴械了。

裴老自豪地说,这次战斗从发现敌情到结束战斗只用了不到一个小时,俘敌35人,缴获步枪19支、冲锋枪3支、手枪2支、轻机枪1挺、毛驴19头、粮食3000余斤,还解救了13个运粮的群众,而我军没有任何伤亡。

亲历刘志丹东渡黄河

红二十八军进入贺家川一带后,进行强渡黄河的准备工作。裴周玉陪同刘志丹等军首长一道,有时跑到部队了解和检查渡河的准备工作,有时去村里找群众研究水情和船只的情况。一天,刘志丹偕裴周玉同一位60多岁的老大爷交谈。老大爷说:渡河有三不过,春汛(凌汛)不过;夏天特大水情不过;刮黄风不过。现在春汛眼看就要到了,上面河套里一解冻,房子大的冰块,顺着河水往下推,船一下水就会被撞坏。

刘志丹听后,果断地作出决定:在春汛之前过河!

罗峪口是山西临县直通神木、榆林的一个重要渡口,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阎锡山派一个小团的兵力凭着碉堡工事固守在此。红二十八军经过多次勘察,最后将渡口选定在罗峪口西南的河西上。那里山陡河窄,水流湍急,正是敌人最易疏忽的地方。

一个大雾弥漫的早晨,渡河战斗打响了。部队从贺家川的窟野河向黄河前沿运动,一团一连担负突击连,首先登上两只木船,似尖刀一样迅猛地向对岸进发。当快要抵达对岸时,敌人发现了我军渡河意图,机枪、迫击炮仓惶地向我军射击。战士们奋力把船划到东岸,船还未靠岸,就一边以火力还击敌人,一边争先恐后地跳进寒冷刺骨的齐腰深的河水,涉水抢渡上岸。经过一阵激烈的争夺战,一团一连迅速占领了滩头阵地。接着一团主力迅速登岸,以雷霆万钧之势向敌人纵深阵地发起进攻,攻克了敌人的碉堡,并多次打退了敌人的反扑,控制了渡口,掩护后续部队渡河。裴周玉随军部机关第三批登船,渡过了黄河天险。主力部队渡过黄河后,在罗峪口与敌展开了激战,全歼敌一个小团,俘虏400余人,解放了罗峪口并缴获大批粮食与物资分给当地群众。这是渡过黄河的第一次战斗,这次胜利得到总部的好评。

红二十八军渡过黄河后,在临县白文镇与徐海东、程子华率领的红二十五军团胜利会师。会师后在白文镇休息了几天后,红二十八军接到中央军委命令:为了配合红军主力进逼汾阳,威胁太原,并打通山西前方与陕北之联系,保证红军背靠老苏区,特令二十八军即向离石以南黄河沿岸地区进击,并可相机攻占中阳三交镇,牵制和调动敌人。

三交镇是黄河的一个重要渡口,河西是陕北苏区的吴堡县境。该镇沿黄河东岸是阎锡山经营多年的防御体系,构筑有坚固工事与碉堡,并有一主力团和保安团固守。

红二十八军于4月13日刚到留誉村,刘志丹军长就不顾疲劳,爬上西山去观察三交镇方向的地形和情况。走在路上,他对指战员说:咱们越向南走,离中央红军越近了,一定要打好这一仗,好向毛主席献礼!

为了打好这一仗,刘志丹几天几夜也没有好好睡一觉。

4月14日拂晓,红二十八军围攻三交镇的战斗开始了。战斗打响后,刘志丹听说一团那边攻击不太顺利,便立即和政委宋任穷商议,让宋政委留在指挥所掌握全面情况。他便带着裴周玉、参谋和警卫员等几个人一起,亲自到一团前沿阵地观察地形。

“刘志丹中弹倒在我怀中”

裴周玉陪同刘志丹来到一团前沿阵地,听取了敌我双方的情况后,当即研究了战斗部署。

记得已经到了吃午饭的时间,刘志丹仍然提着望远镜,向阵地的最前沿走去。刘一路上走得很快,裴周玉气喘吁吁地跟着往山上爬,一直爬到距敌不到百米的一个小山包上。这个长不到100米,宽不到30米的光秃秃的小山头,和敌人占领的山头相对峙,中间隔着一条小溪,小溪的西头和黄河汇合处的南边就是三交镇。

