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至牡丹江通道建设方案研究
2014-11-29刘向云
刘向云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天津 300142)
1 概述
既有哈牡铁路位于黑龙江东部,线路西起哈尔滨枢纽,向东南经阿城市、尚志市、海林市,终至牡丹江枢纽,全长350.3 km。该线地处黑龙江省“哈牡绥(芬河)东(宁)对俄经济带”核心区域,沿线城镇密集,产业集聚,旅游资源丰富,客运需求潜力巨大。同时,该线是黑龙江省重要的煤炭、粮食外运通路和绥芬河口岸后方通路,主要承担鸡西、七台河的煤炭外运,三江平原南部粮食外运,以及绥芬河口岸进出口货物运输。
哈牡铁路修建于1898年,日俄时期经过多次修建、拆除,解放后,随着运输需求增长,经过数次改造,至1988年全线双线开通。现状技术标准为国铁I级,双线,限制坡度9.8/12‰,最小曲线半径300m,内燃牵引,到发线有效长度850m部分1 050m,牵引质量5000/3 200 t,自动闭塞,线路允许速度80~120 km/h。2012年最大区段客流密度551万人,占全方式的38%,开行客车21对;最大区段货流密度4 202万t,开行货车64对,能力利用率72%。
现状哈尔滨至牡丹江间最快客车旅行时间5 h 6 min,旅行速度 69 km/h。
2 研究思路
哈牡既有铁路是东北地区重要干线滨绥铁路的组成部分,作为黑龙江重要的煤炭及粮食外运通路和绥芬河口岸后方通路,在路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受鸡西、七台河煤矿开采规模,绥芬河口岸进出口运量的影响,本线重车方向货运量水平基本维持在5000万t左右,2008年达到5 521万t的水平。运量构成中以煤炭、焦炭、木材、粮食为主。全线重车方向为上行,货流密度最大区段(哈尔滨至一面坡段重车方向)货流密度2012年为4 202×104t。
对哈牡通道之间的建设方案,需考虑沿线城际客流、牡丹江以远地区出省中长途客流,以提高旅客服务质量,满足旅客对快速运输速度等服务质量要求,满足运输能力的需要;还要考虑既有线提速方案能力需求,对既有线运营的影响以及工程投资、经济效率。
为此,哈牡通道之间研究方案时,首先研究了既有线不同速度目标值提速改建方案的双线格局方案,另外还研究了新增双线200 km/h客货共线方案和新增双线250 km/h客运专线方案的四线格局方案。
3 建设方案研究
3.1 既有线延长到发线电化方案
(1)方案概述
本方案延长部分车站到发线有效长,对半径小于400m及以下的曲线进行改造,对沿线主要桥梁病害进行整治。
电化改造后线路全长340.625 km,旅客列车全线运行时分240 min,较现状节省66 min。
(2)主要工程内容
既有线改建共计9处7.85 km,施工干扰段落长度7.85 km,其中改建400m及以下曲线4处2.95 km;对既有线进行双绕改线8处32.6 km,软化站内坡度5处9.15 km;上述段落内产生的拨接口98处;全线由于病害桥及施工干扰等因素引起施工便线共计13.2 km。全线封闭车站6个,改建编组站2个(哈尔滨南、牡丹江),中间站延长有效长1 080m,车站19个。既有线改建地段新建大桥3座长0.64 km,框构5座4 295m2,涵洞26座896延长米。新建双线隧道1座,全长7 150m。
(3)投资估算及建设工期
全线投资预估算总额为782 190.9万元,技术经济指标为2 296.7万元/正线公里。
该方案总工期4年,每年考虑5个月冬歇。
(4)运输组织及能力适应性分析
研究年度通过能力和需要能力对照情况见表1。
表1 通过能力与需要能力对照 对/日
从表1可知,哈尔滨枢纽内区间新香坊至成高子段2025年通过能力趋于饱和,2035年通过能力不能满足要求;哈尔滨枢纽外成高子至牡丹江段2025年能力满足运量需求,2035年通过能力不能满足要求,但能力缺口不大。如果不考虑储备系数,能力利用已饱和。
3.2 既有线提速160 km/h方案
(1)方案概述
本方案双绕改线48处199.85 km,既有线区间改建共计50处41.9 km,软化站内坡度5处9.15 km,19个站延长到发线有效长至1 080m,全线由于病害桥、路基及施工干扰等因素引起施工便线共计63.2 km。
改建后全线线路长度为326.58 km。提速至160 km段落线路长度为 233.25 km,占线路长度的71.4%;限速120 km段落线路长度为64.75 km,占线路长度的19.8%;维持既有线80~100 km/h段落长度为28.58 km,占线路长度的8.8%。
