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馏装置常顶腐蚀监测与综合控制
2014-11-29张蔚,李伟,蔡宁
张 蔚,李 伟,蔡 宁
(1.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高桥分公司,上海200137 ;2.上海鑫喆源实业有限公司,上海 200437;3.纳尔科(中国)环保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上海200062)
1 装置概况
5 Mt/a 常减压蒸馏装置的低温H2S-HCl-H2O型腐蚀以工艺防护为主,即“一脱三注”。对此腐蚀通过监测脱后原油盐含量、常顶回流罐排水的pH 值和铁离子浓度、相关部位的定点测厚和在线探针数据来判定腐蚀程度。装置中相关流程为常压塔顶-换热器E110-常顶空冷A102-常顶回流罐D103。工艺流程见图1。D103 整个流程中换热器管束为双相钢2205,具有较好的耐蚀性能,其它均为碳钢设备与管道。通常塔顶出口温度为100~109 ℃,空冷出口温度为40~60 ℃,露点区即在常顶换热器附近。随着加工油品性质、加工量、大气环境温度等变化,露点腐蚀区域在设备中是飘移的,只能确认一个大致的范围。工艺流程见图1。
2 腐蚀监测情况
常顶腐蚀监测主要从“一脱三注”采样分析、空冷进出口探针在线监测和定点测厚这3 方面进行。
图1 蒸馏装置常顶流程工艺示意Fig.1 Schematic of ADU(atmospheric distillation unit)overhead
2.1 “一脱三注”分析情况
每天对原油和脱后原油进行采样分析,硫的质量分数应低于1.0%,酸值低于0.50 mgKOH/g,水的质量分数不超过0.3%,盐的质量浓度不超过3.0 mg/L。统计2010 年8 月至2014 年4 月数据见表1 和表2。
表1 原油分析统计Table 1 Crude test results statistical analysis
装置电脱盐罐设计采用的条件为进料盐质量浓度低于50 mg/L,分析数据中原油盐含量有95次超设计值,这也给脱盐效果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增加了不合格率。
每周一、三、五采集水样并进行分析,控制指标pH 值为7.0~9.0,铁离子质量浓度为不高于3 mg/L,月度合格率大于90%。统计2010 年8 月至2014 年4 月数据见表3。
表3 常顶排水分析统计Table 3 ADU(atmospheric distillation unit)overhead discharge water test results statistical analysis
综合分析,在该生产周期中,蒸馏低温腐蚀的控制呈间歇性失控状。
2.2 在线探针数据
装置开工正常后,设置17 个在线腐蚀速率监测点,基本覆盖装置关键部位。从开工正常到2011 年6 月,探针监测系统显示初、常顶空冷进出口(碳钢管线)腐蚀速率为0.08~0.3 mm/a。
2011 年7 月开始破乳剂工业试验,监测数据显示,电脱盐合格率低,在线监测腐蚀速率明显上升,表4 为1 号常减压蒸馏装置常顶低温部位阶段腐蚀速率在线监测数据汇总。
表4 常顶低温部位阶段腐蚀速率(2011 年)Table 4 Atmospheric distillation unit overhead corrosion rate mm/a
2.3 常顶流程定点测厚与加测
装置建成后,在常顶流程中原设置测厚点24个,分布在空冷进出口管线上,从检测数据来看,2011 年6 月到2011 年9 月间空冷进口处减薄明显,最严重的为101-A102E 西进口,腐蚀速率达到3.6 mm/a,远超碳钢允许使用的腐蚀速率值(0.2 mm/a),具体数据见表5。
表5 常顶空冷进口测厚Table 5 ADU(atmospheric distillation unit)overhead fin-fan cooler inlet and outlet pipe wall thickness test data mm
综合化学分析、在线监测和定点测厚的数据,初步判定常顶流程存在严重的腐蚀,且露点区应该在换热器后部,因此现场对未监测的高空区域进行拆保温、搭脚手,进行加强测厚。数据显示露点区域的腐蚀非常严重,换热器出口DN400 弯头壁厚仅剩2.9 mm,为防止日后泄漏,常顶汽油逸出可能引发火灾,立即对此弯头进行包焊,见图2。
图2 现场检测壁厚记录(左)现场包焊(右)Fig.2 Pipe wall thickness test results (left)contour welding (right)
3 原因分析与停工检修情况