刘志丹所在的那个山头是敌人火力压制的重点之一,上面无任何工事和隐蔽物,他们一行只好爬在山头棱坎下观察敌情。从这个山头上看去,镇上房屋巷道都历历在目,敌人的来往活动隐隐可见,我方的战斗进展也都看得一清二楚。

刘志丹爬在山顶上,聚精会神,目不转睛地观察敌情,裴周玉和警卫员几次劝阻说:“这样危险!”但刘志丹非常兴奋地说:“小裴,你看这个山头不是一个理想的观察所吗?”刘志丹把所观察的敌情与部队战斗进展的情况,让通讯员一一通知一团,并告诉他们应该采取的攻击手段与措施。而后,他坐在地上拿出小本子,把前线战斗情况给宋政委写了一封信,让通讯员跑步送回军指挥所去。通讯员临行时,刘志丹笑着嘱咐说:“你告诉宋政委,过了中午,请他进三交镇去喝胜利酒。”

正当部队打开通往三交镇道路的时候,敌人的一挺机枪,迎面封锁了我军前进的道路。刘志丹伏在山头上的一个棱坎后面,一手撑着地,一手拿着望远镜,观察了一会儿对裴周玉说:“特派员,你看见了吗?机枪是从小庙旁边那个碉堡里打出来的,等会儿部队冲上去一定把它夺过来,带给陕北根据地人民做纪念。”裴周玉立即回答道:“好,一定夺过来,敌人活不了几个钟头啦!”

此时此刻,当刘志丹看到:有的连队成排或几十个人向敌人一个碉堡发起冲锋,但都被敌人强大的火力阻击,战士们的伤亡很大。他甚至看到黄团长,亲自带领一个排向敌堡冲锋陷阵。说时迟,那时快,刘志丹随即把参谋叫到跟前,要他马上去转告一团,不能光凭勇敢蛮拼,要讲究战术:以最小的代价,夺取更大的胜利!参谋领受任务后,即刻向前飞奔而去。这时,山包上只剩下刘志丹、警卫员和裴周玉三个人了。

他们迎风站在山头高处,观察着周围的一切动静,密切注视着战斗的进展。突然,敌人的一挺机枪射来一梭子弹,正好射中刘志丹的胸部,他两手往胸前一抱,踉跄着要跌倒下去。眼疾手快的裴周玉见此情景心里猛地一惊,立刻一个健步如飞跑过去,一把将刘志丹抱住,急忙喊道:“警卫员,快去叫医生!”

裴周玉发现子弹是从刘志丹左胸部穿过去的,碰着了心脏,伤口处流血很少,只见刘的土灰色棉军衣的左胸,有个枪弹打穿的洞孔。当时,他的面色变得蜡黄,呼吸极度微弱,昏迷过去。裴周玉急忙把刘志丹抱到山坡后边,找个隐蔽平坦的地方放下。

稍待片刻,刘志丹神志略微清醒,睁开了眼睛,环顾了一下四周,想用双手撑着身体坐起来,用劲抓住裴周玉的手,以极微弱的声音说:“让宋政委…一指挥部队,赶快消……灭敌人……”只见他嘴唇动了几下,但再也听不见声音了。医生赶到时,刘志丹的心脏已经停止了跳动,年仅33岁。时间是1936年4月14日。

护送刘志丹灵柩回陕北

为安排刘志丹烈士后事,红二十八军宋任穷政委命令,由裴周玉负责护送刘志丹的遗体到达三交镇。经民运科长刘国粱负责购买了几块木板,制作了一具简易棺材。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裴周玉将刘志丹遗容上的泥土擦洗干净,整理了他随身穿戴的衣帽,才把遗体抬进棺材,钉好棺材盖,运抵黄河渡口。

4月14日晚上12点,裴周玉护送灵柩从河西来的渡船到达三交镇,然后抬上渡船。几百红军指战员,最后向刘志丹告别,渡船悄悄地向黄河西岸苏区划去。直到第六天,裴周玉一行才将刘志丹的灵柩运到瓦窑堡。