提速改造后,旅客列车全线运行时分为165 min,较现状缩短141 min。
(2)主要工程内容
既有线改建共计50处41.9 km;对既有线进行双绕改线48处199.85 km,软化站内坡度5处9.15 km;全线由于病害桥、路基及施工干扰等因素引起施工便线28处,共计63.2 km。改建后全线线路长度为326.58 km。全线封闭车站8个,改建编组站2个(哈尔滨南、牡丹江),改建中间站17个。由于提高运行速度,全线路基基床强度不足共50处长40 km。新建大中桥及特大桥58座长20.427 km;新建框构20座7 240m2;新建涵洞273座长7 900m;加固大中桥5座长244.4m。新建双线隧道 24座隧道,隧道总长34 225m。
(3)投资估算及建设工期
全线投资预估算总额为1 749 710.3万元,技术经济指标为5 357.7万元/正线公里;静态投资总额为1 532 290.9万元,静态技术经济指标为4 691.9万元/正线公里。
该方案总工期4.5年,每年考虑5个月冬歇。
(4)运输组织及能力适应性分析
本方案研究年度到发线有效长度延长至1 080m,货物列车牵引质量按5000 t组织,不考虑运行动车组列车。
既有线提速160 km/h电化改造后可以吸引本线承担更多的客流,旅客列车对数比现状电化增加,研究年度通过能力和需要能力对照情况见表2。
从表2可知,哈尔滨枢纽内区间新香坊至成高子段2025年通过能力趋于饱和,2035年通过能力不能满足要求;哈尔滨枢纽外成高子至牡丹江2025年通过能力可以满足要求,2035年通过能力不能满足要求,但能力缺口不大。如果不考虑储备系数,能力利用已饱和。
3.3 既有线提速160 km/h局部200 km/h方案
(1)方案概述
表2 通过能力与需要能力对照 对/日
本方案对区间改建线路大段绕行(K237+600~K268+900)和既有线平面条件成段顺直段落(新香坊站—玉泉站之间)改造至满足200 km/h速度。其他区段结合工程难易程度进行改建,在工程投资合理的情况下提高列车运行速度。
改建后全线线路长度为326.23 km。其中提速至200 km段落线路长度为68.9 km,占线路长度的21.1%;提速160 km段落线路长度为200.9 km,占线路长度的61.6%;限速120 km段落线路长度为27.85 km,占线路长度的8.5%;维持既有线80~100 km/h段落长度为28.58 km,占线路长度的8.8%。
提速改造后客运列车全线运行时间150 min,较现状306 min减少156 min。
(2)主要工程内容
既有线改建共计45处42.3 km,施工干扰段落长度42.3 km;对既有线进行双绕改线46处206.65 km,软化站内坡度5处9.15 km,上述段落内产生的拨接口394处;全线由于病害桥、路基及施工干扰等因素引起施工便线共计61.2 km。全线封闭车站8个,改建编组站2个(哈尔滨南、牡丹江),改建中间站17个。由于提高运行速度,全线路基基床强度不足共50处长40 km。新建大中桥及特大桥58座长20.427 km;新建框构20座7 240m2;新建涵洞273座长7900m;加固大中桥 5座长 244.4m。新建 24座隧道,隧道总长34 225m。
(3)投资估算及建设工期
全线投资预估算总额为1 986 931.3万元,技术经济指标为6 095.3万元/正线公里;静态投资总额为1 680 126.6万元,静态技术经济指标为5 154.1万元/正线公里。
该方案总工期6年,每年考虑5个月冬歇。
(4)运输组织及能力适应性分析
本方案研究年度到发线有效长度延长至1 080m,货物列车牵引质量按5000 t组织。考虑运行一定比例动车组列车,实现动车组列车、机车牵引客车、货物列车共线运行。
既有线提速160 km/h、局部200 km/h电化改造后可以吸引本线承担更多的客流,旅客列车对数比现状电化增加,由于客车提速,扣除系数略有增加,研究年度通过能力和需要能力对照情况见表3。
表3 通过能力与需要能力对照对/日__________
从表3可知,哈尔滨枢纽内区间新香坊至成高子段2025年通过能力略不足(通过能力缺口为-3.4对/日);哈尔滨枢纽外成高子至牡丹江2025年通过能力可以满足要求,但趋于饱和。
3.4 新线200 km/h客货共线方案
(1)方案说明