常顶腐蚀为低温HCl-H2S-H2O 型,此次减薄主要原因为电脱盐不合格,原油中所含氯离子在加工过程中析出,形成酸性环境,在塔顶冷凝冷却系统造成严重腐蚀,最严重为露点区域。
腐蚀环境中的HCl 是由于原油中的无机盐(主要是氯化钠、氯化镁和氯化钙)在一定温度下水解生成。H2S 来自原油中的硫化氢和原油中硫化物在260 ℃以上的分解产物。H2O 来自原油中含有的水以及塔顶三注防腐时注入的水。在这种腐蚀环境中,HCl 腐蚀为主,H2S 起促进作用,它和HCl 相互促进,形成腐蚀循环,造成设备失效。腐蚀反应方程式如下:
塔顶注入的氨、水和缓蚀剂在脱后盐含量持续超标时,受限于注剂泵能力,无法大幅度地加大注入量,无法有效地缩小露点区,保护设备。
另外,装置加工量一直偏低,负荷通常在60%左右,原设计加工油品硫质量分数不大于1.0%,实际平均硫质量分数为0.3%,油品偏轻。常顶换热器壳程中原油量偏小,冷源不足,管程中常顶油气相对过多,使得露点区域从双相钢管束内后移一部分到碳钢管线上。整个生产周期中“一脱三注”成绩始终不够稳定,日常投入大量测厚力量,对整个流程进行每月1 次检测,根据检测数据,先后打了8次夹具/包焊,以防风险。通过综合分析,预测此流程的安全寿命仅到2014 年4 月左右。
2014 年4 月临时停工(临停)打开检查,包焊弯头直管最小壁厚不足1 mm,薄如刀刃。最先包焊的弯头本体已穿,包焊层减薄明显,见图3。空冷进口6 个阀门已有3 个损坏,阀内件凹陷部分约占1/3 面积,阀板穿孔,见图4。
在该次临停中更换常顶换热器出口部分管线和阀门,其中弯头、短节采用碳钢内衬复合陶瓷技术,从设备本身来提高耐蚀性能,见图5。
作为耐腐蚀材料,陶瓷具有先天的耐磨性能及本质上的耐酸碱腐蚀性能,采用的SGL-200 耐磨耐腐复合陶瓷材料是一种耐酸碱腐蚀、耐磨耐冲刷、使用寿命长的新型材料,具有同金属基体相匹配的热膨胀系数和优良的结合强度、金属电焊而不爆瓷性能等,基于其可焊接性,能很方便地现场使用,突破了原来非金属涂层/复合层使用上的局限。该技术2011 年曾用于另一套常减压蒸馏的常顶空冷出口(露点腐蚀区域),使用效果优异,三年来未见任何减薄。
图3 弯头上游直管(左)弯头内(右)腐蚀形貌Fig.3 Straight pipe locate on upstream of bend pipe (left)in the bend pipe (right)corrosion situation
图4 常顶空冷进口阀内部腐蚀形貌Fig.4 Valve internal corrosion morphology of ADU(atmospheric distillation unit)overhead fin-fan cooler inlet
图5 常顶换热器出口弯头衬复合陶瓷Fig.5 ADU(atmospheric distillation unit)overhead heat exchanger outlet bend pipe coat with composite ceramic
4 工艺处理措施
“一脱三注”在防止常减压蒸馏装置低温腐蚀方面具有决定性作用,其宗旨是利用合适的药剂,通过调节操作参数,尽量降低环境介质腐蚀性,确保装置安全高效运行。
该装置长期使用无机氨水来调节回流罐处pH 值,即使pH 值达标,有时排水的铁离子也是超标的,这表明流程中仍有腐蚀发生。在初凝区无机氨水的溶解速度低于氯化氢,在初凝区呈现低pH 值的区域。2013 年9 月底引进有机胺,为优化腐蚀控制成本,采用有机胺和氨水混注。EC1000A 作为有机中和剂,用于塔顶露点腐蚀的控制,氨水主要用于露点腐蚀以外的pH 值调节以达到控制指标。厂家为现场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和试验分析,根据塔顶氯离子含量和酸碱性,运用专利PATHFINDER 软件计算需要塔顶酸值所需的最小加药量,以保证三顶露点腐蚀情况可以得到良好控制。通过三个多月的运行来检验有机胺实际使用效果,见图6。
图6 常顶铁离子分析结果(2013 年)Fig.6 Discharge water iron content analysis results data of ADU(atmospheric distillation unit)overhead
没投加前亚铁离子平均值为2.997 mg/L,投加后亚铁离子平均值为0.849mg/L,与加药前比下降72%,标准偏差从3.108 下降到0.966,下降69%,亚铁离子合格率从 69.23% 上升至94.87%,上升25.62%。
5 结束语
“一脱三注”是常减压蒸馏装置低温防腐蚀的重要手段,实际操作中,必须加强控制,随时调节操作参数,努力使初凝区位置固定在耐蚀性强的设备管线中,通过材质和工艺二个手段来确保装置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