黄河在咆哮,怒火在燃烧。全军指战员怀着为军长报仇的满腔怒火,向敌人发起了猛烈进攻,攻克了三交镇,为军长报了仇。

5月2日,方面军首长下达西渡黄河命令。红一方面军东征,是一次战略性的进攻。在山西历时75天的作战,歼敌7个团,俘敌4000余人,缴枪4000余支,扩大新兵8000余人,筹款300余万。

烈士长逝,英名永存。1936年4月24日,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南门外举行追悼刘志丹大会。中共陕北省委书记郭洪涛报告烈士事迹,周恩来、秦邦宪等分别代表中共中央和西北军委、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致悼词。同年6月,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决定:将保安县改名为志丹县,并在城北建有刘志丹陵园。8月8日,毛泽东在中央党校的开学典礼上,语重心长地说:“一个人死了开追悼会,群众的反映怎样,这就是衡量的一个标准。刘志丹同志牺牲后,陕北的老百姓伤心得很,这说明他是真正的群众领袖。”

1943年4月,刘志丹陵园建成。自4月19日起,灵柩于子长县公祭,并召开了“公祭刘志丹烈士大会”。4月23日延安各界万人举行公祭大会,由西北局书记高岗主持,朱德、任弼时、秦邦宪、林伯渠等讲了话,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赠送了白绸挽联。朱德在代表党中央和八路军的主祭词中说,“刘志丹是创造红军的模范”,他的“这种精神和毅力,就是建军的基本条件”。“如果有人要问共产党员是什么样子,那么就请看刘志丹同志”。24日,刘志丹烈士的灵柩在高岗、林伯渠、吴岱峰、边区民政厅长刘景范(刘志丹之弟)、张秀山、康天明、王世泰、马锡武、曹力如等护送下运回志丹县。4月26日抵达县城时,当地群众祭奠者络绎不绝。5月2日召开了万人公祭大会,高岗介绍了刘志丹的生平事迹,林伯渠、张秀山等先后讲话,尔后安葬于志丹陵园内。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等党、政、军领导为其题词。毛泽东的题词云:“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周恩来的赞词是:“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毛泽东还亲笔题写了“刘志丹将军之墓”墓碑与碑文:“我到陕北只和刘志丹同志见过一面,就知道他是一个很好的共产党员。他的英勇牺牲,出于意外,但他的忠心耿耿为党为国的精神永远留在党与人民中间,不会磨灭的。”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每年均邀请刘志丹夫人同桂荣参加五一、国庆观礼。1970年,裴周玉在北京与周总理一起回忆在瓦窑堡他们的那次谈话时,总理还记忆犹新。当他们谈及刘志丹这位人民英雄创造陕北苏区的贡献与功勋时,总理说,战争时的枪炮没有眼睛,碰到谁头上也难避免,所以,我们牺牲了像刘志丹同志那样干百万好同志、好战士、杰出的革命家、军事家。他们是永垂不朽的。

裴周玉说,1993年,为纪念刘志丹同志诞辰90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亲笔题词:“学习刘志丹同志的革命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老战友习仲勋亦撰文写道:“说起来,志丹同志感人的事情太多了,我在志丹同志身上学的东西很多,以后我工作很自然就用上了。我今年已80岁了,但想起来,他的教诲还很有用,好作风是可以代代相传的。在纪念他90诞辰的时候,不忘他的革命精神,学习他的革命作风,就是对他最好的纪念。”

三年后,刘志丹被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36位军事家之一。在刘志丹同志诞辰百年之际,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央党史研究室,于2003年9月28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纪念座谈会。

猜你喜欢

刘志丹陕北敌人
明清之际陕北民间信仰与自然灾害调查研究
刘志丹:“奋斗到底就是奋斗到死”
刘志丹:群众领袖,民族英雄
稀奇古怪的敌人
稀奇古怪的敌人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陕北民歌的地方风格与艺术特征
《陕北老人》
刘志丹让大家称自己“老刘”
西安纪念长征胜利结束和刘志丹牺牲八十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