线路在哈尔滨市区内沿既有滨绥铁路至苇子沟后偏离既有滨绥线,经新华、阿城后线路沿既有滨绥线通道和绥满高速公路向东,经玉泉、小岭、平山、帽儿山、乌吉密至尚志县并设站;向东南经万山林场、苇河、亚布力、横道河子、海林至终点牡丹江站,线路全长289.807 km。
本方案直达旅客列车运行时分为100 min,较既有线306 min节省206 min;大站直达列车(中间停靠3站)运行时分为109 min。
(2)主要工程内容
全线正线线路长度289.807 km,其中路基总长131.325 km,占线路全长的 45.3%;桥梁共 78座89.637 km,占线路全长的 30.9%;隧道共 36座68.845 km,占线路全长的23.8%。全线新设中间站14座,利用既有站1座,改建车站1座。
哈尔滨枢纽新建新香坊上、下行联络线长度15.924 km;新建哈牡哈大联络线,线路长度2.668 km。
牡丹江枢纽新建海林北至拉古上下行联络线线路长度27.39 km。
(3)投资估算及建设工期
全线投资预估算总额为3 492 405.7万元,技术经济指标为12 050.8万元/正线公里。
该方案总工期4.5年,每年考虑5个月冬歇。
(4)运输组织及能力适应性分析
新建双线主要承担通道内客运列车,开行列车以动车组列车为主,兼顾少量沿线客流开行部分普速列车(近期9对,远期9对),并利用剩余能力分流通道的货运直通列车。既有线专业开通货物列车。研究年度通道内线路通过能力和需要能力对照情况见表4,表5。
表4 新建线能力适应情况
表5 既有线能力适应情况
从表4表5可知,哈牡通道能力满足运输能力要求,并与一定的能力储备。
3.5 新线250 km/h客专方案
(1)方案说明
线路自哈尔滨西站引出,沿线经过哈尔滨、阿城、尚志、海林、牡丹江五个县级及以上行政区,引入本线终点牡丹江站。沿线共设9个车站,全线正线长度289.638 km。
本方案直达旅客列车运行时分为76 min,较既有线306 min节省230 min;大站直达列车(中间停靠3站)运行时分为85 min。
(2)主要工程内容
正线长度289.638 km,桥梁工程总长119.1 km、占线路全长的41.1%,隧道工程总长66.3 km、占线路全长的22.9%,桥隧比64%;路基工程总长104.2 km,占线路全长的36%。
牡丹江枢纽货车外绕线全长20.818 km,桥梁工程总长2.797 km,隧道总长8.495 km,路基工程长度9.526 km,区间路基长度7.026 km。
(3)投资估算及建设工期
全线投资估算总额3 589 717.6万元,技术经济指标为12 394.1万元/正线公里。
该方案总工期4.5年,每年考虑5个月冬歇。
(4)运输组织及能力适应性分析
本方案新建双线只承担旅客列车,既有线维持现状,适时电化,承担全部货运列车及少量客车,通道形成客货分线格局。
研究年度通道内线路通过能力和需要能力对照情况见表6,表7。
表6 新建线能力适应情况
表7 既有线能力适应情况
从表6表7可知,哈牡通道能力满足运输能力要求,并与一定的能力储备。
4 各方案效益及优缺点分析
各方案投资效益见表8。
从计算结果看,先期既有线电化方案投资效益较好,尤其是既有线延长到发线电化改造方案,可以将新线建设的投资推迟10年,提高投资效益。
各方案优缺点分析见表9。
从优缺点分析结果看,既有线电化的方案投资效益较好,但不能满足远期运输能力的需要。为满足通道能力的需求,并提高服务质量,推荐既有线延长到发线电化改造和适时建设新线250 km/h客运专线的四线格局方案,满足客货运的需要。
表8 各方案建设计划及投资效益
表9 各方案优缺点分析
5 结束语
通过各建设方案能力适应性分析,为满足客货运量需要,该通道最终规模应为四线格局。
先期对既有线电化改造财务效益较好,尤其是延长到发线有效长方案,可适当推迟新线建设时机,提高投资效益。
如先期进行新建线路建设,虽然通道能力可以满足需求,但哈牡既有线采用电力牵引可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企业效益,亦应尽早电化改造。
综合考虑在建牡绥铁路扩能工程2015年建成后统一牵引方式需要,建议采用既有线延长到发线电化改造方案,远期根据运量增长适时安排新线建设。
[1]TB10621—2009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S]
[2]GB50090—2006 铁路线路设计规范[S]
[3]GB50091—2006 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S]
[4]TB10001—2005 铁路路基设计规范[S]